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走向农村 做一辈子忘不了的事
方中天走访核算。安徽铜陵学院供图
“小方”总在忙碌着。2024年的第一个月,他进村入户,询问群众的生活和收入情况,聊聊医保,谈谈政策,回答疑问。遇上放假回到家的学生,他也会亲切地拉上几句家常。与人交流时,他操着熟练的四川方言,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
村民口中的“小方”,已经在此工作两年多了。2021年暑假,从安徽铜陵学院投资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方中天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踏上远行列车。从平均海拔52米的安徽淮南来到最高海拔约4000米的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梅林镇,这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对于方中天而言却是踏上了从城市走向乡村、从象牙塔走向基层的台阶。
“我的外祖母是江苏人,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生,毕业服从组织安排,到安徽淮南支援建设、定居生活。我父亲其实在年轻时也有机会援藏,但因为放不下家庭最终没去成,我参加‘西部计划’,也算是圆了父亲当时的梦想。”谈起去西部的初衷,方中天有说不完的话。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方中天说服了家人,开始做“让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但现实和理想有些差距。他所服务的乡镇位置较偏远,总人口7000余人,距离县城车程一小时,生活硬件设施也跟不上,住宿资源紧张。方中天刚到镇上时,被安置在村委会一个闲置办公室里。一张单人床,一台立式电扇,随意堆放在墙角的衣服、背包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组成了方中天宿舍的全部。
“生活条件虽然没法跟家里相比,但是综合市场和超市几乎可以买到全部所需生活物资。”方中天说,“毕竟我在来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过四川的潮湿还是有些超乎我的想象”。
方中天来到马边镇的时候正值炎夏,连绵不断的雨水,格外潮湿的空气,都让方中天觉得有点不适应。窗边衣架上的衣服挂了四五天,却依旧没有干的迹象;屋内的被子、鞋子,甚至是每天在用的电扇也都布满了色彩不一的霉菌斑。
没有空调的夏天、无处不在的蚊虫、正在发霉的用品……方中天的内心有时感到烦闷,“其实那个时候心里也想过放弃,但现实却是每天都想着再坚持一天,就这样一天一天坚持到了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自制“烘干机”,改装家具,还自学了四川话。
在慢慢适应当地生活的同时,方中天也始终没有忘记来梅林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办公室的初衷:帮助当地政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涵盖防返贫监测系统维护、“雨露计划”助学贷款审核、小额信贷贴息发放等。由于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方中天基本每天都住在村里。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方中天就迅速起床,简单洗漱、换衣服、吃饭,投入一天工作中。从一开始的语言不通,到能听懂当地村民说话,再到能够用方言与当地村民交流,方中天一步步克服语言难题。
他每天早出晚归,为村民解读新的政策内容、推动新政策的施行、摸排报送新入学和仍在就读的学生名单,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从大学生转变成一名基层工作者。
刚来时的烦闷情绪也随着充实的工作和生活慢慢淡化。找到工作节奏,日子似乎越过越快。2023年7月,原本签订的两年服务期马上就要结束,方中天也参加了当地事业单位的考核招聘,并取得了裸分第一的好成绩,这意味着他可以结束西部计划的旅程并完成转聘。这时,方中天作出了让众人不解的决定:放弃转聘机会,选择续签西部计划志愿者第三年服务期,留在乡镇继续从事乡村振兴工作。
很多人对他的选择感到不解。“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想继续留在这里过渡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感性因素,比如,村干部和群众有一种特殊魅力,他们待人处事真诚且热情,基层的生活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一件事让他至今难忘。在刚开始收集“雨露计划”名单的时候,方中天跟当地驻村工作队一起合作完成工作,楠木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佘洛铁鑫说过一句话:“多读书选择就会多一些。”
这句话,对于刚开始参加“西部计划”的方中天就好像一个指引路标。“这句话并不只是在说困难学生,也算是我西部之行的动机概括。多读书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参加‘雨露计划’学生的选择是帮助家庭去摆脱贫困,而我的选择,也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选择,那就是甘下基层,自讨苦吃。”
目前,方中天还担任马边彝族自治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团支部书记。2018年至今,铜陵学院共选拔西部计划志愿者21名,他们奔赴西藏、新疆、四川、宁夏等地播撒青春。在方中天看来,志愿者并不是什么都会的“完美的人”,但他们会带着从外面学到的东西,一代一代接力,点燃自己的青春之光。
实习生 朱欣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2月0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