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7年8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17-08-03 14:30:0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钰

发布时间: 2017-08-03 14:30:0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钰
中国气象局定于8月3日(周四)14:30在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举办8月新闻发布会,发布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汛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主要天气气候特征等内容。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2017年8月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先生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先生国家气象中心气候服务首席陈峪女士。

    今天发布内容主要有: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汛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主要天气气候特征。下面首先请张祖强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2017-08-03 14:46:42

  • 张祖强: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7月天气气候特征及天气气候事件。 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17年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2.5毫米,较常年同期(120.6毫米)偏少7%。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东北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 2017年,我国于6月4日入梅,7月11日正式出梅,梅雨雨量为362.8毫米;与常年相比,入梅偏早4天,出梅偏早7天,梅雨量略偏多(6%)。 7月,全国共有1052站次出现暴雨,52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其中广西邵平(277.9毫米)、四川高坪(219.3毫米)等15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7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一是我国出现9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部分地区洪涝重。 7月,我国主雨带由南向北移动,区域性强降水过程频繁,共出现9次。其中7月13-17日、7月19-21日、7月25-28日等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7月13-17日,东北大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江汉、西南东部一带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吉林中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局部超过100毫米。7月19-21日,东北地区中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出现暴雨,其中吉林中部和东北部降大暴雨,累计雨量有100~200毫米,局部超过300毫米。7月13-14日和19-21日,吉林中部出现两次暴雨过程,两次过程降雨中心均出现在永吉,永吉日降水量(296毫米、389毫米)两度破历史纪录;由于两次降水过程时间间隔短,且落区重复,致使永吉口前镇两度被淹,强降水还造成其他多个乡镇受灾。

    7月25-28日,西北东部、华北大部、黄淮东部、西南大部等地出现强降水过程,其中陕西北部、山西中南部降雨量有50~200毫米,陕西吴堡、富县、子洲及山西柳林超过200毫米。此次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范围广,陕西北部有3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榆林境内一水库发生溃坝,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2017-08-03 14:47:49

  • 张祖强:

    二是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多,生成时间和登陆地点集中。 7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共有8个台风生成,较历史(1949-2016年)同期(4.0个)明显偏多。生成时间集中,21日08时至22日17时,短短34个小时内,共有4个台风生成。月内有3个台风登陆,较常年同期偏多1个,时间集中在7月下旬,其中两个在福建登陆。 7号台风“洛克”于23日在香港东北部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20米/秒)。9号台风“纳沙”于29日在台湾宜兰县东部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并于30日在福建福清市沿海再次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10号台风“海棠”于30日在台湾屏东县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31日在福建福清市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受“纳沙”和“海棠”双台风影响,29-31日,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福建受台风影响,遭受一定损失。台风对缓解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的旱情有利。

    三是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7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5.8天,比常年同期多2.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平均日最高气温达29.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7-15日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等地极端日最高气温达35~38℃,河北南部、陕西中北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达38~40℃,南疆、内蒙古西部等地超过40℃,陕西扶风最高达42.6℃;华北南部、黄淮北部及陕西中北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南疆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有4~6天、局地6~8天。7月10日北方地区35℃和40℃以上高温影响面积最广,分别为215.7万平方公里和48.7万平方公里。

    7月11日出梅后,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高温强度强: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以及黄淮等地极端日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5℃,江淮、江南、江汉、四川盆地东部、黄淮南部和西部以及陕南、山西西南部达38~40℃,浙江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重庆南部及陕西、湖北、湖南的局部等地高达40~42℃,其中陕西旬阳44.7℃、重庆江津42.5℃、浙江桐庐42.2℃、安徽霍山42℃。7月21日上海徐家汇最高气温达到40.9℃,打破了徐家汇1873年以来(145年)历史纪录。持续时间长: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江南中东部及福建北部、苏皖南部等地有10~15天,其中浙江大部、上海、江苏东南部达16~20天。范围广: 35℃、38℃和40℃以上高温最大面积分别为176万、92万、16万平方公里。影响大:江苏、山东、上海、安徽、湖南等省(市)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部分地区高温中暑病例增加;持续高温对农作物、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造成不利影响;江汉、江淮等地部分地区旱情发展。

    四是内蒙古东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江淮江汉伏旱发展。月初,内蒙古东部、辽宁中部及黑龙江西南部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旱情一度非常严重。7-10日,受明显降水过程影响,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前期严重旱情有明显缓和。但中下旬以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等地降水仍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又有发展。8月2日最新监测显示,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中部、甘肃西南部等地仍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达特旱。今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梅雨期短、梅雨量少,7月11日出梅以来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普遍偏少5~8成,同时出现长时间持续高温天气,温高雨少导致土壤失墒快,江淮大部、江汉东部等地伏旱露头并发展,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五是强对流天气影响范围广。7月,陕西、河北、黑龙江、云南、广东等26个省(市、区)遭遇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局部地区受灾较重,并有人员伤亡。

    2017-08-03 14:57:04

  • 张祖强: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7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7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干旱、森林火灾、暴风雪等。暴雨洪涝。6月下旬至7月初,尼泊尔连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灾害频发,13人因山体滑坡遇难。7月上旬,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连日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致26人死亡。7月上旬,越南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水与山坡土石滑落等灾害,造成12人死亡。7月15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因突降暴雨引发山洪,造成9人丧生。7月下旬,孟加拉国遭遇持续降雨,首都达卡市内发生严重内涝,影响民众90余万人。

    台风。7月4日,台风“南玛都”在日本九州岛东南部的长崎登陆。日本九州岛福冈县部分地区遭暴雨侵袭,造成至少32人死亡,18人失踪。

    高温。7月上旬,美国西岸遭受“地狱热浪”袭击,凤凰城、洛杉矶市区超高温打破近百年来同期日最高气温纪录。7月8-15日,欧洲南部遭遇罕见热浪袭击,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日最高气温超过40℃。7月13日,日本北海道、京都等地气温超过35℃,在过去一周中,造成6人死亡。

    干旱。6月以来,欧洲南部经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严重影响当地谷类收成。梵蒂冈和罗马因遭遇持续干旱,梵蒂冈自7月24日开始关闭约100座喷泉。

    森林火灾。7月上旬,由于连续高温,美国西部多个州山火频发,加州有17个地方发生山火,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发生多起森林火灾。7月12日,因连日高温干旱,意大利南部多地发生山火,著名的维苏威火山也出现火情,致2人死亡。7月上中旬,蒙古国陆续发生多起森林草原大火。

    暴风雪。7月15日,智利圣地亚哥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暴雪造成超过30万人无电可用,还出现严重交通拥堵。

    7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2017年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45165条,其中,国家级发布235条,省级发布1681条,市级发布7440条,县级发布35809条;包括红色预警2102条,橙色预警13576条,黄色预警24031条,蓝色预警5391条,未知级别预警65条。 2017年7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235条,其中暴雨68条,高温50条,台风31条,地质灾害26条,山洪灾害26条,强对流15条,风暴潮9条,海浪8条,海浪引发事故灾难1条,台风海浪引发事故灾难1条。全国各省市县共发布预警44930条,其中,雷电17371条,高温13545条,暴雨7693条,雷雨大风1406条,其他4915条。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7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东北地区大部光温水适宜,春播作物长势良好;吉林东部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农田被淹被毁。 7月,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高1~2℃,热量充足,光照正常;大部降水量有50~250毫米,降水较为充足,农田墒情得到明显改善,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春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大部产区作物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中旬(13-14日、19-21日),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遭受暴雨袭击,造成农田受淹,部分地块绝收,农业生产损失较大。

    北方大部农区光照正常、降水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上半月高温天气多不利玉米、棉花、果树等生长。 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农区气温偏高1~2℃,光照充足,降水量有50~100毫米降水,华北中南部、黄淮东部和南部等地达到100~250毫米;月内大部时段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利于玉米和棉花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但上半月,大部地区高温天气较多,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出现7~15天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导致农田墒情下降较快,部分灌溉条件偏差农区土壤出现缺墒,旱情有所发展;高温和干旱不利于玉米、棉花、果树等生长发育。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早稻遭受“高温逼熟”;月末台风“纳沙”、“海棠”使高温得到缓解,干旱得到缓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7月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4℃,江淮、江汉东部、江南普遍出现10~15天高温天气,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大部高温日数达到16~25天,对早稻有高温逼熟危害,千粒重降低;持续高温对稻田水分不足、刚移栽的双季晚稻也不利,造成高温败苗,长势差,返青慢,局部农田因缺水无法移栽,并对当地茶叶、蔬菜、瓜果造成一定影响。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也加剧了旱地农田土壤失墒状况,部分地区旱象露头,对当地农业生产较为不利。月末受台风“纳沙”和“海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大部高温缓解,江南中东部等地出现明显降水,部分农区干旱得到缓和。

    华南大部降水偏多,月内受多个台风影响,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农业受损。 7月华南大部降水量有100~4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1倍,其中沿海部分地区降水量达到400~600毫米,偏多8成至2倍;普遍降水日数达到16~25天,对早稻成熟收晒、晚稻秧苗生长、成熟瓜果采收上市不利;降雨过多容易造成水果的裂果和落果现象,也导致水果的糖度降低、品质下降。月内受“塔拉斯”、“洛克”、“纳沙”、“海棠”等多个台风影响,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暴雨天气,低洼地区农作物短时受浸,经济林果树枝折断、出现落果,水产养殖业也遭受不同程度损失。

    西南地区东部光温水条件适宜,利于作物生长;南部多阴雨寡照,对一季稻、玉米生长发育不利。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日照偏多3~8成,农区降水量有100~250毫米,利于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生长发育。云南大部、贵州西南部多阴雨天气,降水量有200~400毫米,较常年偏多3成至1倍;阴雨日数有21~28天,大部光照偏少,多阴雨寡照对一季稻、玉米生长发育不利。

    2017-08-03 15:07:18

  • 张祖强:

    下面我介绍一下汛期(6月)以来京津冀天气气候特征。2017年6月以来,京津冀平均降水量为200.8毫米,较常年同期(216.5毫米)偏少7%;其中北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天津、河北降水量分别偏少16%和7%。京津冀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6月上、中旬降水偏少,6月下旬至7月上旬偏多,7月中旬以来再次偏少。 2017年6月以来,京津冀平均气温25.8℃,较常年同期(25.1℃)偏高0.7℃;天津、北京、河北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偏高1.2℃、0.8℃和0.7℃。6月以来,京津冀高温(35℃以上)日数15.4天,比常年同期(8.1天)偏多7.3天,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多;其中天津、河北、北京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12天、7.2天和5.1天。6月14-17日、6月26日-7月14日,京津冀出现两次持续高温过程,6月中旬、7月上中旬平均最高气温均偏高2℃以上。

    下面来看一下未来10天天气趋势预报。降水方面:预计未来10天(8月4-13日),主要降雨区位于东北地区、黄淮南部、江汉、江淮、江南中北部、华南中西部和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累积雨量有30~60毫米,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北部、华南南部及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20毫米,局地可达150~2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积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6-9日、11-13日。主要降雨过程:6-9日,西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及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等地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此外,受5号台风“奥鹿”影响,5-7日我国东海、黄海东部等海域将有6~8级大风,阵风可达9~11级。11-13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过程。

    气温方面:4-7日,江南、华南北部及四川盆地东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日最高气温在35~37℃的高温天气。台风: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但登陆或影响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对此,我们的服务提示和建议有:防范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公众生活的影响。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8月份的高温防范仍不容忽视。需特别关注高温天气对公众人体健康、日常生活和水电供应调度产生的影响。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各种灾害。预计8月份,江南、华南东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将明显偏多,局地并伴有强对流天气,需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城乡内涝,并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警预防工作。

    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需做好防台风工作。8月是热带气旋最活跃时期,可能有1~2个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应注意防御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天气对沿海地区船舶航行、渔业养殖等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小学生暑期出游天气提示。目前仍处于暑期阶段,外出旅游的学生和家长等较多,请提前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外出旅行;海滨湖泊游玩时需防范水位上涨,注意安全,山岳旅游要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晴热天气出行时,注意防暑降温。

    农业生产方面的建议: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水热条件相对匹配,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东北地区大部光温水正常,利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东北地区东北部降水偏多,局地可能遭受湿渍涝害。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大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农区土壤缺墒,农业旱情不利于秋收作物生长。江南、华南东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尤其是浙江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可能偏多5成以上,可能出现暴雨洪涝和阶段性阴雨寡照,对一季稻产量形成、晚稻生长不利。另外,8月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有利于增加农业蓄水,但其带来的强风暴雨将对沿海地区农业和渔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北方农区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秋收作物产量形成。8月,秋收作物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合理施肥、适时中耕除草,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东北地区东北部等地要注意防范湿渍涝灾害,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华北等降水偏少地区应加强农业蓄水,及时灌溉,防范农业干旱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南方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防范暴雨洪涝等不利影响。南方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降水偏多地区要注意保持沟渠畅通,及时清沟排涝,减轻暴雨洪涝不利影响。江南华南要避开强降水时段加快晚稻移栽进度;西南稻区及时进行肥水调控,促进一季稻产量形成。

    各地继续做好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台风及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各地要注意防范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并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减轻农业生产损失;沿海地区要注意防御台风对农业和渔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017-08-03 15:08:17

  • 余勇:

    谢谢张祖强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有需要提问的媒体朋友先通报一下所在单位和机构。

    2017-08-03 15:18:14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7月南方地区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刚才发布会提到美国7月上旬也遭受热浪袭击,这两个地方在高温形成的原因上有关联吗?可以介绍一下南方地区8月高温发展趋势吗?谢谢!

    2017-08-03 15:18:38

  • 陈峪:

    南方地区高温出现在7月中下旬出梅以后,主要是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造成江南江淮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副热带高压从海上深入我国内陆,水汽比较大,除了感觉热以外,还会感觉到湿,简单说,就是闷热。美国的高温跟南方地区有一些不一样,虽然也是受高压控制,但这个高压是大陆高压,大陆高压比较干燥,在美国以及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高温,大家感觉到的多是干热。

    2017-08-03 15:22:28

  • 许映龙:

    现在美国东太平洋台风处于活跃期,美国大西洋稍微平静一些,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后期趋势表现为今明两天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一带高温有所缓和,未来一周,江南华南高温还会重新抬头的趋势,特别是在台风“奥鹿”北上以后,江南华南高温又会有所抬头。

    2017-08-03 15:23:00

  • 农民日报记者:

    7月份不仅是南方地区,全国都很热,我们一直说的副热带高压为什么就可以让气温持续升高?副热带高压怎么形成?为什么强度这么大?有没有什么生态或者气候上的原因?老百姓肯定很关心为什么这么热,能不能从社会角度、生态角度请专家解释一下。另外,8月份预计和7月份比还有没有高温天气过程?谢谢!

    2017-08-03 15:44:37

  • 张祖强: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全球气候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在赤道地区、热带地区,受到太阳直接照射上升运动比较强,气流从赤道热带地区上升的时候,总有一个地方下沉过来,下沉运动发生在副热带地区,北纬20度到40度左右。美国的高压以及大西洋的高压也是在副热带地区,都有高压带,这个高压带每年从5、6月份开始,逐渐增强,有一个自南向北挺进,又自北向南撤退的过程。从6月份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以降水为主,随着季节的推移,太阳高度角往北推移,7月中上旬,长江中下游出梅。江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伏旱,这个时候出现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副热带高压晴空下沉运动控制出现高温天气。8月份,副热带高压往北移,太阳往南移,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往南移,高压往南撤,撤退过程中,华北的高温会缓解。高压的位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台风的活动。

    2017-08-03 15:45:07

  •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昨天北京下了雨,在北京长阳地区很多路被淹,专家说这与台风“海棠”有关系,请问一下台风为什么会影响到北京?

    2017-08-03 15:45:27

  • 许映龙:

    昨天晚上北京的降水与台风有关系。虽然我们说台风已经停止了编号,但是有残余云系在北上,在北上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交汇在华北东部,现在已到了东北地区。正是这次台风残余云系北上和北方冷空气结合相互作用造成了华北东北降水。

    2017-08-03 15:46:15

  • 天津电视台记者:

    7月京津冀地区温度很高,尤其是北京和天津地区,高温天数很多。今年的高温天数持续了好多天,这是什么原因?

    2017-08-03 15:46:36

  • 陈峪:

    京津冀的高温从6月的下旬持续到7月中旬前半月,这段时间亚洲最高纬度带盛行北向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京津冀地区包括北方大部地区受大陆高压长时间的控制,造成这个地区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

    2017-08-03 15:47:03

  • 张祖强:

    我补充一下,这个记者朋友提到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今年北京高温出现比较早,主要是因为今年前期冷空气不强,纬向环流南北向活动不是很活跃,北方的冷空气不容易渗透过来,给大家感觉京津冀温度很高。到了后期,在长江中下游高温的时候,北京非常幸运摆脱了高温,是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涡漩气流,涡漩把冷空气从北边引导下来,所以整个华北地区高温天气缓解。对于北京来说,冷空气活跃程度很重要,对高温天气是否发生是个很重要的指标,也是预报员预报北京温度很重要的指标。

    2017-08-03 15:47:21

  • 科技日报记者:

    台风集中登陆的现象比较少见,造成最近台风集中登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7-08-03 15:47:54

  • 许映龙:

    台风的生成是由于两支气流的交汇,也就是南半球与北半球气流的交汇。现在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有冷空气向北爆发的时候,气流越过赤道,就会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与偏东的气流有一个汇合,就会产生台风。今年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副热带高压控制整个我国以及菲律宾以东洋面,整个西北太平洋,除了南海这一带地区没有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之外,其他西北太平洋地区基本上都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半球气流越过赤道以后,向北与西南风交汇,主要交汇在南海菲律宾这带地区,所以今年已经生成的台风除了第5号和第6号台风以外,其他台风都在南海附近生成。整个菲律宾以东洋面西北太平洋都是偏东风,偏东风和西南风交汇的地方才有台风,我认为目前台风活动比较多,主要跟南半球冷空气活跃强度增强有关。

    2017-08-03 15:51:36

  • 经济日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知道气象跟国民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7月份的高温给电力部门带来很大压力,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请问遇到这种气象条件的时候,气象部门如何跟国民经济相关的电力、能源、农业等部门合作防范减少不利影响?第二个问题,企业是非常关注气象指数的,比如说夏天生产多少空调,冬天生产多少羽绒服和空气净化器,气象部门有没有跟企业对接相关服务?有没有成立一些相关部门或者是研究科室研究气象经济气象指数?

    2017-08-03 15:52:01

  • 张祖强:

    我来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是我们很关注的两个问题。气象部门与发改部门,包括跟国家发改委都有联系,定期会将一些信息报送给国家发改委,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及时根据气象预报,比如说预报未来一段时间高温日数比较多,就会对全国的电煤等调度做好筹备。同时在信息互通方面的渠道也是畅通的。国家层面是这样,在各省层面也是这样的,各个省气象局跟省发改委、经信部门都有相关沟通,发改委经济管理部门会及时收到我们的相关信息。跟农业部门也是如此,为农服务一直是我们气象服务的重点工作,怎样有效减缓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农业气象专家也会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跟农民朋友、农机推广人员提供相应信息,为农业保丰收提供保障,这个渠道也是畅通的,同时也是常规公益性服务很核心的内容。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国家气象中心专门有一些专家在研究气象经济指数,发布气象经济指数是与新华社经济专家联合发布的,跟保险部门也有这方面合作,这是属于专业服务的范畴。谢谢!

    2017-08-03 15:52:27

  • 余勇:

    谢谢大家!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7-08-03 15:55:35

  • 中国网:

    中国网网上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关注!

    2017-08-03 15:56:08

  •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