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今天我们在网络名人丝路行的活动中采访到了北京环境科学协会理事长杜少中先生,请他为我们谈一谈此次重走丝绸之路的收获,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方面的意义。
杜老师您好!欢迎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在您看来此次网络名人丝路行都有哪些意义呢?
杜少中:这个活动的意义大家可能都说过很多了,从参加这个活动的切身感受来说,我觉得这个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一种活动,它首先是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这样一种国家的战略能够通过网络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不仅是从书本上了解,是从报纸上看报告、看文件去了解,而是通过一些人走丝绸之路,到每一个地方亲身感受一点一滴的这样一种生动的感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我们这几个省区,对国家甚至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意义。
然后,其实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参与者能有更多的体会,以便于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这种切身感受更生动的传播给大家。另外,对这些所到的省市也是一种促进,因为它毕竟也要接受一次网络的检验,让我们平常所做的这种宣传更接地气,所以我觉得网络名人丝路行这种活动,从传播的意义上看更生动。因为现在大家公认的一个观点,就是传播的最高形式或者叫做传播的最高境界是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有具体的人,有生动的事,而且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来讲的,所以这个故事如果讲下去应该是很生动的一个故事,也是能够感动人带动人的一个故事。
中国网:这次重走丝绸之路都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地方呢?
杜少中:我觉得从大的方面说,一个是震撼,一个是传承。震撼,无论从我们看西安古城的建设,还有未央宫、大明宫的这种讲究,以至于莫高窟这样靠信仰的力量来形成的世界奇观,还有我们看到的这种自然生态的一种景观,确实让我们了解到了西部,让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感到很震撼。自然的这种财富,我们怎么能够把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这种框架下传承下去?从具体的看,我觉得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很多,比如说我们在莫高窟看见了,在那样一种自然条件下,我们祖先留下的这种精神财富、历史遗产。坐飞机600多公里到了张掖,就变成了完全另外一种景象,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湿地还有丹霞地貌,这样一些自然地貌都存在,这和莫高窟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很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说明我们这块土地还是有丰富的自然遗产的。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莫高窟靠信仰的力量形成的世界自然奇观,一千年几个朝代,人们努力建成了这样一种值得我们骄傲的遗产,这些东西都让我们震撼。这一路上像这一类让我们震撼的东西,给我们印象深刻的东西还非常多。
中国网:在您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西安带来了哪些机遇呢?
杜少中:我觉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从整体上看应该是给我们这几个省区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引进建设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甚至不仅是这几个省区,这个战略或者这个思路对于几个省区以外,对于我们全中国可能都是一种发展的新机遇,往大一点说,也可能是对世界的一个新机遇。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网:具体带来了哪些机遇,您观察到的也好,从媒体上、外界了解到的也好?
杜少中:现在我们看到的,比如在西安参观的西安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保护的这种努力,我觉得这种印象是很深刻的,我们说震撼也包括在西安所看到的,现在已经做成的这些东西,不光是西安古城的保护性建设,我们看西安的夜景,甚至可以说没看见过这么好的夜景,虽然我也见过一些夜景,但西安古城确实让人感到骄傲,这是我们国家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墙,而且它通过现代技术对历史有一种发扬光大的再现,所以既让我们感觉到了历史的骄傲。
另外,对未央宫、大明宫这种抢救性的保护,我觉得也是值得称赞的努力,尽管现在在这些问题上还有争议,到底该不该保护,或者说该不该投入这么多,其实我觉得争议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存在,保护的力度会随着我们经济发展有变化,但是保护这个问题是没有争议的,只是说力度大小或者说我们怎么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结合,然后实施保护,从现在我们看他们所做的努力,我觉得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西安,在陕西大家平常通俗说的一句话,或者大家平常聊天也在说,中国人得去汉中,炎黄子孙得去黄帝陵,共产党员得去延安。虽然大家平常比较通俗,但集中到一点,就是说那是我们的根,所以,我们在陕西所做的这些努力,在西安所做的这些努力,是在保住我们的根,弘扬我们的根,把我们的根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文物保护能够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我觉得现在这种投入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有益的。
通过我们走丝绸之路这样一个活动,我们把他们所做的这些努力和可能带来的这些效果,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发祥是怎样一个脉络,盛唐、西汉或者说我们古代的这些文明都是怎么发展的,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国网:请您在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方面,谈一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有哪些工作要做,目前做得怎么样,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
杜少中:我们走过的这几个省市,我觉得从保护方面是两个部分,一块是文物保护,一块是自然生态的保护。
文物保护,刚才也提到了一些,我觉得文物保护有些是恢复性保护,可以和现在的经济发展相结合,然后加以很好的利用。比如像唐代西市的建设,我觉得这个就是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因为那个西市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他们现在再建就是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就是促进发展的措施。
同时,还有一些是属于它确实要保护起来,就是要让它能够长久的,让我们的后人能够了解的,这些就不能仅限于有多少收益,甚至有些在现在看要比较多的投入,比如他们做的未央宫的保护就是比较多的投入,然后让唐代、汉代的城池,文化能够通过这种保护传给子孙后代,能够保住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基本的历史信息传承,这些是需要继续加大力量的。
在参观西安城墙保护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了解了城墙保护的历史,包括老一辈革命家在城墙保护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突出的作用,历代西安的管理者对于城墙保护所做出的贡献,也包括西安的市民、西安的各个方面的有识之士为这个保护做出的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努力,我们才能看到流光异彩、精彩纷呈的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西安的古城墙。
中国网:刚才是从文化保护方面,现在请您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谈一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还有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杜少中:我觉得我们走的丝绸之路这几个省区大的概念上说还都属于西部。西部总体上说对我们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自然保护区,比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对于我们的整体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同时西部地区又是经济上欠发展的地区,所以,它就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这样一种尖锐矛盾。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生态环境,能感受的自然环境很好,很优美,比如我们今天从张掖到了西宁,7个小时的路,我就用了三个词来形容,我说我坐了7个小时的车不困、不饿、不烦,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7个小时不吃不喝还能坚持,而且兴趣没有转移。我说就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两只眼睛不够使,因为你一直在看美景,所以,这种美景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也很强烈,当然我们也很自豪,我们有这么好的河山。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然不光是今天这一路,就是这几天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生态的景观,受到了气侯变化,像雪山雪线上升,水源涵养、草场退化等等这些生态退化的威胁,生态保护的任务应该说迫在眉睫。我们要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 首先应该把原有的环境保护好,然后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传承才能够发展,所以,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并且能够尽快的下解决的问题。所以,这就有怎么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然对于西部地区的这种经济上的支持,也应该是巨大的,然后才能够使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
走丝绸之路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正是给了这些地区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构想,它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然后促进更多的合作:区域的合作,国内的合作,国际的合作,让这种区位的优势能够在更大范围发挥出来,使经济上得到发展,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人才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它可以比较快的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甚至像有一些有特色的区域,它可能发展的会比东部的一些地区更快一些,所以,我觉得这种机遇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走着一路看,总体上说大家都在积极地应对,但是实际上我们如果细分,还有很多实际工作要做,但我们也看到了,虽然我们刚才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任务迫在眉睫,但我们也看到了,比如我们昨天在张掖看到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玉米种子的生产,能够通过膜下的滴灌、滴肥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取得成功的经验,并且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能够做到节水、节电、省时、省工、防虫等一些农业很头疼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它通过这种技术实施,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问题。昨天看的那个地,一个人浇水施肥可以负责一千亩,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所以,这就有可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同时,它这种节水节电节肥防虫的生态技术,又是很好的一种保护,因为西部地区总体来说是缺水的,如果用滴灌的这种技术就能够让农作物很好的生长,如果靠漫灌费水,农作物又生长不好,实际上这种技术即使在不缺水的地区也是可以适用的,节水对哪个区域来说都是好事。所以,我觉得只要这样努力,大家都从点滴做起,那么肯定可以取得比较大的效果。
中国网:谢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