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改革的鲜明特征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在其牵引下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今天,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愈发坚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些体制机制弊端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改革有着新期待,改革发展到了需要更加务实、更加有针对性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突出问题导向、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既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能力和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
奔着问题去,正视问题是前提。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之中。敢于“把脉问诊”正视问题,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共产党人的底气、勇气和硬气。“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奔着问题去,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只有敢于直面正视问题,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才能真刀真枪、刀刃向内式地解决问题。
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外部压力,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剖麻雀”发现这些问题、找准这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具体来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一是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包括妨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卡点堵点、阻碍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的卡点堵点等。二是制约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包括“双碳”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优质教育、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足问题、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三是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均、就业、社保体系覆盖、少部分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
奔着问题去,解决问题是核心。改革永远在路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核心是对着问题改。解决问题是抓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的重点与难点。只有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瞄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的重点领域面临的核心问题,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攻坚克难,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直面问题是勇气,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唯有深入剖析问题起因,理性分析问题特点,准确把握演变趋势,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才能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有效化解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