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英雄的枪丨今天,我们向老连长杨根思报告
今天,我们向老连长杨根思报告
■解放军报记者 朱柏妍 通讯员 胡瑞智
写在前面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70年前,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壮丽的英雄史诗,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如今,70年过去了,人民军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踏上了强军兴军的新征程,正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前进。
值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版从即日起推出“接过英雄的枪”特别策划。让我们走进抗美援朝英模连队,聆听新时代英雄传人奋斗强军的故事。
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官兵向老连长报告。 何百源 摄
“老连长,我们向您报告!”
盛夏时节,中原大地热浪滚滚。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广场上,记者旁观了一场特别的仪式——来自“杨根思连”的官兵执行演训任务归来,尚未解去征衣,便在老连长杨根思的雕像前整齐列队。
队列最前方,现任连长仇安代表全连官兵,向老连长报告此次演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此次任务中,我们实现了多个突破……”
烈日下,特级英雄杨根思的雕像以向前冲锋的姿态巍然矗立。在老连长的“注视”下,官兵们满怀骄傲地汇报在这次任务中取得的新成绩。
该连现任指导员王玉恒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仪式,在“杨根思连”经常举行。每逢新兵下连、老兵退伍,官兵们都要逐个向老连长报告;执行大项任务前后,他们也会来到这里,或写请战书,或汇报成绩,或反思不足。
73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率领一个排奉命坚守小高岭,切断敌军南逃路线。危急关头,为了保卫阵地,28岁的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猛然冲入敌群,用年轻的生命为夺取胜利赢得了时间。
73年后,记者走进“杨根思连”,深深地感受到,杨根思从未离开——宿舍里,进门的第一个床铺上贴着“杨根思”的名字;走廊上,“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十分醒目;营区里,杨根思广场和训练场相隔不远;晚点名,点到“杨根思”时,答“到”的声音响彻夜空……
“从入连到退伍,老连长杨根思一直陪伴着大家成长,‘三个不相信’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每名官兵的血脉。”
几年前,“杨根思连”在改革调整中被编入合成营。随之而来的是官兵的疑问和不适应——“合成是什么”“训练要作哪些调整”“合成营那么多兵种专业,我们都必须学习掌握吗”……
见此情景,时任指导员丛博文带领官兵来到连史馆,在杨根思的雕像前,开展了一次谈心活动,“今天,我们来跟老连长掏掏心窝子。”
官兵们围坐在雕像前,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倾诉心中困惑。讲着讲着,一名班长突然停住了。良久,他才对大家说:“我们每天都在高喊‘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现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怎么好意思在老连长面前讲条件、找理由呢?”
这位班长的话音刚落,官兵们齐刷刷地抬起头,注视着眼前的老连长,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这次谈心过后,连里的氛围明显改变了。虽然困难与挑战依旧存在,但大家心中的犹疑不见了,铆足了劲学专业、练本领。如今该连顺利完成转型,在合成营演练中屡获佳绩。
去年底,张赛浦被调整到“杨根思连”当排长。当时,营里承担了旅“装甲步兵排进攻战斗”课目演示任务,原本计划让他所在的排负责,但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而他刚刚上任还在熟悉情况阶段,就把任务转交给了其他排。
“其实,我很想承担这次任务。”那天傍晚,张赛浦路过杨根思广场,看到老连长的雕像,忍不住停下脚步,坐了下来。
回想着老连长的英雄壮举,张赛浦思绪翻涌,心中充满不甘,嘴里不停地小声念叨着,一直到天完全黑透才离开。
第二天,张赛浦找到营长,主动请缨,并立下了“演示课目搞不好,我在全营官兵面前作检讨”的军令状,最终把任务“抢”了过来。经过一周不分昼夜的准备,张赛浦带领全排战士圆满完成了演示任务,受到一致好评。
如今,在该连,向老连长报告已成为官兵们的自觉行动。抗洪救灾前夜,列兵付魏涛对着杨根思的雕像,写下“昨日有您,今朝有我”的豪迈心声;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前,军士陆亚东向老连长许下承诺,最终夺得单炮赛冠军;海外维和任务一线,官兵们面对连旗宣誓,个个冲锋在前……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目光转回到杨根思广场,向老连长报告的仪式进入尾声,官兵们高声喊出英雄宣言,撼人心魄。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夏,时光荏苒,但英雄的精神永在。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走在强军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