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的变迁[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10 发表评论>>

位于京东高碑店村的明清家具街长一千五百米,其中有216家经营古旧家具的商店。

 

  华伦古典家具店是高碑店明清家具街内规模较大的一家经营明清古典家具的店铺,开业早期的客户主要是在京居住、工作的外国人,现在已成为北京城里人到此选购家庭装修、装饰家具的重要集散地了。

 

Δ时代的印迹Δ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生活中的许多禁锢逐渐取消。人们挣钱的方式多了起来,一直紧巴巴的日子起了变化。另一方面,脱离了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人们开始有心情建设自己的家了。

  城市里出现了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其中的一个行当很受欢迎,就是那些带着简单工具的木匠,他们走街串巷地为居民做些修修补补的木工活儿。

  有时居民区里来一个木匠,会在那里连续做上十天半月。常常是你家修个柜子,我家做个小桌,活儿多得排队。人们在一点点地改造旧家具,添置新家具。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人的家庭里出现了简易沙发。对当时的普通家庭而言,沙发只是在电影里见过的奢侈品。而在逐渐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沙发很快成了最为时髦的家具。

  所谓简易沙发,就是两个木扶手,四条腿,在坐垫和靠垫里埋上弹簧,上面铺上棉絮,然后用布包上,两个沙发中间再做个小茶几。有这样一套沙发放在家里,无论是家人晚上休闲、聊天,或朋友来了招待客人,都显得十分体面和舒服。

  后来,成套家具出现了。拥有一套新家具成了那时年轻人结婚的最高要求。当时的大衣柜、双人床、写字台等,都是由四条腿儿支撑的款式,人们就用“36条腿”、“48条腿”来形容成套家具的规模,“腿儿”越多,说明家中的经济条件越好。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在普通人的心里,追求舒适的生活和漂亮的家居,已经不是非分之想而是生活的正常要求了。

  然而人们的居住条件仍然窘迫,生活空间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追求。于是在80年代中后期,一种叫作“组合柜”的家具应运而生。

  这种由三至五个柜子组合而成的家具,高度大多接近天花板。顶天立地且占据房间的整一面墙。它的功能很多,不仅有挂衣服的位置,还有多个抽屉和隔板,最上面的顶柜可以放被子。有的甚至包括书柜、酒柜、电视柜。

  组合柜强大的收纳功能令当时的人们趋之若鹜,但它的流行时间很短。原因是人们很快就感觉到它的不方便:只能放在一个位置上,不能随意挪动,也不能任意拆装。这种单一不变的样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不断求新的生活追求。

  在90年代初,北京曾举办过一次罗马尼亚家具展。当时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其轰动场面令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次展览开始,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板式家具,看到了欧洲家具的风格。

  到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改革传统的住房制度。老百姓的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当人们从破旧的平房搬进新住宅楼,从三代同居一室的窘境进入三室一厅的现代住宅,他们最先想到的是用新家具来装点新居。文:侯若虹 图:冯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