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半,飞机准时降落在了陕西咸阳机场。“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太白的《忆秦娥》余韵未绝,可惜,我走出航站楼,却没有见到向往中的古道斜阳,眼前是一座笼罩在细雨霏霏中的现代化城市。
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将近两个小时的路途,飞机始终在一片白色的云雾中穿行。望着舷窗外的茫茫云海,我心中的西安已经变回了长安。曾有人这样评价汉唐时的长安:一个充满了自信的时代,和一座充满了自信的城市。从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画卷和雕刻中可以看到,那时的人,不论男女,也不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是姿态昂扬、气势博大的,仿佛人生的每一个下一刻,都是充满着激情与惊喜——即使没有激情与惊喜,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为自己、为世界造就出惊喜。也许,就是这种面对世界、面对未知,毫不犹豫迎头而上的气概,缔造出了汉唐盛世。
翻看史书,回望西北丝绸之路的历史。当年的汉武帝、张骞,也是带着这种面对世界、面对未知毫不犹豫迎头而上的气概,从荒凉的戈壁上踏出了一条路,还渐渐地让这条路有了生命、灵魂,有了自己的名字,并且让这个名字光耀千古。
那时,他们并不知道在戈壁的另一端,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是神话一样的美丽和富足,也许是战乱、瘟疫,或者另一片荒原。但他们就是毫不犹豫的朝着西北方向一路走去了,因为那时的帝王和书生,都同样拥有着广阔的胸怀、坚韧的意志、和迫切想要了解整个世界的激情。虽然,那时他们还并不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甚至不能确切的知道,在他们的疆土之外,究竟存在着什么。但他们就是有这种胸襟和气魄:走出去,亲眼去看一看。也有着这样的自信:不管那边是什么,我都敢于去认识他,去了解他,也让他们认识我,了解我。
这一段历史,我翻看过很多遍,每次读到这里,仍旧会忍不住心潮激荡。震动我的,不是丝路上那曾经驮在骆驼背上源源不断由东向西、又由西向东的滚滚财富。也不是一段段风袭沙掩的断壁残垣,和那些残垣所记录的战争与白骨。而是那种宽广到可以容纳整个天地的胸怀,和坦荡到敢于去了解一切未知的自信。
丝路,本来就是一条用胸襟和自信,铺成的路。所以,它才能绵延几千年,依旧存在,光华不减。
晚饭后,大家闲聊,工作人员专门请来两位专家明天陪我们参观。专家这样介绍自己:“我们真不是专家,就是了解西安的人,我比较了解西安的经济,他比较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大家如果想了解西安经济方面的事,就问我,想了解历史文化方面的事,就问他。如果他当时回答不上来的,他回去查了,再从网上发给大家。”
很谦虚很朴实的话,但每个人都会相信,这份谦虚和朴实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
对自己的自信,更是对西安文化的自信。不怕你问,希望你问,最大限度的敞开自己,期待着,你来了解。
就像当年的长安城,就像贯穿亚欧大陆的丝路——走出去,了解别人,也等待着别人来了解自己。
这才应该是世界的本来颜色——自信,坦然,自信坦然到了能够接纳一切;能够勇敢的敞开襟怀。
作者:聂昱冰(河北省作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