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7年6月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裴翀,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站网管理处处长 张芳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陈峪,国家气侯中心气侯服务首席 今天的发布会分为下面几个内容,一个是5月全国天气气侯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侯事件回顾;第二个是高考期间天气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第三个是内蒙古森林火灾气象服务相关情况;第四个是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情况;第五个是国家级地面天气站布局优化相关情况。下面首先请张祖强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7-06-02 14:30:00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把2017年5月和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等跟大家通报一下。 一、2017年5月和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事件 (一)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少 2017年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59.4毫米,较常年同期(69.5毫米)偏少14.5%。东北中东部及黑龙江西北部、陕西中部、青海东北部、新疆东南部、西藏大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西北西部、东北南部、华北中东部、黄淮东部、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西南南部等地偏少2~8成。 5月,全国共有337站次出现暴雨;18站次超过月极大值。 (二)5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 2017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同期(16.2℃)偏高0.9℃。从空间分布看,除甘肃西南部、重庆中部、海南南部等地偏低0.5~1℃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北中东部、黄淮大部、江淮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偏高2~4℃。 5月,全国共有786站次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华北、黄淮、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其中内蒙古高力板(43.6℃)、舍伯吐(42.7℃)、乌兰浩特(42.5℃)、吉林洮南(42.7℃)等15站突破历史极值。
2017-06-02 14:32:26
(三)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 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9.1毫米,较常年同期(143.7毫米)偏少3.2%。华北中北部、东北西部和南部、黄淮东部、江淮大部、华南东部及贵州大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5成,其中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等地偏少5~8成;黑龙江东部和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大部、重庆北部、云南西北部、海南南部等地偏多2成至1倍。
(四)春季全国平均气温偏高 春季,全国平均气温11.1℃,较常年同期(10.4℃)偏高0.7℃。云南中部、四川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局地气温偏低0.5~1℃;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东北、华北大部、黄淮、江淮及内蒙古大部等地偏高1~2℃,内蒙古东北部偏高2~4℃。
(五)5月国内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有这些: 南方地区出现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5月,南方出现5次暴雨过程:分别是2日-3日、7日-8日、10日-12日、14日-16日和22日-24日。南方地区区域性暴雨次数与近10年(2008年-2017年)持平。其中14日-16日,强降雨主要位于云南与华南地区;22日-24日,强降雨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两广等地。5月7日广州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黄埔、增城、中新、花都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增城新塘镇3小时雨量382.6毫米,破广东3小时雨量的历史极值;黄埔区九龙镇日降水量544.5毫米,打破广州市日雨量历史极值。
2017-06-02 14:34:55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等地发生严重气象干旱。4月1日至5月20日,华北大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中东部、山东东部等地降水普遍少于50毫米,部分地区不足1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受持续少雨影响,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及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气象干旱发展,21日重旱以上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农业、水资源及森林草原防火受到影响。
2017-06-02 14:35:35
人工影响天气助力干旱服务。在国家人影中心和东北区域人影中心的协调指挥下,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等6省(区、市)气象部门共实施飞机增雨作业32架次,作业时长97.5小时;地面作业626次,发射火箭弹3100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华北和东北旱区普遍出现中雨以上降水,经初步统计,人影作业的累计作业影响面积为73.7448万平方公里,人工增雨累计增加降水量约13.11亿立方米,对于缓解干旱、水库增蓄、改善生态环境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方高温过程出现早,极端性强。5月17日-19日,我国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的最高气温超过40℃,局地超过42℃。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共68个气象观测站点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地5月历史极值。监测表明,今年东北、华北高温是1961年以来出现最早的。 北方沙尘过程少,但影响大。5月,我国北方仅出现1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00年-2017年同期平均值(2.6次)显著偏少。3日-7日,新疆南疆盆地、甘肃中西部、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北部等地出现沙尘天气,内蒙古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局地出现强沙尘暴。风雹等局地强对流灾害点多面广。5月,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安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19省(区、市)遭受风雹袭击,其中山西、山东、河南、贵州、广西、陕西、江苏及甘肃等地受灾较重。
2017-06-02 14:37:17
(六)5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热带气旋。5月30日,热带气旋"莫拉"于孟加拉国东南部科克斯巴扎尔区圣马丁岛和代格纳夫登陆,引起高达2米的风暴潮,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至少60万人需疏散。 暴雨洪涝。5月,斯里兰卡、加拿大、肯尼亚、哥伦比亚等因连日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数千栋房屋被淹,100多万人受灾,60多万人流离失所,240多人死亡。其中斯里兰卡受灾最重,初步统计有202人遇难,96人失踪。 高温。5月19日以来,持续热浪席卷印度特伦甘纳邦,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突破40℃。4月1日以来,该邦已有167人因中暑死亡。 森林火灾。今年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发生782处森林大火,过火总面积达11.18万公顷。5月上旬,大风和高温引发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森林大火蔓延,过火面积达到432公顷。
(七)5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7年5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6677条,其中,国家级发布103条,省级发布383条,市级发布3079条,县级发布13112条;包括红色预警398条,橙色预警3188条,黄色预警7516条,蓝色预警5557条,未知级别预警18条。 2017年5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103条,其中暴雨26条,强对流18条,地质灾害17条,山洪灾害16条,沙尘暴11条,高温10条,高森林火险4条,其他信息安全事件1条。全国各省市县共发布预警16574条,其中,雷电预警5343条,大风预警4552条,暴雨预警2199条,干热风预警980条,高温预警965条,其他2535条。
2017-06-02 14:39:40
二、5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一)北方春播区大部水热条件利于春播和作物幼苗生长;但辽宁西部等地干旱导致春播受阻。 北方春播区大部气温偏高1~4℃,降水量有20~100毫米,墒情适宜,利于春玉米、大豆和棉花等旱地作物播种出苗、幼苗生长及东北地区一季稻育秧和移栽。5月上中旬,吉林西北部、辽宁西部和东南部、内蒙古东部及华北北部降水偏少5成以上,温高雨少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持续下降,旱情发生发展,部分地区春播受阻,春玉米、马铃薯、春小麦、大豆等旱地作物播种进度明显偏慢,还造成已播种作物正常出苗和生长困难,内蒙古东南部等地牧草长势偏差。21日-23日,旱区大部出现中到大雨,土壤墒情明显好转、旱情缓解,十分利于未完成春播地区趁墒抢播补种、已播作物幼苗生长以及牧草返青生长。
(二)北方冬麦区大部温高光足利于冬小麦开花灌浆,但部分小麦遭受干热风、大风影响。 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1~4℃,光照充足,降水量有25~100毫米,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冬小麦开花授粉和结实灌浆。17日-19日,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中部部分麦区出现1~2天轻至重度干热风天气,出现日期接近常年或偏早2~6天,部分墒情偏差,田块的冬小麦灌浆受到一定不利影响;26日-28日,华北和黄淮北部部分冬麦区出现1~2天干热风天气,但大部麦田墒情较好,未受到明显影响。22日-23日,受较强降水和大风影响,河南中北部、山东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冬小麦出现点片性倒伏,不利于冬小麦后期产量形成,并增加了已接近成熟冬小麦的机收难度。
2017-06-02 14:41:26
(三)南方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农业生产,局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大部光温接近常年同期,土壤墒情良好,利于冬小麦、油菜等夏收粮油作物灌浆成熟和收晒,同时也利于早稻返青分蘖以及棉花、一季稻、春玉米等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月内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江南北部、华南中西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大雨以上日数有3~8天,部分农田遭受洪涝灾害,局地水稻、棉花和春玉米等作物被淹、被毁。
(四)夏收夏种进展及气象服务开展情况 夏收夏种进展。截至5月31日,南方油菜收获基本结束;西南地区麦收结束,江汉小麦收获处于扫尾阶段,安徽北部大面积收获、江苏小麦收获约1成,河南小麦收获近4成,山东南部和中部开始零星收获;北方其余大部冬小麦处于乳熟至成熟期。 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工作。国家级、夏收区气象部门从5月21日至6月30日每周二、周五滚动发布《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以及专题决策材料等,面向政府及涉农部门开展"三夏"决策气象服务,为决策部门指导调度"三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制作夏收夏种农用天气预报5公里格点化客观产品,提高定量化和精细化水平。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掌握冬小麦倒伏程度和范围、麦收进度等第一手资料,加强服务针对性和指导性。夏收区各级气象部门为农机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服务作为"三夏"气象服务重点。同时,加强麦收期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5月17日-19日冬麦区大部出现高温晴热天气,5月16日中国气象局及时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7日至19日华北黄淮冬麦区将出现干热风天气需采取麦田水肥管理等措施防范不利影响",并在《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中发布干热风天气等级预报。
2017-06-02 14:44:01
下面介绍森林火灾气象保障服务: 5月份温高雨少天气导致内蒙古森林火灾频发,出现在大兴安岭伊木河林场、鄂伦春自治旗北大河林场、鄂伦春自治旗毕拉河林场、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额尔古纳市乌玛林业局林场、永安山林业局林场等地。针对每次森林火灾,气象部门均及时响应,全力应对,积极做好各项气象保障服务。
(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森林火灾基本情况 5月2日10时54分,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情。
(二)气象预报服务保障工作情况 精心组织,及时启动气象保障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4日启动森林防火气象保障服务四级应急响应。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呼伦贝尔市气象局2日开始启动森林草原防扑火应急响应命令,并于3日12时将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测火情发展和火场天气变化。 加强天气会商和服务,准确把握火场现场天气形势。中央气象台在5月2日至7日的全国早间会商中,连续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火灾气象预报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和指导,并通过局办公室及时向国务院应急办报送有关气象服务信息。应用风云二号、风云三号系列、葵花八号、NDP、EOS/MODIS、NOAA等9颗卫星数据,部署3部移动气象站,以及开展加密观测等方式,实时提供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实况信息,为前线指挥部兵力部署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科学指挥,人工影响天气助力扑火工作效果显著。统筹1架“新舟60”高性能国家人影飞机和内蒙古、黑龙江2架地方人影飞机及地面火箭作业队伍,形成强大合力。5月2至6日,针对毕拉河火场开展地面火箭作业25次,共发射火箭弹248枚。5日,实施两架飞机分层作业。“新舟60”飞机第一架次飞行4小时44分钟,飞行里程1700公里。内蒙古Y-12飞机飞行3小时,飞行里程600公里。“新舟60”飞机第二架次飞行时间2小时48分钟,飞行里程1200公里。黑龙江省局1架Y-12飞机在火场周边实施增雨雪作业以巩固扑火效果。 截至5月6日,火场区域降水量达59.5毫米,积雪深度约21厘米。此次飞机火箭的联合增雨雪作业,对火场的全面扑灭及后期的火场清理起到重要作用。
2017-06-02 14:46:04
赶赴现场,服务工作得到现场指挥部的充分肯定。5月3日下午,减灾司廖军副司长和叶晓东同志参加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奔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火灾现场指导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国务院联合工作组组长、国家林业局长张建龙充分肯定了气象部门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工作,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给予了好评,并对气象部门表示感谢。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向中国气象局发来感谢信。
2017-06-02 14:47:26
下面介绍"高考"期间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6月3日-12日) (一)"高考"期间(6月7日-9日)天气 高考(6月7日至9日)期间,受冷空气及降雨影响,全国大部气温较适宜,无大范围高温天气。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日最高气温在22~28℃之间;西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日最高气温在30~34℃之间,其中8日四川盆地东部、河南、广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总体来说气温不算太高,适合考生参加高考。 7日全国降水强度较弱,8日-9日降水有所增强。8日白天,陕西东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等地有中雨,局地大到暴雨并伴有雷电;8日夜间-9日白天,四川盆地东北部、黄淮南部、江汉、江淮先后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电。须防范局地强降水和雷电的不利影响。
(二)未来十天(6月3日-12日)天气趋势 气温趋势: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无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仅在8日前后,四川盆地东部、黄淮、华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降水趋势:未来十天中东部地区降水增多,最强降雨时段在3日夜间-6日及8日-11日。南方大部累积降雨量有3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东北地区东部、黄淮等北方地区有8~15毫米,部分地区25~60毫米。具体预报如下:3日夜间-6日,中东部地区将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明显降雨过程,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和华南北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8日-11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2017-06-02 14:50:07
未来关注与建议: (一)气象服务提示 高考期间注意降雨天气对交通出行、炎热天气对考生健康的影响。8日白天,陕西东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等地有中雨,局地大到暴雨并伴有雷电;8日夜间-9日白天,四川盆地东北部、黄淮南部、江汉、江淮先后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电。雨势较大的地区对交通有一定影响,建议考生提早出行,同时需防范雷电等天气的不利影响,关注临近天气预报预警。此外,西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日最高气温在30~34℃之间,其中8日四川盆地东部、河南、广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天气炎热,考生和家长需注意防暑降温。 江南、华南等地需防范强降雨、台风等引发的灾害。6月是华南前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进入梅雨季,台风开始进入活跃期,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 全国多地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灾害。6月,我国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华南、江南、西南地区东部、青藏高原、华北和东北等地区雷暴日数明显增多,需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灾害。 防范高温天气对公众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的影响。6月,35℃以上高温天气增多,将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此外,高温天气下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设备负载大易引发火灾。公众需密切关注高温预报预警。 仍需注意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6月,仍需重点关注北京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山东东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等地较高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2017-06-02 14:51:58
下面介绍6月气候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建议。预计6月份,东北地区中北部降水偏多、气温略偏低,阶段性低温阴雨将影响春播作物稳健生长;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降水偏少,利于冬小麦成熟收晒;但部分地区墒情可能下降,不利于春播作物生长发育及夏播作物适时播种;长江流域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利于冬小麦收晒以及棉花、水稻等作物生长,部分早稻可能遭受高温热害影响。江南大部、华南中东部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影响早稻和旱地作物生长。
建议:北方春播区应加强田间管理,东北地区需防范阶段低温阴雨。春播区应注意适时中耕除草、施肥,土壤缺墒地区及时灌溉,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形成合理群体;东北地区一季稻区要适时移栽,关注天气变化,采取以水调温等方式防御阶段性低温,促进水稻生长。北方冬麦区做好夏收夏种工作,夏播区需防范干旱。冬麦区要加强冬小麦后期管理,注意防御干热风、干旱对冬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已成熟地区要利用晴好天气抢收、晾晒;已收获地区注意及时腾茬整地,及时抢墒或造墒播种夏玉米、夏大豆,确保夏种顺利进行。南方地区要注意防范强降水、高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江南和华南降水偏多的地区要注意及时清沟理渠、排涝降渍,适时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早稻区应注意以水调温,防范高温热害对早稻抽穗灌浆的影响;西南地区要加强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作物健壮生长。同时,各地要加强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防御以及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减轻危害。
2017-06-02 14:53:33
谢谢张祖强司长的介绍,大家知道观测是我们预报的基础,我国现有国家级气象地面观测站平均站距大概在71公里左右,但是随着高分辨数字天气预报和精细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现有的基本要素观测站网已经不能满足对中小灾害性天气的需要,为此中国气象局经过反复科学论证评估,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对现有的国家级地面天气站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下面利用这个机会请裴翀介绍有关的情况。
2017-06-02 14:54:51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刚刚张祖强司长把过去天气的回顾和未来天气形势发展的情况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我想说,今天我们能做好这样的气象服务,背后的支撑是什么,下面我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从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雷电、大风、强降水、冰雹等等会引发很多的灾害,这些我们称之为天气现象。迄今为止,我们明确的天气现象有34种,这些天气现象要依赖于我们去做气象观测,所谓的观测就是要观察和测量,对这种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测量我们称之为气象观测,且这些气象观测也有历史。早期的观测,我们可能用身体去感知,比如说观测气温,我们用手去感知水的温度然后再比较大气的温度来体会什么是气温。也就是说早期的测量是通过视力、感官去观察,慢慢发展成一些机器去测量,再后来从地面发展到高空,从直接观测发展到遥感观测,再后来就是现在,我们不仅仅基于地面观测,垂直观测更主要,所以说才有了今天大家听到的雷达,有地面观测、卫星遥感观测等,这些是我们观测的一个基本情况。 应该说最早出现的气象观测是气压的观测,是1643年开始的。我们国家最早的气象观测在1872年,开始于上海的徐家汇气象观测站,而这个站至今已经有140多年的观测历史。因为有这么多宝贵的观测站去承担观测那些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气压、湿度、降水、能见度等等。气象观测要素经过气象部门的信息搜集处理,到后面进行天气学的分析,再到现阶段用模式去计算,然后加工出很多的产品,服务于我们的天气和气侯监测。
今天我给大家主要介绍的是我们地面的气象观测为什么要去优化、为什么要去调整?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但如何能够投入最少却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而这些观测站的数据质量又可以达到我们力所能及情况下的最优,这就取决于我们前端的这些观测技术,而这项工作做好了才有后端的预报,你们才可以获得更精准的预报和更好的服务。刚刚主持人也介绍了,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对现有的地面观测站进行了优化和遴选,期待达到刚才我介绍的目标。
2017-06-02 14:56:41
目前,参与的科技人员应该说超过百人,这些人来自于中国气象局各层面的预报人员、模式人员,也有省局的首席预报员,区域中心的模式预报人员,这样的一些科技人员经过十次左右的迭代,通过对基础条件进行评估,对天气学进行评估,对数值模式预报的检验需求进行评估,最后做出综合决策。在天气学方面的评估就是重点要针对中小尺度天气相关的七类天气系统和四类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因为我国的下垫面复杂,气侯划区不一样,人口分布不一样,所以说在做天气学分析的时候我们是有所科学考虑的。经过天气学分析以后进入数值预报应用的需求评估,这个逻辑的起点就是以典型的天气个例模拟为主,然后采用国家气象中心和八个区域气象中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对这些结果进行检测,对预报模式开展科学实验和模拟实验。个例实验之后做批量实验,最后通过决策选出了现阶段全国平均站间距可以达到30公里这样的一个国家地面天气站网的布局,而这样尺度的天气站网对于捕获中小尺度强天气的监测就非常有效。
2017-06-02 14:57:39
这样的工作最后势必会提高我们对暴雨、大风这样的中小尺度天气的捕获能力,以及对这些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刻画会更加准确。历时三年,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科学实验,我们得出样一个主要的成果:第一就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满足20到50公里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的捕获要求,对于暴雨、大风和中小尺度的气压湿度两个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刻画更加准确。第二是针对性强。我们希望的就是投入产出效益更高这样的一个结果,通过前面的详细地科学分析,确保选择恰当的位置,我们并不盲目的去布设,而是要选取最合适的位置来确保气象部门在这个领域提质提效。第三是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应该是为世界气象组织,也就是WMO提出的“滚动需求评估”的一个理念做出了一个中国的范例,这些工作是世界独特的应用范例,也受到了WMO的关注,在国际上进行推广。 在现有的天气站中,中国大陆目前有3个超过百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入选WMO的“世纪站”。通过WMO一系列的苛刻筛选,全球有80个提名站,但是最后选出了60个超过百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而这个百年就称其为“世纪站”。这对气侯变化分析有极大的贡献,一个百年站如果被破坏掉了你可能再花一百年也弥补不了观测数据的损失,对于气侯变化的分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我想在这向媒体朋友呼吁一下,对于这种长序列资料观测站我们亟待需要加强保护,加强探测环境的保护,保护我们这些观测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更多的气侯资源福祉,谢谢。
2017-06-02 14:59:31
下面进入记者朋友提问环节。
2017-06-02 14:59:58
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今年上半年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干旱,我想问一下下一步这些地区干旱情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另外前段时间我去山东出差,他们说山东历史上是鱼米之乡,但是近些年来出现持续性干旱,请问像山东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17-06-02 15:00:56
实际上东北、华北地区的干旱从4月份就开始发展了,因为春季本来就是我国北方少雨干旱的阶段,不是有句话叫做十年九春旱,所以说这种干旱实际上在常年也是经常会出现的,今年确实也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5月中旬的时候。那预计6月份东北地区会从少雨转为多雨的状态,再次发生比较大范围的气象干旱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但是像华北南部和黄淮地区6月份可能维持这种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态势,这些地方气象干旱有可能会再度发展起来。对山东这个地方实际上也存在这种气侯变化的情况,最近一些年处在这种降水偏少的背景下,春季干旱发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谢谢。
2017-06-02 15:02:21
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想就这两天的热点问题请教一下专家。这两天有一个气侯变化的提法,就是说气侯变暖是一种骗局,或者说是历史上也曾经存在这么暖的时候,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能否从专业的角度帮我们分析一下这种说法,然后也请顺便说一下我们应对气侯变化的大国责任,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参与重要性,谢谢。
2017-06-02 15:03:37
实际上通过我们几十年的观测,气侯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气温在升高,但是在升高过程当中有一些波动,并不是说持续一条直线的升高,是在波动中升高。
2017-06-02 15:04:10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历史上也发生过气候变暖,但对当时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现在气候变暖是否有一些证据,各国是不是已经达成了共识?然后气候变暖的危害性是什么?
2017-06-02 15:05:40
气侯变暖实际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我们国家的观测来说,气温也是升高的;气侯变暖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包括一些极端天气气侯事件的增多。
2017-06-02 15:06:00
我来补充一下记者朋友前面提到的问题。首先从气侯变暖这个角度,从技术部门的角度来看,世界气象组织最近每年都在发布全球气侯状况公报,2016年是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进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高出工业化前水平1.1℃,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7个年中,排在最热的年头的前17位,其中有16个年都出现在本世纪,所以说气候变暖这个事实是在全球范围内的。
从中国气象局监测的全国气温来看的话,我国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也是处于一个气温比较高的状况。比如说2016年我们监测到全国平均气温高达10.36℃,较常年平均气温高0.81℃,是1951年以来历史第三高的年份,仅次于2015年和2007年。所以就我们国家来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前三位的高温年都出现在2000年以后,这个也说明问题了。这是从我们技术部门来说,那从科学界来说的话,全球科学界有一个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叫IPCC,他们组织了全球顶尖的气侯学家对全球变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就是希望查找它的原因,给出权威的解答,他们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
从第三个层面,老百姓的感受来说,确实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了很明显的变化,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我们称它是地球的第三极,可是现在它的冰川明显地在减退,雪线是不断地往高海拔地区在走;南极北极的冰带也是明显地减少,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那我们老百姓感受更是如此,现在变的比较暖和了,尤其是冬天变的比较暖了,夏天的高温也增多了,所以无论是从技术部门、科学界还是从老百姓自己的切身感受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关于刚才你问到大国的责任问题,我想关于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关注到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有一个很好的回答,她的回答代表了我们中国政府的立场,回答已经非常好了,所以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更多补充,谢谢。
2017-06-02 15:08:41
谢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周末愉快。
2017-06-02 15:10:15
图片内容:
数据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张钰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
中国网 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