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1-20 发表评论>>

Δ乐趣和问题Δ

  电脑是史秀英生活和工作中的亲密伙伴,虽已近老年,但学习的热情依然高涨,这些年来,她已经更换、购买了五台电脑。  

  中关村电脑市场是北京市最红火的电子产品市场之一。

     史秀英夫妇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写点小文章贴在自己熟悉的网站上。他们所写的内容多是生活中的见闻趣事,以及对往事的回忆。史秀英说,在遇到难解的知识或词语时,他们最先想到的是上网查询,电脑正在变成使用方便的辞典和书籍。写得多了,不仅写作水平在提高,知识面也在扩大,这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现在,他们把自己在网上发表的文章收集起来,打印成册,作为退休生活的成果之一,夫妇俩有一种成就感。

电脑和网络的学习功能正逐渐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受益。特别是正在上学的孩子,更是把电脑作为必备的学习工具。

如今大城市里的网校十分普及,很多孩子都在业余时间加入网校学习,作为学校课业学习的补充。尤其是那些著名学校所办的网校,既有高水平的练习试题,又能得到名师的指点,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们对于网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不仅在网校学习,更在网上游玩,并创造了许多只属于网络的语言。这些网络语言,有的来自习惯用语的简化或变化(这样子——酱紫),有的来自英语音译的简化(FANS——粉丝),还有的干脆就是为交流方便而生造出来的词语(顶)。

由于这样的语言简单易学,完全颠覆了正统的语言习惯,令很多孩子们乐此不疲,有些学生甚至在作文中也用上了网络语言。这引起一些教育者的担忧,认为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应禁止使用网络语言。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在网络时代,网络语言是无法人为地“禁止”的。

网络最让孩子们着迷的是游戏。游戏对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都有好处。但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没有限制地玩游戏、上网聊天,荒废学业。家里如果限制上网,他们就跑到街上的网吧里,甚至几天几夜不回家。

这不仅让家长着急,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部门制定了法规,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那些见利忘义的网吧则给以严厉查处。

对网络过度地迷恋其实属于病态,也就是网络成瘾。不久前,北京的301医院成立了治疗网络成瘾的病房。暑假期间,病房被前来就诊的孩子全部排满。他们的父母盼望孩子能戒除网瘾,恢复正常的学习。

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国目前有网络成瘾者250万人,其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72岁。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杨楠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