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 王瑞芳 刘桢珂)“近年来,中国科研人员的基本功大幅度提升,他们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他们的精神面貌是新中国知识分子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的眼神、答辩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展现出开放包容、追求学术自由、追求科研成果落地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他们是崭新的一代,通过他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技正在自强自立。”
本届评委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教授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对记者作如上表述。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马一德接受记者采访)
马一德教授说,科学技术的转化或者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市场。通过比赛,可以让科研人员看到市场的魅力,怎样把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转化为竞争力,真正造福人民和人类,这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创业创新比赛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平台,这种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推动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化发展。
他认为,中国正处于国家知识产权从大国向强国迈进过程中,知识产权数量世界第一。在与国际接轨中,要对专利质量技术要求、技术前沿关键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成果转化和运用推广中,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本次创新创业赛主要集中一些高端技术领域,深刻体现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方向。他强调,对标对准世界前沿技术、世界尖端技术,科研人员一定要赶超敢拼敢抢,为中国的科技支撑做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方案。
(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我坚信,中国的年轻人一定能挑大梁。21世纪的年轻人比20世纪的年轻人更优秀。他们有全球化的视野,信息的‘通’和信息的‘融’,让他们在科研中更具有全球化思维,视野更加立体、更加开拓。”马教授说。
【嘉宾简介】
马一德,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015年、2017年知识产权领域有影响人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首届“北京市知识产权十位有影响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MIP)杂志年度“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名单。2020年当选第四届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获评“2020年度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