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贵州“十二五”开局的突围之路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02-26 内容来源: 新华网
从“跟跑”到“领跑”贵州“十二五”开局的突围之路
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贫困人口全国最多、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全国“挂末”;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系数、城镇化率等众多指标都居全国后列。“十二五”开局之年,更多的严峻挑战还在考验着贵州:雨雪冰冻、洪涝灾害、特大干旱、煤荒电荒……
已经没有“退路”的贵州干部群众克服种种困难,“背水一战”,多项经济指标从“跟跑”向“领跑”行列进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态势。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前移
2011年底,一份“经济报表”让贵州人感到意外惊喜。前三季度,贵州生产总值增速由2010年全国的第29位升至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第14位升至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第29位升至第5位,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由第10位升至第4位。
据悉,这么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前移,在贵州历史上从未有过。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生产总值达5702亿元,增长15%,增速创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00亿元,增长60%,净增1982亿元,创贵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
“15%的构成,主要依靠‘增量’和‘存量’两大板块形成的庞大投资。”贵州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说,“增量”得益于贵州“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强势起步。2011年,贵州工业增加值增长21.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工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5%。城镇化率达到35%,《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存量”在于贵州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省的发展环境,加速发展的基础平台正在形成。作为西北、西南联系华南及大湄公河流域地区的桥梁和战略通道,近年来贵州坚持不懈打破交通发展瓶颈。截至目前,贵州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066公里,在建里程达184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23公里,去年又新增10个县通高速公路,西南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贫困落后”不是贵州的“代名词”
2011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914亿元、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3个重要指标增量突破1000亿元,这在贵州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这一年的发展“成绩单”充分说明,“贫穷落后”并不是贵州的“代名词”,更不是贵州的“固有标签”。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台了一整套政策“组合拳”。2011年,贵州首次大规模面向中央企业和到香港招商,首次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举办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首次举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贵阳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约合同项目总金额达1.1万亿元。这些活动显著提升了贵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开放、自信的贵州新形象。
一年来,贵州还在全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等活动,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优化发展环境。
新的起点 新的机遇
龙年新春,贵州人民收到了一份“含金量”很高的“大红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1990年以来国家为贵州专门制定的第一个全面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二五”开局,全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能否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排名末位的贵州省,无疑就是这块“短板”。
2010年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2.4%,而全国为80.1%,西部地区为71.4%。总体看,贵州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仍比全国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
“到201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要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央对贵州的要求,也是贵州干部群众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为了“后发赶超”、践行承诺,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时期,一定要创造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新的起点,贵州紧紧抓住发展的新机遇。
刘远坤说,贵州已经具备了提速转型的内部条件和发展基础条件。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加快构建和生态、水利、石漠化“三位一体”国家规划的实施,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交通、水利等瓶颈问题正在加快得到解决,物流条件逐步改善,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土地、电力、劳动力等成本比较优势,贵州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当前,贵州GDP的增长要靠投资拉动来保证,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要靠“转”来实现,把经济发展转向效益更高的方向,转入平衡、协调、可持续的轨道。抓住机遇,创造优良的环境,提升贵州的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 吴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