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泉州安溪县龙涓乡是安溪县幅员最辽阔的乡镇,每年中秋,品尝古早味,共叙团圆情是当地人独有的过节方式。而这口古早味,便是安溪县特产之一龙涓大饼。


龙涓大饼


龙涓大饼形如圆月,色如琥珀,皮薄馅厚,满口留香,直径达10多厘米,故称大饼,因产自龙涓乡而以地名冠之。


百年喜饼 团圆万家

一块大饼,一段历史,写满故事。龙涓大饼起源于当地婚嫁习俗,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相传,早在唐朝乾封年间,龙涓有一李姓大善人,乐善好施,以开饼店为生。通过多年刻苦钻研,研究出了龙涓大饼黄金比例配方,他所做的大饼深受四邻八方的喜爱。

这年,李大善人闺女出阁,李大善人大喜,制作了一万个大饼并印上双喜作为喜饼,派送给亲朋好友及邻里乡亲,大饼深得大家的喜欢。自此,当地婚嫁馈赠龙涓大饼就成了不可缺少的古老传统习俗延续至今。

在龙涓乡,当地乡镇皆有定亲、婚嫁送大饼的习俗,通常由男家送给女家,再由女家派发给亲戚邻里享用,意在分享喜悦,并将婚讯传达给每一位亲友;男家也送大饼、喜糖给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作为回礼。

通常,龙涓大饼制作馅料的食材多达十余种,包括白糖、花生、花生油、芝麻油、葱酥、芝麻、橘饼等。花生寓意早生贵子,橘饼寓意甜甜蜜蜜,芝麻寓意五谷丰登。饼面上所印的红色“囍”字,象征着吉祥如意、双喜临门;大饼圆圆的形状,寓意新人婚后团圆美满。一张张朴实的大饼中,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

每年中秋时节,是龙涓乡秋茶上市的时节,也是龙涓大饼生意最繁忙的时候。远道而来的茶商,会带着龙涓大饼一块出行,并销往全国各地。伴随着阵阵茶香,龙涓大饼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渐渐成为安溪县特有的“中秋月饼”。


传统技艺 匠心坚守

2021年,龙涓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当地的一道传统名小吃,一代代制饼人传承着祖辈精湛的传统制作技术,不懈坚持、创新求变,俘获着一代代食客的味蕾,让这一份香甜延续百年。

来自龙涓乡福昌村的王木发是当地有名的制饼师傅,其在“做饼”这件事上,一直坚持“工匠精神”,按照古法纯手工制作,至今入行已有40余年。他认为,想要做出一块地道的龙涓大饼,其制作工序和材料都有所考究,需要经过配料、成型、烙烤三大步骤。


龙涓大饼制作


在配料环节,需将花生、冬瓜、橘饼、五花肉等馅料处理后切成碎末,同葱蒜、芝麻等充分搅拌,制成馅料。而在制作过程中,从揉面、搓条、切块、包馅,到制作饼坯、盖上红“囍”字,入炉烤制,以上各道工序,均需要手工操作完成,对烘烤的火候、时间掌握尤为关键,其直接决定了大饼制作的成功与否,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制饼师傅的精湛技艺。

“在手工制作过程,不论是材料、水分、还是温度,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大饼的口感,需要凭借多年经验来精细把控。”数十年如一日“制饼”,王木发的初心始终不曾改变,“我要传承这份手艺,让后人也能品尝到龙涓古早味”。

伴着橘饼香、葱蒜香、芝麻香,新鲜出炉的龙涓大饼,在唇齿间留香,令人回味无穷。这块小小的龙涓大饼,不仅仅寄托着龙涓人记忆深处浓厚的乡土情怀,更是承载着非遗传承人对这份技艺的坚定守护。


地域名片 文化振兴

清秋静美,丹桂飘香。如今,龙涓大饼早已从百年前的“婚嫁标配”茶点,演变为中秋“舌尖上的乡思”,成为了龙涓乡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增强了龙涓乡人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当前,为更好地擦亮“龙涓大饼”这张地域性名片,提升龙涓大饼品牌效应,龙涓乡举办了首届安溪县龙涓大饼非遗传承制作技艺大赛,通过传播、延续龙涓大饼非遗传统制作技艺,发挥龙涓大饼非遗传统制作技艺的内生动力,助推龙涓大饼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首届安溪县龙涓大饼非遗传承制作技艺大赛


吃上一口软嫩清酥的龙涓大饼,那便是家乡的味道。又是一年中秋时,属于龙涓大饼的繁忙季又开始了,那股令无数乡人惦念的熟悉古早味再次萦绕在龙涓乡的街头巷尾。(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