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彤:儿女情 风俗志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3-27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博士赵彤
电视剧《儿女情更长》是一个别有新意的做法。风俗不在庙堂,而在民间,在基层。诗经中国风就来自田间低头,来自于儿女情长。诗经开篇之作官居就是引用儿女之情。北京有胡同,上海有里弄,这是特别需要关注的,上海出品的诸多电影如今天如大桥下的,以及上面提到的作品都将基层的叙事试点放在理论,电视剧《儿女情更长》也用了大家族若干小家庭的模式,前一个童家一代仍然是剧作中贯穿人物,但是前后相比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叙事空间从离弄转到单元楼,从阁楼转到商品房。在22集电视剧儿女情长中大篇大篇的平房群的楼梯,这已经变成的高楼大厦。
《儿女情更长》的变化是上海近20年来城市景观物质发展的基础,作为基础之一,在这个有欠发达到发达的物质转化过程,人们心有求有什么样变化,创作者给出的导演不得不是转型期的重大课题,《儿女情更长》关注的就是这个课题。子一代婚恋和成长,父母的情感关系,袁园在婚姻上的失意和追求,构成了多关注,同时童家对子一辈的影响呈现出来,剧中生活摆出一团乱麻,作品采用的更是生活的叙事方式和生活本身的流动是一致的。人间儿女情与事态烟火色密不可分,建兰心里诊所反映当下普遍的心里焦虑,建强股票被套牢,上海新移民的艰难,成为当代印象制一个部分,既植根于上海,也属于当代中国。
在生活的变化中,创作者着力塑造了童建菊袁园和方向三位女性,把平淡的性格色彩赋予他们,使他们成为主流。成人之美甘为他人做加以是方芳的处事原则,在本剧当中他们光彩格外美丽。传统礼乐文化的精神负载通过他们体现了出来,家庭是观察社会,体察变化的窗口,家庭伦理剧正是这个窗口中形象景观。看了家庭伦理剧不仅能看到儿女情,而且能看到风俗制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儿女情更长》就是一个很好的。
当我们从纪录片中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肯定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时,我们感叹纪录片的社会观察力,其实电视剧也有这种功能,从儿女情长到《儿女情更长》历经20年的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作为社会影响的功能显示出来,再过若干年还能以这个家庭为样本拍一个电视剧,或者中国电视剧创作能够创作隔年观察式作品,电视剧作为社会形象记录功能,社会文本的价值会更高。
如诸多作品一样儿女情长也有令人遗撼的地方,我觉得有两点,由于本剧难以舍弃前剧人物铺,又要在新的时段显示,这设置情节过多。以前孙子辈细分很少,故事可以集中写建字辈,而在《儿女情更长》建字辈的颇有戏码,而三代的人也要照顾到,这造成情节散漫。
本剧将全部力量用在童家范围内,以至于对这个家以外的社会关注度减弱了,在儿女情长中可以看到病房生活那一段,这样牵扯家庭和生活,蕴含非常的精彩段落,在本剧当中不够。在音效运用上本剧也很大规模放弃了,由此这部剧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室内剧。
责任编辑: 佟静视频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