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增加经验:走,寒假打工去!
1月17日,北京回龙观一家连锁火锅店,临近下班时间,(左至右)苗祖宁、梁雪凤和胡永信在店内打扫卫生。他们年龄相仿,梁雪凤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胡永信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的机械专业。胡永信家就在附近,去年夏天,他被母亲催促出门“找点事做”,找到了这家火锅店做服务生。今年寒假,他主动来这里兼职。大城市的餐饮、物流等行业在春节期间有大量用工需求,招聘寒假不回家的大学生成为“双赢”的选择。
1月15日,北京回龙观一家连锁火锅店,20岁的承德女孩苗祖宁在为客人服务。她就读于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会计专业,今年1月5日开始做寒假工。这是她第一次寒假出来打工,也是第一次准备过春节不回家。
1月16日早晨,北京昌平区的一个员工宿舍中,21岁的满满(化名)在沙发上化妆,准备出门上班,她的同事缘缘在上班前跟着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健身。
1月18日,北京回龙观一家连锁火锅店,员工参加晨会。当天负责迎宾和服务的工作人员中有10名寒假打工的在读大学生。
1月15日,北京昌平区的一个员工宿舍中,21岁的满满(化名,左)和高中同学沐楠(化名)在睡前聊天。沐楠是晋中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大三学生,满满在昆明学院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沐楠曾在去年夏天来做过两个月的暑假工,她很喜欢店里的氛围,还在这儿交到了新朋友,特意在寒假约从未在外打过工的满满来北京结伴做寒假工。她们打算工作结束后一起回老家待几天。
1月15日,北京回龙观一家连锁火锅店,苗祖宁(后排中)、梁雪凤(后排左二)和沐楠(后排左一)等寒假工与老员工娟姐一起给客人过生日。
1月16日,北京景山公园,李艳雯(左三)和时兰芳(左二)眺望远处的故宫。她们是一对来自云南大理的表姐妹,分别在呼和浩特和长春上大学,利用寒假来京打工。两人之前在浙江温州的一家火锅店做过服务员,这是她们第一次来到北京。
1月17日,北京昌平区的一个员工宿舍中,苗祖宁的两本相册:一本放着家人和朋友的照片,一本展示着她喜欢的综艺节目中的艺人。
对于大三学生胡金喆来说,今年寒假是他第二个选择不回家的假期。接待客人、点餐倒水,已经颇有经验的他当起餐厅服务员来有模有样。胡金喆在吉林一所师范大学读小学教育专业,本来想在寒假找份当地的家教工作,打听了一下,每月到手只有两三千元,他觉得“挣得太少”。去年暑假,他就在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近两个月时间里赚了一万多元。他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了台平板电脑,还跟朋友去了长白山旅游,之后一学期的生活费几乎没向父母要。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放假,“寒假工”词条在网络上又悄悄热了起来。天南海北的大学生在这个词条下发帖,讨论哪儿的工资高、哪儿的活不太累、怎么才能不被“坑”。这个漫长的假期,比起外出旅游或是在家休息,走进社会闯一闯、自己挣钱自己花似乎对这些年轻人更具吸引力。无论是大城市的餐饮、物流等行业还是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春节期间都有大量用工需求,招聘寒假不回家的大学生成为“双赢”的选择。
胡金喆在北京回龙观一家连锁火锅店工作。店铺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一家商场内,与互联网大厂聚集的西二旗仅相距一站地铁。今年寒假,这里招聘了十几名寒假工来填补春节前后正式工返乡过年的空缺,他们大部分来自外地,要在这里待上两个月,春节期间也不回家。大堂经理刘爽介绍,寒假工在岗期间能享受免费食宿,干到正月十五有加薪奖励,法定节假日有“三薪(三倍工资)”。这是不少学生决定留到开学的原因。
寒假工大都被安排在大厅,主要的工作是接待和服务客人。在这家以服务周到著称的餐厅,服务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准备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虽然每人只负责十几平方米的区域,但一天走两三万步是常有的事。胡金喆还记得,他今年第一天上班是在元旦,客人一桌接一桌。下班回到宿舍,他感觉“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有了上一次打工的经验,他知道这种累只是暂时的,慢慢适应了就好。和他一起来做寒假工的朋友几天后就辞职回家了,他却觉得,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不容易,坚持下来才会更有成就感。
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沐楠(化名)曾在去年夏天来做过两个月的暑假工,她很喜欢店里的氛围,还在这儿交到了新朋友,于是特意在这个寒假约上从未在外打过工的满满(化名)来北京结伴做寒假工,打算工作结束后一起回老家待几天。满满上班第一天就碰上客人向她催菜。在她听来,那位男顾客的语气特别凶,她感觉自己“眼泪都在眼眶里面打转”,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泪水,先安抚客人的情绪。她意识到,学校跟社会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看似简单的工作,也在考验自己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时的心态。这也是满满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今年大三的她此前没有太多社会经验,想在毕业前“试试水”。
除了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增加社会经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寒假工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目标”,享受那份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成就感。来自河北承德的大二学生苗祖宁计划3月用做寒假工的工资去广西北海涠洲岛看鲸鱼,返程一路北上去几个沿途的城市旅行,最后回石家庄上学;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赵梓淳本来打算换一部手机,入职十几天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原因是“不想把来之不易的工资一次性花光”。以前他跟朋友吃一顿饭就要花掉两三百元,真到自己出来工作,才明白挣钱不容易。他的父母在农村靠养猪为生,今年行情不好亏了钱,听说他主动要去北京做寒假工,母亲夸他“这才有男孩样”。
在这家连锁火锅店里,也有一些毕业后来应聘正式工的大学生,23岁的温慧婷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她毕业于长春一所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求职时,专业对口的工作所允诺的工资维持不了在北京租房的成本,权衡之下,她决定先来做服务员过渡一段时间,攒够一笔钱再追梦。在这家店里,她不是唯一拥有本科学历的正式员工。培训师石少军毕业于哈尔滨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但他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太感兴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应聘服务员,一转眼已经快5年。对于找工作这件事,他认为,比起光鲜亮丽的“名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看似不起眼的服务员,一样能学到管理方式和人情世故。现在他专门负责店里的新员工培训,看着一批批假期工来了又走,不少人又第二次、第三次来到这儿,彼此慢慢处成了朋友。
对于大学生来说,假期打工是一种体验和经历,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生。苗祖宁回忆,当自己的服务被客人认可和感谢的时候,她获得了在校园中未曾体验过的成就感;以前内向的她,从不敢当众开口唱歌,现在即使跑调也能大声唱。轮休那天,她跟三个在店里认识的同龄人相约去景山公园“打卡”,午饭选了最近的一家同品牌的火锅店,因为可以使用员工半价优惠。为她们服务的女孩身上别着熟悉的黄色工牌——那象征着“新人”。苗祖宁第一次从客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笨拙。对于未来,她打算自学会计软件,希望获得更多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同时也保持对其他行业的好奇心,“如果多一样本领,说不定就能多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