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科技事业60年发展成就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介绍中国科技事业60年发展成就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发展也为社会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先生,向各位介绍中国科技事业六十年发展的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媒体的提问。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香港特区高级公务员参访团的28名学员来观摩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表示欢迎。
下面请李部长给我们做介绍。
2009-09-17 09:50:45
- 李学勇: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009-09-17 09:52:11
- 李学勇: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科技事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国家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战略地位,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09-09-17 09:52:52
- 李学勇:
经过60年的奋斗,我国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科学技术大国。60年来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9-09-17 09:53:03
- 李学勇:
60年来科技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学科建设较为全面的国家之一,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多层次的科技力量布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科研条件和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9-09-17 09:53:12
- 李学勇:
二是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
2009-09-17 09:53:25
- 李学勇:
三是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位。
2009-09-17 09:53:40
- 李学勇:
四是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工程这一重大科技成就。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09-17 09:54:26
- 李学勇: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2%,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29.1%。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大批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2009-09-17 09:55:12
- 李学勇:
六是科技惠民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科技不但在解决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09-17 09:56:03
- 李学勇:
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在促进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制环境不断优化,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更加广泛,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
2009-09-17 09:56:54
- 李学勇:
八是国际科技合作呈现新局面。已经有1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达到104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民间科技交流十分活跃。我国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近千个国际学术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09-17 09:57:34
- 李学勇: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科学求实,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拼搏奉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09-17 09:58:22
- 李学勇: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兴起的重要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09-09-17 09:58:48
- 郭卫民:
谢谢李部长。刚才李部长做了一个很好的介绍,介绍了我国科技事业60年来的重大进展。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你代表的新闻机构。
2009-09-17 09:59:42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整整一周年了,请问它对我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我国如何通过科技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第二,过去60年中,我国在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在科技领域有广泛的开展。面对新的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及科技创新的需求,我们是不是有新的大规模的人才引进或者人才回流计划?哪些学科领域是吸引海外人才的重点?他们具体会得到哪些支持或者优惠政策?
2009-09-17 10:01:41
- 李学勇: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对我们来说,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央一再强调,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是“危”中有“机”,所以你提到有什么负面的影响,我想用“危”中有“机”来回答。
2009-09-17 10:02:58
- 李学勇:
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及时有效的一揽子计划。从一开始中央就强调,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要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中央也强调,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二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三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2009-09-17 10:04:15
- 李学勇:
这就要求科学技术既要对保增长、扩内需作出贡献,更要对调结构、上水平作出贡献;既要为当前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提供科技支撑,也要为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增长点。
2009-09-17 10:05:25
- 李学勇: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科技支撑是一项重要措施。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对科技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和任务,同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特别是科技界,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迅速行动,现在形势非常好,应对金融危机的科技支撑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2009-09-17 10:06:44
- 李学勇:
第一个方面是加快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这方面的部署已经到位。第二个方面是大力推广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这方面有相应的计划,各部门、各地方都在认真推动,其中对于节能减排、新能源产品,中央财政还有相应的补贴加以引导。第三个方面是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国家实施了技术创新工程,现在这个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在抓紧实施。
2009-09-17 10:08:56
- 李学勇:
第四个方面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研究政策,制定规划,加快部署。第五个方面是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打破常规,采取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来帮助企业应对危机。今明两年将会动员十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进入企业。第六个方面是在解决企业的紧缺人才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
总之,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文件的精神,科技界迅速行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也确实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09-09-17 10:09:45
- 李学勇:
你提到了引进人才的问题。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促进科技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需要大量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各类人才到国外去学习、进修、做访问学者。这些人才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从去年以来,中央决定实施“千人计划”,这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科技部正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依托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千人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2009-09-17 10:13:55
- 李学勇:
你比较关心哪些学科是引进人才的重点,这里既包括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科技创新人才,也包括创业人才,能够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和产业的人才。
2009-09-17 10:17:26
- 法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在科技方面投入的问题,未来中国将在科技上有多大的投入,是否能给一些具体的数字?这些投入和近几年相比有多大增长?另外就具体投入投向方面,能否做一些介绍,特别是太空计划、环保等工作方面的投入?
2009-09-17 10:19:11
- 李学勇:
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重视科技投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增加科技投入。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有很大变化。建国之初,1953年财政科技投入只有5600万元;2008年全国财政科技投入超过2400亿元。如果用2008年的数据和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的话,增长了40多倍。
2009-09-17 10:20:01
- 李学勇:
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安排了1461亿元。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国家财政形势总体趋紧的情况下,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较2008年仍增长了25.6%,这说明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另外,各个地方、各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2009-09-17 10:23:49
- 李学勇:
我还想介绍一下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格局初步形成,在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投入占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比重超过了70%。
按照国际可比口径,2008年我国全社会R&D(研究开发投入)与GDP的比达到了1.52%。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总量达到4570亿元。
2009-09-17 10:24:55
- 李学勇:
您还很关心哪些领域是投入的重点。我们既重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也重视应用开发和产业化的工作。近年来,特别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增加了投入。像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纳米技术,还有其他的高新技术领域,也都是我们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全社会科技投入将会不断增长。
2009-09-17 10:26:57
- 法制晚报记者:
您刚才也提到,在60年成就中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14号的时候,海南航天发射场也开工了。请问您,海南的航天发射场接下来会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外界有报道说神八会到海南发射,请您证实一下这个消息。谢谢。
2009-09-17 10:28:20
- 李学勇:
和平利用太空,我们要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正如你所知道的,我国现在建设了一些航天发射基地,海南也是正在建设的基地之一。至于承担什么样的发射任务,我想相关部门会在适当的时候向新闻媒体发布。
2009-09-17 10:29:00
- 郭卫民:
有些情况也可以再向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
2009-09-17 10:31:59
- 中国新闻社记者: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提出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科技部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政策要出台?还有,作为主管科技工作的政府高官,对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请您预期一下,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2009-09-17 10:32:10
- 李学勇:
你提了两个问题,在我看来也是一个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重视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提高创新能力,但是也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纵观世界上的主要创新型国家,它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大学、科研机构具备很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企业也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到2020年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很重要的一个政策指向就是强调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009-09-17 10:33:06
- 李学勇:
这几年来,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展。我想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企业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据初步统计,2008年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额已经超过了3380亿,比2007年的2681亿增长了四分之一。2008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
2009-09-17 10:36:47
- 李学勇:
第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靠科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008年国内企业申请专利同比增长了23.9%,全国技术交易额的总量是2665亿元,企业占全国技术总交易额的80%以上。举一个例子,以国家460多家创新型企业的试点为例,这些企业缴纳的税收已占到国家税收的23%。这些企业平均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并且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都有新的作为。
2009-09-17 10:38:39
- 李学勇:
第三,企业在国家重大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骨干作用日益突出。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例,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有企业参与的课题占95%,由企业负责牵头、产学研合作承担的课题占39%。大家也知道,“863”计划是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也有43%的课题由企业承担。
2009-09-17 10:45:03
- 李学勇:
第四,企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比如政策要素,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国家出台了60项配套政策,制定了77项实施细则。这些政策和细则三分之二以上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的。
再比如,国家在重要科研基地的布局方面,在企业建立了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有575个。
2009-09-17 10:45:08
- 李学勇:
在支持企业紧缺人才需求和信息管理等要素的方面,也都有很多进展。前不久,国家启动了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通过建立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育创新型企业这三项重要举措,来推动和示范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更加紧密地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09-09-17 10:45:16
- 李学勇:
最后回答一下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按照现在国际上通行的一些评价指标,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大概有20多个。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科技投入水平、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优秀拔尖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009-09-17 10:51:52
- 香港电台记者:
请李部长总结一下我们国家航天科技60年来的发展,现在到了什么水平?你说预计今年有2400多亿的科技投入,多大比例会投入到航天科技方面?有没有估计到,中国的航天科技到什么时间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9-09-17 10:51:56
- 李学勇:
我很高兴您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记者能提出航天科技的问题,这说明香港同胞很关心国家的科技发展,因为航天科技代表了一个国家高科技的发展水平。中国的航天科技处于什么水平呢?应该说我们具备了一个航天大国的条件,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工程是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的。进入新世纪,我们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之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航天科技的重要成就,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如果讲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不够强,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包括航天科技。因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把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作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作为我们落实规划纲要重中之重的任务,来加以实施。
2009-09-17 10:55:09
- 李学勇:
您也很关心投入的问题。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也在不断改善,我们现在有实力来加大高科技研发投入。同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再重复一句,因为2007年的新闻发布会我就曾经说过,我们愿意在航天领域和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加强合作。
2009-09-17 10:58:24
- 李学勇:
今天有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级公务员参访团来观摩我们这次新闻发布会,我也有这个愿望,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问题。国家的繁荣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发展,都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科技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了解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包括曾荫权特首都特别重视科技,因为我们有几次交流,包括在特首的办公室曾经交流过,交谈过程中特首都谈到对香港科技发展的一些想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作出了切实努力来推动香港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的发展。
目前内地和香港在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已经建立起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在建立伙伴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鼓励科技人员交流方面都有很好的合作。
2009-09-17 11:01:40
- 李学勇:
我们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中医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等。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有香港的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经有香港同胞研究开发的30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科技部作为国家的科技主管部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联系,加强沟通、联络,推动我们的交流与合作。
2009-09-17 11:02:07
- 东方卫视记者:
请李部长谈谈目前我国新能源建设的情况,新能源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还有哪些困难?
2009-09-17 11:03:12
- 李学勇:
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不只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科学发展,都需要发展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现在重点开发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农村的沼气等方面。总体上讲,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在新能源的发展方面,作为科技部门我们要加强它的技术供给,要突破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快已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步伐,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能够生产和制造出新能源产品,形成自主品牌去开拓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还有系统配套的问题,比如说风能、太阳能发展多了,要上网,上网就是关键环节,所以要发展智能电网,要解决相应的、配套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方面的问题。据我所知,国家也有新能源发展规划,也在加强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和产业政策的制定,这方面的情况国家能源局会专门做介绍。
2009-09-17 11:03:33
- 郭卫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李部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2009-09-17 11:08:03
图片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 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陆续到达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发布会
-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介绍情况
-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 发布会主席台
- 李学勇副部长回答记者提问
- 法新社记者提问
- 法制晚报记者提问
- 香港特区高级公务员参访团成员
- 现场校对
- 现场媒体摄像机
- 中新社记者提问
- 香港电台记者提问
-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提问
- 李学勇副部长回答香港记者提问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会后李学勇副部长回答法新社记者提问
- 会后李学勇副部长回答香港媒体记者提问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090917.wmv
图片大图: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
李学勇副部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法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法制晚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香港特区高级公务员参访团成员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校对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媒体摄像机
中国网 杨佳
-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香港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李学勇副部长回答香港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会后李学勇副部长回答法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会后李学勇副部长回答香港媒体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