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美国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在天津新技术开发区成立,该公司拥有员工10000多人,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和电子设备生产基地。
世界各商家为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纷纷采取各种形式的广告大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随着通讯产业的不断发展,上百种手机样式使人眼花缭乱,有的商家还打出了手机美容的招牌来为顾客装饰有个性的手机外壳,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Δ快捷挑战传统Δ
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学习和使用新的通讯方式时,一些传统的通讯方式正在悄悄淡出。2002年8月初,中国电信停止受理中国大陆到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公众电报业务。此前的一年,“加急电报”一词已从中国电信的业务列表中消失。截至2001年,中国各地的电报发送量跌至历史最低。以北京为例,1990年前后,电报发送量为4000多万份,到2001年跌至3万余份。现在上海每月的电报发送量只相当于1988年高峰时期的1%。
脖子上晃荡着新款手机的程玉,依然记得13年前抵京求学的第一天,放下行李就跑到学校附近的邮局发电报报平安,那天拍电报的队伍长极了。
经历过电报时代的人都还记得,由于电报的计费方式是按字数收费,所以人们的电报文字就要极其简练。那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安抵”、“x日接x次”、“家有急事速归”等等。或许正是因为电报的成本和简练,它的寥寥数言带给人的是一份郑重,那种感觉现在很难体会到。
不仅是电报,就连写信,这种最普通最经常的通讯方式也正在被很多年轻人淡忘。
苏涵的办公室里有一本崭新的钢笔字帖,那是他专门买来练字用的。说起这个,他的表情有点尴尬:“我现在在电脑上输入文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来每分钟20多个字,现在已经达到将近100个字了。可是我发现自己的钢笔字写得越来越难看。有一次答完一份考试卷,我发现卷子开头写的字和末尾写的字简直不是一种字体!一个中国人连汉字都写不好,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所以我赶快买了一本字帖准备练练字,可是买了快一年了,才写过两三篇。”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女儿从书柜里翻出了厚厚一摞我和她父亲20多年前的通信。她读得津津有味,不时地询问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那个周末我们回味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全家人都十分开心。我想,如果那时像现在这样用电子邮件和电话来联系,岂不是什么也留不下来?
电话和电子邮件代替了那种写在白纸上,或绢秀、或雄浑、或歪歪扭扭的笔迹。然而那笔迹是独特的,它专属于那个写信的人,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感情是不可代替的。一些老年人对远在他乡的子女用电子邮件而不是写信十分反感,就是因为从电子邮件中他们难以感受到子女的亲情。
现代通讯方式是如此快捷,可以让千山万水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谁也无法抗拒它的诱惑。但当人们免去了许多等待,也来不及想念,更品味不到等待和想念的滋味时,生活中似乎又缺了些什么。
文:侯若虹 图: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