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夜景
1846年,西方人在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之间修筑马路,称为“bund”,中文翻译为外滩。上海辟为商铺以后,这里外商洋行、银行、报馆云集。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江边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英国古典式、巴洛克式、哥特式等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
60年前的6月1日,上海外滩海关大钟拨慢了一小时,自此宣告了上海迎来了“北京时间”。1949年后,外滩成为包括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内的多家机关、企业、宾馆和商店的所在地。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人给外滩重新定位: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使之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前沿。1994年,上海市政府作出实施“置换计划”的决定,让国际金融机构重返外滩。1995年7月1日零时,上海市委、市政府从外滩迁出。与此同时,美国花旗银行、法国里昂银行、日本住友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先后进驻外滩。
上世纪90年代初,与外滩隔江相望的浦东还是一片滩涂,而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是高楼林立。外滩的潮起潮落伴随着这座城市腾飞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2008年2月,素有“亚洲第一弯”之称的延安高架路外滩下闸道拆除,百年外白渡桥进入船厂大修,至此,外滩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历时两年的外滩改造完成之后,新外滩向黄浦江平均外移80米,中心街道从双向4车道变为10车道;加高了防洪堤,堤上将建成宽20米的绿化带;在外滩公园内设上海英雄纪念碑,在外滩中心建“音乐会广场”;全部外滩建筑采用泛光照明。改造后的外滩将以新的面貌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
60年来,外滩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沧桑巨变。(新华社记者裴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