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女作家”三出新书: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出众
央广网宁波1月14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陈金莲 俞烨)上午,她是穿梭菜市场卖杂货的小摊贩;下午,她是电脑前自由创作的作家,两种看似毫不搭边的职业,在她身上却能每天灵活切换。她叫陈慧,凭借着这特殊的职业反差感,于2021年曾一度在网络走红,先后已经出版了两本书,分别是《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与《世间的小儿女》,引起不小轰动。
新年伊始,这位46岁的“菜场女作家”第三本新书《在菜场,在人间》出版面世,再次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焦点。她是怎么做到的?这两年她过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进宁波余姚市梁弄镇,决定跟她当面聊聊经历。
“菜场女作家”陈慧在梁弄菜场出摊(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不一样的烟火 点亮热气腾腾的菜场生活
隆冬的早晨,寒意十足,在梁弄菜市场的门口不远处,一个推着杂货车摆摊的中年女人一边麻利做着生意,一边原地蹦跳取暖,时不时地与周围大爷大妈吆喝闲聊几句,人群中我们一眼便找到了陈慧。
“你们别叫我老师,叫我三姐(家里排行老三)就行,大家都这么叫的。”没有一点扭捏和拘谨,陈慧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老朋友似的,招呼我们自便就好。她说完便继续张罗自己的生意,面对镜头的拍摄她丝毫不恐惧,大大小小的媒体到访对她来说已经习惯了。
陈慧在梁弄菜场出摊(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打火机、马桶刷、喷壶、瓶塞……陈慧的小推车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杂货,就像哆啦A梦的“百宝箱”,顾客想要什么她似乎都能从车里给变出来,“一年到头其实东西都差不多,有时候根据季节变化稍微做点调整,像现在快过年了,要给小孩子分压岁钱了,很多来买好看红包的人特别多。”虽说是几块钱的小买卖,但当地人对于这些家用小玩意儿的需求还是挺大的,一早上站下来也能卖出不少东西。
买卖空闲间隙,她就向我们打开故事话匣子:二十六岁以前,她一直在家乡江苏如皋生活,年轻那时身体也不好。二十七岁跟着嫁在梁弄镇的阿姨第一次来到这里养病。后来,她嫁到这里并扎下了根。儿子出生后,迫于生活的压力,她支起小地摊维持生计,一干就干到了现在。“一开始摆摊的时候很难的,凌晨就得摸黑出门抢占地盘,有时候在路上就会掉眼泪。”回忆着过往她语速慢了下来。
如今在梁弄生活了近二十年,陈慧早就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并逐渐在这里找到了生存规律和地方归属。“她又会做生意又会写,很能干。”菜场周边的街坊邻居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很多人纷纷向记者表示对她的肯定和佩服。
写满人间值得 温暖文字平衡自洽人生
如果说摆摊是为了生计,那写作便是为了灵魂。上午结束摆摊后,她通常把车推到菜场附近的阿姨家,补齐货物。每天下午的剩余时间,她就回到家看看书,写写东西,几乎雷打不动。
从一开始只能写一两句话,到两三百字,就这样慢慢坚持下来,大概写了两年,陈慧在余姚本地的新闻网站论坛上发表文章才逐渐被人看见。作家谢志强是《姚江》杂志的编委,也是陈慧的启蒙老师之一。他看了陈慧的文章后,大力推荐她进入专门扶持文学爱好者的余姚市文化精品项目,还鼓励她多看看汪曾祺等名家作品,找到自己的方法和感觉。
陈慧在家里写作(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慧的文章越写越长,越写越觉得顺手,不光是回忆老家那儿的人和事,菜市场的所见所闻也被她写进去。包子铺的师傅、杀猪贩肉的屠夫、收废品的“破烂王”……在陈慧笔下,市井烟火气中的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成为了她的“心灵救赎”。
“我绝大部分的文字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在菜市场卖东西,旁边有人在聊天,突然说到一件事情,我觉得还不错的,可能会把它记下来,然后去构思人物的时候,把这个细节加进去。”陈慧说,每个人身上都不缺素材,可能缺的就是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能听见的耳朵。
“她的作品有一股清新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原生态的,没有受过污染的,跟她的人一样,都是原汁原味的。”谢志强如是评价。在他看来,陈慧很有趣,以“古镇流动的小摊”的元素成为了南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即便现在已经出了好几本书,陈慧自己从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写作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别人用作家这个头衔来肯定我,我就是我,我是陈慧。我做着我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当中挖掘出别样之美,这就够了。”
“汪曾祺说过,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陈慧补充道,“对于文字的热爱最方便也最适合我,不需要什么成本,能够让我找到自洽的一种方式,希望看我书的人能够跟我产生共鸣,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生活之美、人心之善。”
以不变应万变 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出众
生活的坎坷,从来没有阻止她追求丰盈的精神世界。
第二本散文集出版之后,陈慧热度不断攀升,还被不少平台邀请开直播,但她并没有被流量裹挟,而是继续安心当小贩、静心写作。“谁不想天天数钱?但是烫手的钱我不赚!”在这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陈慧却早已通透,不该她做的事她坚决不会碰,该做的事她一件不落下。
在陈慧的世界里,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的手段,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也会看评论,看到一些读者正向反馈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就像厨子做的菜获得好吃认证一样,成就感不言而喻。”她说。
陈慧和她的小推车(央广网记者 俞烨 摄)
当谈及第三本新书的时候,陈慧坦言,自己一开始还有思想包袱,觉得自己一直在写人物,担心读者会有审美疲劳。但她的图书编辑苗梁婕老师的话重新给了她信心: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在单调和重复的,就像我们吃一日三餐也不就那几个菜和米饭?更何况你写的人和故事是不同的。于是她开始释然,她表示自己这么多年下来写书的心境是不变的,而保持这种“不变的状态”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
按照计划,陈慧今年夏天还将出版第四本书,是记录她跟着养蜂人夫妇体验生活四个月里的所见所想。“你只要用心去做了,有些事情它就是会水到渠成的,反正写就完了,干就对了。”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干脆有力,透露着对继续写作的冲劲,也透露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