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中国网 宗超)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五年来,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有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持续向好,为稳住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压器”作用,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了战略主动。
一、“三农”形势稳中向好,在高起点上迈出新步伐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发展正加快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质增效的轨道。二是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过去5年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2.88:1缩小到2016年的2.72:1。三是脱贫攻坚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全党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一系列重大超常规举措付诸实施。2013年至2016年,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都在1000万人以上。到去年底,556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累计脱贫556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到433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到4.5%。四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去年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3857亿元。农村电商蓬勃兴起,今年前8月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290亿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增速明显超过城市。返乡创业热度上升,全国返乡创业人数增幅连续5年保持在两位数左右,农业农村正成为投资热土。
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极大地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
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全局上协调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形成农村改革的综合效应。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试点方案。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划清了底线。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明确了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主动作为推动改革,出台了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方案,启动实施了一批攻坚克难的改革试点,转化了一批成熟度高、影响面大的改革政策,有效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繁荣发展。
5年来,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新疆棉花、东北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效果明显,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展顺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进展顺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成效明显。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有效形式得到拓展。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推进。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大的成就。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危房改造、信息化等工程了巨建设大规模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2年到2016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5%提高到79%,建制村通硬化路的比例从86.46%增长96.69%。2013年至2016年完成1277.6万贫困户危房改造。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速,全国65%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贫困农村家庭学生平等享受教育服务得到进一步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水平明显提高,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420元。农村低保、基本养老、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低保覆盖4576.5万人,平均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744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了81.1%。农村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