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辽宁建成智能工厂115个 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

2024-06-21 09:4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登高远眺,青山秀谷间,一整块巨大的草坪赫然映入眼帘。“这块地下方14米深处,就是我们占地25万平方米的地下工厂,面积足足有30多个足球场大。”一旁,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介绍。

工厂为何要建在地下?“我们主要生产高端数控机床,对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为避免热胀冷缩引起形变,厂房温度需要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要在55%到60%之间。”陈虎说,“建在地下的工厂,能源消耗仅需普通地上厂房的1/20左右。”

这座地下工厂,凝结着科德数控及其母公司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高端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不懈攻关。“2015年以前,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几乎被几家国外企业占据。”陈虎介绍,“单是一个激光反馈尺,价格就高达70万元,整台机床的进口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如今,这样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

机床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大连光洋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起了国内同行业唯一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团队。科德数控研制出的五轴叶片铣削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打破了我国航天航空等领域叶轮叶盘类零件加工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多年来,我们坚守高端数控产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眼下,陈虎正带领研发团队,加强对高速叶尖磨削中心等高精尖数控机床产品的研制。

大连光洋,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明珠”中的一颗。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履行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等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数控机床等22个产业集群,让“辽宁装备”更好“装备中国”。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生产力提升推动辽宁制造向“高”而攀——

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出坞,150万吨/年乙烯“三机”从沈鼓集团发运,我国自主研制的4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在沈阳完成首飞……去年以来,辽宁在装备制造领域实现多项产品创新应用,关键核心部件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装备等方向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辉介绍,2023年,辽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5.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08.3亿元,同比增长30.8%。

围绕“上云、用数、赋智”,以数字化赋能推动辽宁制造向“新”而行——

走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子车间,墙上的电子屏幕实时滚动着各种数据,清晰记录着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进度、关键件完成率等信息。“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我们每年可节约190余万张图纸投放,实现叶轮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介绍。

坚持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赋能增效,辽宁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222个、智能工厂115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87个;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沈阳、大连获评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国家所需,辽宁所能’,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有力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辽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责任编辑:吴闻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