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文字实录图片实录返回直播页两会画卷两会视频

全国政协“走进世博、共享世博”记者会

  2010年3月8日下午13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主题是“走进世博、共享世博”。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和全国政协委员万季飞、张海迪、周汉民、赵进军、李瑞英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相关站点

 正序 倒序 刷新

活动标题

  • 全国政协“走进世博、共享世博”记者会

活动描述

  • 2010年3月8日下午13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主题是“走进世博、共享世博”。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和全国政协委员万季飞、张海迪、周汉民、赵进军、李瑞英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今天下午13时30分,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将举行新闻发布会,本次记者会的主题是“走进世博、共享世博”。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和全国政协委员万季飞、张海迪、周汉民、赵进军、李瑞英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2010-03-08 13:30:18

  • 中国网:

    万钢,男,汉族,1952年8月生,上海市人,致公党成员,1969年4月参加工作,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2010-03-08 13:42:09

  • 中国网:

    万季飞,1948年10月生,山东东平人,曾在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研修,获法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2008年3月当选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万季飞兼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10-03-08 13:42:37

  • 中国网:

    张海迪,1955年9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一级作家,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翻译长篇小说、散文集等200万字作品。

    2010-03-08 13:42:49

  • 中国网:

    周汉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兼任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杰出青年协会副会长等职。

    2010-03-08 13:43:00

  • 中国网:

    赵进军,1945年12月生,山东青岛人,1964年由辽宁省本溪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9年毕业。2008年3月至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4月至今,外交学院院长。

    2010-03-08 13:43:11

  • 中国网:

    李瑞英,全国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播音指导;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0-03-08 13:43:19

  • 张秋俭: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现在开始。

    2010-03-08 13:43:31

  • 张秋俭:

    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走进世博,共享世博。

    2010-03-08 13:43:56

  • 张秋俭:

    还有54天,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就要开幕了,全国政协委员对举办一届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非常期盼和关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去年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了政协委员谈世博的记者会,今天我们再次聚焦世博会,邀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和五位全国政协委员与记者见面。

    2010-03-08 13:44:14

  • 张秋俭:

    下面我先做一个介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技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席万季飞先生,全国政协常委、世博中国关爱生命、共享阳光组委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女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先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李瑞英女士。

    2010-03-08 13:44:29

  • 张秋俭:

    现在首先请万季飞常委对世博会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2010-03-08 13:44:49

  • 万季飞: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100年,在这里,我向在座的女委员、女代表表示节日的祝贺!

    2010-03-08 13:45:04

  • 万季飞:

    去年的今天,我们也在这里参加了“政协委员谈世博”记者会。今天我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参加“走进世博,共享世博”的记者会。再过54天,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2002年12月3日上海世博会成功申办,筹办工作经历了七年多的时间,截至目前共有192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另外还有50多家中外企业签约组建18个企业馆,50多个城市参与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展示。展馆工作、网上世博、志愿服务、园区运营筹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各项筹备工作都在顺利推进。

    2010-03-08 13:45:27

  • 万季飞:

    目前,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重心正逐渐地从筹办向运营转换,特别是在游客接待方面,我们将尽可能满足观众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需求。世博园区共有13个出入口,开园后将有5条地铁、90条公交路线直接服务世博园区。世博会开幕在即,我概括出,参观世博会就是看创意、看文化、看科技、看发展。

    2010-03-08 13:45:49

  • 万季飞:

    首先是看创意,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和国际组织在展馆建筑和展示的设计上,创意独特,并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外部由六万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会发光的图形组成,看上去像个会发光的盒子。

    2010-03-08 13:46:04

  • 万季飞:

    而西班牙馆则由万千条藤条编制而成,形成了独特的篮子。而非洲联合馆将带您进入充满神秘色彩的新奇而陌生的非洲大陆。刚刚遭遇地震的智利国家馆,参观的主题是“新城市的萌芽”。

    2010-03-08 13:46:20

  • 万季飞:

    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以独立建馆的方式参展的国家,其展览的形式是三千多平方米的自建馆。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国家馆,外观与“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整体呈斗谷状,高69米,力求凝聚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显示中国气派。中国馆中的31个省区市馆的外观也创意新颖,地域特色鲜明,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悠久文化,可谓亮点纷呈。

    2010-03-08 13:46:52

  • 万季飞:

    二是看文化。世博会期间,除展览馆的展示以外,还将在园区内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系列论坛活动,展现地域的风情,诠释多元文化。目前已有将近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参展方申报了一千多台节目,总数逾两万场。

    2010-03-08 13:47:30

  • 万季飞:

    三是看科技。世博会是实力、创新、创意的角力场,各个参观国都将拿出自己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来进行展示,如透明水泥,可发电的地板、太阳能飞机、万能相机等等。世博会展示了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极好机会。

    2010-03-08 13:47:47

  • 万季飞:

    四是看发展。世博会还是一个大课堂,是长见识,开展眼界的地方,世博会是最超前的发展理念、最成功的探索和实践,都将汇集在此地。上海世博会的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有很多这方面的好的案例。

    2010-03-08 13:48:07

  • 万季飞:

    各位朋友,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集中展示的盛会,科技创新力和文化吸引力是世博会的核心与灵魂。通过看创意,我们可以亲临精彩世博,看文化,享受快乐世博,看科技,感受创新世博,看发展,体验和谐世博。我相信,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谊。

    2010-03-08 13:48:28

  • 万季飞:

    我们热诚地欢迎五大洲的朋友们共襄盛举,共同谱写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新篇章。接下来我愿意就上海世博会和在座的其他委员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大家。

    2010-03-08 13:48:51

  • 张秋俭:

    现在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你所在的新闻机构的名称。

    2010-03-08 13:49:10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提问我们的万钢副主席。我的问题是和“科技世博”相关。因为我们知道,您是“科技世博”这个理念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而“科技,让世博更精彩”也是科技世博的一个目标,能不能介绍一下,在本次上海世博会上将会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将得到展示和应用?另外一个问题,这些科技成果的展示和应用将会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谢谢。

    2010-03-08 13:49:21

  • 万钢:

    刚才万会长也介绍了,世博会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生活、社会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个大盛会。回顾历史,从天上飞的,比如说飞机、航空航天、火箭、卫星都曾经在世博会上走向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和高速列车都曾经进入过世博会。钢结构、混凝土是一个小小的花盆开始的。和我们切身相关,天天用的,打电话、造电灯,包括我们的拉链,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明。

    2010-03-08 13:50:17

  • 万钢:

    这些成果都曾经在世博会上首先展示。

    2010-03-08 13:51:21

  • 万钢:

    这次世博会,也是一个很大的盛会,我们和十几个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在申博成功之后就启动了世博科技专项行动,要用科学技术的成就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这个理念。和我们切身相关的,比如说新能源方面,我们的世博会5.8平方公里将成为成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的应用,有4.6兆瓦的太阳能光复并网发电装置,一个世界最大的屋顶电厂主题馆,就有将近2.6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在东海大桥建设34个3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到时候能够并网发电,为世博提供清洁能源。

    2010-03-08 13:51:37

  • 万钢:

    低碳排放方面,继北京奥运会以后,上海世博会将继续实现园区内的交通零排放,园区内外有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园区内,比如氢能源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纯电动汽车,能够帮助大家实现零排放,但是又是一个自由的行动。

    2010-03-08 13:52:54

  • 万钢:

    比如说在高效照明方面,“一轴四馆”在白天看得很宏伟,到了晚上更漂亮,因为它全是用LED半导体照明,给它景观的装饰和照明,80%以上是采用了LED,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ED的集中产区。在水利用、水安全方面,上海的南市水厂每天要向世博会提供50万吨的直饮水,大家可以安全卫生地享用直接引用的水。世博会“一轴四馆”所有的雨水百分之一百进行回收再利用。

    2010-03-08 13:53:13

  • 万钢:

    大家都关心的“三网融合”方面,上海市率先要实现50万户的联通,我们可以看到“网上世博”。同时,大家记得去年我们推出了3G,今年在世博会园区里,我们将实现世界上第一个继3G以后的TD-LTE的通讯网络,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向第四代移动通信前进。

    2010-03-08 13:53:26

  • 万钢:

    在安全高效管理方面,上海世博会的七千多万张门票全部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人均进入识别的闸口可能是20秒的时间。我们的智能交通,能够达到每五分钟把全市交通更新一遍,使大家极快地看到哪里堵车、哪里交通方便的信息。作为参观者去看,我们还可以领略一下“沪上人家”的魅力,看一看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方便,有机器人给你炒菜,有机器人给你端盘子。我们很多的企业也展示了他们的馆,包括民营企业,包括我们的一些大企业。我问了问他们,内容能不能说,他们告诉我,暂时别说,到时候给大家一个惊喜。我想企业有企业的秘密。

    2010-03-08 13:53:36

  • 万钢:

    我自己作为科技部长,专门邀请了世界上40多个科技部长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领导,在访华期间去看看世博会。我自己也很好奇,刚才万会长介绍了,比如英国馆。听说日本馆是一种特殊的薄膜机构,而且上面可以发电。德国馆称为“和谐都市”,展示工业发展的未来。而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做成既能发电又能降解的材料,这对我来说很新奇。所以我想,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要借世博会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学习人家的发展理念,学习人家崭新的技术。

    2010-03-08 13:53:54

  • 万钢:

    作为一个从上海出生的上海市民来说,我更加希望世博会的成果能够更好地在世博会以后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能够使上海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一直记得上海有一个很漂亮的崇明岛,一直要把它建成“生态崇明岛”,我是希望我们这些节能的建筑、太阳能、风能、清洁的能源,包括汽车都能在崇明岛上用起来,让它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世博会”。谢谢大家。

    2010-03-08 13:54:26

  •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海迪大姐您好,祝您节日快乐,您今天很美。听说由中国残联牵头建设的“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诞生158年以来的第一个残疾人展馆,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展馆主要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它要传达出什么样的理念吗?谢谢。

    2010-03-08 13:55:05

  • 张海迪: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见到这么多记者朋友。今天是个节日,在这里首先祝我们的姐妹们节日快乐,也感谢刚才万部长让女士走在前面。非常高兴有那么多朋友关注上海世博会,特别是关注我们的“生命阳光馆”,非常感动。世博会举办158年以来,还是第一次设立了残疾人馆,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健康还是残缺,生命都是平等的。再就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和关怀。

    2010-03-08 13:55:29

  • 张海迪:

    前段时间我已经看过上海世博会了,看了以后特别震惊。特别是看到万部长说的“中国红”,我也拍了照片,太震撼人心了!在那里还看到了建设中的“生命阳光馆”,和其他的主题馆一样,“生命阳光馆”也是气势恢弘,构造巧妙,在那里让人感到非常新奇,给人无限遐想。

    2010-03-08 13:55:49

  • 张海迪:

    我在那里一个是看,另外心里充满了感动,也非常感慨。我觉得这个“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非常重要的一点,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残疾人兄弟姐妹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阳光的照耀,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0-03-08 13:56:16

  • 张海迪:

    后来我就想起来,我曾经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其中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章节:海伦•凯勒的一生非常丰富,在第16章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就谈到她参观过世博会,就是189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她所触摸的很多东西,就给了她心灵的震撼,使她这样一个三重的残障人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充满了渴望、充满了希望。

    2010-03-08 13:56:37

  • 张海迪:

    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生命阳光馆”,我们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去看了以后,将来他们也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我想,我们世界上有60亿人口,其中有6亿是残疾人,我们中国就有8300万残疾人。在这个数字中,我曾经说过,它蕴含着非常复杂的内容。残疾人这个词汇叠加着非常多的痛苦,但是也展示着残疾人不屈的力量,还有美好的向往。我希望残疾人兄弟姐妹们能够通过参观世博会的“生命阳光馆”,能够获得新的希望。

    2010-03-08 13:57:07

  • 张海迪: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非常简单的一句话,“生命阳光馆”是一个超出了我想象的美丽的地方,它也会给大家带去很多的惊奇。还有一点,我现在不能非常详尽地给大家描述,因为就像电影一样,没有上映的时候,不能说清楚,希望朋友们到时候能够到展馆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观赏。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所有的日子都来吧”。在这里,我真的想对世界上的残疾人朋友说一句,所有的朋友都来吧,来看中国,看上海,看世博,看看咱们的“生命阳光馆”。

    2010-03-08 13:57:37

  • 张海迪:

    当然这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究竟让大家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城市也让残疾人的生活更美好,这里就包括了刚才万部长说的科技的展览。在残疾人馆里,科技的含量是非常多的,里面有更现代的助听器、语音计算机、多功能轮椅,还有智能的居住间,比如说自动厨房、自动浴室,将来即便是身体严重残疾的兄弟姐妹,他们在这里也能看到非常美好的生活前景,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残疾人的生活更美好,但是明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们要让所有的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美好。谢谢。

    2010-03-08 13:58:33

  • 万钢:

    我来补充一句,刚才海迪描述了“生命阳光馆”,这个“生命阳光馆”也包含着很多残疾人的贡献,他们的创意、他们的理念,残疾人不光是参观者,同时也是创造者和劳动者。

    2010-03-08 13:59:10

  • 李瑞英:

    刚才海迪说愿意义务的为我们当DV观察员,因为用她的眼睛,用她的摄像头拍出来的“生命阳光馆”肯定就会很细致。

    2010-03-08 14:00:38

  • 张海迪:

    我们一起给大家做最好看的节目。

    2010-03-08 14:01:01

  • 工人日报记者:

    我问一下周汉民委员,听说上海世博园区四月底举行试运营,能否透露一下相关的安排?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世博园区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达到了4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重小城市的人口,到时候排队可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请问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谢谢。

    2010-03-08 14:01:14

  • 周汉民:

    谢谢您的两个问题。早在2001年,申博伊始的时候,海内外著名的咨询机构做了广泛的预测认为本届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七千万人次。我们申博成功以后的若干年,也有过好几次的预测,都与这个数字相近。以此来推算,上海世博会持续184天时间,观众每天是平均40万人次,如听所言,是个中等城市的移动。

    2010-03-08 14:01:45

  • 周汉民:

    从一方面而言,这正是上海世博会的魅力所在,因为人们对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却喜闻乐见,纷至沓来,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流连忘返。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对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这是一次综合管理能力的考验,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均衡客流、削峰填谷。

    2010-03-08 14:02:12

  • 周汉民:

    首先是票务的安排,我们预测上海世博会开幕也就是今年5月1日以后的若干天,我们中国馆日,也就是10月1日以后若干天,然后就是闭幕前的一周,人流如织,因此这三时段我们销售的是指定票。此外的时间,我们目前是非指定票,或称为平日票,希望用票务安排来平易人流的高峰。

    2010-03-08 14:02:47

  • 周汉民:

    第二个方式,刚才万钢部长谈到,我们将运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信息的导引,平面的、立体的、移动的因特网的向远去的技术信息,包括人流的、交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和展馆相关安排的,告诉受众,让大家有更理性的选择。

    2010-03-08 14:04:32

  • 周汉民:

    第三个方式,大家去看上海世博会,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看展馆,尽管展馆琳琅满目,我们有190多个国家的展馆,有50多个国际组织的展馆,有50多个最佳城市实践展馆,还有18个企业馆,还有一项活动十分精彩就是两万场次的文化和娱乐活动,我们将会把文化和娱乐活动精心安排,分布均匀。

    2010-03-08 14:04:42

  • 周汉民:

    第四个方式,其实就是您第一个问题所谈到的,我们要进行试运营演练。试运营演练将在下月的20日到25号进行五次,每次参观人次是在20万到50万之间,它主要是试验我们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还有应急的能力。相信通过预演,我们更清楚如何将世博会办得精彩、成功,办得安全、舒适。

    2010-03-08 14:04:56

  • 周汉民:

    当然,大家对中国馆的一个期望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参观中国馆,尽管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所有展馆之最,也是中国参加所有世博会中国馆之最,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大部分观众的愿望,因而我们希望,在世博会闭幕以后,如有必要,延长一段时间来开放中国馆。

    2010-03-08 14:10:15

  • 周汉民:

    同时今天这个机会十分难得,请允许我用一分钟时间做两点温馨提示。

    2010-03-08 14:10:31

  • 周汉民:

    第一个温馨提示,这届世博会由于如此精彩,刚才我们前两位都谈到了世博会精彩之处,还有很多精彩之处要靠大家去探索,因此排队就在所难免。如何让这届世博会的排队井然有序,让井然有序的排队队伍成为世博会的亮丽风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2010-03-08 14:10:42

  • 周汉民:

    温馨提示二,我们应当发扬礼让的精神,上海的观众礼让外地的观众,中国的观众礼让海外的观众,这样使世博会的祥和、世博会的和谐,真正通过我们所有参观者和参展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谢谢。

    2010-03-08 14:11:04

  • 人民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万季飞委员的。您是同时担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的组长,请您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国家馆展示的内容,谢谢。

    2010-03-08 14:11:18

  • 万季飞: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馆像一枚红彤彤的篆字、中国玉,已经威严耸立在黄埔江岸,中国馆展示深化的方案是在充分听取国内外专家顾问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在正在进行施工布展。

    2010-03-08 14:11:48

  • 万季飞:

    中国馆共分三个展区,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第一个展区,我们的观众可以乘电梯直达49米处,首先看到的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东方足迹”核心的展区。这里面的展项,有一部电影《春天的故事》,有一幅长卷,智慧的长河,一片绿色—希望的大地,以此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城市化的进程。

    2010-03-08 14:15:18

  • 万季飞:

    第二个展区是41米层,这个展区叫“寻觅之旅体验区”。我们的观众可以乘坐轨道车在里面进行游览,游览纸森林、石桥、斗谷、园林这些都是有中国建筑特色的展项,对话古今来了解我们国家几千年城市营建的轨迹,来解读我们中华智慧传承的底蕴。

    2010-03-08 14:15:39

  • 万季飞:

    第三个展区在33米层的“低碳、行动、功能”展区。反映了中国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东方智慧来破解现代城市节能减排的难题。

    2010-03-08 14:15:58

  • 万季飞:

    我在这里做一个大概的介绍,详细的内容,我也不披露了,给大家保留点神秘,给大家一点惊喜。谢谢。

    2010-03-08 14:16:18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请问李瑞英委员一个问题。您既是政协委员,又是媒体人士,请问在筹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政协委员发挥了哪些作用?您又将怎么样向观众介绍上海世博会?谢谢。

    2010-03-08 14:16:30

  • 李瑞英:

    其实您的问题包括了两方面,一是政协委员在世博的的筹办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还有作为媒体人,如何向观众介绍世博会。

    2010-03-08 14:16:54

  • 李瑞英:

    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确实接触世博会的事情、消息越来越多了。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了,在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新闻联播的口播前面报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每个星期五晚上的提要里就说,今天距上海世博会还有多少多少天。到了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就改成了每天都要播报,“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多少号,星期几,今天距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多少多少天”,这个提示非常好,它告诉全国人民,我们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们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我们的欣喜状态真的在集聚,就像那时候期待奥运会一样,我们非常高兴、非常喜悦,我们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2010-03-08 14:17:14

  • 李瑞英:

    同时,作为政协委员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两年以来,全国的政协委员都特别关注世博会,有很多考察团、调研团都去了上海。2009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的视察团就到了上海,对世博会在筹备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应该建立哪些机制做了一些调研,而且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

    2010-03-08 14:20:03

  • 李瑞英:

    比如说世博会对咱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是不是应该高度认识而且深刻挖掘。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随着世博会的临近要步步升温,这一切建议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0-03-08 14:20:26

  • 李瑞英:

    据我所知,不少委员写了这样的提案,而且非常具体。我记得赵文委员写了提案,应该抓住世博会的机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像屠杰委员,六名委员一起提议的,提升世博会过程中文化的内涵。这些提案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0-03-08 14:21:01

  • 李瑞英:

    作为一个媒体人,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我,一个是媒体人的我。其实我觉得,世博会这么长的时间,要持续将近二百天的报道,在我们电视发展史上还是没有过的,这么长的时间,其实也是对我们媒体人的一种考验。在这次报道的过程中,也是我们媒体人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2010-03-08 14:23:52

  • 李瑞英:

    对于我而言,如果我带着大家去看的话,我会找那些自己最感兴趣的点先去报道。比如说我们的栏目中发现是针对老人的、针对孩子的,针对男性或者女性的,报道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带领大家观看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应该有一些设计,现在台里正在有计划地很具体地落实,开办了固定的栏目。

    2010-03-08 14:24:13

  • 李瑞英:

    我比较感兴趣的,有论坛、有演出,还有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体验式的活动,在中国举办很多活动当中可能是比较少一点的,我记得有一个介绍的时候就说,好象是以色列的馆,要展出一个很神奇的微型的胶囊,排队到那里的时候,是一种最新的体检的模式,吃下去这个胶囊之后,就以人体漫游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无痛苦的体检,我对这个很感兴趣的,而且科技含量非常高,这样就会带着我们的观众去看,然后说明它的道理,发掘它的科技含量。

    2010-03-08 14:24:35

  • 李瑞英:

    刚才我们汉民委员也说了,现在预计是七千万人次参观的规模,每天要四十万人次。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馆,一次肯定是看不完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找最感兴趣的,或者排队人少一点的,要不然排队耽误的时间比较长。更多的人是没有办法去现场的,所以我们的摄像机就是您的眼睛,我们的话筒,就是你的耳朵,我们会带领观众去看那些有趣的东西,让您走进世博,共享世博。

    2010-03-08 14:25:08

  • 周汉民:

    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做了八年,我有两点补充。第一点补充,我们全国政协连续两年就同一个主题举行记者招待会,世博是唯一的一个,说明了全国对世博的关注,也说明了各位对世博的关注,我们衷心感谢大家。

    2010-03-08 14:25:33

  • 周汉民:

    第二,去年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关于世博的大会发言就有两篇。今年我们全国政协大会发言,明天上午就有关于上海世博的大会发言,同样说明政协委员对世博的关注。

    2010-03-08 14:26:04

  • 周汉民:

    我就补充这两点。

    2010-03-08 14:26:34

  • 赵进军:

    如果允许的话,我也希望能够补充一下,全国政协与世博会,我觉得是非常好的问题,我是全国政协外委会的副主任,我想强调的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十分关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0-03-08 14:26:42

  • 赵进军:

    去年,我们中央领导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外交”这样一个概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各个国家不完全相同,昨天杨洁篪外长在他的记者招待会里也讲到了,公共外交是我们中国外交的一个拓展的方向,强调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2010-03-08 14:27:10

  • 赵进军:

    我们全国政协去年曾经组团,由我们政协外委会主任赵启正率团,到上海世博会进行调研、考察,并且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报告和建议,它的主题就是“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要大力推动公共外交”。

    2010-03-08 14:27:29

  • 赵进军:

    刚才很多委员讲到了,上海世博会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的参观者,是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们全国政协外委会为了搞好“公共外交”,从去年以来,可以说从2008年本届外委会成立之日起,就把“公共外交”列为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举办了多次以“公共外交”为主题的研讨会。

    2010-03-08 14:27:57

  • 赵进军:

    我们最近还专门出版了一个“公共外交”的刊物,目的就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能够汇聚机关、机构、社会团体包括广大民众的力量,来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来解释我们国内外的政策,还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使我们中国能够更好地和世界推进一种共赢的合作和友好的关系。

    2010-03-08 14:28:42

  • 赵进军:

    最近开幕式的时候,贾庆林主席在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到了政协外委会大力推动“公共外交”,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今后还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上海方面,同世博会方面,紧密合作,开展“公共外交”。谢谢。

    2010-03-08 14:29:13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周汉民委员。一个是刚才也说到了精彩的世博会,我想精彩的世博会也离不开开幕式,前不久,据说上海砍掉了一个可以堪比奥运会开幕式的华丽的开幕式,作为上海人也比较遗憾,请问一下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资金的问题?现在的取代方案有什么样的亮点?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香港馆,您觉得香港馆能够作为永久性建筑保留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0-03-08 14:29:44

  • 周汉民:

    先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关于香港馆。香港参与上海世博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不仅有香港馆,还有最佳城市实践的案例展示。而香港馆本身,以“无线城市”为主题,展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香港馆,这个馆我很喜欢,也希望它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一个亮点。

    2010-03-08 14:31:04

  • 周汉民:

    至于馆的后续利用问题,这首先要根据国际展览公约相关的规定,然后要依据往届世博会的具体实践,无论是根据国际公约的规定,还是往届世博会的基本实践,一般情况下,馆的建造都是临时的,因而在这一点上,先回答您原则问题。但是,如果一个馆的设计,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内在展示,与主题十分契合,而且它可以有后续利用的价值,我们应当考虑,后续利用不一定是在园区的后续利用,也可以挪在它处,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

    2010-03-08 14:31:30

  • 周汉民:

    至于开幕式的问题,我和万会长讨论,由万会长来回答。

    2010-03-08 14:32:08

  • 万季飞:

    世博会是有开幕式的,但是世博会的开幕式不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份量那么重。但是我们的主办方对这个世博会的开幕式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有它自己的特色。开幕式是以广阔的黄埔江为舞台,浦江的两岸作为背景,配以烟火、激光、声电,现场还有几十万的观众,相信这个开幕式会一定会让大家感到激动、振奋,同时我也相信,这个开幕式会让大家感到隆重、热烈、俭朴。这里的细节我还是不便透露,也是要留点神秘。我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惊喜的。

    2010-03-08 14:32:22

  • 万钢:

    也有不少高科技。

    2010-03-08 14:33:03

  • 万季飞:

    我再补充一下汉民委员的话,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得也比较多,都关心外国的自建馆能否保留的问题。根据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的惯例,世博园区建筑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永久性建筑,一种是临时性建筑。永久性建筑在世博会结束以后保留,临时性建筑在世博会结束以后要拆除。

    2010-03-08 14:33:17

  • 万季飞:

    比方说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这个世博会的园区在一个森林公园建的,世博会结束以后,除了世博中心作为保留以外,其他的建筑全部拆除了,而且还恢复了原始的生态。

    2010-03-08 14:33:59

  • 万季飞:

    我们这一届世博会,上海世博园区基本上也是两类,现在上海世博区“一轴四馆”,就是世博轴、国家馆、主题馆、演艺中心,也就是文化中心,这些少数的展馆是永久性的,其他的建筑,大多数都是临时性的。这些临时性的展馆是否要永久保存,我们进行了一下了解,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土地问题,涉及到税收问题,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也涉及到后续的运营、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事情我们都在进行调查研究,还要参考参展方的意见,在广泛收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也要统筹考虑世博会后续利用问题,再作出决定。

    2010-03-08 14:34:22

  • 澳门月刊杂志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万季飞会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澳门馆的特色?澳门回归十周年以来,是否能展示出它的成绩和澳门的历史、澳门的未来美好的愿景?谢谢。

    2010-03-08 14:35:20

  • 周汉民:

    万会长很客气,把这个问题移给我来回答,不知道您是否满意。澳门馆它的取名叫“玉兔宫灯”,高度是19.99米,寓意是澳门在1999年回归祖国。澳门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热情十分高涨,令人感动。澳门在本届世博会不仅有这样一个体现澳门文化特色的自建馆,而且澳门有一个案例,入围了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一个老当铺如何改造成为一个历史博物馆,叫“德成按”。

    2010-03-08 14:35:50

  • 周汉民:

    既有自建馆,又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参与,澳门和香港一样,在准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展演,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这184天的时间中,澳门和香港各有五天可以用“澳门周”和“香港周”来命名,充分展示澳门和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回归祖国以后崭新的面貌和蓬勃向上的一种都市情怀。

    2010-03-08 14:36:54

  • 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平安世博是上海世博会一个很重要的宗旨,想问一下保证安全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应急方面有什么具体的预案?谢谢。

    2010-03-08 14:37:16

  • 周汉民:

    安全办博是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最崇高的追求,因为这届世博会的园区面积是世博会159年来之最,5.28平方公里,它所在的城市是历届举办世博会的城市规模之最,上海实住人口接近两千万。它举办世博会的地形复杂也堪称之最,在上海母亲河浦江两岸同时展开,三分之二在浦东,三分之一在浦西。参展的国际组织数量之最,刚才也说了。还有城市最佳实践区和企业馆也是非官方参展方之最。

    2010-03-08 14:37:42

  • 周汉民:

    由于中央政府、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对安全给予高度关注,在中央层面和上海市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制定万全之策。由于安保涉及到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安全、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它理应是在绝对保密的范围之中,所以细节是不便透露的。但是有一点可以强调,“安全”是“快乐世博”的基础,同样是“快乐世博”的前提。由此,我们一定会把安全放在心上,也请大家为办成一届平安快乐的世博共同来做好工作,因为安全工作不仅是由组织方来制定策略并予以具体实施,还需要有全民共同的响应才好。

    2010-03-08 14:38:19

  • 周汉民:

    比如说本届世博会就决定,不希望游客带软饮料入场,但并不是说游客就没水喝,5.28平方米的土地上,所有的饮料供应极为充分,而且我们有95个饮水点,设立了2000个水龙头,免费让游客来饮水。我举这个例子说明,安全不仅是我们的目标,而且是我们的行动。

    2010-03-08 14:39:05

  • 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万季飞委员,我们知道世博会要持续半年,在历次世博会上出现过后半段有些展品损坏或者去维修了,也影响了观展的质量,上海世博会能不能避免这一点?还有,上海也是交通拥堵的城市,七千万人流的涌入会不会加剧上海的拥堵?上海会不会像北京办奥运一样实行汽车单双号的限制?

    2010-03-08 14:39:42

  • 周汉民:

    我刚才征得万会长的允许,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展品的维护问题,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曾经参观过2005年日本爱知的世博会,2008年西班牙的萨拉戈萨世博会,的确看到,在几个月以后的展品都有破损的现象,尤其是在大流量观众参观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是极大的。因此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我们会及时知会所有参展方,因为要知道,维护的问题不仅是东道国的努力,东道国要维护的是我们的展馆,参展方要维持各自的展馆,大家要就此问题形成共识,及时调整展品,维护展品的完整性以利于更好的参观,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和建议。

    2010-03-08 14:40:32

  • 周汉民:

    第二个问题关于交通。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百天之际,上海市政府已经将本届世博会的交通调控措施公之于众,全部在网上说明了。本届世博会的地面交通地铁,水上交通,将如何有序地通行。我仅举两例,比如说上海世博会的园区,有13个地铁站将到达世博园区,黄埔江两岸,有4个轮渡码头直接到达世博园区。诸如此类的直达交通,我们每天有多少小时的营运,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限制人流,都已经公之于众。

    2010-03-08 14:42:11

  • 周汉民:

    再比如,我们在具体方案中明确规定,在园区500米到1.5公里的范围内,不允许私家车直接驶入,但是政府将提供4000辆世博专属出租车在这个区域进行接泊,因此我们的交通方案全部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的评判、意见和建议,已经臻于完善。至于您刚才提到的单双号限号的问题,其实在方案里已经明确,我们一方面要保证世博的安全有序运行,第二方面必须维护上海的正常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在这两点之间保持平衡,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要约束作出限制的措施。

    2010-03-08 14:42:22

  • 中国日报记者:

    我这个问题想代表海外读者来问,我们知道,七千万人次的参观者当中,有一部分是来自海外的。也是考虑到2008年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当时由于签证的从紧,可能北京的酒店业包括整个旅游业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想问一下,在上海办世博会期间,在签证方面会不会有类似的安排,怎么样避免出现很多想来看世博但是又由于这样的一些限制没有办法来的外国游客的需求?谢谢。

    2010-03-08 14:42:36

  • 周汉民:

    我们在世博会筹备过程中,始终坚持要实现两个崇高的目标,一个目标是,希望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来参加上海世博会,所以今天各位所了解的数字已经创下了世博159年来最高的纪录。第二,我们也希望在七千万人次的参观中,有5%或以上是来自海外。参观者签证的便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世博会开幕一年前,我们签证便利的措施就得到了国家外交部的支持,并且正式行文知会我们国家驻各国的使领馆,所以签证便利已经是一项既定的政策。

    2010-03-08 14:42:59

  • 周汉民:

    刚才您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住宿的问题,上海目前各类星级宾馆的住宿,床位可以提供大概是55万张,也就是说,上海世博会在一般情况下,这一般情况就是,如果一天来40万人次,其中有部分人要住宿,上海可以满足相关的住宿要求。但是在住宿高峰,如果来访者一倍以上的增长,我们将依赖上海周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资源,长三角共同办博,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远来的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人士都有相应的住宿安排,因而打造同城相应是近几年来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几座城市的共同努力,我们也衷心感谢这些城市为迎接上海世博会,为提高旅馆的运营能力和旅客的接待能力所做的具体工作。总的来说,相信上海自身和长三角周边城市共同努力,可以解决住宿问题。谢谢。

    2010-03-08 14:43:11

  • 新华社记者:

    在此有一个问题,刚才海迪女士谈到了正在筹建中的世博已经让她心中充满感动,我们知道,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是城市中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我的问题是,上海世博会如何让城市中的百姓也就是我们普通人,不管是上海的、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感受到世博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提给万季飞会长,我们都知道,上海世博会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之后所承办的一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如何体现出“节俭办世博”的理念?谢谢。

    2010-03-08 14:49:25

  • 张海迪: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城市生活。我想,我们的城市在发展,就是发展现代化,现代化离不开高科技的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能不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我希望,我们的万部长能给我们做一个展望。

    2010-03-08 14:49:50

  • 万钢:

    其实世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国家又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过程当中,我们在城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考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是考虑到让城市更加适应于人们的生活。很多人提到城市,高速的交通,高密度的人口。通过参观世博会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感受到,未来的世博会,通过一些节能的建筑、温馨的生活、高科技的技术,以及便捷的交通,能够体现生活的美好。

    2010-03-08 14:50:06

  • 万钢:

    另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可能全国人民都去看世博会,但是现在的技术给大家留下了这个可能性,也就是“网上世博”,大家不光是从媒体上,从电视上,也可以从网上看世博会上某一个我感兴趣的地方。

    2010-03-08 14:50:23

  • 万钢:

    第三,希望世博会通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理念,用它的建筑形式,用它的交通形式,用它的生态理念和一系列的高新技术,能够演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比如说,对于上海城市文明化的建设、城市交通的改善,对于崇明岛,对于长三角,以至于我相信一些高新的技术会通过这个渠道走向世界。

    2010-03-08 14:50:50

  • 万钢:

    我们回忆,无论是电灯的照明,从钨丝照明,到气体照明,到半导体照明,然后逐渐逐渐地进入到大家的心里,所以,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主题,会演绎到生活的微细的环节上面去,使大家都能感受到科学技术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念。

    2010-03-08 14:51:03

  • 万季飞:

    关于勤俭办世博的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世博园区规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世博园区后续利用的问题。在世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建筑,这些建筑不见得都是新建的,有一些旧的建筑本身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比如说企业馆,有很多就是原来旧的厂房改造和利用的。

    2010-03-08 15:01:56

  • 万季飞:

    再有,世博会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世博会结束以后,旧的建筑、临时的建筑拆迁以后,要统一进行规划,土地要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利用。还要考虑到场馆的利用问题,中国馆是永久保留,它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的亮点,继续接待客人。还有一些场馆,像演艺中心、世博中心,都可以开放。在办博期间,我们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刚才万主席也讲了,一些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像太阳能发电、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等。

    2010-03-08 15:02:27

  • 万季飞:

    再有,世博会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世博会结束以后,旧的建筑、临时的建筑拆迁以后,要统一进行规划,土地要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利用。还要考虑到场馆的利用问题,中国馆是永久保留,它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的亮点,继续接待客人。还有一些场馆,像演艺中心、世博中心,都可以开放。在办博期间,我们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刚才万主席也讲了,一些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像太阳能发电、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等。

    2010-03-08 15:02:27

  • 万季飞:

    我们办博人员要廉洁办博、勤俭办博,在住宿上,在工作的要求上,一定要俭朴。我想,经过我们各个方面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办一个热烈的、俭朴的世博会。

    2010-03-08 15:02:51

  • 张秋俭:

    最后一个问题。

    2010-03-08 15:03:07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网站记者:

    请问赵进军委员,刚才您在发言中提到,上海世博会是一个中外交流的平台,通过我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1种外语网站的网上调查发明,80%的外国网民对上海世博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想请问您,上海世博会在如何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同时,通过世博会让众多的中国人了解外国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2010-03-08 15:03:23

  • 赵进军:

    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我同上海世博会还真是有点工作的缘分,我在法国大使馆工作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国际展览局也就是负责在世界举办国际展览会的国际组织的常驻代表,因此我参与了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在巴黎的工作。我知道,上海世博会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是最高档次的一个国际博览会,它同一般的贸易的、专业性的展会不同,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以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参展的主体。

    2010-03-08 15:04:04

  • 赵进军:

    因此,它首先是一个国家的行为,也是各个国家利用世博会展示各自国家的形象,要开展面向民众的外交的一次盛会。过去,世博会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来主办,现在历史上第一次由世界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来主办,我想这反映了这个世界在变,世界的发展在向东方倾斜。

    2010-03-08 15:04:22

  • 赵进军:

    我们看到,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拉动世界走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起到了一种积极的因素。发展中国家呈现群体性上升的势头,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中国在继成功地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又将主办上海世博会,这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

    2010-03-08 15:04:52

  • 赵进军:

    我想,外交部十分重视配合我们组委会、配合上海搞好这次上海世博会。刚才有的同志介绍了,这么多国家,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在184天的会期当中,举办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的活动,还有的是国家馆日,有的是不同的文化节,我想,这对我们做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

    2010-03-08 15:05:22

  • 赵进军:

    昨天杨洁篪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有上百个国家的政要,也包括国家元首,我看法国的报纸透露说,萨科齐总统将要出席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这么多的国家元首,我想数量上和规格上,恐怕将创世界博览会的一个新的纪录。

    2010-03-08 15:05:42

  • 赵进军:

    因此,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对上海,从外交上来看,从国际意义上来看,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如何能够利用好这个难得的时机,向全世界其实也是向我们中国人自己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进步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愿意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中国,我觉得这在外交上是太重要了。

    2010-03-08 15:05:54

  • 赵进军:

    因此,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对上海,从外交上来看,从国际意义上来看,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如何能够利用好这个难得的时机,向全世界其实也是向我们中国人自己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进步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愿意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中国,我觉得这在外交上是太重要了。

    2010-03-08 15:06:04

  • 赵进军:

    去年我到上海去的时候,我的朋友,原来前中国驻印度大使叫华军铎,他告诉我,他现在是中国政府在世博会的总代表,外交部派的,就是负责协调、联络这么多参展国、这么多国际组织,要确保我们的世博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外交部的干部,我在法国使馆也有一个很能干的干部,夫妻俩都到上海世博会参加工作。

    2010-03-08 15:06:15

  • 赵进军:

    杨洁篪外长昨天说,我们要派得力的干部,前往上海,协助工作,要搞好一场大的外交上的盛会。杨部长在讲到今年中国外交的两大任务的时候,其中之一就是要搞好上海世博会。所以我想,我们上海世博外交,我们外交届同志们的任务也很重。

    2010-03-08 15:06:35

  • 赵进军:

    我们感到高兴的是,通过这些介绍,我们都看到了,上海的同志们,申办委员会的同志们,这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国际上专家的高度评价,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创新。当然,我们看到,参展的各个国家也非常重视。刚才万会长解释了,那么多参展国,他们的场馆的设计和建设,的确是非常漂亮、出色,高科技的含量很高,这说明各个国家在上海有一场外交的大竞争。

    2010-03-08 15:06:51

  • 赵进军:

    中国怎么办?要迎接这个挑战,我们一定要把上海世博会搞好,我们也相信,上海世博会一定会获得圆满成功,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的公共外交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谢谢。

    2010-03-08 15:07:03

  • 张秋俭:

    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0-03-08 15:07:13

  • 中国网: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网友关注!

    2010-03-08 15:07:2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lh/lh20100308-rdshibo.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发布会开始前主席台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网工作人员调试直播设备

    中国网 胡迪

  • 记者陆续到场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大厅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厅外的世博会展示板

    中国网 胡迪

  • 工作人员正在发放世博会资料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厅外的世博会各城市展馆的效果图

    中国网 胡迪

  • 世博会各国家展馆的效果图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进入会场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委员李瑞英起立向与会记者致意

    中国网 杨佳

  •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秋俭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术部部长万钢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常委、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常委、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万季飞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

    中国网 胡迪

  • 全国政协常委张海迪

    中国网 杨佳

  • 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李瑞英

    中国网 胡迪

  • 张秋俭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首先提问

    中国网 胡迪

  • “记者”高高在上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胡迪

  • 央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 思索与回答

    中国网 胡迪

  • 静与动

    中国网 胡迪

  • 交流

    中国网 胡迪

  • 问与答

    中国网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