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企重开大门?印度诚意远不够!
最近,印度财政及工业部门官员表示,希望政府放宽对中国在印度投资的限制。这一积极迹象,值得高兴。然而,印度国会议员对此却犹豫不决,认为不能过度依赖中国。印方应明白,即使对中国企业敞开大门,印度也不如2020之前那样具有吸引力。
上周,东盟在老挝首都万象主持了一系列外长会议。期间,印度外长敦促中方应以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解决两国问题,这显示出印方迫切希望中方递出“台阶”,以便向国内做出合理解释,说明印度对中国投资和企业重新敞开大门的必要性。
中印关系不应被两国间的边境摩擦定义。自2020年以来,印度政府借口对华关系紧张,为在国内实施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战略铺路。为贯彻“印度制造”计划,莫迪政府又借口边境摩擦,在印度工业、信息和投资领域实施去中国化。同时,莫迪政府还把中印摩擦作为敲门砖,意图加入由美国政府牵头的小团体遏制中国,同时希望借助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吸引美国来印投资,让印度成为面向美国市场的制造业基地。
然而,由于印度营商环境糟糕,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契约精神,技工人才缺口大,政府办事效率低,导致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和西方投资者都清楚,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抵消了印度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不存在以上问题,这也是中国难以被印度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的原因。因为拥有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中国才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物流和投资伙伴,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印度政府虽然努力“去风险”,但在过去四年里,中国对印度出口持续增长,中印贸易规模总体稳定在1100亿至1300亿美元左右。中国是印度机电产品、化学制品、基本金属及制品的来源地,这些产品对印度制造业和出口工业具有战略重要性,因此,印度无法舍弃中国。
印度政府应该知道,印度持续打压中国企业、手机应用、企业家、投资者和记者,对此,中国政府一直以来保持着极大克制,哪怕拥有正当理由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报复措施。
印度政府针对中国实体的限制措施只是冰山一角,仅是放松限制,无法吸引中国投资者回到印度。过去四年里,中国企业已经找到了比印度更好的投资目的地,营商环境更好,准入门槛更低。
四年的时间,足以让莫迪政府认识到其民族主义政策给印度带来的限制。在印度市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工业、技术、投资和出口以及就业市场留下的空白,莫迪政府有意让西方企业来填补,但却遭到冷拒,这时,印度政府才开始重新考虑向中国企业重开大门的可能性。7月初,印度政府放宽了对中国技师、技工和工程师的签证管制,应被视为其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莫迪政府清楚地知道,目前的举措还远不足以让中国实体对印度重拾信心,想要做到这一点,印度需要系统性改变其对华策略。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7月31日社论
原标题:India has much to do to woo Chinese firm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