第三,努力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心灵。新中国的儿童文学十分重视理顺儿童文学与小读者的关系,尽可能多层次地满足小读者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情趣。上世纪90年代,由于少年文学的崛起和家长关注独生子女的早期文学熏陶,曾一度出现少年文学、幼儿文学创作活跃而冷落童年文学的现象。新世纪以来,“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有了改变,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文学开始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儿童文学进一步走向中、小学语文教育,加上文学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小读者疏离文学读物的状况有了改变。
第四,新陈代谢的创作队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生气勃勃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但队伍规模较小,实力不够强大。进入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巨大潮流的推动,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五世同堂”的创作队伍。这支队伍不断新陈代谢,使文学生产如一潭活水,永不枯竭。
60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且形成了探索发展、共存共荣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