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教育部定于3月3日(周三)上午10时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的有关专家和司局负责同志解读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继续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职业教育的内容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很高兴今天请到了四位专家,还有教育部两个司局的负责同志。有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的组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先生;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所所长马树超先生;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的副组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先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先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按照教育部职能分工,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主要在职成司,高职、高专的工作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司,下面有请周稽裘先生介绍纲要当中有关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2010-03-03 10:06:58
- 周稽裘:
同志们、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专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参加。
2010-03-03 10:09:08
- 周稽裘: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大规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需要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新型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同样需要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环节。正因为如此,中央要求《规划纲要》应把职业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
2010-03-03 10:09:37
- 周稽裘:
《规划纲要》首先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大力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方针,它是基于当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情的明智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战略目标基础上,《规划纲要》又明确了在今后一段时期,总体上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性目标;在“大力发展”的内涵上,《规划纲要》与时俱进地把发展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的核心目标上来。总之,要形成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符合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010-03-03 10:10:03
- 周稽裘: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针对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规模急剧扩张的现状,《规划纲要》十分注重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发展夯实资源保障基础。调整和优化结构,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规划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来提高质量。面对我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规划纲要》要求通过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010-03-03 10:10:17
- 周稽裘: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规划纲要》首先强调了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除了继续要抓好事业规划和统筹工作之外,还明确要求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首次提出要建立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同时也强调健全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从而构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新机制。《规划纲要》强调,要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重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规划纲要》特别关注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尤为注重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第一次提出制订校企合作法规,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规划纲要》还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以及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诸方面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2010-03-03 10:10:32
- 周稽裘: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权利保障,《规划纲要》强调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合作以及农村教育内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在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综合利用基础上,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网络,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夯实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规划纲要》要求大力加强涉农专业的建设,针对当前农业类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着力于通过改革招生制度和教学模式来主动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加大培养农业类专业人才的力度。创新和发展现代农民职业教育是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之举。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当代农民的发展趋势,《规划纲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培训,满足农民群众的职业教育需求。
2010-03-03 10:13:14
- 周稽裘:
增强职业教育的全社会吸引力,是确保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根本的机制。除了上述各条中包含了职业教育面对企事业单位、面对地方政府、面对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增强吸引力因素以外,《规划纲要》尤为强调通过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引导和增强职业教育对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吸引力问题。对当代中国人而言,就业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人维护尊严和实现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纲要》中,国家重申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承诺要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的力度,引导全社会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尚,这就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指出了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途径。同时又很务实地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性政策工具:通过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保护和扩大职业学校合格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通过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学校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通过在全社会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引导和规范社会接受职业教育;通过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通道,扩大毕业生终身发展的空间;通过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降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费用。总之,通过引导政策的实施,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010-03-03 10:13:38
- 周稽裘:
以上是简单的介绍和说明,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2010-03-03 10:13:55
- 续梅:
谢谢周会长,下面的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提问。
2010-03-03 10:14:09
-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允许我提三个问题,第一,在纲要里提到今后一段时期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这里面是否有强制性和行政性的含义?如何避免一刀切和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第二,在《规划纲要》里面总体对有关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说明,一是关于中职招生采取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下放到省,由省组织,这是否有时间表?意味着中考和高考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请做一个说明。第三,关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的问题,我对吸引力那部分这里面有四个制度来保证,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双证书”制度,还有其它一个制度我没有记住,吸引力的解决是内外有别的,一个是教育的质量的问题,另外一个是观念的问题,就是外部和技能型人才待遇提高的问题,《规划纲要》和外部的怎么来匹配,请做说明。
2010-03-03 10:14:28
- 周稽裘:
第一,关于普职比大体相当的问题,请马树超同志来回答。
2010-03-03 10:14:57
- 马树超:
刚才这位记者谈到大体相当是否有行政性和强制性的含义,避免一刀切。我觉得确实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实际上这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职业教育这部分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行政的宏观调控和利用政策来进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效举措,比以往相关的文本具有一个突破性的进步,所谓利用行政手段的调控,刚才这位记者谈到,就是总体上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有高中阶段的普职比大体相当,利用政策来调节市场的需求,就是刚才这位记者谈到的第三个问题,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一次明确的写在了整个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重要文本当中。
关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
2010-03-03 10:15:12
- 马树超:
第一,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一个迫切的要求。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从工业化的中期也好,还是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也好,都迫切地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至少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论证。第一,资料显示,全国城镇劳动者大数是3亿人,而其中技能型劳动者总量为1亿人,占1/3,距离发达国家1/2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二,我们目前有1.5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城,大部分没有经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素质亟待提高。第三,目前我们每年还有600万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如果直接进入就业岗位将极大地降低劳动者的素质。所以,有研究证明,只要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的增加值同步,职业教育的需求将是大量的。而我们通过对近25年的工业增加值的分析,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每一年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所以说,从第一个角度看确实是需要提高大量技能型人才和一线劳动者素质。
2010-03-03 10:15:35
- 马树超:
第二,从我们国家13亿人口的基本国情出发,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的供求结构矛盾都需要职业教育取得一个大发展。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发展不均衡的基本国情,反映到城镇化过程中就是总体就业岗位不足。白领岗位更是短缺,按照我们国家目前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个计算,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传统白领岗位仅1/4左右,也就是4个人新增就业岗位有一个是传统白领岗位,我们目前测算是250万个左右,今年的高校毕业生630万人,将有380万左右不能进入白领岗位,为了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解决农业、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就必须要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2010-03-03 10:22:47
- 马树超:
第三,这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所决定的,为什么大大体相当,从量化的角度分析,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如果达到4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0%左右,至少有50%以上的高中阶段毕业生要直接进入就业岗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做高中阶段普职招生规模要确定大体相当,这也是我们国家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以就业结构的和谐为前提,因此必须要有教育结构的协调为基础。
2010-03-03 10:23:05
- 马树超:
第四,这也是借鉴制造业为主的发达国家或者工业化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有资料显示,在2000年,OECD国家的高中阶段的学习职业教育课程的比例平均达到50%,欧盟35个成员国里面有20个国家的中职教育的比例超过50%,2007年瑞典为58%,瑞士达到65%,挪威达到60%,因此,调控高中阶段的普职比例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谢谢各位。
2010-03-03 10:23:17
- 周稽裘:
第三个问题就陈宇同志就外部因素的问题做一点补充。
2010-03-03 10:23:30
- 陈宇:
刚才中国青年报的这位记者提了一个很好的也是很尖锐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家都知道职业教育特别重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技能劳动者,但是确确实实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够高,刚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很好地总结了我们这次纲要通过提出免费职业教育、“双证书”,通过解决“立交桥”等等问题,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吸引力的提高是我们国家的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大家对技能劳动者的重要性大家的认识都已经到位了,去年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技工学校的时候也提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们国家的技能劳动者在世界上也引起关注,赢得世界的尊重,但是在收入分配、经济地位上现在显然他们是处在比较弱势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部门,更需要生产部门、劳动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配合。最近温家宝同志提出了公平分配,解决分配问题是政府重要的工作,但是这些内容可能不一定都能够写到教育发展纲要中去,所以我想这个工作是整个社会共同配合,特别是教育部门和经济部门、生产部门共同配合的一项工作,在教育之外需要做的工作不能够写进这样一个纲要大家也应该是能够理解的。谢谢。
2010-03-03 10:23:45
- 周稽裘: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做一点说明。确实,在这次纲要第35条、36条、67条、17条诸方面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制度问题做了阐述,我觉得招生制度一方面反映学校资源和生源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它是属于人才培养体制问题,所以这次纲要明确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事实上我们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30年大规模的扩张和发展,有了许多新的重大的变化,最重大的变化就是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由于国力不足,教育规模有限,而现在随着普及规模提高,已经从早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对大众化的教育,如何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是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所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学校资源怎么能够最佳的配合,是我们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培养体制能够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体制,因此这是规定。实际上高中阶段逐步普及,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行自主招生和注册登记,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首先管理权限放到以省为主进行统筹,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逐步实行自主招生的试点,我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来讲有重要的意义。
2010-03-03 10:24:22
- 续梅:
谢谢三位的回答,看得出来刚才这位记者提问是认真研读了我们纲要的文本,但是为了照顾其他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我们接下来还是每位记者提一个问题。
2010-03-03 10:24:37
-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纲要当中除了提到职业教育对人的吸引力之外,也提及到了它对企业、对组织的吸引力,因为纲要当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待业组织、企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也要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的培训,请问葛司长,教育部在这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考虑呢?如何激励这些企业组织来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010-03-03 10:24:50
- 葛道凯:
感谢教育台记者的提问,在《规划纲要》的文本里,在职业教育这一章总共有四条,其中有一条专门写到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可见在《规划纲要》里面对行业企业积极性发挥的重视。在《规划纲要》文本里面还有几条提到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的,除了15条一整条之外,如果大家注意的话还有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里提到,“发挥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作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如果再注意的话,大家还可以发现第46条,“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里面明确指出要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在第53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这里特别提到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后面还跟了一句话,“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或者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这是第53条。在第57条,“完善投入机制里纲要还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第67条,“改革试点里提出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所以,我想关于调动企业积极性,发展职业教育在纲要里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概括起来我自己体会大概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办学模式,积极支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者是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第二,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第三,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更多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我想概括起来是这么几个方面,今后纲要如果颁布实施,我们会根据纲要的要求具体将这些方向政策化、措施化来加以推进。
2010-03-03 10:25:21
-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校企合作的,现在有人提出学校教育应该秉承公益性,如果让企业参与进来,难保证不会通过学校获得其他的利益,请问是如何看待这种看法的,存不存在这种隐忧,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
2010-03-03 10:25:40
- 吴岩: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大家知道,整个教育正像这位记者同志所说的,有很强的公益性,但是如果我们看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有它在整个教育特别特殊的一个特点,就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是以技能的高低作为核心质量评价体系,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单凭学校自身校内的培养是培养不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说全世界都在职业教育方面采取共同的一个办法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教育的职业型和技能型这个特点的一个最大的手段或者是办法,在这点上来看,职业教育里面企业在合作中是不是能够拿利益,或者说能不能得到回报,或者在里面创收,其实恰恰相反,在职业教育里面,企业更多的是付出,因此在《规划纲要》里面,共22章里面第六章职业教育里面,专门拿出一条特别强调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的问题。足以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有多么重要,否则不会拿四条里专门拿出一条,这是分量非常重的一条,如果大家仔细研读会发现在这里面首次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如果大家对职业教育很熟悉的话,这个的制定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国家层面的文件里面,在教育纲要里第一次提出来,要制定法规,并且使之制度化,这个法规更多的是要保证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要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企业在合作中必须保证企业的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使学校热跟企业冷这两大问题变成双赢、共赢,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问题。这样的法规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因为企业最大的问题就它的利润、它的效益,在这点上我们法规里面会更多的涉及到许多包括企业税收方面减免政策等等后续工作。第二,也给企业提出了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跟社会责任,因此校企合作不仅不能使企业更多的去做一些对教育不利的事,而恰恰相反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样的法规在这个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制定这样的法规,应该说是职业教育非常大的一个亮点。
2010-03-03 10:35:53
- 中国教育报记者:
我接着校企合作再提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说的如果没有行业和企业参与的话,职业教育对经济的贡献始终只是两张皮,刚才有专家提到,我们要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点我们非常关注。“大力发展”是国家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针政策,可见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长远的大计,而非权宜之计。我们也注意到《规划纲要》里首先强调的是政府要履责,我们在采访中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一些省、地、市,其实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责任认识的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他这方面认识到位的话就发展得非常好,如果认识不到位就存在一些问题,这次纲要特别强调要重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在地方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的利用,我想提的问题是,如何在制度上能够做到更加完善,从而使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一个自觉的行为。
2010-03-03 10:36:15
- 周稽裘:
关于你谈到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问题,我觉得这次纲要上它的举措是非常明了的。企业参与首先要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多个场合下都谈到,鼓励和引导企业唤起社会责任感,在制定的法规中间,刚才吴岩已经谈到了,第一个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行的法规,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国家的意志,要求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第二,企业参与过程中确实有付出,国家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要求,所以在我们的文本中也提出来要制定优惠政策,所谓优惠政策,无非是要补偿企业在承担这个责任过程中的某种经济的损失,因此给他一定的合理补偿以后能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所以我想在调动机制上来讲无非是这么两个方面。
2010-03-03 10:36:37
- 周稽裘:
关于大力发展的引导政策问题,我觉得纲要开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的后续规定中,要求地方各级领导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大问题,所以使地方真正能够理解到职业教育在地方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们一方面引导,事实上我们经济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会对这个问题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我们提到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因素,怎么去理解?今天劳动力供求的总量中国是有的,从2009年国家统计公报中,全国劳动力总量7.8亿,另一方面确实我们还存在着企业招不到工,或者劳动者找不到位置,这就形成了一个供求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劳动者的素质,有没有文化、有没有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这个岗位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后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所以我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会对地方形成一个倒闭机制,加快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后逐步走到依靠劳动者科技进步和劳改者素质提高方面来,跟地方自己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第二,我们增强地方的统筹权,有利于地方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配置资源,从体制上调动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它能进一步得到发展。所以,我们一是从国家总体方针的引导上,二是要尊重和符合地方利益的自身需求,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来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谢谢。
2010-03-03 10:36:56
- 湖南卫视记者:
在未来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跟它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同时它自身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2010-03-03 10:37:08
- 周稽裘:
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从职业教育的总体上来讲现在是高中阶段教育,所以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所以我们都承认搞好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是给职业教育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职业教育跟普通高中教育是同一层次的教育,它们共同地承担着普及我国十二年教育的光荣任务,因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承担着开发我国人力资源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的光荣任务。即使高等职业教育本身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未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一种选择。因此,在这个领域里,你提出来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文本中提到,要形成一个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所以有一个体系问题,所以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现代的职教体系的问题,总体上来讲都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过程中都承担了自己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2010-03-03 10:37:44
- 陈宇:
你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这次纲要非常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总理一再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为什么要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呢?因为我们国家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指引,大家比较重视学科性的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性的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等的和高等的职业教育,和学科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它是培养动手的人才,实际上这个社会是动脑和动手并举的,需要有操作的人,对我们这样一个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能够操作、能够动手、能够完成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所以,我觉得这次纲要有这样一个含义,就是要把职业教育放到与学科性教育并重的位置。
2010-03-03 10:38:01
- 光明日报记者:
这次在《规划纲要》当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立交桥”建设的问题,我们在采访中也听到,我们上了职业教育最后能不能走到博士,我们是一个技能工人,我们能不能成长为一个企业的经理,这样的一个“立交桥”通过教育是怎么搭建的?
2010-03-03 10:38:14
- 刘桔:
这次《规划纲要》当中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继续学习问题、继续受教育问题高度重视,也做了很多政策的安排,在几个地方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总体的思路是加强制度设计、改革考试办法、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职业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当中的一种类型协调,其发展和办学都有自身的规律。基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它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择业自由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继续学习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其基本的方向,这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一个方针。这次在《规划纲要》当中是从改革和完善的角度提出了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继续学习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规定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满足经济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制度设计上提出要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文本当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健全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体系,使得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继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在第三方面,纲要当中要求要加强升学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继续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职继续学习,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电大、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在职培训等方面,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培训。第二个方面是直接升学,事实上我们现在有这种中职、高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这次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直接升学制度,我们理解完善这个制度可能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扩大规模和比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接受更高一层次学习的比例会增加。另一方面,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考试制度,通过改革现行的以知识为主的考试制度,可能要构建一种知识加技能的考试制度,使得直接升学制度更加完善.
2010-03-03 10:42:47
- 刘桔:
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与纲要配套的政策措施,构建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立交桥”会得到实现。
2010-03-03 10:43:07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也注意到在这次《规划纲要》当中对几个层次的教育都有一个概括性的或者是发展的重点,比如在基础教育层面,可能是更加注重提高素质教育,均衡义务教育的发展,是把它作为一个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对于高等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在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我很想了解一下这次《规划纲要》对于职业教育的核心改革与发展的考虑是什么?有了这样一个核心的定位之后,会对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怎么样的推动作用?
2010-03-03 10:44:18
- 周稽裘:
28号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袁贵仁部长就中国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做了一个全面解释,他对总的方针的把握同样适合我们职业教育。袁贵仁部长谈到,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整个教育来讲,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是两大重点任务,我们职业教育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还要促进完成普及高中阶段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因为从十六大提出到十七大重申,这次纲要又明确提出,从现在来看,2009年教育事业的统计工作,我们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79点多,离2020提出的90%的目标来讲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任务,特别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发展不平衡,我们今天普及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西部地区、在民族地区怎么加快这个地区普及高中阶段任务,特别是加快这个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拉动整个职业教育的普及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职业教育方针的描述上有一个“大力发展”,当然考虑到总规模量的发展带来的进一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的同时,我们《规划纲要》非常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这就呼应了我们整个总课题、总目标的要求,同时在我们的文本中,在若干条目里就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里做了阐述,在民族教育领域里,以特别强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在重大工程和试验试点项目里也明确提出,在内地要对民族地区办中职办,这个地区的统筹,同时对经济薄弱地区的县一级要加快扩建、改建和新建职业学校,同时对残疾人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这一系列问题都彰显了我们“追求公平、促进公平”作为研究职业教育公共决策的基本的基点和导向。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和国家的发展方针是完全是吻合的。
2010-03-03 10:46:10
- 新华社记者:
怎样加强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吸引力,比如说从教育成本的投入到今后有可能提升的待遇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谢谢。
2010-03-03 10:46:25
- 周稽裘:
农民的职业教育确确实实在我们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特别是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所以更进一步呼唤的我们的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关注,首先一个大的问题,农村教育的资源,职业教育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个资源之一,我们要对这些地区加强投入。第二,刚才你提到当前大家很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涉农专业的建设问题,事实上涉农专业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这几年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给你一个数字,中等职业教育来讲,我们涉农专业的招生数,2003年是20万,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29万,我们涉农专业的在校生03年是53万,但是经过一个五年计划下来,我们现在的在校生已达到65万。高等职业教育来讲,也是非常可喜的,我们2003年涉农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是39000人,到2008年达到57000人,我们涉农专业的在校生,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方面,2003年是97000人,到2008年在校生已经达到16万,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我们农业职业教育在稳步提升。现在的问题,第一,围绕着我们主动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们如何加快农业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面向农业发展中的现代化问题、产业化问题、高科技化的问题,特别是新型农民,中央提出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比如说农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带头人、农村的致富带头人,我们加快对新型农民的培养,能够形成这样一批骨干的新型农民队伍。第二,现在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化改革,传统的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除了继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以外,同时要根据终身化发展,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职教体系要关注在职的农民。据不完全统计了解,今年河北省农业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既招应届初中毕业生又招在职的农民,河北农民一下报名50万。这个发展空间给我们完全打开了一种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通过反周期措施,把它及时延伸到模式的改革,成功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改革的方向。我们相信在纲要的引领下,中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一定会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2010-03-03 10:48:49
- 续梅:
谢谢,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工作期间,也就是在3月28号之前,围绕社会各界普通关心的一些问题我们还会适时的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新闻通气会,到时候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0-03-03 10:49:04
图片内容: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
- 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的组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
- 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所所长马树超
- 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的副组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
-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
- 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
-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回答记者提问
- 教育电视台记者提问
-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回答记者提问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所所长马树超回答提问
- 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回答提问
- 中国教育报记者提问
- 湖南卫视记者提问
-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 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回答提问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
- 新华社记者提问
- 发布会结束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
中国网 赵娜
-
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的组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
中国网 赵娜
-
纲要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所所长马树超
中国网 赵娜
-
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的副组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中国网 赵娜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
中国网 赵娜
-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
中国网 赵娜
-
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稽裘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教育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赵娜
-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职成所所长马树超回答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回答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教育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湖南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回答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教育部2010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
发布会结束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