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初冬时节,在暖阳的照射下,福建安溪群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田园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壮美画卷。
迎着暖阳,笔者走进尚卿乡,走进青洋传统古村落,探访“三铁三世遗”,感悟文化与旅行交织的魅力,它们不仅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还在现代迸发新的活力。
李子宏 摄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地处泉州西北约70公里的戴云山区,位于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为宋元时期留存下来的古铁矿冶炼遗址,是泉州乃至福建重要的冶铁场地。宋代的泉州矿冶业发展迅猛,当时的青阳铁场经常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仙李白于《秋浦歌十七首》中描绘的冶炼盛况,在宋元时期的安溪依然火热。如今,安溪的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泉州市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在这里,历史的熔炉从不曾熄灭,古代矿冶业的辉煌仍熠熠夺目。
近年来,尚卿乡党委政府立足辖区农村自然禀赋,汇通古今中外,依托传统古村落、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旅新路径,采取传统村落与特色资源联动发展模式,为尚卿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赓续文化薪火 绽放世遗魅力
时光回溯到千年前。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官方于安溪青阳设置专职铁场,“青阳铁场”自此名载史册,成为宋元间泉州、闽南最为重要的铁产地之一。
在当时,这个得天独厚的冶炼场吸引了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能工巧匠。他们以一手娴熟的冶铁工艺,源源不断地产出块炼铁、生铁等。铁炉窑里,熊熊的炉火肆意舞动,明亮的火星四溅飞蹿,工匠们劳作时的火焰把夜空和大地映照得一片通红。
在《宋会要辑稿》对泉州商税、盐税的记载中,青阳铁场尽管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安溪县,但在税务上具有独立的地位,并且,青阳场税收远高于邻近的永春倚洋场、德化五华场,从侧面反映了其铁场规模之大及官办性质。
而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彼时经由泉州港口运出的各类货物不胜枚举,元代《岛夷志略》记载,中国生产的铁制品随着从泉州出发的商船,行销从中南半岛到北非的48个国家和地区。
尚卿青阳下草埔经考古发现有冶铁遗址、古矿洞、古道等遗存,这对我们理解宋元时期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艺的珍贵见证,更是古代中国商业文化脉络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展现了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同时显示出宋元泉州海洋贸易对泉州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致力遗产保护 擦亮“世遗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7月,泉州成功“申遗”后,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被列为泉州的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对于遗产点的保护,尚卿乡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完善设施,组建管理团队,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和文物监测;组织研学队伍,着力做好非遗遗址及古村落保护和展示工作,让文化遗产绽放魅力。
藤铁产业是安溪县重要民生产业,安溪青阳冶铁遗址“申遗”为安溪藤铁工艺找到了产业和文化的源头,扩大了影响,拓展了发展空间。尚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提名人选陈汉全介绍说,尚卿乡巧妙地把民间传统工艺与金属工艺有机融合起来,不断理清产业发展脉络,挖掘文化内涵,主动对接文化遗产高端机构,将匠人精神与创意灵感结合起来,引导产业由“藤铁产品”向“文化精品”提升,聚焦提升行业话语权、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构建更高、更新的安溪藤铁产业业态。同时,在传统古村落古建筑保用并举方面及提升参观游览的体验性、互动性、沉浸性方面持续探索,用好用活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这张“世遗名片”,进一步丰富新兴旅游产品业态,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初冬的暖阳下,笔者离开了青洋村,但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将永远存留在记忆中不朽。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工业的灵魂。它提醒我们,人类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改变世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坚信,古时的铁锤至今依然可以在现代的心灵上激荡火光,敲揳回响。(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