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中国访谈   网上直播  视频中国   图片中国   图片中心
您的位置:图片中心 > 探访熊猫家园

大熊猫的年龄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5-11

   

   野外观察站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野外大熊猫研究工作。

   中外专家们在区内海拔2520的“五一棚”建立了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对以大熊猫为主的珍稀动物进行生态、行为研究。

   通过运用无线电颈圈监测等技术,科学家们获取了大量有关野生大熊猫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大熊猫领域最具权威的野外资料。

   

   野外救护

   在野外,年迈体弱、生病或受伤的大熊猫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能够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大熊猫野外救护工作,大大降低了野生大熊猫的非正常死亡率,有效地保护了大熊猫野生种群。     

   大熊猫特殊的消化系统

   大熊猫具有典型是肉动物的消化道,单室胃,没有盲肠。大熊猫以竹子为生,除了能够消化,吸收竹子细胞内含物质外,由于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纤维素,排出竹节外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分辨。这种独一无二的消化营养方式,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草食类动物都很难见到。竹子是低营养食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大熊猫具备了吃得多,排泄快,选食优竹,不冬眠以及少运动、少消耗等特征。   

   排粘

   排粘是大熊猫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大熊猫的消化道壁上有大量的粘液腺,当大熊猫的竹子采食量减少时,胃肠道正常分泌的粘液也会减少,多余的粘液滞留、粘附在肠壁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通过肠管的急剧运动,将连同部分坏死、脱落的肠粘膜细胞一起排出题外。粘膜能够使竹便成形,减少消化道内的摩擦,起到保护作用。在排粘期间,大熊猫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以及倦卧等现象。   

   疾病

   在自然界生活的大熊猫因受到气候环境条件、采食方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容易患很多疾病,其中寄生虫感染列第一位,消化道疾病列第二位,呼吸道疾病第三。此外还有外科病、脏器疾病等等。比如长期咀嚼质地坚硬的竹子造成牙齿磨损较快,十多年后,大熊猫的臼齿就残缺不全,导致体况下降;蛔虫病、肠套叠等疾病也时有发生。由于大熊猫生存于高山峡谷地带,每年的二三月,由于气候寒冷,积雪深厚,食物短缺,大熊猫需要下至低海拔地区觅食,导致年老体弱大熊猫发病率增高,所以二三月是大熊猫生病死亡率最高的季节。     

     1   2   3   4   5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