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徐讯 文字/曹梦玥
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西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喀喇沁在蒙语里有“守卫者”之意。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旗、革命老区旗。在全旗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喀喇沁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河南街道马鞍山村,了解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等情况。习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喀喇沁旗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发掘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习近平考察调研喀喇沁旗三周年之际,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启明公益基金会,策划组织“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地方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媒体编辑记者一行深入喀喇沁旗乡村振兴一线进行调研采访。在这里,人民画报社的记者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了喀喇沁旗乡村振兴进程中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2年8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马鞍山林场地处燕山山脉,是一处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1962年建成之初,马鞍山林场只有42000亩的天然次生林,经过几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如今马鞍山林场经营面积12449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8%,成为首都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期间曾在马鞍山林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2022年8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及周边村庄全貌。今年43岁的王一凡是马鞍山林场森林资源管护站的主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林场考察调研时,王一凡正在林场和同事们一起为幼林除草。“当时习总书记问我们生活是否有保障,我告诉总书记我们林场以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收自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要自己想办法。现在我们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五险二金都有了,所以能够轻装上阵,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干劲特别足。”
王一凡告诉记者,总书记考察调研后的三年间,林场开展低产低效林补植补造工作,累计造林6883.2亩,防虫8万多亩。林场还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新的生产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们在林场试验用菌杯种植蘑菇已经获得成功,目前已经投入了几十亩地。”根据规划,2022年,马鞍山林场还将推动种植中药项目1000亩。
如今,王一凡除了负责林场的生产工作,还担任起了林场的讲解员。2021年,王一凡担任马鞍山村的驻村书记。平时,他会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到马鞍山村83家脱贫户中逐一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以前是精准扶贫,现在是乡村振兴。在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我们马鞍山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赤松茸长势良好。喀喇沁旗现有林地面积308万亩,其中可发展林业经济的共有140万亩。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林地资源,近年来,喀喇沁旗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围绕原生态野生林下产物、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果业这四大板块,做足林业经济这篇文章。
2022年8月17日,在位于喀喇沁旗美林镇的旺业甸实验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62岁的刘金国正在鸡腿菇实验田里除草。刘金国告诉记者,自从示范基地运营起他就开始在这打工,主要负责除草和收蘑菇。旺业甸林场自2021年起开始引进赤松茸在林下开展小面积种植并取得了成功,今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0多亩,每亩纯利润在1.2万元左右。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旺业甸林场护林员郭相伟告诉记者,目前林场种植的赤松茸主要销往河北涿州,然后再分销到其他城市。由于利润较高,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很高。赤松茸不宜在同一个地块连续种植,目前基地正在积极开展其它食用菌的种植试验。“目前基地的实验品种有姬松茸、杏鲍菇、鸡腿菇等,未来实验成功之后也会在农户间推广种植。”郭相伟告诉记者,未来基地还计划进行林药种植试验。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今年,喀喇沁旗出台了林下经济产业奖补政策,其中林菌每亩补贴2000元,林药每亩补贴200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据统计,今年美林镇新增林下种植5400亩,其中林药3400亩,林菌2000亩。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达到95户,其中脱贫户9户,监测户2户,带动就业1000余人次,助力美林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花海迎来花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近年来,喀喇沁旗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初步确定了发展6大核心景区和发展全域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突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工旅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赤峰市南部休闲康养度假游和近郊乡村休闲游。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花海,游客通过视频分享美丽一刻。
2022年8月16日,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东局子村山戎部落文化休闲旅游景区中散步。山戎部落是集文化体验、休闲运动、山林养生、自然观光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美林镇党委副书记吕志刚告诉记者,未来美林镇将加大融资力度,建设2万平米的四星级酒店和自然根雕博物馆,打造国家级5A景区。
2022年8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亚太森和小镇全貌。亚太森和小镇是集森林可持续经营、教育培训、生态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林业综合示范基地,未来将打造成为供高端人士、白领等高层次群体锻炼、写生、休息的宜居安养天然森林氧吧。
【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硬果番茄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在将硬果番茄装箱。王爷府镇的硬果番茄产业始于2006年。经过多年发展,整个王爷府镇累计发展冷棚硬果番茄3.2万亩,辐射周边5个乡镇发展3万亩,全旗年产优质番茄60余万吨,实现产值30余亿元。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一处硬果番茄交易点里,农户将自家收获的硬果番茄送往销售点统一销售。据了解,王爷府镇千亩以上硬果番茄种植园共有10个,建设硬果番茄交易市场5个、交易点228个、保鲜库22000平方米。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硬果番茄种植基地全貌。2017年以来,王爷府镇通过实施“菜单式”产业扶贫,全镇452户贫困户1217名贫困人口累计发展冷棚硬果番茄860亩,年增加纯收入860余万元,带动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1000余个,人均增收6000元。在硬果番茄全产业链条的带动下,全镇150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2022年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准化育苗工厂里,工人正在整理观赏花卉三色堇。锦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是2019年由锦山镇通过京蒙扶贫协作项目引入首农食品集团双桥农场合作建设的。据了解,该产业园集种苗研发培育、种植技术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其中育苗工厂占地1000亩,填补了喀喇沁旗没有标准化育苗工厂的空白。2020年产业园建成运营后,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优质的种苗、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2022年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准化育苗工厂里,渠雪平(右)正和在育苗工厂实习的大学生一起查看观赏花卉三色堇的出苗率。渠雪平今年29岁,是锦山镇阳坡村的村民,自2020年开始在育苗工厂工作。“每天我都要观察种子的出苗率以及植株的生长情况、是否生病,同时还要观察温度和土壤的干湿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每隔六到七天还要打一次除菌剂。”渠雪平告诉记者,一般三色堇的培育周期在35-40天,“西瓜、白菜等蔬菜会短一些,大概在25-30天左右。”这些技术和知识都是她来到工厂之后逐渐学会的。渠雪平觉得工厂离家近,方便照看家里。渠雪平告诉记者,工厂会定期组织一些培训,在这里能学到一些种植技术。“未来我想在这里继续干下去。”
2022年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药材展厅里陈列的道地药材。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是我国北方道地中蒙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蒙药材产销基地。这里降雨适量,土壤肥沃松散,药材种植历史已有三百余年,其中北沙参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桔梗占全国总产量的60%,素有“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的美誉,这里生产的药材远销浙江、福建、安徽、广东等全国多地,并出口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以种植中草药为生,王营子村的村民刘富(左一)就是其中一位。“我从20来岁就开始种药材了,村里有三分之二的人都靠这个为生。”四十余年的种植经验,让刘富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药材“土专家”。刘富告诉记者,沙参等药材的种植周期在150天左右,跟粮食差不多,“收益可是粮食的好几倍!”今年刘富一共种了一亩半地的中草药,产量预计在800-1000斤左右。“政府对药材产业发展比较扶持,经常请专家来对我们进行指导。”刘富告诉记者,沙参最怕的就是根腐病,如果根腐病能根治,一亩地能增产20%-30%。“本来今年政府也请了专家,但由于受疫情影响,专家过来时已经出现根腐病的情况了。”这对刘富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不过对于药材种植的前景,刘富还是非常乐观的。“这几年种植经验越来越足了,产量越来越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2022年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荣兴堂药业生产车间里,工人对当地生产的药材进行切片、炮制等加工后进行包装。近年来,牛家营子镇着力拓宽中蒙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空间,在延补中蒙药材加工、销售链条上下功夫,积极构建集药材种植、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中蒙药材产业化集群。目前,全镇有中蒙药材企业25家、经营中蒙药材的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合作社300余个;每年集散各类中蒙药材100余个品种、20余万吨,交易额逾10亿元。牛家营子镇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中蒙药材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2022年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荣兴堂药业的药材检测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送检的药材样本进行成分提取及化验。除了当地的药材,该检测室还可对其他地区送检的药材提供化验服务。检测室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当地村民。
2022年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荣兴堂药业的药材检测室里,检测员高娟娟正在对药材进行取样检测。“样品放到这个容器里后就会放到专门的机器里进行超声检测。”高娟娟今年35岁,已经在检测室工作了5年。“当初就是因为家乡有药材产业,所以大学学的就是药材相关的专业,想着学成之后回家工作。”
正在建设中的牛家营子镇中药材(蒙药材)科技示范园。为了推动中(蒙)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牛家营子镇目前正在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000亩的内蒙古中药材(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和占地面积1100亩的中药材(蒙药材)科技示范园。其中生态产业园集生产加工、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休闲观光、康养保健、科研培训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带动10000人就业,推动周边地区中药材(蒙药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乡村振兴 人才当先】
喀喇沁旗共有142名乡编村用大学生,“90后”马研就是其中一位。马研是土生土长的喀喇沁人,2012年考入天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16年,本科毕业的马研前往贵州铜仁市石阡县支教一年,在那里,她见证了石阡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乡村工作的重要意义。2020年,研究生毕业后,马研选择回到家乡,为建设家乡作些贡献。经过统一招考,她成为了马鞍山村的大学生村官,负责马鞍山村的党建和团建工作。
近几年,马鞍山村及周边村庄的变化让马研印象深刻。“马鞍山村整个村的村容村貌,还有乡风文明建设做得特别好,让我觉得选择回来是对的。”刚开始接触农村工作时,马研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刚回来时,我从学生角色一下子转变到工作角色上来,又是做农村工作,好多方式方法掌握得不太好,还好有村民组长和其他党员干部带着我一起干。”马研告诉记者,目前她所属的河南街道专门给每一个在村里工作的大学生安排了一位代管领导,负责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刚到马鞍山村,马研就参与组织了村里一些重要活动。在走访过程中,马研发现不少村民反映辅导孩子学习存在困难。结合马鞍山村的实际情况,2021年3月起,马研组织发起了“四点半课堂”活动,组织一批志愿者为辖区内的在学中小学生打造“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党史学习教育及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很多活动村里15名在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马研告诉记者,“乡编用大学生的任期是5年,我现在想的就是把这5年的任期干好,立足当下,尽己所能,为村民干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