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华佗论箭畅三峡阅江南学思行”活动结束了“畅三峡”活动之后,在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华佗论箭首席专家、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严介和的带领下,如期抵达了“阅江南”第一站、湖湘文化的摇篮——湖南岳阳市,正式拉开了波澜壮阔的“阅江南”活动大幕。
品阅五千年传统文化 彰显新时代商贾风范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下,严介和难掩激动心情,不禁吟诵起了千古名记《岳阳楼记》。
5月21日,古城岳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华佗论箭畅三峡阅江南学思行”活动一行受到岳阳市委、市政府的热情接待,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的陪同下,严介和率领与会企业家及媒体代表参观游览了岳阳楼,同时围绕岳阳楼文化历史意义及社会价值展开了文化交流。参观活动接近尾声之时,严介和挥毫泼墨为岳阳楼题字——“大观岳阳楼”,并与岳阳市委、市政府互赠了文化礼品。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一行在观赏领略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风采的同时,重温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对于其中脍炙人口,尽显古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情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史名句,在新时代我们将赋予它怎样新内涵呢?对此,商界领袖严介和有着其独到的见解和诠释,他提出“爱家爱国多爱人少爱己,求利求名多求己少求人;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将所有给予现在;明天我们创造生活,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远离为了生活,走近享受生活……”这些无一不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大爱情怀。
做客市民大课堂 传经布道促发展
当天下午15:00时,严介和受邀出席在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召开的“市民大课堂——严介和专场报告会”,并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一同为岳阳市相关部门领导300余人作了精彩报告。两位政商领袖的报告,尤其是严介和的珠言妙语时时博得与会成员的阵阵掌声。此次报告会无疑为与会听众把握当前经济大势,解决城市文化与经济转型双赢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面对我国GDP增速连续5季度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现状,姚景源在演讲中表示:对于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总基调,我们要把握好“三稳”即“稳增长、稳物价、稳社会大局,其中“稳增长、稳物价”是关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最终实现以工业化强大供给,以城镇化旺盛需求,以市场化充满活力,以国际化拓展新空间。
“2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国走出了欧美国家200年的城市历程。既有市场经济又有计划权力(有钱有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了伟大祖国的今天。”在“城市文化与企业精神”主题演讲中,谈及中国城市化发展,严介和如是说。“当今的城市文化分为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其中有形文化包含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而无形文化则为历史重大变迁、历史重大事迹、古迹遗存等。”
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严介和有其独到见解:未来国家的竞争,硬实力凭借的是地下资源,软实力依靠的是教育。对于地下资源严介和告诉与会代表,地下资源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我们只有保管好地下资源的义务,没有开发地下资源的权利。
岳阳市“市民大课堂”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益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面向市民,服务社会,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人生系列”、“读书系列”、“生活系列”等专题讲座,先后邀请了王蒙、梁衡、洪昭光、于丹、韩少功、阎崇年、白岩松、陈晋、何亮亮、郑功成等名家大师设坛开讲。“市民大课堂”成为了传播现代文化理念的舞台、沟通精深学术与市民生活的桥梁,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发力传统文化,文化强国民企新担当
“无往不胜文化力!所向披靡文化力!永续辉煌文化力!”
谈及文化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本次活动发起人严介和先生连用了三个排比句。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此次活动正是在构建文化强国的浪潮中,向社会发出了:文化强国——中国民企新担当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在不断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提升,但较之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希冀通过此次活动,在赏有形山水,品无形文化当中,来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行为风格。同时,活动旨在号召改革开放中率先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肩好富民强国重责的同时,担起文化强国的历史大任。”活动行程中,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何邀请如此规模庞大的民营企业参与活动,严介和如是说。
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疲软、劳动力成本攀升、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以及国企垄断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民营企业可谓步履维艰,几乎无路可走。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向文化产业迈进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然而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向文化产业转型发力,助推文化事业发展,民企教父严介和以自身实践为同行企业家指点迷津的同时,并提出忠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不要为了文化而文化。文化一定要贴近自己的过去,还要贴近企业的本身。文的传承需要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实现文化的创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