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风险的臆想,才是真风险
欧盟委员会8月20日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该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欧委会还表示,关税措施可能于10月底生效,初步期限为五年。这一消息立即引发各方关注和解读。
与7月4日公布的初裁结果相比,欧委会在决定草案中对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等加征的关税税率仅有小幅下调,因此没能减轻乃至打消外界对欧盟挑起贸易争端的担忧和反对。距离欧盟11月4日作出最终裁定还剩不到3个月时间,虽然关税尚未落地,但种种负面影响已不断涌现。
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的反补贴调查从一开始就是毫无道理的,既无企业主动申请,也缺乏业界普遍支持,欧盟成员国之间关于这一调查也存在分歧。尽管如此,中方一直本着最大诚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欧方妥善处理贸易争端。6月底以来,中欧双方基于事实和规则,就本案开展了十余轮技术磋商。中方的态度是十分克制和理性的,但克制不是无底线的。正如商务部20日回应欧委会所说的,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对于欧委会这一调查,很多欧盟政商界人士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普遍认为此举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竞争力,还将影响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损害欧洲的营商环境和形象,干扰欧盟赖以生存的全球自由贸易秩序。此前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咨询性投票中,12个国家支持征收额外关税、4个国家反对、11个国家弃权。这也是欧盟内部对此意见分歧的直观表现。看起来,欧委会的终裁披露不仅没有认真吸纳中方的意见,欧洲内部的不同意见也被忽视了。
若欧委会一意孤行加征关税,将直接推高欧盟普通民众的支出。据测算,若在欧洲现有对进口汽车征收10%税率基础上加征新关税,欧盟民众购买一辆售价30000欧元的入门级电动汽车最多可能要额外支付超过10000欧元。对这一前景的担忧已经给欧洲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造成打击,英国《金融时报》称,随着消费者信心降温,欧洲的电动汽车行业近几个月来一直举步维艰。“布鲁塞尔打击行动的最大输家可能是其旨在保护的品牌”,这一预言正在兑现。
面对欧方态度,中方的反应应当说是完全正当且合理的。据报道,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此前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密切关注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进展和结果,并将据此评估赴欧投资风险。一直以来,欧盟以开放和重视规则著称,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投资者的热情。但是欧方近来在调查中所表现出的对事实和规则的不尊重,着实让中国企业大跌眼镜,中欧之间几十年来通过务实合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商业互信和良好氛围,正在遭受欧方的损害,这对欧盟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所谓反补贴调查一事上,中方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欧方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在过去十多轮的技术磋商中也一直秉持着最大的诚意,中方还努力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去化解双方分歧。但是,中方坚定地捍卫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意志也不应被低估,中方的诚意和理性、务实的态度应该得到欧方同等的回应。欧委会应该从整个欧洲的利益出发,切实与中方相向而行,加快探讨妥善解决方案,这才是欧方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