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为了美丽的家园[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15 发表评论>>

退耕还林后,村中百姓种植了云豆、香椿等各种经济作物,以贴补家用。

 

油炸香椿树芽当地村民村民家中饭桌上的特色美味。

 

Δ退耕还林带来的变化Δ

  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从1998年开始启动,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还使退耕地区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得到了改变,将大批农业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劳务输出以及社会化服务行业。

  例如在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有力地拉动了种苗产业,解放了上百万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建起了15000多亩蔬菜大棚、900亩高效节能温室,年产值达20多亿元,成为中国西菜东运基地和出口蔬菜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当地培育起了一批沙棘加工、甘草制药、乳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企业,农村生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退耕还林工程还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云南省为例,近几年全省发展云南松、西南桦、柚木等速生用材及珍贵用材林341.8万亩;桉树、印楝、橡胶、青刺果、竹子等工业原料林189.5万亩;核桃、板栗、八角、青梅等林果基地177.5万亩;杜仲、金银花、肉桂等药用林30万亩。同时,不少地方开始培植起一批生态型绿色产业。更为重要的是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效益开始显现。目前云南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0%,排在全国前列。

  中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6年来,国家已投入751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2.88亿亩,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到2010年时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工程完成后,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等地区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将被林草覆盖,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文:侯若虹 图:冯进

  

〈小资料〉

Δ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林木和耕地的需求,已使全球森林减少了35%,其中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

Δ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7%。

Δ由于长江、黄河上中游以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毁林开荒,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坡耕地开垦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Δ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对需要退耕还林的地方,只要条件具备,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对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较高,又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农民不愿退耕的,不得强迫退耕。

Δ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后,将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4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4亿亩,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