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子穿古代汉服过七夕
30日下午3时,在余姚“天下玉苑”景区,20位金报读者和宁波的汉服爱好者在“月老阁”聚集,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七夕”仪式。
“一苇渡江”、“穿针引线”……仪式再现了古时汉族少女的闺阁生活,“古为今用”的创意,“时空变换”的手法,为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增添了浓烈的古典韵味。汉服爱好者“水莲花”(网名)带来的几套汉服,也许在此时此地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古之怀想”,被前来参加此次“七夕”活动的时尚女性们一抢而空。
晚上7时许,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读者们将手中象征良好祝愿的孔明灯纷纷点燃,放向天际……在读者的视野里,孔明灯如点点星光,冉冉上升……此时,读者的心情也随着星星点点、不断升起的孔明灯欣然舞蹈……
“亲手放飞孔明灯的感觉太奇特了!它让我们感觉在放飞自己心情,放飞自己的遐想……”读者们兴奋的感觉炽热浓烈。
时尚女孩 仿古人“一苇渡江”
“辛龙子”是此次“七夕”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作为这次活动中为数不多的男汉服爱好者,他充当了活动主持人的角色。为此,他专门收集了大量的汉服资料,并打印成册,分发给参加活动的读者们。仪式上,他用清朗的声音简单介绍完汉服和“七夕”的来历后,活动正式开始了。
“一苇渡江”
活动的第一项是“一苇渡江”。过去,“一苇渡江”的传说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远古故事,在此次活动上,当人们看到,组织者在脸盆里盛满清水,由美丽可人的女孩将手中的绣花针,轻轻地放在清水上,绣花针若浮在水面上,就称为“得巧”,即预表该美丽女孩有一双天然的“巧手”。若绣花针沉到水里,即预表“输巧”,意思是说,没能得到“织女的真传”。此时,现场的读者才真正揭开了“一苇渡江”这个神奇的谜底。
“巧手”较量
活动伊始,几个漂亮的女子就开始了“巧手”的较量。
其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绣花针虽然很小,纤细且轻盈,但盆内“一汪”柔软的清水,却依然无法承受之“重”。怎样使绣花针浮在水面?“颜色波”(网名)率先开始了大胆尝试,尽管她十分小心翼翼,但绣花针还是义无反顾地沉入了水底。余下的几个女孩见此情景,再也不敢轻易“下针”了。
“用手搓搓绣花针,让它上面沾点油,这样也许会浮起来吧……”“手不要碰到水,碰到水就有了重量,自然会沉下去的。”女孩们相互支招、相互提醒。
落日的余晖刺着女孩们的眼睛,女孩的脸上都挂满了汗珠。不知道是因为真的“手不巧”,还是因为没掌握要领,几个女孩都没有成功“得巧”。周围的读者此时也跃跃欲试,纷纷上来尝试。最后,还是在机场工作的钱小姐成功地将绣花针稳稳停在了水面上。“得巧成功!”在场的人们欢呼着。
更多精彩图片 点击进入图片中心>>>
欢迎注册中国网贴图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