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4月的北京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欢迎大家参加一年一度的《农村绿皮书》发布会,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也就是《农村绿皮书》是由中国社科院农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组织编撰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从1992年以来,每年出版一本,今年是第25本。
首先介绍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张顺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研究员、农发所原党委书记杜晓山研究员,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发所全体的编辑、参编人员,文献出版社的编辑和我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并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一下蔡昉副院长原本要参加今天的活动,但是中央临时有会不能参会。
下面有请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辞。
2017-04-21 09:10:40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张晓山委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第25部《农村绿皮书》的发布也就是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6至2017。今年恰好是皮书品牌打造专业化25年,我们将有一系列的活动。利用今天发布会的机会,首先代表绿皮书的出版方向这部绿皮书的原创单位,研发团队以及所有作者表示衷心地祝贺!向长期关心这部绿皮书研创的有关各方,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媒体持续追踪了20多年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2017-04-21 09:15:22
《农村绿皮书》在7年皮书出了420部,它分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皮书系列中,绿皮书的最核心代表就是我们的《农村绿皮书》,领导和开创者特别是我们德江委员当年当所长的期间,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内容创新不断地完善,后来经过后期进一步的提升,所以现在的绿皮书已经成为观察中国农村年度性变化最权威的指南。为我们“三农”问题的解决,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最重要的智库报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7-04-21 09:17:20
现在大家看绿皮书的时候我们经常有这样一个认知,就觉得这是应用对策性的报告,包括在一些专家看好象不那么渗透。但其实这种认知是有偏差的。现在可以这样看,这25部绿皮书,如果持续追踪,就拿每年的总报告,这20篇的总报告如果累加起来看,怎么估价都不过分。实质上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的20年变迁史,它可以写出无数篇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这些年有了皮书数据库,今天我们发布的最新绿皮书已经在数据库中同步发布了。现在有数据卡,你可以同步下载,可以对报告进行同步分析。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中国减贫的数据库,涉及500多个我国扶贫县的基本状况以及研究情况。还有复旦大学教授张乐天是我的同行,他在浙江的一个村从土改一直到今天,所有的访谈,包括第七章里的所有资料都在里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进行研究,包括媒体,我们可以感受到非常有趣的、有价值的东西。
2017-04-21 09:24:51
今年这部绿皮书的发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一本书的事情。其实它是一个全方位和专业性的描述刻画中国“三农”发展问题,尤其是当下农村遇到的问题、展现的新状况、反映出新时期的事情,我们的专家,绿皮书的研创者提出了非常有见底的见解。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加以转化,真正让它发挥价值和作用。
2017-04-21 09:25:04
作为出版方,长期以来得到农科所、得到“三农”问题专家的大力支持,我们共同打造出品牌性的出版物。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们和魏后凯所长密切合作真正的多语种发布,让权威的智库报告发挥应有作用。全面建成小康,“三农”问题是关键,希望在这个问题发挥我们智库研究团队的应有作用。这也是作为出版方的一份责任。再次感谢大家对社科文献出版社长期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2017-04-21 09:25:17
下面有请李国祥研究员代表课题组介绍《农村绿皮书》(2016-2017),大家欢迎。
2017-04-21 09:25:26
很荣幸代表课题组介绍绿皮书的有关内容。在座的都拿到了文献出版社出的报告,报告的内容很多,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主要内容,主要是当前形势,特别是2017年。
绿皮书的主要内容,历史回顾占很大的比重。我们今天来了很多专家也会介绍有关农村经济形势,今天我介绍主要分三块内容。
2017-04-21 09:26:18
一、农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一个判断和预测,第二块我主要讲农产品供给需求的架构,农产品的形势。第三方面解释一下农民收入的内容。
首先简单回顾,这几年农村农业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不管是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速度是介入3%-4%之间,不得不说非常小。基本趋于稳定,这种稳定增长也是一种低速增长,低速增长并不是农业生产能力不行,消费者结构的升级,数量的需求。消费质量在提高,需求决定了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这种稳定增长会继续保持。预测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3%。增速很可能比上一年实际增速下幅度回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几年快速下降,比重将下降到8.2%。
2017-04-21 09:28:45
(图)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在GDP中的比重。我们看它的比重是直线下降,每年以4个百分点在下降,这种状态在2017年可能继续延续,2017年这个是我们的预测值,这之前都是统计局公布的实际数据。
2017-04-21 09:29:03
结论,虽然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低,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快速下降,但农业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增长质量提高发挥了支撑作用不可低估。现有核算体系下,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微乎其微,但农业的固本安民社会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等的价值更加凸显。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显得极其迫切。现在农业生产能力非常高,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不出现大的政策失误,这个问题不突出,但是它的其他功能的需要在提升。所以我们认为到了加快农业生产转型的非常重要的时期。
2017-04-21 09:29:16
它的价值怎么体现,通过数据我们看到变化,现在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国内库存水平高,当然现在进口规模大,2016年进口规模有所缩小,供求关系过于宽松,国内出现过于追求增产的矛盾,农业的其他矛盾比较突出,我国有意识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玉米等非优势产区种植减少,通过国家政策、国家计划来减少,生猪养殖,在南方水网地区直接进行关闭,进行管控。这次结构调整,2016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取得了突破,过去中国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化肥、农药投入,2016年发生明显变化,生产化肥产量下降4.1%,化肥供过于求的状况还是比较突出,化肥企业亏损几百亿,这是农业当中的可喜变化。农业的绿色,中国的淡水资源紧缺,节水灌溉面积增长6.8%。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效果会进一步显现。
2017-04-21 09:34:49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生变化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还表现在消费方面。(图)国家统计局公布人均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栏看到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41块,用于消费支出增加907元,也就是增加1块钱就有0.96元用于消费,所以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消费倾向高,带动了整个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估计还会持续,农民消费倾向很难保持与前几年相同水平,估计2017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将超过5万亿,比2016年增长9.7%,还是高于城镇居民和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比重维持在14%左右,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们的消费贡献达到接近三分之二,其中农民消费就有快速增长,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2017-04-21 09:41:12
我们看到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农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存在,农村消费的增量贡献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潜力仍然是巨大的。
2017-04-21 09:41:22
第二,农产品市场运行态势。总体态势平稳,主要的是宏观经济形势,再就是农产品供给过于宽松。现在整个农产品从数量来看,农产品有下跌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上涨的可能性。但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的发展,以及优质农产品需求的提升。大宗货物的价格差异非常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产品2017年的价格整体上呈现小幅度上涨态势。会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呢?不会。历史数据看,只有当遭遇不利的经济,农民积极性受挫以及货币供给偏多的时候才会出现明显普遍上涨,单个因素很难让农产品价格全面明显上涨。我们预测201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第一阶段我们看到的数据在下跌,我们估计下半年可能出现变化,会呈现上涨态势。
2017-04-21 09:44:00
具体来看几个农产品。第一,粮食价格。估计粮食价格会低位运行。国内粮食供求宽松,国际市场粮价在去年年底出现了反弹,现在观察发现这个反弹乏力,国际市场的传导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小。2016年我们的粮食价格已经明显下跌,粮食价格基本上与进口价格水平接近。国家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稻谷的收购价下跌2%左右,2017年粮食价格下跌空间优先,所以预测2017年粮食生产价格下跌4%。
2017-04-21 09:44:10
从供给角度来看,现在库存水平很高,2017年粮食总产量进一步减产约1%,整个大概6.1亿吨,主要是种植面积减少,这个减少政策因素推动是一个方面,整个价格下跌,农民有意识的或者政策推动减少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我们通过政策调整鼓励进一步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大豆种植,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一千万亩以上。有计划的调减种植面积有助于改善粮食供求关系,又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粮食供给宽松状况不会在短期内改变。总体来说粮食减产对改善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具有积极影响。大家可能担心会不会把粮食调少了,2017年市场力量的推动、政府的调控目标,粮食供给宽松状况不会短期改变。现在预测2017年粮食总产量大概到6.1亿吨,粮食减产影响农民增收,但是长期来看还是对农民有利,总体来说符合收益预期和政府的调控目标。
2017-04-21 09:45:00
第二,棉花。2017年棉花价格会继续上涨,2016年棉花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棉花当年的产量与当年的需求量有缺口,需要库存来调整,国家放库存是有节奏的放,所以市场供求关系不会出现价格下跌趋势。从国内供给状况来看,估计2017年棉花会持续减产这种状况,可能会有小幅度的增产,能够恢复到560万吨,棉花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9%。棉花价格对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国际市场价格随时都可能出现反弹。
2017-04-21 09:47:13
第三、畜产品价格,这两年上涨幅度比较大,生猪产量持续减少,2017年生产价格还会上涨,涨幅比2016年明显回落。受这几年肉类产品价格上涨,2017年肉类产量持续下跌的态势可能停止,可能出现小幅度的增长,我们预测肉类总产量恢复到8600万吨。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生猪价格,2017年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状况没有改变,猪肉的产量、持续的大幅度的下降,我们预测2017年可能还会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少。
2017-04-21 09:47:53
去年以来我们的农产品进口额明显下降,我们的粮食自给率为84.2%,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谷物自给率95.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认为整个农产品贸易的逆差会进一步缩小,农产品贸易对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会继续缓解。
2017-04-21 09:49:20
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可能继续温和上涨约4%。这种上涨主要是质量提高带来的,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食品价格上涨速度,恩格尔系数继续大幅度下降,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将降到30%以下,这在经济学上具有明显意义,小康社会恩格尔系数将降到30%以下,我们2017年可能会实现。
2017-04-21 09:49:50
农民收入,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率维持2.72。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在农村的快,但是速度比以前小。增长超过1.3万元怎么来的?我们分解一下,这两年农民工工资率还会提高,这种收入提高主要是技能性的,是能工巧匠,这种能工巧匠明显供不应求,工资上涨态势比较理想。农民工这几年整体增长速度不高,外出农民工不增长或者负增长,主要增长的是本地农民工数量,这种增加我们把整个工资因素考虑进去,我们认为2017年农民人均工资收入将将近5500元,比上年增长9%。
2017-04-21 09:51:30
专业性收入,国家脱贫攻坚力度很强,2017年农民人均转移净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达到2600元,比上年增长约12%。家庭经营收入,第一产业确实不行,但是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基本维持小幅度增长。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带动农民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净收入新增长,家庭经营净收入将达到4900元,比上年增长3%。农民财产净收入比重很小,但是农村产权改革仍然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新增长空间。财产净收入有望达到300元,但是很小。以上是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2017-04-21 09:51:42
现在农产品供给、农产品市场短时间内高枕无忧。相应的农业结构调整影响了部分农民的增收,特别是主产区农民的增收。我们知道农民的消费倾向高、农民增收拿来消费对整个经济是一种拉动,这种作用非常明显。所以从整个国家角度来看我们政策上怎么把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个十分重要。整个农业形势、国家政策还是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的位置。
我就代表课题组汇报到这里。
2017-04-21 09:53:12
本次会议的第一部分《农村绿皮书》发布会现在结束了。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部分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
下面有请农发所长魏后凯研究员主持。
2017-04-21 09:54:09
现在我们开始到第二阶段。
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六位“三农”方面的顶级专家,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张顺喜,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杜晓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我们前面安排5位专家发言然后留一点时间提问与讨论,最后请张晓山研究员做总结。红宇刚刚赶过来,下午还赶飞机,要求先发言。首先欢迎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红宇司长发言。
2017-04-21 09:54:21
更正一下,我现在是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政策法规司那是我四年前的职务。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2017年的《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我年年参加绿皮书发布会。从致辞到作发布词的研究人员都有变化。包括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也有新的人员构成,不变的是张红宇,年年都参加绿皮书的发布会,年年都做发言,这种机会越来越稀缺了,所以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参加绿皮书的发布。
2017-04-21 09:59:29
李国祥同志的报告没有全部听到,但是恰好一个关键问题听到了,农民收入问题是很重大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恰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二个关键点,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发展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第三个关键点,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基本路径,聚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7-04-21 10:01:03
怎么样判断和分析今年农业和农村形势,我总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站在最前沿的阵地。换句话说,社科院农发所作为重要智库对每一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走势判断总是第一个做出重要的形势分析和把握。而每一年的运行结果和我们的判断还是总体吻合,在个别数据上或者个别情况方面有所变化,但总体趋势是保持高度一致的。这也表明,无论从研究单位还是出版单位,我们对形势的研判还是非常准确的。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很乐意就相关的形势分析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2017-04-21 10:02:32
我想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大家注意到上个月闭幕的“两会”,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的座谈会时,再一次明确提出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夯实农业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首要。我想根据总书记的这样一个重要论断提出三个方面的看法。
2017-04-21 10:02:45
第一,无论形势怎么样变化,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动摇。改革开放之初是这样的看法,改革开放到今天39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应该坚持这个看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现代化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换句话说,农业作为固本安民之首要从历史跨度看,从全球农业发展史看都应该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判断或者坚持这样一个理念。
2017-04-21 10:04:21
从中国的历史看,包括进入新世纪以来10多年的历史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初着力解决了城乡居民吃饭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支撑了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使我们国家在2010年跃居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保持世界第一,去年GDP总量达到74.4亿人民币,按照去年年底的汇率,折合美元超过10万亿美元,这些是来自于改革开放,来自于农业在这些年一直扮演的基础性的重要角色。
2017-04-21 10:04:33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要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一号文件的表述,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的同时,怎么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农业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包括经营体系方面,阶段性地供不应求和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并存的情况之下,怎么样更多地注重于高端的农产品生产,差别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农产品生产,这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更多的注重于物资性的农产品产出,这些年要秉承新的发展理念,在观光旅游休闲、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农业的非物质性生产功能方面大大拓展,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对我们的要求。
2017-04-21 10:04:52
农业部上个礼拜在浙江的安吉召开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大会,发布了几个关键字,在座的媒体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去年年底中国的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5700亿,是6.37万亿第一产业增加值的8%、9%,应该讲这个数字很庞大。从业人员达到800多万,从业农户数达到645万户,而且去年乡村旅游的人数超过21亿人次。足以表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保粮食、保重要农产品的基本功能外,折射出它的新动力,折射出国民经济对它新的要求,这本身也是夯实基础地位的重要考虑。从历史纵深来看,最初解决温饱问题,现在解决农产品高端化、差异化、个性化问题。最初致力于农产品的物质性生产,现在拓展为包括非物质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传承、互联网+,各种各样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内的其他的非物质性功能的出现。这是固本安民之首要的第一个理解方面。
2017-04-21 10:16:12
第二,全球发展史上来看,包括农业政策研究历来都讲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表现出一种强势产业的特征。一个国家强不仅仅表现在它的科技、工业、信息、城镇化方面,同样表现在它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强势地位。美国如此、欧洲诸国如此,包括日本、韩国,某些方面日本、韩国的农业也表现出强势的地位。但是基本上看,美国农业确确实实强势,欧洲的丹麦、荷兰特别是资源性的强国也表现出强势农业的特征。
2017-04-21 10:16:21
为什么特别点到丹麦。我去年专门做过一次考察,丹麦人口500万,丹麦每一年本国生产的农产品可以解决丹麦3年所需。美国农业强大,39%的大豆、36%的玉米、30%以上的棉花国际市场是由美国提供的。所谓的强大国家,农业强势是基本特征。中国要奔向现代化强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总书记一再提出这样伟大的理念,这本身是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构成,怎么样理解总书记的“三农”思想,怎么借鉴国际经验,夯实农业基础、固本安民之首要,都是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来看强势农业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弱国家一定不强盛。
2017-04-21 10:17:47
第二个大看法,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这是今年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是一号文件的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经济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这里有三个关键点,有三大体系建设,有三条底线。兴庆同志、顺喜同志和我本人都是起草者和参与者,对一号文件的形成大的脉络是比较清晰的,比较清楚的,今年的一号文件33条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结构调整,第二方面绿色发展,第三方面新产业新业态,第四方面科技创新,第五方面补短板强化基础设施,第六方面改革创新。六个方面折射出的三个基本点,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一个是把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主要目标。第二个是把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第三个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路径。这是必须牢牢把握的三个重要关键点。
2017-04-21 10:19:22
我今天更想说的是优化三大体系,一号文件开宗明义讲的三句话:优化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怎么样理解优化产业体系?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在凸显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农产品总量供给的同时,要凸显农业的其他功能。换句话说产业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认知的农林牧渔四大产业,还应该在这基础之上,从面上大大伸延,由物质生产伸延到非物质产品,从产品供给到环境释放。一号文件的表述也是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经常讲的,农业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为中国人民搞饭,一个是为农民搞钱,一个是为城乡居民搞绿。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产业体系的基本功能,横向的角度拓展了我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不仅仅是产品生产。
2017-04-21 10:20:24
第二,优化农业的生产体系。文章要做在产品上、做在粮棉油糖、猪鸡羊,这个产品过去讲数量增长为首要,总量增长为首要,现在要根据需要在质量安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有四个链条的打造,一是如果说过去的农业就是从种到收,收了以后和农业毫无关系,现在怎么样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塑造是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我理解主要是让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条的延伸过程的增值收益,或者分享产前、产后、产品营销、品牌塑造带来的利润。二是提升农业价值链。价值链的生成现在越来越看得见,要在基本农产品生产方面高端化、品牌化,加工增值。
2017-04-21 10:21:52
90年代杜鹰担任政策法规司司长的时候我当时是副司长,我们当时搞了一个国际研讨会,就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题,当时我们的第一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是1:0.7,第一产业是1,加工业的产值是0.7,这是20多年前的事儿。过了20年,现在是1:2.2的关系,全球水平是1:2.5,我们接近了全球的平均水平。加工业发展的非常快。
2017-04-21 10:22:54
前天农业部在荷兰刚刚举行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交流会,也揭示了一系列相关重要的信息,媒体朋友可以查找一下。我讲这个数字是说明我们的产业产品发展到今天,原料供给已经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序,加工产品或者高端产品是怎么样使农业更能够满足城乡居民的要求。怎么样通过价值链的延长,特别是品牌塑造来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我感受很深,去年10月我在四川调研,同样生产韭黄,农民生产的韭黄不施化肥农药,同样的生产方式,一斤韭黄6块。通过合作社卖给上海“多利集团”,贴了“多利”的商标,一斤60块在上海市场卖出去。说明什么?说明品牌的重要性。大家就认这个企业,就认这个品牌。现在吃蓝莓,“佳沃”的蓝莓就比市场价格高一倍、两倍甚至更高。所以价值链的形成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致力于的第二个方面。
2017-04-21 10:24:44
三是供给链。农业设备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但是农业的季节性生产、全年性消费特征还是普遍的。所以通过供给链的塑造,满足城乡居民在任何一个时段吃到任何一个产生特定地区的农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7-04-21 10:25:40
四是拓展农业的生态链。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仅仅局限于物质性的产品产出远远不够。现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部上个礼拜讨论了五大行动计划,化肥农药零增长、畜禽粪便的处理,包括作物秸秆怎么样做到无害化处理,都是致力于绿色发展。
2017-04-21 10:29:31
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我想讲两句话。第一,现代农业一定要仰仗家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他们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现代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另一端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的塑造,千万不要忘了2.6亿普通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怎么带领普通农户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4月18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农业支持政策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对新型经营主体,帮助服务农民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第一财政税收、第二基础设施、第三金融信贷、第四农业保险、第五市场营销、第六人才支撑都全方位表明了中央对新型经济主体的相关意见。
2017-04-21 10:29:53
第三大方面,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实现现代农业,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从改革的角度来讲有三个方面的想法:一要突出关键领域,要用新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领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树立底线意识,结构调整无论怎么调、无论怎么改,粮食安全的底线不能突破,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可逆转,农村和谐稳定的局面一定要坚持。所以底线意识要把握住。二要秉承开放理念把中国农业置于世界农业背景之下考虑,农业的增加值不断降低,但是丝毫不意味着它的重要性减少。去年GDP中农业占8.6%,从业人员下降非常快,2010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0%,去年下降到28%。强化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创新、经营制度创新、人才制度创新。总书记讲要培养热爱农业、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三要加强政策创新。刚才讲了六大方面,包括一号文件提出的33个方面都很重要。
谢谢大家!
2017-04-21 10:30:03
感谢红宇司长的精彩发言,要继续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变化,要抓好农业供给侧改革这根主线,要进一步充分挖掘农业的各种功能,他讲了很多新观点。现在大家都觉得农业是弱势产业,他提出了很新的观念,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可能要发挥农业的强势,它应该是我们建立大国农业、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农业越来越表现出强势地位,未来可能是一种强势产业。这是一种很好的观点。对于红宇司长的精彩发言再次表示感谢。
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叶兴庆部长发言。
2017-04-21 10:35:17
非常高兴今天又来到这里,参加《农村绿皮书》的发布。首先要致敬,今年的绿皮书是第25本,干一件事情能够坚持25年,而且这件事情还不是很有趣的,是很枯燥的,就是年度数字分析,年年写,写了25年,还要继续写下去,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要向团队,农发所、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同志们致敬。第二个要致谢,这25本,我是少数能够把这25本收齐的之一。最近这几年连续参加发布会,其实也是学习机会,学习的同时又给我一个发声的平台。所以要表示感谢。
2017-04-21 10:36:44
刚才国祥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他们团队的主要结论、观点,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们这个单元是对2017年的农村形势进行研讨。谈年度形势,做短期分析和预测是有风险的,也不是我的专长。国祥讲2017年粮食减产多少、价格多少,做这种短期预测有风险。但是这个事情还是要做,我想可以把年度的情况放到一个阶段来分析和把握。不是就年度说,把时空拉的长一点,先确定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某个年份或者这个年份处在什么时代背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安全边际就高一些。
2017-04-21 10:38:29
现在是什么阶段?说大一点,我们现在正处在中国农业转型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用更加政策性的语言来概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阶段。无论说农业转型阶段也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也好,实质的内容是一样的。这个阶段我们做什么?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2017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态势。在这个阶段我们干什么?在转型阶段、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干什么。事情很多,刚才红宇司长讲了很多,我的话来讲就是两件事情。
2017-04-21 10:38:40
第一件事情,要从以前的注重生产、注重产量转向更加注重生态、更加注重环境。也就是说要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件事情,要从以前更多地关起门来设计我们的政策体系,干我们的事情,转向打开大门、放眼全球,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重新构造、重新塑造我们的农业形态和农业的政策体系。把握好这两件事情,就能够把握好2017年的农业农村形势,甚至未来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形势。
2017-04-21 10:39:20
今年一号文件把供给侧结构改革上升为标题,其实农业转型并不是今年开始的,我个人感到是2014年以来就在做,回顾一下2014、2015、2016年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和现在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提倡的是一样的,所以阶段划分2014年是一个节点,2014之前是增产导向的,生产关系也好、国内和国外关系也好都是促进生产,围绕增产方向谋篇布局。2014年之后在改变,要追求可持续、追求农业竞争力。2014年以来,我们重新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2014年500万亩、2015年1500万亩、16年1500万亩,甚至包括4000万亩原来登记在基本农田名下的,从里面调出来。再比如对地下水超采的治理问题,现在提出了新概念,轮作休耕。再比如化肥农药的零增长,现在不仅零增长已经开始减量了。再比如棉花和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制度安排,也是有促进棉花和玉米边际产能退出的功能,2014年新疆棉花是按照面积和产量,交收量,四六开或六四开,后来2015年开始,我们就90%按照交收量,这时候在促进低产农业的退出。包括玉米的生产者补贴,提倡补给玉米的优势产区,非优势产区不补贴,这都是在促进边际产能。
2017-04-21 10:40:10
2017年一号文件又往前走了一步,把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导向、可持续导向的政策倾向又推向了畜牧业,南方水网地区要降低畜牧业的密度,包括水产养殖,今年一号文件多次提到,包括内陆河湖的养殖密度、近海的捕捞强度都要下降。根据农业部的规划,2015年近海捕捞大概1300多万吨,2020年前到1000万吨。我们近海捕捞的产能去掉3万吨,中央每年60亿让渔民上岸减船。下一步围绕这个方向怎么样继续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构建绿色生产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让新的发展方式它的净收益大于旧发展方式的净收益,让生产者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他有内在动力、内在的利益激励机制,要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年的农业农村形势。
2017-04-21 10:42:07
第二件事情,立足国内关起门设计我们的政策体系,要转向全球化,国内外贸易一体化,从这个新角度从而反思和构造我们的农业政策体系。一个现实问题是要应对效益扩大化,我们绿皮书这几年一直在加大、加强这方面的分析,今年绿皮书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也是很大的。尽管2016年农产品贸易赤字在收缩,但是贸易纷争在增加。绿皮书的报告中也提到反倾向的案例,贸易赤字收缩的情况下仍然告我们,从这个现象我们看它背后的本质。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我们的农业成本到了这个阶段,小规模农业的比较劣势,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这只是开始。
2017-04-21 10:43:30
我们看看日本、韩国、欧盟,乌拉圭,之前那时候各自为政,想怎么保护就怎么保护。后来多边贸易规则之后,仍然有纷争。日本在农业领域,农业始终多边双边谈判非常大的障碍。我们现在的情况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特点,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程度提高这两个叠加在一起,中国的农业在未来是不可能消停的,是永远要吵架的。我们有2亿多农户的生计要保障,我们中国要高举全球化、全球贸易便利化的旗帜,要提这两个我们怎么办?下内功。就是提高我们的农业竞争力。所以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主要的是把提高农业竞争力作为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最核心改革,围绕这个目标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7-04-21 10:44:40
我前不久到日本访问,讨论日本过去五六十年以来他们的农业比较优势怎么丧失的。安倍最近两年在大力推动他们的农业竞争力怎么强化。当然有前车之鉴,我们醒悟的更早一些。怎么样提高农业竞争力?无非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传统的市场上的竞争,就是拼成本、拼价格。刚才说价格倒挂,价格倒挂的幅度能不能把控?能不能收缩?我认为这方面是有潜力的。比如说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在这方面还是有效的。包括大豆、棉花、玉米,商事制度改革以后国内外市场价格基本接近,所以这方面还是有潜力的,把政府托市价格,能够增强它的弹性,使它的功能从保产量、保增收,回归到帮助农民止损,在供过于求的时候让农民不至于损失严重,这样让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7-04-21 10:46:29
再比如说我们扩大经济规模,中国农业的短板是劳动生产率太低、劳动成本太高,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再比如加强农业的公共服务,包括科技,科技投入增加了,水利设施投入增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增加了,那么农业生产经营者直接支付的成本就能够降低。这个公共服务又不受约束,在WTO规则中大部分都是属于绿色的。我们最近一个时期也在反思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形成对抗农业支持政策里面公共服务政策占的比重太低,下一步要大幅度提高这方面的比重,把加强公共服务作为优先领域,从过多依靠价格支持转向更多地通过公共服务从外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从拼成本、拼价格角度还是有很大潜力。这是一个层面。
2017-04-21 10:48:39
我们意识到,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改不了。拼成本、拼价格有空间、有潜力,但是终究我们竞争不过西方国家,甚至是东南亚国家,单纯从成本角度拼不过他们,所以我们还要重视第二个层面,就是日本他们的一些做法。要通过非价格因素、非市场因素来增强农民的竞争力。比如说品质的问题、消费者信任的问题。
2017-04-21 10:50:09
这次到日本考察一个非常深的印象,无论是会议桌上的饮料,就是绿茶(日本产),早上饭店自助餐的沙拉、西红柿(日本产),在日本已经形成一个惯例,农产品加工品的背后都要注“日本产”,在国民教育中已经形成一个印象,日本产的产品是好的,进口是差的,愿意为国产的农产品付出更高价格。而我们恰恰相反,进口的好国产的差,有钱人吃进口、穷人吃国产。我一直有一个主张,未来有一天要形成这样的格局,有钱人吃国产的穷人吃进口的。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的小规模农业留下更多市场空间。否则这么小的规模,缺乏竞争力,让它获得和二三产业同等的收入,从哪里来?只能从价格中来。不能让消费者吃爱国农产品,本着爱国情怀消费,这不现实,所以最终是品质和品牌的问题。所以农产品上,一定要在品质上下功夫,而且增强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的信心。这个文章现在还没有破题,做下来也是需要长期的努力过程。
2017-04-21 10:52:03
再比如多功能性的问题,农业市场提供产品,同时还有休闲观光、生态涵养。下一步我们的农业政策,因为有一些功能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内部化的,比如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三产”融合,可以把多功能性转变成生产者收入。但是很多功能没有内部化,你就要让生产者有积极性就需要转移支付,需要建立补偿机制,所以下一步农业制度体系构造,恐怕要把农业的多功能性内部化,让它转化为生产经营者的收益,这样生产经营者他有维护生产环境的积极性,同时生产经营者能够长期的坚守农业,因为在农业当中他能得到足够收入,能够过体面生活。
我们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恐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转型升级的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毫无疑问也应该是2017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7-04-21 10:52:13
感谢叶部长。搞经济学都知道搞预测很困难,短期预测更困难。所以刚才叶部长讲应该放在大的背景中来考虑。现在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全面转型新阶段,叶部长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比如构建绿色生态的制度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竞争力,他提了一个很好观点应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我们应该树立国产是好的、进口是差的观点。大家都愿意吃中国产的农产品。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现在质量有待改进,一个是对中国产品的自信问题。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产品自信,尤其是农产品的自信,我们也提到国家的高度上。对于叶部长的精彩演讲再次表示感谢。
下面请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张顺喜发言。
2017-04-21 10:54:04
首先感谢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研讨,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关于课题组和皮书的好的话,前面几位同志的评价已经非常高了。咱们这个绿皮书是国内敢公开发表预测结果的,关于对去年的形势分析和今年的展望,实际上咱们内部做过工作,包括一号文件起草过程中,也是以对形势分析和预测为基础,然后再结合其他方面来进行部署。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特点的。
2017-04-21 11:07:41
下面我谈两个方面的体会:第一个是关于当前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和魏所长他们也算是异曲同工。经过新世纪以来这么多年的努力和这几年农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全面转型,我们借用雄安新区的词,正在经历千年的变局。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正在结束,皮书中提到了节水灌溉,有效灌溉率前几年超过50%以上,一半以上的农田能够进行有效灌溉。科技技术贡献率和农业良种率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十几年耕地一直在减少,种地农民也越来越少,但是农业生产能力在持续提高、持续增长,也是这些的支撑。第二个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作的状况正在成为历史。过去老说农业生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基本改变了这种状况,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
2017-04-21 11:07:54
没有参加规模经营的小规模农户,也是通过规模化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成功人才这些人从事农业,农业对这些人有吸引力,因为劳动强度大大下降了。第三个农业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模式正在成为历史。规模经营到现在将近一半,没有进行土地流转的通过社会化服务进来的,还有统防统治,实行联产承包以后所期望的统一经营的层次,这些年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化规模经营正在起来,农业正在全面融入市场、融入现代服务体系。这些方面的更新变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咱们的目标是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这个目标越来越接近。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农民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2017-04-21 11:08:08
前两年我们到黑龙江的建三江,他们一家三口开着小车上班,一年就干两三个月,一年挣30万。他的工作环境是蓝天白云黑土地,你想咋滴就咋滴。这样的生活当然令人羡慕。这些变化也给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红宇司长所说的,凡是现代化的强国都需要有强盛的农业,为达到这个要求提供了可能。尽管说现在农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我们也看到这些非常积极的变化,这有利于增强我们的信心。这对于我们搞“三农”研究的同志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大好历史时机做这项工作,我们也应该增强自豪感、责任感。
2017-04-21 11:15:28
第二个方面谈谈结构性改革怎么办。前面两位的发言非常全面系统,思想性很强,非常深刻。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所谓主线就是在全局工作中占有统领和主导的地位。但是具体干起来,从基层同志们反映,我也听到部分研究界的同志说这个东西怎么推、怎么干、怎么抓呢?我考虑有几个方面:
2017-04-21 11:15:59
第一,改革,这个改革非常明确、非常具体、非常现实。为什么抓改革?一号文件提的非常明确,改革是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几大产业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才可持续。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结构,生产方式转型靠什么?靠改革。要建立体制机制,政策相应转型之后才能推动。具体干这些事儿的是经营主体的实践,不是政府部门管的。农民调整结构、优化产业体系是要通过市场中学习和摸索,然后找到方向。
2017-04-21 11:16:12
两会期间农业部韩部长回答记者提问,农民不种玉米种什么?韩部长回答要问市场,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弥补缺陷上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个就要靠改革。去年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成效,我们这几年都是这样做的,农产品的价格和收入制度改革来讲,最初棉花和大豆的目标价值到油菜籽的临时收储乃至于今年水稻和小麦的具体收购价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改革来促进这个市场活力的恢复倒逼产业升级。
2017-04-21 11:16:22
从2015年提出建立农业现代观光体系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实行农业化的保险,着眼点也是为了弥补市场在这方面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不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无法提高效率,不能倒逼提质增效。但是如果放任市场,农业是弱势、农民是弱势,那情况惨不忍睹。从具体推动工作来讲要抓改革,我们搞研究的同志来讲这其中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确实是全新的课题,这么多年从政策的制定,包括政策落实方面,我们是更多习惯于行政推动,更多喜欢直接包办。如何运用市场力量、如何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政策作用确实还是一个新课题。
2017-04-21 11:18:27
二是要抓平台建设。农业生产是经营主体自己的事儿,政府不宜干预过多。农民有他独特的学习方式,要推动农民干这件事情,很多办法,目前的典型做法就是示范,让农民看,看了他就这么办。为了推动相关的平台建设,一号文件在不同地方,后来农办领导解读的时候也拎出来了,就是“三区三园”建设,“三区”建设就是农产品生产上怎么优化,“三园”建设就是建立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更多在提升农民收益方面。关于这两个平台建设,尤其是“三园”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按照以往搞园区的经验来讲,弄不好“三园”很容易异化成工业园区,地方上可能追求GDP的目标。事实上近期我们到一些地方调研,很多地方把他们现在产业园的建设和以前工业园建设都是差不多。
2017-04-21 11:18:48
三是要抓主体培育,就是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主体既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成果或者说目标之一。咱们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改革肯定是要形成一批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的主体。同时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也是引领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也是具体的实施者、承担者。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带动亿万普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总书记在两会期间也有明确的判断,他说小农在中国可能在相当长时间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尤其很多地方“青蛙一跳三块地”,像这样的地方,怎么通过相应服务让他们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地研究。
2017-04-21 11:23:21
关于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刚才红宇司长也讲了,中央已经出台了《意见》,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培养新型主体的政策体系。这个《意见》就是落实那个意见的举措。从《意见》可以看出中央培养适度经营主体更多地是用市场化的办法,促进资源向这些适度经营主体倾斜,引导农户发展。这个事儿更多地还是要靠各地结合实际去探索创新,情况不一样,模式肯定也不一样,这肯定需要认真总结各地的探索,把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出来,然后大力推广。
我就简单讲这些,谢谢大家!
2017-04-21 11:23:33
感谢张司长,张司长讲了很多很精彩的观点,他强调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抓好平台的建设,抓好主体的培育。现在我们都知道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实际上各个地方都提的很高,但存在很多误区,有些地区包括学术界很多是把农业供给侧或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次都在推动供给侧的改革,但是他不是一个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两个是不同的。第二,很多地方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同于结构调整,没有改革内涵,搞搞结构调整就贴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标签。第三,过多的用政府取代市场,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张司长的精彩发言再次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教授发言。
2017-04-21 11:23:46
非常感谢农发所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农村绿皮书》发布会和后面的研讨,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机会,我们可以聆听课题组对去年农村经济的分析和2017年的预测。刚才出版社的社长也说,把25本书放在一起,你可以作一个研究,25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以及我们关注的重点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农发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司连续25年做这个事情是对学界、农经界很大的贡献,所以要感谢我们所长的组织,也感谢写绿皮书的同事,给我们提供了连续观察的视野。希望有一天我们看50年的绿皮书。第50本绿皮书出的时候我们还在这个会上研讨。
2017-04-21 11:24:54
我们绿皮书是个年度观察。大学的教书匠往往不善于做年度观察。在大学我们的基本责任,我自己定位是做问题导向,学院派的研究或者长期趋势的观察。我讲讲我最近关注的几个话题。
2017-04-21 11:35:54
第一,现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自己感觉对食物营养升级以及整个居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这块研究不够。今年大豆会过剩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要研究整个社会营养升级、营养观念的变化,它对未来农产品需求结构可能带来什么影响。我们现在还在做这个研究。中国14亿人里面有没有10%的人的农产品消费已经稳定了,收入已经很高了,或者说农产品的消费不再受收入影响了,或者说收入影响很弱,我们在找大概有多少。
2017-04-21 11:36:04
这些人有,他们的消费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的消费结构是不是同样趋势?是不是同样的路径?这些都可能对未来中国农产品的消费产生影响。美国最近20年的农产品人均消费非常稳定,基本没有变化。是否可以假设人类对农产品消费有一个稳定状态,是收入达到某个水平。我们再看看我们的稳定状态什么时候形成?现在有多少这样的人口?未来随着收入的变化和城市化的变化会怎么样走。这样才有可能做所谓的长期供给侧结构改革,否则就是盲人摸象。你问市场吧,我也不知道。当然我们研究者不一定知道,但是可以研究一下趋势。
2017-04-21 11:36:11
第二,农业现代化从其他已经走过的国家来看,工业化的国家,农业与其他的相互关系,工业化以后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过往我们说农业的四大贡献。比如农民收入问题,农业份额下降到多少以后就不明显。2010年是50%,我们没有计算相对国民收入或者比较劳动生产率,我们还是0.3%左右,以前好像只有0.2,到0.7%是不是就不明显了,什么状态能出现。1940年以来,一些主要国家他们的农业政策怎么变动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现在讨论中国现代化农业模式怎么走。规模怎么变?是不是因为人均资源少从而导致怎么样。我们想把那些国家的状态也进行分析。
2017-04-21 11:38:24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从供给来看,基本的两个不会改变,中国肯定长期是净进口,消费趋势在上升,如果我们的经济能够顺利跃入中等收入阶段,向发达国家靠近,那么农产品需求一定是上升的,我这个可能是一个基本判断。2004年以前农产品是净出口,人均消费品价格低,现在我们的人均各种产品的拥有率都比那个时候高,所以我觉得这个判断不会出现。尽管2016年净进口有所收窄。这背后一个简单道理,如果消费稳态是存在的,假设中国人的体态是美国人的70%,假设说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和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可以算出我们的生产水平,可能生产水平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水平。供给角度来说,未来中国肯定需要世界提供城市化或者中国的农产品需求。中国可能养活好乡村中国,可能养活不好城市中国,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资源。
2017-04-21 11:39:05
我们把人均消费要推进集约性的消费,同时生产更好一点,基本的人口数据和资源数据决定没有办法,中国人口14亿,是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的2倍,我们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还不到美国的70%,这个基本数据,如果消费数据大家走同样的规律,而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平,可能未来中国农产品长期趋势来看,进口还是一个状态。即使国内生产不错,即使有竞争,也不能满足城市化中国。城市化中国时代,农业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形势。这样就催生了另外一个机会,可能越来越多出现一些农业企业、跨国公司,他们从事农业流通,从而使得我们在世界农业参与上有参加。我们培养农林系的人满足不了这个需求,所以我们要加强产业链的研究。
2017-04-21 11:42:44
第三,短期来看,我们怎么工作,相对竞争力短期内很难改变。五年、十年,2006年到现在,2009年以后三大主粮基本上都是正的,因为呈现负的说明我们是不错的,价格差距,未来这个趋势可能持续,竞争力不行、消费进一步上升,对农业就会形成挤出效应,国内很多政策就比较难,控制市场可能面临WTO约束,或者价格上升最后导致企业只有进口,从而出现国粮出现库存。所以我们要改变贸易思路。我们中国要准备打贸易战,我们在农业上,贸易规则没有对错,就是利益。如果有对错就不存在谈判,谈判就是利益权衡。我们不要认为现在的规则是不能越界的。
2017-04-21 11:42:57
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9月13日,美国人告我们,说我们在三大主粮的国内支持上已经超出了WTO承诺。我们2015年是22%,农业支持占GDP的22%,美国是百分之十几。我们可以算另外一个数据,中国22%的支持相当于中国人均收入的百分比是3%,美国是6%。这两个数字哪个高?就看怎么计算。最后他们说看来有可讨论空间。你不能说你那个百分之百对,我这个百分之百错。我的意思就是说,不可能按照现在这样的贸易方式来往下走,如果按照现在的贸易方式往下走我们很清楚,就会出现农业越来越收缩,而补贴越来越上升,这个状态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2017-04-21 11:45:07
打贸易战不好听,我们换一个词“贸易上要适当保护农业,比如玉米进口大量上升,完全采取措施。假设对方最后和我们谈判未果,可能对我们进行报复,可能选择一两个工业品。这个不太形成共识,要在农民界呼吁,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中国在过去不适合它的国家利益上说不,已经存在的规则必须改变,因为不符合实践。第二个是协商对工业的损失很有限或者对农业的保护更大。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从贸易角度反思农业政策。
谢谢大家。
2017-04-21 11:45:15
首先做了长期预测,探讨了25年以后绿皮书的发布会。强调消费需求营养升级的问题对农业到底有什么影响。强调中国农业的相对竞争力在短期内可能难以改变。也提出了我们在贸易商要实行以耕补农等等一些好的建议。对于唐院长的精彩观点和发言我们表示再次感谢!
下面有请农发所原党委书记,德高望重的杜晓山研究员发言。
2017-04-21 11:46:48
我对绿皮书的整体把握没有更多发言权。我来之前我说到底参加不参加这个会,我有点犹豫,不知道我跟得上、跟不上形势,但是我还是沾点边,主要就是农民收入问题,一个是扶贫问题,这次报告书有两个这方面的事儿。我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咱们所搞绿皮书25本,25年了,确实是我们所一个很好的成绩。当然也有跟出版社还有统计局,这个我不多讲,过去的所长、现在的所长,还有我们这么多的团队,我们这么多同志在努力。
我想从收入的角度谈,然后再谈扶贫。
收入,现在从这本绿皮书上来看比较清晰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另外一个结论是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其实也有说城乡内部收入都在扩大。这是这本绿皮书的观点,也是很多其他研究学者的观点。上个月参加过一次学术研讨会,我们院人口所所长张车伟提出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一致,马晓河去年提的也是这个观点,从1:3.33降到现在的1:2.72。而河海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没有缩小,认为在继续扩大。
2017-04-21 11:50:57
看收入问题,我们即使承认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但是这个指标到底够不够?收入差距从1:3.33变成了1:27.2。从财产比例来看,明显在扩大。只看收入指标之间的衡量,不看财富财产资产,这个合理不合理?所以这是一个要讨论的问题。另外我们用平均收入来做比较,这个合理不合理?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前,尤其农民内部大家收入差别很小,用平均值完全可以代表总体状况。在今天的社会,收入差距,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差距已经拉的那么大。包括这本书里提到在农村去年的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比例差别是9点多倍,如果这么大的时候我们用平均值来比较这就是明显不对了。所以要研究,我们用平均收入作为一个指标,可以用,但是必须有补充指标,就是更多的从统计的指标体系的角度,包括比较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收入群体组的差距是扩大、缩小。
2017-04-21 11:51:19
从这次报告的这一节里提到今年的低收入和高收入比,高收入组是9.46:1,比去年上升1点多,也就是说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是在扩大。而且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低收入群体里面,一共分五个组,别的组都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不同,而低收入组却是在减少,减少2.6%。这个问题就比较不理想。因为中央尤其是这一届党中央把扶贫攻坚、脱贫攻坚作为党的最重要工作之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增反减,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太乐观,不管是收入也好,还是从财产、资产角度衡量,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收入和财产他们的比较,包括城乡之间、城乡内部不同群体。
2017-04-21 11:53:37
第二,目前的扶贫和脱贫攻坚问题,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门提到精准扶贫脱贫的成效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为什么提出这个?就是听取了方方面面关于扶贫脱贫工作的汇报以后,感觉到我们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而且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全党来动员促进脱贫攻坚的格局也形成了。中央关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要解决脱贫,现有标准下“两不愁”、“三保障”总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并且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乡、贫困县摘帽,这些都是从总的判断上,这个任务可以完成。但是现在面临着几个突出矛盾,这次会上也提出来,这里就提出一是脱贫的质量不高,二是精准帮扶的工作不实,三是扶贫的措施不够精准,四是资金的监管有待加强。这至少是在公开媒体上提到这几个问题。
2017-04-21 11:53:45
2017-04-21 11:56:13
因此,我们如果说根据中央的精神来看,有这么几个机制。一是完善贫困县的考核和退出机制。这个机制来看,好的不说了,我就说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刚才举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干部和我们的工作里面“六精准”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怎么能够真正把扶贫开发的效果体系建设起来,完善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同志责任人的工作责任考核制度非常重要,而且要有社会的监督,这是从考核的角度讲。
2017-04-21 11:56:20
退出的角度来看,就我看到的和做的一些不够很深入,但是到现场考察的结果,在贫困户摘帽和贫困村摘帽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贫困户的摘帽,义务教育和安全住房这个标准,因为是“两不愁”“三保障”,这里面教育和住房都属于“三保障”里面的,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二是贫困户建档立卡户的滚动,有脱贫的又有返贫的,这个滚动的数据库并没有常规性地建立起来。另外一个,在贫困村摘帽问题上,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一是产业,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这两个直白的话,因为脱贫里面有这个要求,就是贫困村。我看到的,贫困地区即使不是贫困村,集体经济都基本上没有,当然也有,而且达不到至少5万元以上收入的标准,这是国务院的文件要求。所以,第一没有,第二更不要谈收入的标准。产业其实也是比较难办的一个事情,有特色的、可持续的,这个也是比较难办的。但是该摘的照摘,这里面都是有问题的。
2017-04-21 11:59:00
精准扶贫、脱贫的机制。还有一个是对象和脱贫的数字,贫困户怎么确定?我听基层的同志跟我们说,我们这儿是用抓阄的方式来确定的,你如果这么搞的话怎么个精准法?这里面也遇到一个矛盾,我这个指标是给我,是有指标的,你超了之后我没法弄,所以怎么办?抓阄。这个精准的问题,数字和真正的规模是一个。我看到的一个资料,一个人自己写的,他走了9个村,大部分的村民包括一般的村干部基本上不知道精准扶贫为何物,只有两个支部书记能说出点道道来,另外地方外派第一书记和为主的驻村工作队,保证每个村有工作队,每个户有帮扶人、责任人的工作,从调研的情况也不甚落实。
2017-04-21 11:59:07
第三个机制,完善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机制。这个中央现在也做了一个变动,资金的统一调配放在县一级,但是从省和市的角度,精力主要放在监督检查,今年已经要求全部执行,已经有几千亿在实行,但是达到下发总量来看还是有一些矛盾的,所以这里面怎么弄第三方力量的监督,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资金使用的问题一个是扶不准,刚才讲的精准的对象,第二个是产生挪用和漏出,第三是少部分的贪污。
2017-04-21 12:03:33
第四个机制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这个人民银行和扶贫办还有财政部几个部2014年的时候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要求方方面面在落实。银监会和扶贫办也专门提出了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提出精准扶贫。这里面提出几个要求,说要求把金融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扶贫系统的建档立卡户滚动的库要对接起来。二是要求在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或者叫落实到你负责的乡、镇去。三是要求商业银行放得出贷款、管得好。所谓放得出就是要求他大量的放,管得好就是因为现在不敢放,要追究责任,就是尽职免责的安排。收得回就是和政府和保险等等方方面面的合作保证收得回。在这个问题上要真正按照我刚才说的这几条来纠的话,落实上也是有问题的。你说你这个银行保哪个乡的?你问他,他回答不上来。所以中央的要求和实际的执行是有差距的。
2017-04-21 12:03:44
另外,目前我们采取的扶贫贷款的角度是特惠金融的角度,不是普惠金融的方式。所谓特惠就是国家有财政补贴,给你贴息,给你担保基金,或者设立政府的金融机构,来帮助你2020年的贷款还不上,我有政策。普惠金融是要求薄本微利,可持续性要求,它不是外来补贴的。这一点是有差距的。但是特惠金融有没有必要,我认为为了完成中央在这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可能是一个特别的措施,这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必要的。但是他固有的问题和弱点也是明显的,因为在90年代的时候,87扶贫攻坚计划期间几百亿的扶贫贷款,坏账率按照公布的数据达到70%。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吸取这个经验教训,在这个面前,他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可持续,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重,因为他们没有这些钱他就没法做这个事情,再加上效率低、效益差,资金渗漏,穷人的等、靠、要等等这些也是明显的。所以为什么说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味的补贴。
2017-04-21 12:06:03
第五,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贫困户、贫困群体,怎么能够动员他们有意识、自愿、自动地配合中央的扶贫政策,农民的参与,而且真正在贫困地区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有这个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和收入的保障,并且是可持续的。其他的一些政策,包括产业,包括差异化的救济等等,这个才能够真正实现。所以说怎么能够解决一个贫困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变“帮我扶贫到我要脱贫”的这么一个转变是一个难点,是一个痛点。现在我们的工作比较多的,从现在来看,怎么解决表和里的问题,短期和长期的问题,外援和内生的问题,这个平衡或者这个工作的辨证关系怎么掌控,这个是内源扶贫机制。
2017-04-21 12:07:52
第六,社会帮扶。现在已经很落实了,包括我们社科院在内都有两个贫困县定点扶贫,还有东西部省份之间的,还有民主党派之间的,国有企业落实的,军队落实的等等。社会团体也好、个人也好,现在可能在政策上,一是能够落实,现在要求民主党派能够作为民主监督扶贫脱贫的一支力量,这个在实践中各民主党派都在想办法,我听到他们的一些反映,也是工作中的一些困难之处,一般你去送钱送物,贫困地区很欢迎。一说我是来监督、来检查,对不起,您不要自己来,这个他们民主党派的,他们就感觉我们工作中有困难,就是了解实情。当然了他说真正地了解、掌控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我们是协助,人家有人家的难处。像这些问题,怎么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制度上,对企业赠款的减免税,对企业个人或者团体的表彰等等。
2017-04-21 12:08:00
第七,联片特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脱贫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结合机制。因为他是跨地域的,所以就面临一个不是本省内、省政府本身能解决的。地区的发展和精准户的发展,两者怎么很好的结合,因为听到了很多的意见,有人主张更多侧重这个,有人说搞好技术设施建设,这个就需要一个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政策的安排机制。
2017-04-21 12:09:31
总之,大体上就是这么多内容。当然,另外要注意的是,除了这几个机制以外,解决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帮扶和更新,这里面涉及用学术的话说是规模排斥就是划分比例和实际人数的矛盾,另一个是区域排斥,就是集中连片地区和分散的贫困人口或者村之间的矛盾。三是我们工作部门的优亲厚友,或者工作失误造成的漏判、误判,以及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的参与问题,怎么能够及时更新建档立卡户的调整,加强监督反腐。另外要关心的是贫困群体能够受益更多,因为一般是要求当地配套,还要要求贫困户配套,贫困户配套是个大毛病,所以政策下去的时候受益更多的不是那些建档立卡户。还有,虽然已经脱贫了,但是返贫的在县周边变动的户人数很多很多,怎么能够保证我们可持续的稳定的长远的解决扶贫脱贫。我就说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2017-04-21 12:09:41
感谢晓山书记,我们的时间很紧张,在后面还有两个环节,一个是提问讨论,一个是总结。
直接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请我们老所长张晓山总结。
2017-04-21 12:11:01
所领导指示让我最后总结,所领导指示我要执行,总结谈不上,我谈点体会。这种发布会我参加了20多次,这种发布会一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这本绿皮书以及整个绿皮书系列有整体评价。来宾要评价,既然来了都要说点好话,有的说的是真心的,有的是礼节性的。到现在是第25本绿皮书,相当于绿皮书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叶部长说25本,干一件事情25年是很枯燥的事情。唐忠院长是有一个良好的夙愿,说到第50本绿皮书,大家坐在后边来看。我想到第50本绿皮书的话,我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了。
2017-04-21 12:11:10
1992年我们的老所长陈吉元和当时国家统计局的何焕言司长签订合作协议,1993年出了第一本绿皮书。老所长陈吉元和原来的副所长邓英淘做了开拓性的贡献。
2017-04-21 12:12:43
今年这部绿皮书的评价,一个是我们合作出版方的评价,谢寿光社长的评价,他认为皮书系列的核心代表是《农村绿皮书》,是观察农业变化的指南,反映了农村社会的转型史,是全方位刻划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做出趋势性判断,他最后说“三农”问题第一书谢社长讲到这样的评价,这么高的评价,我听了以后感到很欣慰。
2017-04-21 12:14:53
所外专家学者这次也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红宇司长讲这是判断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社科院始终站在重要阵地,是每年第一个做出重要形势分析的把握,与现实发展总体上保持一致。顺喜司长讲这本书本是敢于公开发布预测结果的第一本书。我们公开亮剑,预测之后到底能不能实现,我们勇于创新。包括其他的同志也都做了一些评价,这些评价是对于绿皮书的肯定。这是一个部分。
2017-04-21 12:16:49
第二部分对各位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对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现状、趋势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这是一个研讨会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体会有两点:一点关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这是一号文件三个基本点的第一个,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一次座谈会上,当时担任中央农村工作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任健同志,他当时说这个文件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农民收入不增加,有效供给恐怕难以保障。文件讲了一句话“勇于承受改革之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然后我们后来出了三个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2017-04-21 12:16:59
国祥代表农发所课题组研究所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里面讲到,说粮食减产虽然影响了部分农民增收,但符合社会预期和政府的调控目标。所以国祥这个话讲的非常到位,一部分方面影响了农民收入,但是符合社会预期和政府调控目标,预测2017年粮食生产者价格下跌4%。叶部长讲,整个粮食体制的改革,优势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重点是补贴优势产区非优势产区自然退出。当初锡文也讲过这个话,要改结构农民得吃点亏,但是又不能吃亏太多,所以农民损失不要太严重。顺喜司长讲,通过改革恢复市场活力,市场不发挥作用就不能够倒逼提质增效。但是放任市场,可能惨不忍睹。
2017-04-21 12:17:09
通过2016年到2017年,我们发觉我们这些政策实际上是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些优势产区,玉米2016年享受的财政补贴是东三省和内蒙,但是非优势产区全国还有3.2亿多亩的玉米种植享受不到补贴。补贴优势产区,希望3.2亿多亩的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生产者退出,但退出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出现的问题,农民的增收,增速持续回落,农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加大。2014年、2015年、2016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是持续下降的。所以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我们坦率说已经逆转了。农民低收入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2.6%,刚才我们杜书记讲了,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别是9.46:1,比上年上升1.03,也就是低收入组往往是主要是靠粮食、靠农业收入为主的,而且很多都是小规模的农户,所以这部分人是农民里面损失比较多的。
2017-04-21 12:18:19
另一方面,规模越大,生产越多,商品粮食越多,往往受价格影响更大,这部分人也受到损失。经历改革的阵痛期,谁来经历?所以发展阶段来看,一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正在经历改革的阵痛期。长远发展阶段,经历改革阵痛期是不可避免要走的路。
2017-04-21 12:18:31
这里有一个问题,提高农业竞争力最核心目标是新生产方式的净收益大于旧生产方式的净收益。但是有一个问题,采用新生产方式的群体和采用旧生产方式的群体是同一个。新生产方式可能是新型经营主体,很多小农户采用不了新生产方式,现在我国40%的耕地是由270万的农业新型主体经营达到规模化生产阶段,而剩余的2亿多农户是经营另外60%的耕地。所以刚才顺喜司长讲怎么样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来带动亿万普通农户发展。总书记曾经讲过要让农民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真正受益者,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了经营自家承包分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基本国情。所以怎么样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我们要思考的。
2017-04-21 12:19:38
红宇司长讲中央通过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决定,从六个方面,包括财政、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市场营销、人才支持,这里需要关注一个问题,新型经营主体怎么样带动两亿多小农户一起发展,一起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共享农业发展的收益和红利。这是一个新课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017-04-21 12:19:46
这次专家们没有专门谈,我们怎么样深化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这样的重大政策举措能够真正落实。2016年财产性收入增长8.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然是22%。2017年在1.3万左右的收入中,财产性收入预计300元。城乡占有财产的比例是明显扩大,我也同意这个判断。中央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讲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深化改革,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落实。农民没有办法真正获得改革红利,改革步伐不快,改革红利太少。所以这里需要关注进一步深化改革,怎么突破制度瓶颈,使得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真正落实,财产性收入真正大幅度增长。
我就讲这么多,下面感谢的话和总结的话都是主持人魏后凯所长讲。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2017-04-21 12:19:58
今天这个时间就到这儿,我要对参加这次研讨会和我们发布会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2017-04-21 12:21:23
图片内容:
数据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
中国网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