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如何让中小企业“扛大梁”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11-06  内容来源: 经济日报

 

黔艺宝旅游商品受游人青睐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落于贵阳市北京路的黔艺宝公司,如今是贵州省旅游商品行业的知名企业,经营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企业,当时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直到2005年的时候,还处于作坊式生产,只有8名员工,经营面积不足70平方米。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后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我们中小企业的支持,不仅专项解决了我们发展的资金瓶颈,一年一度的‘两赛一会’更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黔艺宝的快速成长只是贵州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扶持手段、服务模式,积极培育产业,为中小企业“减负、输血、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该省私营企业有9.46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5.5万户,分别同比增长21.6%、16.7%,注册总资本达2574.06亿元;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中小企业成为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贵州省中小企业的90%以上是民营经济,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2011年,贵州省召开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提出要通过实施“三年倍增计划”,确保民营经济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目标中“扛大梁”。到2013年,实现民营经济在主体、总量、就业和创新能力上的“倍增”,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0%,新增就业占全省新增就业的70%以上;到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5%,新增就业占全省新增就业的80%以上。围绕这一目标,贵州省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成为中小企业的“第一推手”,将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特区)和产业园区,责任到人。

  在发展中,贵州省逐步形成了“政策、支持、服务”等三大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合力。

  在政策方面,贵州省直单位和各市(州)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新举措。该省还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开展“简、优、限”,共取消、下放、转变和合并了50%以上的审批事项,办结时间一律比法定时间提前20%,停止征收和降低收费标准项目共141项,仅此一项,就减少中小企业负担9.1亿元。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今年,贵州省预计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扶持2万户微型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并出台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3个15万”政策。即对投资者货币出资达到10万元,政府补助5万元;对微型企业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奖励,奖励总额不超过15万元;帮助微型企业以自有财产抵押、税收奖励为质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到指定银行或担保机构申请15万元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或担保。该省还将免收所有涉及微型企业创办的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在资金支持方面,贵州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专项支持、搭建融资平台等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2011年,贵州省将超过60%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全年用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超过10亿元。

  此外,贵州省还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专项合作,搭建“政银企保”平台,在中小企业贷款、集合票据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相关部门还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业务进行风险补助和奖励,增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服务能力。据了解,2011年,贵州省通过股权质押登记、动产抵押登记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230多亿元的融资需求。

  贵州省还建立了覆盖省、市(州)、县(市、区、特区)三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体系,目前已建立了86个服务中心。成立不足一年的贵阳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已累计接待咨询7404人次,服务企业4980户,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融资1.6亿元、政府补助资金960万元。

  从2009年起,贵州省开始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累计安排安排专项资金2939万元,支持4741户小老板。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长的人,通过该项工程,实现了个人的财富梦,有的创业者还把经营实体变成了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韦桃花,就是其中之一。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韦桃花,因为绣得一手好“马尾绣”,在“万户小老板工程”的帮助下,她组织周边的200名农村妇女制作马尾绣产品,并组建了销售公司。如今,韦桃花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也让员工们有了自己的“小金库”。

  在注重数量扩张的同时,贵州省还选择一批成长性的企业予以重点培养,打造龙头企业。2004以来,贵州省将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行业的龙头企业倾斜。老干妈食品、永红食品、信邦制药、长通集团等企业先后成长为各自行业的“领头羊”、“带头兵”,不少企业还成为上市企业。

  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特色商品。这些特色商品随着该省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渐成长。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贵州省特色商品的生产、设计开发以及市场营销,一直处于“多、小、散、弱、粗”状态。

  面对这种境况,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将旅游商品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行业。2006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旅游商品项目424个,带动社会投资33.76亿元,从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和销售等各个产业环节都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做大。

  如今,旅游商品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小商品大产业”、“小创业大就业”、“小企业大集群”的特色优势产业。到2011年,该省初步形成了10多个大类、70多个小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体系,全省从事旅游商品产业活动单位共1261户,旅游商品购物年收入达286亿元左右,增长约56.6%。

责任编辑: 晴天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