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深圳填海区地面下沉,裂缝赫然蜿蜒在广场上和一些楼盘底部。深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填海区内不少土地被用于发展房地产,造商品房、豪宅。专家指出,深圳向海洋要房地产,暴露出地方政府“唯GDP”论和“土地财政”思维,与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目标背道而驰。
问题:楼盘沉降缝隙可塞入拳头
近日,记者在深圳填海区看到,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严重之处,地面和台阶之间撕裂形成的缝隙,足以塞进一个拳头,“局部看上去,有点像美国灾难片中的场景。”深圳市民徐燕说。
熙龙湾小区地处深圳市宝安区政府附近,位于填海区内。小区的商铺门外,由于发生沉降,台阶和地面之间出现明显的裂缝。在深业新岸线小区1期的广场上,由于沉降,曾经平整的地面上,下陷的地面使整个广场显得坑洼不平,放置在广场上的花木盆景都出现了倾斜。这个广场周边的商铺受沉降的影响很大,很多商铺外墙底部的瓷片破裂,裂痕四处蔓延。商铺台阶和地面相交的地方,裂缝触目惊心。
在一家药店门口,记者看到,这里的裂缝又长又宽,足以塞进一个拳头,底下的管线清晰可见。“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药店店长说,去年底她刚来上班时,门口已经有了裂缝,管理处曾经派人来维修过,用水泥将裂缝填好,但没过多长时间,裂缝又被“扯”开。
一位当地居民反映,自从搬来这里就看到地面陆续开裂,原先水平的人行道现在却成了斜坡,尽管裂缝不断被水泥堵住,但堵住这里,那里又开裂了,“裂缝仍在扩大”。
“幸福海岸”“西岸茶城”“熙龙湾”等附近几个楼盘地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幸福海岸”和“西岸茶城”的沉降都非常明显,楼面底部处的裂缝随处可见。这些楼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楼龄都有四五年之久,相对于其他新盘而言,沉降的效果也最容易显现出来。
对于填海区楼盘沉降的问题,深圳市宝安中心区规划建设管理办负责人表示,填海片区建设的楼盘,都进行过专业的沉降处理,桩基都十分稳固,主体建筑并不会像地表一样发生沉降。宝安区建设局已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检查,对住宅小区周边地面沉降开裂的原因和主体结构安全进行分析,并将进一步研究相应的处理措施。
调查:填海区楼盘售价4.2万/平米
记者调查发现,“楼陷陷”事件背后的房地产狂热,弥漫在深圳不少填海区上空。包括前海、后海、宝安中心区等在内的填海区,被称为“大前海”地区,将成为深港合作共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但这里最为抢眼的却是鳞次栉比的高档豪宅。
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大道附近的填海区,近年来集中开发了“三湘海尚”“鸿威海怡湾”“皇庭港湾”等10来个高档楼盘。这些高档楼盘价格极其昂贵。在“三湘海尚”销售处,售楼小姐称,房价飙升得很快,拿高层住宅来说,去年9月5日,每平方米均价才3.2万元,当月29日就涨到每平方米均价4.2万元。
至于别墅,更是稀缺资源。记者暗访得知,“三湘海尚”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别墅,每套均价2800万元;“曦湾·巴比伦空中花园”180多平方米的别墅,每套均价1600万元。
在后海,填海区总面积5.37平方公里,住宅区占0.73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占0.67平方公里,占整个填海区的12.5%。
■ 专家观点
“土地财政” 思维暴露
相关地产专家表示,在国外,填海区通常要经历30年左右,经过海水冲刷和地表充分沉积才可以大规模建设。近年深圳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急剧扩张,导致有的填海区完工不足10年就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根基不稳,地表或继续缓慢沉降。
广东药学院教授刘晓波认为,深圳向海洋要房地产,暴露出地方政府“唯GDP”论和“土地财政”思维。
一名熟悉内情的深圳市宝安区政协委员说,近年来内地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深圳填海到底为什么?填多少?用于什么性质的建设?这些问题可能政府没有进行非常细致的考虑。”
深圳“楼陷陷”事件只是填海造地的一个初步后果。从长远看,大规模填海正在改变深圳原有的海洋城市特性。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岸线越搞越短,船舶越看越小,海风越吹越淡。
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前,深圳填海造地将接近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填海面积30多平方公里,所有已列入深圳市各类城市建设研究的待填海区,超过已填海面积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