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德舰来亚太“秀”存在是找错了方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评观世界>

德舰来亚太“秀”存在是找错了方向

2024-09-18 08:45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巴伐利亚”号护卫舰于2021年3月进行了德国海军20年来首次“穿越南海”的行动后,两艘德国军舰“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和“法兰克福”号补给舰日前再次“造访”亚太地区,并且是以过航台湾海峡的方式。16日,这两艘德国军舰还展开20年来首次对菲律宾的访问。

至于德舰“不远万里”来亚太的理由,三年多前在“巴伐利亚”号启航前,德国海军方面给出的说法是“为了表示对日本、美国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支持,并共同倡导和平、自由航行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于此次更大吨位更大规模的德舰远航亚太,德国方面无法给出比“维护航行自由”更有想象力的说法,但却以含糊其词的方式来制造想象空间和借口。在今年5月公布航行计划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表示,“(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对航行自由和贸易的自由通行带来了压力”。

这套说辞对于一些仅靠西方媒体和舆论了解世界形势的德国和欧洲民众来说,或许会想象出“亚太地区已经剑拔弩张、风声鹤唳”的场景了。但一定会让亚太地区的国家和民众感到困惑的是,相比当前安全风险不断上升的欧洲而言,平静得多的亚太地区为何会吸引如此众多且规模逐年攀升的域外“来客”?而在时隔三年多后,在自身的周边安全形势发生恶劣变化的背景下,德国为何还要如此执着地奔赴万里之外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从针对俄乌冲突爆发作出“时代已经转折”的判断后,德国方面就致力于实现安全优先、国防升级的“再军事化”,这也体现在其要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存在感的升级态势中。如果说2021年的德舰首航亚太还带有更多“试水”的性质,那么自那以后德国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存在就变得更有针对性,其间先后进行了空军和多军种战术合成演练,此次德舰又把“穿越台湾海峡”作为计划目标之一。借所谓“维护航行自由”,来炒作“亚太局势紧张”甚至试图干涉台湾问题,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针对德国官员称德军舰过航台湾海峡“事实上支持了航行自由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3日予以驳斥称,台湾问题不是什么航行自由问题,而是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按常理来说,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应对俄乌冲突及其外溢效应,应当是德国安全政策的当务之急;如何致力于发展经济弥补财政亏空,应当是德国政府的优先考虑。但是,德国方面的反常之举背后自有难言之隐。

一是缺乏战略自主的德国将在亚太地区“支持盟友”,作为它向美国缴纳的安全保护费的一部分。为了证明自身对美国“具有重要价值”,德国不仅将美国发明的在亚太“维护航行自由”挂在嘴上,还将所谓“欧亚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以极为奇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是国内处境日益尴尬的德国执政联盟刚刚遭遇东部地区选举的“当头一棒”,政府内一些力量需要通过在遥远的亚太“秀”军事存在感来转移国内矛盾,让国内民意暂时忘却三党联合政府已面临的尴尬。

三是从竞争的心态出发,要在中国面前显示存在,为参与大国博弈积累筹码。

从这些复杂的心态出发并在西方舆论的不断起哄和怂恿下,德国在当前满目疮痍的欧洲安全中唯美国马首是瞻、难有作为,但在所谓“印太方向”则从南海到台海、从军舰到战机不断升级存在感;不将发展经贸开拓市场互联互通作为其亚太政策的重心,反而还要从日益拮据的政府财政中拿出钱来支撑自身在亚太搞军事存在的理想,去维护德国一些人想象中的“亚太安全”。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因寻找存在感而迷失方向、为获取所谓“安全保障”而将自身置于更大风险中的德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为此次德国护卫舰命名的巴登—符腾堡州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与所谓“充满挑战”的中国和“遍布风险”的亚太地区的贸易,是该州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来源。

如果回归常识和理性,德国完全可以以有效的方式来维系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可以以一种更受人尊重的方式来获得国际存在感。作为欧洲最大和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经济体,支持全球化、反对保护主义、和气生财、合作共赢才是德国经济焕发活力、摆脱眼前困境的良方;主流政党洗心革面并勇于面对国内问题,才是德国政治摆脱窘境、重塑共识的出路。

同样,将铭刻在内心的对战争和动乱的深刻恐惧和反思,转化为以和平方式和外交手段去抑制冲突、拒绝战争的坚定信念及果断行动,这样的德国,要比一个不断失去自我,开始“铸犁为舰”,既拖累经济又解决不了政治矛盾的德国,能获得外界更多的尊重,也更有资格和潜力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之中。(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申罡】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