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欢迎各位参加今天工商总局第一季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第一季度的有关情况。
今年一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为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
下面我分几个部分向大家介绍第一季度有关情况。
2017-04-12 10:01:06
一、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改善,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季度,随着“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的全面实施,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一)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形成改革热点,得到社会热烈反响。
根据互联网480万条相关信息及搜索行为数据约1亿条分析,网民对市场准入环境的正面评价高达86.8%,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特别是“五证合一”改革最受好评,满意度高达99.5%。网民普遍认为,这是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有利于降低开办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减少民众创业费时费力现象,提高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同时,对市场主体电子化登记、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等改革举措都给予较高评价。对各省区的一些先行改革探索,如浙江创新实施“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受到网民高度好评。
2017-04-12 10:03:02
(二)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持续不减。
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万户,同比增长19.5%,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至3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935.7万户,其中,企业2696.8万户,占30.2%;个体工商户6052.8万户,占67.7%;农民专业合作社186.1万户,占2.1%。
新登记企业继续较快增长。前3个月,新登记企业数量都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3月份快速增长,达到52.9万户,同比增长27.3%。一季度,新登记企业125.5万户,同比增长18.0%,保持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增长平稳。一季度,新登记外资企业为1.15万户,同比增长15.4%,增速较上年同期高出4.1个百分点。
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增速明显提升。一季度,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7.3万户,同比增长21%,与2015年增速12.8%、2016年增速5.7%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提升。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新登记数量最多,占90.0%,第一产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23.4%。
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低速增长。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万户,同比增长1.4%。从业务范围看,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新登记4.7万户,占65.8%;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7%、9.7%、5.3%。从地域看,中、西部地区仍是数量最多,分别新登记2.35万户、2.31万户。东北地区增长较快,新登记1.2万户,增长24.1%。体现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专业合作化的趋势。
市场主体的商标品牌意识增强,商标申请注册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商标申请量83.7万件,同比增长13.9%。商标注册量63.6万件,增长35.2%。至3月底,全国商标有效注册量1293.7万件。特别是地理标志商标的推广运用,对保护农业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04-12 10:05:50
(三)企业结构呈现新特点,第二产业新设企业增长加快。
第三产业持续放缓,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三次产业新登记企业分别为4.8万户、22.2万户、98.4万户,分别占3.8%、17.7%和78.5%,第三产业仍是新增企业的主体。但从增长速度看,呈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第三产业增速有所放缓,从2016年上半年增长30.2%、三季度的23%、四季度的17.4%,调整为今年一季度的14.2%。二是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在去年各季度较快增长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5.1%。三是第二产业企业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增长带动的,同比增长73.1%。制造业有所加快,企业同比增长25.4%,比上年同期提高13.4个百分点。企业增长变化,与这两年的投资趋势基本相一致。
新经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这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重要基础。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仍是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同比增速分别为48.9%、29.1%、28.4%。高技术产业稳步增长,新登记高技术制造业企业5308户,增长14.8%。一些改革热点地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跃。如,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新登记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共5635户,增长40.1%。成都市新兴产业增长势头显著,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73.6%、34.2%、29.2%,为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
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调整效应在各行业差异较大。总体上,新增企业的行业特点,综合反映了投资倾向、市场需求和价格机制的影响。如建筑业企业的高速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密切相关。制造业有所加快,与政策倡导实体经济以及新的市场需求相吻合。受房价上涨的吸引,房地产业继续较快增长,新登记3.3万户,同比增长45.8%。北京繁华市区中,新增的地产中介明显增加。受金融监管不断加强以及进入门槛的限制,金融企业增长持续在下降,一季度新登记1万户,下降38.0%。产能过剩行业新企业增长低于平均水平,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6个产能过剩行业,新登记企业1692户,同比增长19.6%;注销企业674户,增长34.3%,快于企业增长速度;吊销企业204户,负增长24.2%,吊销速度下降。
2017-04-12 10:08:09
市场主体加速优胜劣汰。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市场主体加快调整步伐。一季度,全国注吊销市场主体152.2万户,同比增长31.6%。企业注吊销30.5万户,增长42.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吊销4112户,增长22.4%。个体工商户注吊销120.6万户,增长28.8%。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吊销1万户,增长82.6%。
区域结构基本平稳,省区增长差异较大。从四大区域板块看,东部地区一直保持数量优势,是新增市场主体的主要区域,其他三个地区增长交替上升。一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新登记企业72.5万户、23.2万户、23.5万户、6.3万户。其中,东部地区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57.8%,东北地区增长显著,同比增速达25.1%。
全国各省区新登记企业增长差异明显。有17个地区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6个,中部5个,西部4个,东北部2个。有6个地区出现负增长,其中东部1个,中部1个,西部4个。
2017-04-12 10:11:11
(四)市场主体特别是新设企业的快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新设企业快速增长,市场主体不断繁荣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效应愈加明显。
一是进一步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分析显示,从2016年12到今年3月,初创企业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创业热情指数呈上升趋势,民众创业创新热情趋于提升。
二是对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大量新设市场主体,促进了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的发展,为保障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40%。据工商总局对新设小微企业开业一周年的活跃度调查,2016年一季度新设企业到2017年一季度,开业率为69.6%,户均从业人员由开业时6.5人增加到7.7人,增长18.5%。今年一季度,全国总体就业形势良好,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新增市场主体的税收贡献持续提升。据有关部门税收数据分析,通过“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2016年下半年办理税收申报户数比上半年增长189.9%,申报纳税额增长255.7%,反映新增市场主体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税收活跃度持续提升。同时,与上半年相比,全年零申报户数,即申报纳税额为零的户数占办理纳税申报户数的比重降低了16.8个百分点,非正常纳税申报户数(主要是连续3个月以上未申报纳税)占比降低16.4个百分点。只要市场主体有就业、有税收,相应对GDP增长的贡献就会不断提高。
2017-04-12 10:15:32
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改善,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季度,按照“放管服”改革部署,在放活市场准入的同时,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长效机制,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企业优胜劣汰、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市场竞争环境的社会评价有所提高。
通过互联网337万条数据分析,一季度网民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正面评价占比为80.3%,较上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社会舆论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强化竞争执法,着力改善市场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几个领域的改革,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牵头编制《“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创新等举措,网民满意度分别高达99.8、98.9、98.1。
2017-04-12 10:19:09
(二)企业信用意识不断强化。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公示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对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已年报企业数量增加,年报率同比有所提升。至3月底,全国已公示年报企业601.3万户,同比增加134.3万户,年报公示率达23.3%,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这在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公示内容整合社保和统计事项的背景下,表明企业的年报意识在增强。
企业即时信息数量保持较高水平,企业信息公示意愿较高。一季度,全国累计有246.4万户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了713.7万条有效的即时信息,公示有效即时信息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1%。
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至3月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06.6万户,其中企业4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6万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占全国企业的18.8%,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3.5%。至3月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85万户,其中企业77.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2万户。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得到高度关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大量的政府部门、媒体、银行、商业机构、中介组织等通过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息,并在授予荣誉、审批资质资格、银行信贷、招投标、签订商业合同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对企业实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平台。至3月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337.3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60.9亿人次,2017年以来日均访问量1776.6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21.4万人次。
2017-04-12 10:22:59
(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加大。
一季度,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6.4万件,比上年下降2.1%,案值8亿元,下降16.9%。
一是无照经营问题大幅减少。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以及注册便利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社会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无照经营现象明显减少。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法案件1.4万件,同比下降31.0%,案件总值1.6亿元,下降31.3%。
二是互联网领域违法问题显著增长。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2330件,同比增长163.9%。其中,违法广告和不正当竞争问题较为突出,分别占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的34.3%和18.8%。。
三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然突出。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查处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5380件,占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8.4%,从近年的变化趋势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比重持续上升。
四是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案件大幅增加。查处竞争执法案件8490件,其中限制竞争行为案件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达41.5%。特别是自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以来,各地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一季度查处的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案件同比增长204.2%。
五是广告违法案件中虚假广告占比创近年新高。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014件,其中虚假广告1922件,占47.9%,与2016年一季度37.7%相比,所占比重显著提升,创近年来的新高。其中,涉及农资、生活美容、美体、休闲服务、服装、服饰及医疗器械的虚假广告较为严重。
2017-04-12 10:26:23
三、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消费者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新消费、日常消费、农村消费为重点,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加强消费环境建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经济发展。
(一)消费环境满意度有所提高。
互联网498万条数据分析显示,一季度网民对市场消费环境评价指数为0.59(最高值为1),同比增加0.02,较2016年四季度增加0.10。网民对于消费环境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改善给予肯定,表明消费环境不断向好。
随着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国产品牌质量的逐步提升,国内品牌认可度逐渐提高。通过对2014年以来国内和国外热销品牌的网民搜索次数分析,2016年本土品牌的搜索次数占据总搜索量的53.0%,开始超过国外品牌的搜索次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民对于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国产品牌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方面是国货质量在提升。近三年来,网民对国产品牌产品质量的评价逐年上升,2016年网民满意度为73.4,较2014年增加7.9。另一方面是消费服务在改善。2016年网民对国产品牌的服务评价有较大改善,网民满意度为79.0,比2014年增加12.5。
2017-04-12 10:30:03
(二)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不断提振消费信心。
一季度,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投诉40.2万件,同比增长16.3%。已办结35.8万件,办结率88.9%;调解成功26.2万件,同比增长14.8%;涉及争议金额8.8亿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亿元。
一是从投诉问题看,质量、合同、售后服务投诉所占比重较高。质量、合同、售后服务投诉分别为9.7万件、8.2万件、5.4万件,三类合计占消费投诉总数的57.8%。涉及广告和商标问题的投诉增长显著,同比增速分别达75.8%和38.2%。
二是从投诉类型看,服务消费投诉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受理的消费投诉中,商品消费投诉21万件,服务消费投诉19.2万件。服务消费投诉占比继续保持增加势头,从上年同期的45.1%,提高到47.9%,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转型。
三是一些新消费领域投诉增长较快。网络购物、文化娱乐服务、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接入服务等新兴业态和升级类服务投诉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投诉增长分别达42.8%、37.8%、29.4%。
四是网络购物投诉增速持续回落。随着《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大型网络购物平台自我管理和化解纠纷的能力不断提升,网络购物投诉增速逐步放缓。一季度,受理6.1万件,同比增长42.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2.9个百分点。从地域看,主要集中于大型电商平台、网商集中的浙江(3.44万件)、北京(1.64万件)和广东(0.60万件),三省市投诉量占全国网络购物投诉总量的93.9%。
2017-04-12 10:35:55
(三)“3.15”活动推动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今年“3.15”期间,境内外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报道舆情高涨。根据监测数据,3月6日-22日相关境内外报道共17.5万篇次,其中境内新闻17.4万篇次。从报道热点看,媒体集中关注网络购物中有关产品质量和退货难问题、违法网络广告问题以及旅游市场问题。特别对于央视“3.15”晚会,媒体给予广泛高度关注,相关境内外报道达7万篇次。晚会反映的问题中,互动百科虚假词条、耐克气垫鞋、“核污染区”食品分列舆论关注前三位,所占比重分别为18.3%、16.6%、15.7%。从国外媒体报道看,外媒普遍认为,中国正在进入网络消费新时代,央视“3.15”晚会曝光黑心商品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还有外媒指出,保护消费者权益源于提振消费需要,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挖掘内需以刺激经济,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被不断强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一步,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市场准入方面,一些工作我们已经做了部署,有了方案,有了时间表、路线图,接下来要积极推进,争取在新的领域有新的突破。在市场监管方面,我们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消费环境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的作用,发挥消费者组织的作用,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下面欢迎记者朋友们提问。
2017-04-12 10:40:26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将如何利用该系统强化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2017-04-12 10:43:12
2016年12月22日,王勇国务委员在国家工商总局启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宣布这个系统初步建成。按照工作计划,该系统会在2017年要正式建成。这个系统非常重要,是实现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形式监管模式的重要手段、重要途径。目前31个省区市均已建立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信息集覆盖面不够宽,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各省区市的进展不平衡。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现信息全覆盖。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正式建成,正式建成是指:“2017年实现信息公示率100%、信息准确率超过98%、记于企业名下信息的归集率达到99%、面向社会提供7×24小时公示信息服务”。
二是提升信息公示便利化水平。运用“互联网+政务”理念,尽量考虑来自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定位和使用自己所需要的企业信息。
三是拓展协同监管应用能力。目前有些省市做得不错,已经实现了40多个部门或者50多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归集,但是有些地方还做不到。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公示系统的跨部门涉企信息采集、共享、交换功能,加快扩大本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用公示系统的覆盖面。
四是保障公示系统的信息安全。公示系统里面有近1亿多户的市场主体信息,还有海量的年报等企业经营信息,这些数据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绝不允许人为操作系统数据,更不允许数据泄漏现象发生。我们将从安全角度对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等层面做好安全防护,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2017-04-12 10:48:54
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在3月15号正式上线了,到今天马上就要运行一个月了,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平台的运行情况?
2017-04-12 10:52:46
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在3月15号正式开通,开通一个月的时间。据我们的分析情况,目前运行情况良好。12315网络投诉较过去电话投诉更加便捷方便,全国的消费者在各地都可以通过手机APP24小时随时随地投诉。案件或投诉的情况,刚才在消费者维权这部分的介绍里面有一部分数据是来自这个平台,比如关于质量问题、合同问题、广告问题、网络交易问题等都有体现。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发挥该平台作用。目前我们也了解到,在大中城市,由于宣传的力度较大,运行得不错。但在边远山区、农村,很多人还不了解,用12315电话投诉比较多,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让大家随时能够通过手机投诉。
2017-04-12 10:55:41
“3·15”晚会上曝光了一些企业,我想知道后续处理的详细情况。第二产业新设企业增长加快,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谢谢。
2017-04-12 10:56:26
“3·15”曝光的问题涉及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一个是耐克气垫鞋“缺少气垫”一事。大家也从媒体上看到了,上海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企业也积极配合,针对已购买该问题鞋的消费者,收回货品同时一次性全额退款并提供人民币肆仟伍佰元。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处罚措施。另外一个企业是互动百科,总局已责成北京市工商局进行处理,这些问题都在调查取证、积极处理中。
关于第二产业新设企业增速确实不错,整个内资企业第一季度增长18%,其中第二产业新设企业数量增速达45%,远高于第一产业。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另外还有电子行业,这几大项都属于二产,其中采矿和电子的增速不是很明显,增速明显的是建筑行业,这和国家投资拉动关系比较大。其中建筑行业增长达73%,还是比较明显的。另外,二产中的制造业增速也比较快,这和国家提倡发展实体经济政策有关,也和当前市场需求有关,所以增长较快,达25.4%,也高于整体18%的增速。
2017-04-12 10:58:17
您介绍第一季度新登记外资企业有1.15万户,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些新登记的外资企业有哪些特点?另外,能不能介绍一下港澳台地区新登记企业的情况?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不同区域新登记企业的数量,东北地区增长显著,同比增速达25.1%,这是不是说明东北地区市场环境已经开始回暖?
2017-04-12 11:01:17
第一季度,无论是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本金都有一定数量的增加,新登记外资企业的数量1.15万户,注册资本金达到856.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5%。新登记外资企业增速较上年同期高出4.1个百分点,对外资来讲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季度港澳台地区新设企业达到3304户,占比43%。其中香港地区新设2225户,台湾地区新设917户,澳门162户。特别是台湾地区一季度增加917户,去年是726户,增长了26.3%,增幅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季度东北地区是在四个板块里增速比较高的,达25%。但是其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向好可能还需时日,我想等年度整体报告出来后会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2017-04-12 11:08:05
今年“3·15”和两会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都是社会非常热点的问题,下一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更好地维护市场消费环境?
2017-04-12 11:11:03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也一直也在努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我们主要会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出台步伐,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二是依托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拓展电脑、手机APP及微信等消费投诉、举报途径,推动消费者诉求网上处理流程透明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消费维权渠道。
三是加大消费维权力度,针对新的消费领域、消费模式、消费热点,加强市场监管,消除消费隐患,促进新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针对热点领域和涉及百姓消费利益的重大事件,深入开展比较试验、体验式调查和消费者评议工作,及时约谈重点经营者,加大公益诉讼力度,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最后,希望广大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017-04-12 11:15:45
我的问题是关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据我了解,有一些个人或中介专门帮助在异常名录的企业进行移出,我们对他们有没有监管措施?第二个问题是我注意到这个系统里面没有企业被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在这方面总局有没有相关规划?
2017-04-12 11:21:06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列入异常名录的条件都有明确规定。比如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商事制度改革之前,我们对企业实行年检备案制度,每年的3月至6月,各企业开始参加年检。年检的目的是审核这些已登记的公司是否合法经营,是否具有继续经营的能力。登记主管机关对不予通过年检的企业,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改革之后,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应当按年度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企业,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在3年内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的,可以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超过3年未履行的,工商机关将其永久列入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
企业未按规定年报有各种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法律设计上,是要给企业纠正错误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客观上由于工作失误、过失导致没有年报的情况,允许有纠正错误的机会,企业3年内依照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列入到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所有市场主体达到了506.6万户,其中企业462.9万户,被列入的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数18.8%。对于你问的问题,我想说,企业必须纠正违规行为之后才能移出,不能通过个人关系擅自移出,这是不允许的。
第二,你讲到消费者投诉方面的有关情况,我们做了分析,自身感觉确实分析得不是很到位,比如对消费者投诉举报这方面,只是分析了某个行业投诉占比高,比如旅游、电信、合同、网购等等,但是涉及某一个领域的某个企业的分析比较欠缺。总局领导多次讲到这个问题,要求今后的分析进一步细化。例如去年我们发布的汽车行业投诉较高,当时点了几个汽车品牌。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细化,把分析做得更加完善。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方面,我们也设想了在里面增加一个栏目,就是消费者投诉的内容。如实反映消费者对某个企业投诉的情况,记入企业名下,我们会努力去做这项工作。
2017-04-12 11:25:56
我想问关于经营异常名录的问题,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占全国企业的18.8%。您能分析一下,被列入这个名录的最主要的违法行为是什么?当企业移出异常名录时会有相关记录吗?
2017-04-12 11:28:29
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如果企业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就要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对处罚结果进行公示。通俗讲,凡是被立案的,就不是列入异常名录,而是要进行具体处罚。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规定将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作出移出决定,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移出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号、移出日期、移出事由、作出决定机关,这些信息都会在系统中显示出来,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2017-04-12 11:32:03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04-12 11:38:33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
中国网 郭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