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高原古道,再造文明通途

发布时间: 2014-09-25 10:51:0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孙婉露

回望高原古道,再造文明通途

——关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演讲

高玉峰

在地球生物中,拥有行进的道路者并非只是人类。然而只有人类把道路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我相信,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当数这条伟大的丝绸之路。

正是帝王对更广疆域的兴趣、商人对更大利益的追逐、民众对更多事物的渴求、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以及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交流、传播、融合的特性,这些众多的因素共同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探究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深入研究丝绸之路青海道。

以往人们提起青海道,总是简单地把它视为丝绸之路的一条辅道,其实不然。历史上的青海道,始自长安,经今青海省会西宁,从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穿越柴达木盆地,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然后汇入北线。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考验。几千公里的道路,贯穿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苍茫沙漠戈壁和高寒山地,所有的旅人都要面对酷热严寒、风沙雨雪,面对生活物质的短缺和漫长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然而,随着坚忍不拔的拓展,道路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商人和使者,还有为旅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人们。渐渐地,在昔日只有几户牧人的草地或只有几家农舍的绿洲中,形成了一个个小城镇,于是出现了客栈、酒馆和出售中转货物、土特产品以及马匹、骆驼的集市。尔后,在这些城镇中,王朝派驻了官员和兵卒,文人留下了诗歌,僧侣建起了寺院,商贾带来了千奇百怪的物品、语言和习俗,艺人带来了他乡的歌舞、音乐。丝绸之路因此而超出了商品流通的单一功能,成了一个多种文化对流、碰撞、融合、扩散的大通道。

青海道沿途分布有大量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汉、唐至明、清的珍贵文物。青海都兰发现的东罗马金币、波斯萨珊朝银币、波斯织锦、粟特系统镀金银器、波斯和拜占庭织锦以及阿拉伯世界出产的大食锦等珍贵文物,洋溢着浓郁的异域色彩,对研究中西方交流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充分证实了青海道的重要地位。

处在历史的语境中看青海道,从起源到形成,从兴盛到衰落,无不折射出青海道的熠熠光彩和幕落的悲凉。青海道大致分为羌中道、湟中道、河南道三个支道,《洛阳伽蓝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汉书.西域传》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

汉代所称的“羌中道”,是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支线,是指沿青海湖南北两岸西行,横贯柴达木盆地进入南疆的道路。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有一部分羌族从青海经柴达木盆地边缘和祁连山南麓进入新疆东南和昆仑山北麓直至葱岭的广大地区。这些游牧民族首先开辟了这条通路。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夏回国,为避免与匈奴遭遇,改道“羌中”。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族逐渐形成,并建也了以青海为基地的吐谷浑政权。这个政权有效地控制了青海,并占据了今新疆若羌、且末地区,使青海与西域丝绸之路的南道相联,成为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和西方诸国同中原各朝进行经济联系的交通枢纽。吐谷浑立国350年,占有河湟流域、青海草原、甘肃南部乃至新疆南部等广大地区,为青海大道的开辟和发展提供了时间、空间上的充分条件,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又成为青海大道赖以维持的政治保障。吐谷浑与南朝、北朝贸易的商队中,有许多胡商,而且数量相当大。南朝宋武帝时的僧人昙无竭、北魏时的宋云、惠生都是经过吐谷浑道进入西域南道到天竺的。羌中道的兴盛不仅带来了吐谷浑经济的繁荣,同时对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人类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湟中道是指湟水流域这条四通八达的主干通道。公元399年,名僧法显与其弟子自长安出发西行,过陇西,经西秦、南凉,越过养楼山(今大坂山),出扁都口至张掖,转往西域至天竺。法显等人实即由湟中道至西平,再转西平张掖道去西域求经的。1956年在西宁出土的76枚波斯银币,据鉴定均系波斯萨珊王朝卑路斯王时代的银币。当时,这种银币在中亚和西亚流行很广,属国际性的货币。这些波斯银币及安息银壶等物的出土,足以证明当时青海道的兴盛和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

河南道指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河南国的领地,大致可以理解为是以今青海湖为中心,南经今甘肃,沿白龙江或岷江南下入蜀,是连接中西交通的一条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河南道原有四条分道即西蜀分道、河南分道、柴达木分道和祁连山分道。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关系,即西蜀分道北接河南分道,河南分道西接柴达木分道和北接祁连山分道。四个分道可细分为九条支道,即可分为岷江支道、白龙江支道、河源支道、隆务河支道、洮河支道、柴达木南支道、柴达木北支道、扁都口支道和走廊南山支道。它们相互并行、相互串行,是使用最为频繁通道之一。当年张骞由西域返回,也曾试图经行此道。

青海道的兴起,继之而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带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从而也在更大程度和更广的范围推动了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以及农、畜产品的加工和物资贸易交流。所谓“四方之至,四境之牧,不与焉”,道出了当时的西宁在中西贸易商道和青海地区农、牧业交接点这种得天独厚的位置。随着西宁之成为中西陆路交通线一大物资贸易集散地。与西宁邻近的今青海省湟源县的丹噶尔镇、湟中县多巴镇和大通县城关镇也相继形成贸易市场,成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繁荣兴盛的产物。但清代中后期,一方面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具有严格政治制定和畛域分明的现代国家纷纷建立;另一方面,清王朝在形成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同时,作为封建王朝在政治上的专制,也愈益显著地表现在它所制定并实行的各项政策上。于是,国际环境和田内形势发生了日益严竣、深刻、复杂的变化,而直接造成青海道逐渐衰微。历史上的青海道,对封建社会中后期青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发展古代商品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丝绸之路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它给汉唐社会以及汉文化注入了来自异域的活力,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自由空间。同样,这条源于东方古国的道路给中亚、西亚以至欧洲世界送去了精美的丝绸、磁器,清香而拥有魔力的茶叶,送去了神奇的东方文明对世界的诱惑。这一切都是开放与交流的必然结果。

纵观青海道的发展,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显著的作用可见一斑。历史记载,早在2100年前,它就被张骞发现,作为中国交通西方三条大道之一,提供朝廷选择决夺。作为丝绸之路大道中的一段,羌中道曾发挥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西汉宣帝神爵年间青海发生羌族反乱,赵充国率军西征平羌,将中原王朝的势力扩充到了临羌和青海湖附近,平抚了羌乱,同时彻底打通了贯通羌中的东西大道和羌中通联河西走廊的支路。《南齐书·芮芮虏传》记,南齐益州刺史刘悛遣使江景玄到丁零,所行之路是经过吐谷浑的河南道、青海道到鄯善、高昌的。这一事实,说明5世纪40年代后,柔然等到南朝的交通是要经由青海道的。6世纪初后,北魂在西域的势力削弱,北魏与西域的交通也不时改经青海路。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形成东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局面。东魏、北齐因阻于占据河西的西魏、北周,故其与西域等地的通使贸易,也多走青海路。地处江南的南朝,特别是粱朝,与西域等地的交往十分频繁,双方使者、商人不仅要通过吐谷浑控制下的狭义河南道,而且经由羌中道。隋大业年间,因隋炀帝重用裴矩,努力开通由河西走廊的交通,击灭吐谷浑,使河西路畅通无阻,与青海道一并成为当时中西交通的干线。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就大致走的这条道路,从青海南下到拉萨,再从拉萨向南翻过喜马拉雅山,通往尼泊罗(尼泊尔)、印度等地。公元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其妻弘化公主被迫逃往凉州,请求内徙。近年来青海省都兰吐蕃墓群的发掘和研究,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柴达木盆地,而其国的政治中心应在都兰县。

出土文物证明,在这一历史时期内,青海丝绸之路是畅通的,即使是在吐蕃控制下的七、八世纪,其与东、西方贸易的规模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从北朝晚期至中唐时期(6世纪末至8世纪后半叶)漫长的岁月里,青海路事实上成了中西交通的主要干线之一。从青海向北、向东、向东南、向西、向西南,部有着畅通的交通路线,联系着中国与漠北、西域、青藏高原、印度等地的交往,是丝绸之路上一段重要干线和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其地位绝不下于河西走廊。考察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青海道所具有的价值在于让中外的商业贸易不致于因战乱而中断,它起到了沟通中国和印度之间贸易交流的桥梁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伟大道路,它也第一次将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和耶酥基督这三位精神圣人联系在一起。这条道路东起东方文明中心的黄河中游流域,西达西方文明的心脏地中海,同时它的影响力又通过汉唐王朝波及东亚、东南亚、中亚各国,通过罗马帝国、查理大帝帝国、阿拉伯帝国对整个欧洲、北非以及西亚等地产生强大幅射。实际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和功勋远远不是用金币、珠宝或香料可以衡量的,在它的每一个驿站上,应该竖起人类和平与交往的纪念碑。

岁月悠悠,逝去的历史如过眼烟云,但丝绸古道的沧桑却永远难以磨灭,时时在人们的记忆里苏醒。一千多年来,它并没有停止向我们揭示一个真理,那就是无论对于人类社会或是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交流与运动带来生命,而封闭与静止只能产生死亡。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巧合。历经坎坷,饱受征途劳顿之苦的张骞怎么也不会想到,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在古丝绸之路上重塑昔日的辉煌。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坚持全球经济开放、自由、合作主旨下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

“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打开了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空间,也成为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当前青海正在为构建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宏图伟略而奋力拼搏,我们将拿起青海历史上的“坛坛罐罐”,使之变为容纳百川的文化容器,续写新丝绸之路青海道的辉煌已经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共识。因为青海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段重要干线和东、西方贸易交流、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支撑平台和能源开发合作战略基地;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是我国中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支点;是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与中亚、南亚各国人民开展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分裂斗争的重要后方。基于此,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只有抢抓机遇、积极沟通、主动作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和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加大走出去和向西开放力度,强化交通、资源、生态、文化和安全战略支撑,才能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为青海向西开放的主渠道和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