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文字实录图片实录返回直播页

经济每月谈: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期 “经济每月谈”将于2016年2月23日上午9:00-12:00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经济每月谈: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活动描述

  •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期 “经济每月谈”将于2016年2月23日上午9:00-12:00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张晓强:

    各位媒体的朋友,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本期是第八十期,这次我们确定的主题是“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建设,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贸园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11月提出的这样一个任务。

    2016-02-23 09:00:00

  • 张晓强:

    在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要建设若干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扩大开放,推动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全面实施。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开放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包括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根据中国的实际和我们对外开放的总体设计,这几年以来我国在实施自贸区战略方面取得了多项积极成果,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个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审议通过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必将对今后五年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好自贸区战略作出进一步部署。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请来了有关专家,就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进行发言介绍,包括我们国经中心的陈文玲总经济师,商务部经济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先生和国经中心经济研究部张焕波处长,分别就构建中国的自贸区网络、加快复制有关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完善负面清单模式下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做介绍。下面请陈文玲总经济师先发言。

    2016-02-23 09:01:04

  • 陈文玲:

    非常感谢晓强主任,今天第八十期经济每月谈,晓强主任亲自主持,说明了对这个主题的高度重视。我们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为什么现在显得这么重要,我们在开放发展理念下,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自贸区网络体系,形成中国自贸区的战略以及中国自贸区的战略实现路径,我觉得当前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任务,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当前全球30%以上的生产都是为国际贸易进行的,也就是跨国的,国际贸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是通过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国家与地区融合的转化器,是通过自由贸易形成今天繁忙的社会、繁荣的市场的催化剂。因为有了自由贸易,才形成了今天的国际市场和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才使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共同的责任与共同的希望。“十三五”期间,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调整变化,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寻求发展新空间、新动力,其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就是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要实行自贸区战略,就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这是我们的法宝,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经为中国发展的道路所证明。加快实施自贸区的战略,是我们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特别是在2014年10月份,政治局召开了会议,这个会议专门讨论了我国实施自贸区战略的重大问题,请专家讲了课,把我们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自贸区网络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6-02-23 09:04:49

  • 陈文玲:

    当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WTO成员国都加入了一个或者几个自贸区,自贸区通过WTO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以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将这些成员的经济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经济利益的融合,加大了自贸区成员之间的往来。比如欧盟自贸区建立之后,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内部贸易占全部贸易的50%以上。东盟自贸区建立之后60%以上是内部的贸易,因为自由贸易区和WTO的多边体制是不同的,因为多边体制是所有的成员国,自由贸易区是涉及到一些国家,是自愿组成的,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同,WTO是在多边的基础上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区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国家主权,形成更加便利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大流通圈,有人把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也称为WTO+。

    2016-02-23 09:08:37

  • 陈文玲:

    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时间通常比较短,比如TPP,开始的时候是四个国家,92年开始,从2015年提出18个月完成谈判,直到去年10月份完成谈判,提前了两个月,2015年12个国家多边,到最后达成协议用了16个月时间。TTIP也是提出来18个月谈判,明年开始减让93%的税收,所以这个是速度比较快。自由贸易区谈判涉及的领域比WTO要宽,特别是当前更多标准的贸易规则扩展到了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减让期限、降税模式、环境保护、竞争中立等。自由贸易区达成的协议是国家之间推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快车道。大家都非常困惑,WTO和自由贸易区的区别有什么?我们搞清楚这些以后有利于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实施自贸区战略,为什么美国也实施自贸区战略,很多国家选择加快自贸区战略。

    2016-02-23 09:10:11

  • 陈文玲:

    全球自贸区的发展成为时代潮流,近几年全球自贸区的竞争白热化,因为2015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所以到2014年1月31日,全球向WTO通报的各类区域的贸易协定583个,其中277个正在实施。自由贸易区谈判现在成为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和标准竞合的平台,自由贸易区谈判越来越多涉及到非贸易议题。全球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形态大体上是四种,一种是自由贸易区,比如自由贸易港,这是单边的FTA,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区,自由贸易园。第二种是某国对他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就是双边的FTA。第三种是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南南合作、东盟,比如南北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像欧盟。第四种是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全球性的就是大跨度的、多边的、带有全球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WTO下的一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比如美国现在推进的TPP、TTIP,还有中国在2014年11月份在APEC会议上21国家达成的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亚太自贸区。再比如现在正在推动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推动力的,与沿线国家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

    2016-02-23 09:13:49

  • 陈文玲:

    全球自贸区的主要分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一个是美国,美国已经签订了有20多个,正在谈判中的是三个T,TPP、TTIP、BIT,还有一个T是他推动的全球的信息合作协定。欧盟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是30多个,现在正在谈判和美国的TTIP,还有欧盟和日本的自由贸易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到2015年底已经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达到14个,实施的12个,韩国是去年达成的,澳大利亚是去年达成的,还有瑞士、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哥斯达黎加、冰岛,连续十几轮中国内地-香港、中国内地-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还有中国内地和台湾的ECFA,也是有更紧密的合作安排,这是中国签订的14个和实施的12个。

    2016-02-23 09:17:32

  • 陈文玲:

    中国现在正在谈判的,排第一的是RCEP,中国在加快的推动,还有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因为中国和东盟2006年启动第一轮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进程,用五年的时间,到2010年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签订了最后一个协议,就是中国和东盟的关于双边投资的协议,那时候完成了全部的进程。现在中国启动和东盟第二轮的自贸区升级谈判,除此之外中国现在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进行自贸区谈判,和斯里兰卡、挪威、加勒比地区、马尔代夫、格鲁吉亚的自贸区谈判都在加快进行。还有和新加坡自贸区升级版的谈判也在进行。

    全球主要的自由贸易区有说六个,有说七个的,一般排第一个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当前比较受关注的、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是两个美国主导的,还有一个是中国与东盟主导的,这三大自贸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三个自贸区。一个是TPP,刚才讲了12个国家,开始的时候有文莱、新加坡等四个小国,美国加入之后成为主导国。到现在为止,日本是最后一个,一共12个,韩国也准备加入,亚太地区可能产生比较大影响的是美国推动的TPP。经过五年多的谈判,在2015年10月协定达成一致,正式签署了协议。文本公布以后,在生效之前要经过各个成员国的批准。去年我们在谈国际经济形势的时候就作出了预测,我们预计在2015年底会完成谈判进程,2016年可能会有一年左右的批准期,2017年有可能正式启动。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我觉得2016年还是我们加快推进自贸区的一个窗口期。自TPP谈判开始就存在着很多争议,包括国内的专家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国经交流中心也专门就美国的TPP作出了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主要观点认为TPP是在经济全球化、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的形式下,加上国际贸易形态变化,对更高标准、更宽泛的领域提出贸易规则、贸易规制,它是一种推动力。

    2016-02-23 09:20:03

  • 陈文玲:

    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主导,他采取封闭的、以我为主的、排他的方法,或者这种宗旨,是对国际、国际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这个方向的反动。一方面有进步性,适应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发展,拓展了标准的领域,推动了更高层次的贸易,下一代贸易的形成。另外一方面是方法上排他,对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新的压力。

    美国与此同时推动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的协定,就是我们所说的TTIP。TTIP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11轮的谈判,它的内容和TPP相近,也涉及了市场准入、服务、投资、知识产权很多领域,去年12月份,在11轮谈判时,他们已经就大部分领域开展讨论,特别重要的一个进展是交换了第二次关税减让的出价,这个出价是很高的,覆盖97%的关税税目,并且就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出价安排达成了共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一方面主导推动TPP,提前两个月完成谈判进程。另一方面主导和欧盟的自贸区进程,美欧经济总量合计是33万亿美元,外贸总额超过8万亿美元,吸引外资存量超过11万亿美元,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加起来8亿多人口,其中美国是3亿多人口,欧盟是接近5亿人口,这几个数据还是占世界份额比较大的,分别占世界的47%、28%、52%。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TTIP一旦达成,将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将超过原来离他最近的贸易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个达成之后,属于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成为在世界上覆盖面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TPP的一些标准中,比如在TPP之间的成员国,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的转移,可以是无税的,这对中国的产业转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从目前看,全球近期会出现三个最大的自贸区,因为中国和东盟推动的RCEP也决定2016年底完成谈判,这是去年达成的共识。大家可以看到,最多在2017年底,世界上将出现三个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2016-02-23 09:24:02

  • 陈文玲:

    全球自由贸易区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自由贸易区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不像WTO全部成员国都要达到一致,遵守共同的规则,而它是可以超WTO规则,所以在很多政策上,一定程度上是让渡国家主权,比如关税的让渡,财政税收、产业政策各方面的让渡,在产业政策方面,贸易投资政策方面,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也有非常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目前在全球分布,这14个已签约的自贸区、12个协定涉及到30多个国家,涉及到亚洲、非洲、北美、南美,覆盖世界各地。“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将加快推进,我们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布局,习主席讲“管总”的战略,“一带一路”大的战略布局下,“十三五”期间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会大大加快。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2016-02-23 09:26:26

  • 陈文玲:

    中国自贸区的试点加快推进,除了上海的自贸区试点之外,去年中央又批准了天津自贸区试点、福建自贸区试点、广东自贸区试点,目前这四个试点都在加快推进。据我们了解,上海有的其他地方都在复制,上海没有的在创新,比如天津面向京津冀实现京津冀的大通关,海关总署去年已经在全社会发布。天津自贸区成为京津冀共享的一个自贸区,比如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在三河的世界商务研究时,和天津的自贸区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安排,将来的进出口完全享受天津自贸区的政策,它的特点和上海不太一样,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设计。福建面向祖国的大陆台湾,在自贸区的安排上也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因为广东的贸易额占到我们国家的30%以上,所以广东是我们国家最早进行加工贸易的地方,也是我们国家贸易额占的比重最大的地方。因此,面向香港、澳门,粤港澳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合作框架下的试验也有了他的特点。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天津的试点,广东的试点,福建的试点都在加快推进,全国不下于20个省市向中央国务院提出来要求复制自贸区的试点经验。

    2016-02-23 09:32:38

  • 陈文玲:

    推进自贸区,我们要取得成熟经验,加快复制推广的一整套做法要形成体系,成为推广的范式,能适应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我们的试验区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和国际上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甚至我们要超高标准,在某些方面我们要超越一些他们没有达到的标准,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上立得住。我认为自贸区的试点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就是中国新的对外开放,和美国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规则、体系、秩序相抗衡、相匹配、相衔接,使中国能够迈入更高标准的对外开放。

    二是要构建自贸区的网络体系,我们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总的框架下构建以周边为主的,以沿线国家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是习主席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按照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是覆盖60多个国家,但习主席在去年和前年多次出访重要会议上讲,我们“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的,是面对所有国家的,因为现在世界上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像加拿大、北美的一些国家都提出来他们算不算“一带一路”,去年美国国会代表团到国经中心来交流,也提出来美国有没有可能加入“一带一路”。习主席从前年、去年几次会议上讲,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的,不排斥任何国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提法,60几个国家,借用古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赋予它时代的内涵,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重大的倡议,使更多国家通过设施连通,政策沟通,货物畅通,资金融通,还有民心相通,通过“五通”打通各个国家之间有形的、无形的壁垒和障碍。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的转移中无障碍,使我们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无障碍,起码是消除障碍,实际这是一种共享经济,也是我们在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的诠释,非常好的国际化的诠释。

    2016-02-23 09:34:09

  • 陈文玲:

    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重大倡议下,沿线国家能够加快构建以周边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对于中国,对于周边国家都会带来新的机遇。按照古丝绸之路,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人口占全世界的63%,经济规模占全世界的29%,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世界的24%,欧亚铁路网已经超过8万公里。国经中心在研究FTA问题时曾经把美韩自由贸易区全部的文本翻译成中文,我们的研究得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当时也给中央国务院提交了报告,美韩自贸区和TPP、TTIP的谈判文本基本相近,美韩自贸区的谈判进行了12年,彼得森研究所和他们进行交流时,所长讲有些事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你去做就有可能。因为最早提出美韩自贸区谈判的就是美国的彼得森研究所,在当时的时候是不被美国政府接受的,几乎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12年的努力,美韩自贸区是在大前年达成了协议。那个时候我们认为,美韩自贸区的条款,和TPP、TTIP的条款基本相近,因为TPP、TTIP是排他的,它的条款是不公布的,所以我们如果研究,我们是不是能够达到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我们和这个贸易规则还差多远,那是有困难的。

    2016-02-23 09:38:50

  • 陈文玲:

    在这种情况下,国经中心找到了美韩自贸区的全部文本,然后翻译成中文,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按照美韩自贸区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中国基本上已经具备加入更高标准的贸易组织的条件。越南可以加入,文莱也可以加入,越南的贸易水平,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劳工水平都和中国差很远,所谓标准就是对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都是同一准绳的,标准是准绳,所以我们看了这些标准之后觉得中国已经具备这些条件。比如知识产权,我们原来认为知识产权的差距比较大,但是中国这些年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中央国务院召开科技创新会,把知识产权提到了非常高的战略高度,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文件、规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正好也是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标准,它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我们现在的文件要求得更高,所以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

    2016-02-23 09:43:44

  • 陈文玲:

    再比如我们的劳工标准,我们现在的劳工不仅是8小时工作制,而且是双休制,中国的劳工休息时间只是少于法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当然有些企业工资底线定的很低,比如去苏州看一个工业园,工人的工资600元,一天工作14个小时,主要挣的是8小时之外的加班工资,现在这些都受到了限制,我们对劳动保护,对劳工的标准也不低于美韩自贸区的标准。

    再比如我们农业领域的标准,过去我们农产品出不去,但是现在韩国对我们农产品出口的标准,日本对我们农产品出口的标准要求都是极高的,高于自贸区标准,因为最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纺织品出口,畜牧业的出口,最高标准是欧盟。全世界126个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欧盟的动物福利法是最苛刻的,比如他要求猪有15天吃母乳的权利,猪在运输的过程中,每运输24小时有8小时的休息权利,在宰杀的过程中不被同伴看到的隐私权利等等。欧盟和乌克兰曾经就是因为乌克兰的生猪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让猪休息就被拒收了,这是一场贸易战。

    我们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我们的标准实际是按国际标准在做,当然我们没出去的,在国内的这些农产品的标准,我认为还相对比较低。但是提高农产品标准,特别是食品安全、粮食安全,这是我们国家政府最关注的,也是现在下力量最大的,各种标准,各种措施。和整个世界相比,因为我们的问题比较严重,中央国务院决心大、力度大、措施大,这也是我们将来加入更高标准必备的条件,我们也在接近,而且我们将来的前景会非常好。

    2016-02-23 09:44:48

  • 陈文玲:

    再比如环境标准,大家觉得北京雾霾,但是我们水的治理,土壤的治理,空气的治理,化学品污染的治理,现在是齐头并进。大家可以看到,更高标准贸易规则所涉及的,我们过去比较惧怕的东西,我们认为会对我们开拓国际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和阻力的东西,我认为现在正在变成动力。我们现在是两种动力:一种是来自于中国政府在推动这些工作,使这些工作向更高标准迈进。一种是来自国际市场,美国推动的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是排他的,但是未来我会让你没有办法排斥,我会比你做得更好。国际标准实际是最低标准,就是进入国际市场最低标准,国家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应该高于国家标准,龙头企业的标准应该高于行业标准,这样一个标准体系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无往不胜。

    2016-02-23 09:47:58

  • 陈文玲:

    中国实现自贸区的战略路径我认为有五个方面:一是现在要尽快达成BIT,因为我们现在BIT在和美国谈,谈了20多轮,文本已经差不多了,现在集中在负面清单上。再一个是和欧盟在谈,全世界77个国家都实行了BIT管理,所以这个谈判要加快。二是尽快启动BITT谈判,这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提出来的,BITT谈判,和美方、其他国家的都可以启动,那次的发布会是我们晓强主任亲自发布的,国际中心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快推进RCEP的进程,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四是中国2014年10月份提出的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我觉得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使原来最大的三个自贸区,其中的两个可以整合到亚太自贸区。五是我们应该采取非常规的思路和非常规的战略推动自贸区进程。

    建议:一是发展定向自贸区。在我们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复制自贸区,定向自贸区。比如广西可以定向东盟,新疆定向中亚西亚,黑龙江定向俄罗斯、外蒙。我觉得定向自贸区可以把地方的优势发挥出来。

    2016-02-23 09:49:51

  • 陈文玲:

    第二,推进“一带一路”的自贸区。把周边已经形成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上升为自贸区。

    第三,分类推进自贸区进程,对已经启动的中日韩谈判加快进行。和海湾合作组织的谈判加快进行,和斯里兰卡、挪威的谈判加快进行,这是正在启动的。对已经实施的,加快升级版,这些工作中国都在做。

    第四,建议和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启动双边自贸区谈判。因为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体,我们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我们加快和第一大、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双边FTA谈判,具备条件的可以三边、多边,这样的话以我们第一贸易体的优势,以我们平等待人、开放的态度,构建无数个平台,然后再组合成大的平台,我们可以冲破对我们的封锁、围堵和排斥,我觉得还是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战是为了和,不战不能和,战不赢不能和。谢谢各位。

    2016-02-23 09:52:19

  • 张晓强:

    文玲就这一段时期以来整个全球的贸易情况、复杂的新形势,以及特色性的一些进展做了介绍,也相应地提出了国经中心以及她本人研究的怎么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建议和设想。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进程中,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较有说服力的一个数据就是过去30年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高差不多3个百分点,贸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际经济和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的多边贸易体系边缘化状况很严重,多哈谈不下去了,怎么办?开始出现了积极推进,各自有自身优势的策略,美国弄TTIP、TPP,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区域贸易的自由安排。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来我们也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既要推动全球的多边贸易体制,世贸组织的改革创新发展,但不是一厢情愿的,所以还要根据中国的特点出发,通过以周边为基础的自贸区的安排,通过我们和东盟的自贸区升级协议等等这样一系列措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来继续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方面,除了对外的交流合作和推进,我们自己从国情出发,也启动了国内的自贸园区的试点,既是和我们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紧密相关,又对中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有特定的意义,下面请霍院长专门给我们谈一下,从我们自己的自贸区试验怎么看。

    2016-02-23 09:54:54

  • 霍建国:

    很高兴参加经济每月谈,题目是:加快复制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先回顾一下上海自贸区的一些效果。三中全会之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第七部分里面提到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简化的投资审批,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改革要求,还有一个是加快推进实施自贸区战略,还有内陆沿边扩大开放的要求,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如果全面回顾整个的内容,把深化改革的文件作为整个中国的顶层设计来看,我觉得我们在自贸区试验方面,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应该说目前做的工作是比较多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上海,2012年底三中全会结束之后,我们在2013年9月30日宣布成立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这个动作是非常快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突破当时的阻力也是很大的,但是中央还是力排各种阻力,宣布先启动。

    2016-02-23 09:57:34

  • 霍建国:

    大家也知道,当时的负面产品清单定的是195项,量也是比较大的,更多人的议论是这个负面清单几乎和关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吻合的,没有太大的突破,所以当时也有各种说法。但是总的来看,上海迈出去的这一步确实对推动我们新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是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包括市场准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产品清单,作为管理模式如何在上海开放的过程中去体现它,而且和它配套的是如何形成一个新的政府转变职能、适应开放市场的管理体制,以及在服务业开放,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最成功的应该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形成了28项成功复制的经验,2015年4月又成功扩围,扩大到了四个省市,这个范围一下拉大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力度。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在吸引外资方面,现在整个的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几个自贸区的扩围会对我们扩大利用外资,进一步吸引外商外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果不其然,这两年外资增长八点几,其中一大半落地的外资还是集中在了上海、广东,因为天津去年有一个爆炸的因素,对整个开放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但即使这样他的外资落地也是比较踊跃的,至少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如果仔细探究这些原因的话,现在外贸发展比较困难,实际上同流入的资金,特别是合资合作生产的项目有所减缓也是有直接关系的,特别是制造业的合资合作项目现在是下降趋势,进入的外资增长部分基本靠服务业拉动,服务业外资占整个外资比例已经超过60%,达到了67%,这个比例是很高的。

    2016-02-23 10:00:30

  • 霍建国:

    这几个自贸区的试验,在这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实还有潜力可以发挥,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因为我们受到了负面产品清单的一些影响,在高端制造业上还没有全面放开,这样的话影响了一些高端制造业的合资合作和落地,我觉得下一步在进一步推动开放当中还要继续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讲,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能够实现90%以上的货物贸易的零关税,一般都可以视为高水平,像欧美定位在95%,我们基本能做到90%或者91%,这次韩国就做得比较高。

    另一个是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可以列哪些领域有限制条件,可以有准入条件,但是是要开放的。再加上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产品清单作为一个管理模式,如果能够达到这些标准,应该视为是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排。在这个开放的安排下,市场的公平法制、公开透明是必然的。三中全会提出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之后,全面落实的过程中,2014年底习主席在政治局学习时再次提出了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格局,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引领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变成主动,引领国际竞争,高水平的开放来形成一个主动的发展和主动的在国际上竞争的格局。实际上整个改革开放的标准又相应提高了,完全奔着高水平开放的目标去努力。

    2016-02-23 10:03:11

  • 霍建国:

    上海的经验确实为我们后期的开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一,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产品清单整个一套的管理模式被我们所熟悉,现在各地很多改革开放的设计内容都朝这个方向努力,商务部负责的开放的谈判安排,基本都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产品负面清单去落实。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推进落地,要求2018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产品清单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所以在后期的中韩、中澳自贸区的谈判中才能迅速形成突破,包括现在中美、中欧的谈判,因为中韩的谈判是以负面产品清单为基础的谈判,中澳的谈判并没有用负面产品清单,而是用的正面清单。目前中欧双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BIT的谈判是要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产品清单来操作的,仍然存在很多的难度。大家知道,最初上海落地的是195类负面产品清单的内容,后来上海自主进行了一次删减,到了139项,4月份扩展到其他三个自贸区的时候,变成了122项,应该说幅度是在大幅度下降的。从目前来看,122项如果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来看,仍然有大幅度下降的余地,就是说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继续去放开一些领域作为审批监管的内容,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当然过程中会有部门之间合作以及我们对经济把握的适应过程,不管怎么说,前一段的放开已经摸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一步在服务业上怎么突破,在中高端制造业上怎么突破,因为服务业三中全会文件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里面曾经提到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这已经是明确提出来放开的,但是现在在摸索中落实,示范性的做了落实,还没有全落地。包括后期提的养老、合资办医院的落地,现在都还在探索之中,要有一个过程。

    2016-02-23 10:06:38

  • 霍建国:

    五中全会中央又提出了要加快推进金融、保险和电信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新的提法和要求,说明它的开放也是不避讳的,是一定要往前推的。而且从现实情况看,这两年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在金融体制最艰难的,服务业里面矛盾最大的是金融的改革开放,我们还是大胆的往前走出了一大步,包括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下适度做了放开,允许一些金融主体在海外进出账户的设立,以及资金的进出流入,这也算是一个尝试。

    总的来看,服务业的开放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内容,所以关于上海整个的试验作用,它开创了中国整个新的框架的模式,清晰了下一步追逐的目标。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有效经验,因为扩围到四个自贸区之后,实际上中央文件是明确的,还是要以上海的试验为主导,形成复制经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复制更多的自贸区。当前的情况下,鉴于当前整个经济仍然处于艰难的调整过程中,经济的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列出来很多积极的面,但消极方面看,可以看到行业亏损,开工不足,甚至有些企业面临倒闭,僵尸企业,能发现很多问题,甚至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有人讲煤电的消耗,铁路运输的指标。如果讲得深一点,真正了解中国经济的就会变得比较乐观,我们看到经济增长在困难的阶段中,增长的驱动力在逐步上升。如果简单概括,这种新的驱动力还没有达到一个主导的地位,新的增长点一旦达到了20%、25%以上,整个经济增长的格局就不一样了,现在从制造业看也就仅仅占到11—12%的水平,高端制造业或者深加工的一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

    在当前的情况下,实际上整个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没有突破改革,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有利于经济增长发展的宽松的、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够彻底摆脱目前增长的困难局面,进一步复制上海自贸区有效的成功经验也是很必要的。

    2016-02-23 10:09:21

  • 霍建国:

    从国际方面看,世界经济形势、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点我们必须意识到,它和“十三五”的外部环境是连在一起的,“十三五”不仅内部有很多困难和矛盾,在外部世界也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后的发达经济体现在进入到了一个缓慢的复苏阶段,虽然存在矛盾,像美国也是在走纲丝,美国的企业债、金融的杠杆也是很重的,一触即发的可能,不敢走加息的路,走出去了经济又震荡,而且石油的大幅度的下跌,跌破30美元,对美国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另一个层面也可以看到,美国有着一定的在国际上周旋的优势和能力,他的能源优势非常明显,页岩气、页岩油在能源当中占到22—23%,加上核电、风能、电能,新能源要占到30%以上,这是很主动的,而且后期石油也放开了禁令,冲击国际市场,我说他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仔细回顾美国制裁俄罗斯,但是制裁无效,甚至在欧洲冲击卢布,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反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伊朗签下来核协议,放开了伊朗的制裁,把伊朗的油放出来。同时国内取消掉石油禁令,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直对内限制石油开采和出口,但是突然间取消了国内的禁令,把美国的石油产能放出来,而且冲击了国际市场,但是他没有想到石油会跌到30美元以下。他们估计跌到40美元俄罗斯就扛不住了,俄罗斯是很困难,但是美国自己在跌到30%以下的时候,他自己也扛不住了,所以现在不得不周旋,现在沙特和俄罗斯最近达成一些协议,要求冻结产量,稳定价格,但是我估计也很难解决现在的供需矛盾。欧盟的增长尽管存在困难,但是比金融危机后的困难阶段爬出来了一点,欧盟经济增长虽然0.3%,但是全年看保持1点几的增长,英国的态势也是不错的。

    美国除了能源之外就是美元的优势,美联储的金融政策对全球资本市场以及商品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另外是美国的移民政策,会流入大量年轻的、有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这样会弥补劳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这是我们研究过程中概括出来的优势。

    2016-02-23 10:12:20

  • 霍建国:

    当然他的政策是冒险的,他现在的金融超杠杆运转,以及不断转嫁危机的措施,一旦受阻,或者一旦超越了一定的极限,美国经济随时进入衰退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最近他的指标表现不是特别理想。不管怎么说,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经济还是在稳步复苏的阶段,尽管不协调,或者是充满了矛盾,但新兴经济体普遍遇到了周期性、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长期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像巴西、俄罗斯,我们也是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的国家,这样会遇到一些新的增长困难,少掉了一个增长的支点,这样就形成一个增长的压力,所以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和发展理念的变化,不能长期走刺激经济的政策,一定要调整还原成培育稳定的增长机制,或者形成内生增长驱动的环境,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只要认准了,调整下去,最终会有一天走出这种怪圈。

    2016-02-23 10:16:30

  • 霍建国:

    另一个压力,我觉得目前高水平开放,整个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贸易规则的变化,有可能对我们形成新的压力。当然现在并不承认TPP所达成的高标准就代表了国际贸易的前沿标准,或者代表了全球普遍适用的标准,这还是要看TPP发展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全球市场开放的力度是在不断加大的,公平贸易的意识还是在不断成为一个主导的要求,其实一直就是一个主导的要求,只不过过去在分解的要求上没有那么多,我们也不能说TPP不会完全主导世界,这要有一个过程,但不排除个别的规则被WTO所吸收,像ITA协议过去就是APEC搞的,转到了WTO,在WTO里我普遍适用了,中国后来也参加了,而且现在也签约了ITA谈判,信息产品协定已经达成了,这也算是一个突破。但是他的一些规则也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要说难度的话,一旦转到WTO,那是需要更多国家普遍接受的,现在TPP的标准基本上对发展中国家是比较难的,是无法执行的,这样的话也就失去了它的代表性,至少失去了它普及成为全球标准的可能,当成为全球标准时,我觉得标准的高低是一回事,能否操作是更重要的,你有一个好的标准,但不能操作也没有用。在12个成员里面玩,但12个成员里面也放水了,最后签的协议,对越南、马来西亚、新西兰都做了灵活性的处理,基本放宽了一些政策,所以后来希拉里说这个标准根本不是站在美国的利益,和当初想象的是不一样的,要客观的看待TPP的标准。整个全球贸易新的规则,新的标准应该说对我们还是有压力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标准,因为这些高水平的、开放的市场环境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是有利于竞争的,有利于整个经济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向前发展。当然,在国际上这种标准之争的矛盾也是很深的。

    2016-02-23 10:17:22

  • 霍建国: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国内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国内6.5要保,因为6.5涉及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问题,稳增长实际就是稳住6.5,我们预计前两年高一点,高于6.5,后两年或者或三年适当回落一点,但现在看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来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用仅有的政策去支持新的增长动能,对于衰落的一些传统的动能,不必要投入力量,往里投入更多的支持政策,支持政策应该准确的定位到新的增长动能上去,当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主导力量时,经济增长会变成主动。

    当然,整个“十三五”,包括环境的压力,转型升级、去产能的压力,适应高水平开放和规则的压力,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所以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或者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改革开放增长点,而且我们可以估计到,当更大范围内的省市或者有一些重点发展地区能够进入到自贸试验的过程,会激活它的增长动能,或者通过开放来扩大进一步引资和扩大内部资产融合,通过新的管理手段触动一些新的增长机制,这个比例至少比较大。中央英明地决定把上海自贸区及时扩围,而且也意识到上海28点几的面积太小,扩围到120左右,这个面积我觉得是可以发挥的,甚至在浦东很多政策都可以享受。天津的开放区,北京是可以借鉴天津的服务业开放的政策,这样的话不只是单纯的试点问题,意味着通过开放的效果,对经济增长有拉动和刺激作用,一但达到这种效果,那就形成了一方面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另一方面稳定了经济增长的后劲,继续扩大整个自贸区试验范围,会有利于我们全面构建开放型新体制,有利于我国经济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2016-02-23 10:21:49

  • 霍建国:

    从下一步的发展看,现在要转变观念,突破改革。去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我觉得是我们把握整个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非常详尽的文件,里面交待得很清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四大体制,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适应开放经济管理的新模式,有利于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这四个新我觉得是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集中要追逐的四个目标。这个文件中不仅交代了四个新的目标,而且对投资、走出去、外资外贸以及对“一带一路”,包括服务业的开放和金融风险防范,里面都做了详尽的交待,这个文件是指导我们具体操作的文件。在这个文件基础上加快去实施,很快就能够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的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

    2016-02-23 10:24:40

  • 霍建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整个开放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把握开放的节奏和顺序方面,我们应该做到非常科学和严谨。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是一味的开,不断的扩大开放,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有清晰的时间段的安排,因为有的开放不是一步到位,是要分步到位的,在这点上我们要特别小心谨慎。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方面,服务业的很多领域开放方面,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有一个分步走的意识。现在的开放,如果说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大胆的突破开放,突破一些领域的开放,我觉得是相对没有压力的,但是事情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在发展最快的时候也很难形成开放的压力。今天中国的经济进入到比较艰难的发展阶段后,恰恰是一个开放的窗口。因为你没有突破口,找到开放的突破口,一旦在开放上作出突破,有可能会搞活一盘棋。现在金融风险的上升,特别是美国加息之后全球资本流动变化冲击越来越重,本来我们预定利率、汇率市场化之后紧接着是资本项下逐步放开的过程,但现在这个阶段就变得比较微妙,难度也比较大,所以要防控金融风险,资本项下的放开如何纳入到分步走或者在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防控风险的能力提升情况下再往前迈出去一步,这就需要你作出时间和节奏的安排。包括财税改革,财税改革也是我们目前谈得比较多的重大改革之一,当中央财政在宽裕时做财税改革那会轻松很多,但那时候很难主动做出来财税改革。我们今天要推动财税改革,难度要比以往更困难。中央财政已经比较困难了,财税改革不管是个税改革还是中央地方分税制的改革,无外乎是中央要让利,实际是通过让利让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的是让利原则,如果做不到让利,是收紧的,充实中央财政,那解决不了进一步放松搞活经济的问题,所以是一个矛盾。在这个时候突破财税改革的艰难度要比以前大得多。

    2016-02-23 10:26:56

  • 霍建国:

    包括国企改革,现在国企改革实际上就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和去垄断的过程,今天国企仍然是我们经济增长支柱型的部分,国企改革要非常慎重地把握好,如何定位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做优做大做强。现在的去产能压力也是很大的,去产能如果完全用大包大揽的方式,靠资金投入来缓解安置下岗职工,以及做一些破产安排的话,这个压力会很大,中央也很明确,多兼并收购,少破产,政策是清晰的,但你怎么去落实,现在的僵尸企业比例是很大的,要去僵尸怎么兜底,虽然我们有社会政策,有一个兜底的过程,但无形当中会有一个压力存在。这些改革在当前的情况下看,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改革的节奏、时间点、发力点,在最恰当的时候启动改革,效果是好的。

    2016-02-23 10:29:15

  • 霍建国:

    二是加强改革开放的法制环境以及制度性安排,改革开放顶层设计有了,但有一些开放恐怕是先要作出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或者是修改一些条例和法规,像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产品清单和整个外商三个法是连在一起的,外商合资法、合作法、外商独资法,这三个法不修改,很难在全国普遍的放开外资审批,进入到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三法合一的修改稿也正在抓紧推进。今年可能会比较难,看看今年能不能突破。要把整个的改革开放逐步纳入到制度性的安排当中,甚至是有一些规章制度的要求,有一些法律的约束。

    三是现在金融业的开放,汇率、股市的波动体现出来我们需要驾驭经济的能力。我觉得我们宏观调控的政策定位是非常清楚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些都非常经典,而且也非常科学,一旦严格按此执行会出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当中发现,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如何学会驾驭经济,引导经济,或者认识新常态,引导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确实是很难的,一般的经济管理部门都需要不断提高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才能适应当今世界这么复杂的经济振荡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变化,汇率市场,股市的变化,能不能主动的把握住可能变化的趋势,这种把握要感觉到,同时还不能不作为,要有所作为,你知道了不行,你要交待给社会,把很多信息要公开,要透明,信息的公开透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要以为很多消息不对外公开似乎就稳定了,其实错,如果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实际上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很多弱势群体和更多参与者通过信息会做出一些科学的判断。我们为什么不能讲?外界普遍地在说中国的资本大量外流,公布了一个数字说是1000亿或者1400亿,大家就开始猜,是不是都是老百姓换的汇,是不是都是外资流出的,如果作为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公开一些数字,上个月外流的资金如果一共是1000亿,其中作为正常还债的企业,支付国际债务的占了多大比例,正常的外汇交易支出的有多大比例,老百姓换汇的有多大比例,外资利润汇回的有多大比例,把这些数字交待出来,如果其中真的是投机分子和整个社会的换汇压力占了一大半以上,那就是预警机制。如果不是这样,其中含了大量正常的用汇和正常的汇率支出的话,自然就是安定人心,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我觉得,信息的公开透明要学会不断向前提升水平,这是驾驭整个经济,所谓的市场引导、窗口引导、金融审慎,或者是预期心理,我们在金融领域,当时学金融学的时候,大家对预期心理,国内是不接受的,预期心理属于一种主观主义,或者是属于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的,但今天看来预期心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上预期心理的变化,管理层应该学会怎么样引导和利用这种预期心理。

    2016-02-23 10:30:13

  • 霍建国:

    另一个是如何形成一个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优势的环境,实际就是培育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形成新的优势,尤其是现在的“一带一路”,各个方面都需要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最终如何使企业成长,发展成跨国公司,有能力经营的跨国公司,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是非常关键的。最终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影响力的扩升不完全取决于总体经济的实力,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能力和在海外的影响力反过来会衬托这个大国的影响力,是众多小的形象形成的一个中国的形象,所以不断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的优势,这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在海外投资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推进。

    仍然要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今年G20会在中国开,下周末在上海开财长会,包括杭州的G20首脑会,我觉得也是中国进一步阐述我们的理念,影响整个世界治理理念的重要契机。这是一个过程,习主席提要大胆参与全球治理,要说出来自己的理念和主张,现在看来,全球经济真正的理念都是不到位的,没有深刻地体会到合作共赢和包容增长的内涵,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就会产生共赢的效应,但现在没有这个效应,大家背后还在搞各自的小算盘,这样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是不利的,所以世界经济到今天很难最终走出困境和理念没有到位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2016-02-23 10:35:54

  • 霍建国:

    我们要把握处理好地缘政治的风险和矛盾,要防范好金融风险,防范好各类风险,包括海外投资的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包括市场波动的风险。更突出的是现在地缘政治的摩擦和波动越来越复杂,不光是乌克兰,现在中东以及美国拿南海说事,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通过大胆的对外开放,以及通过提高我们驾驭经济的能力,树立改革开放的信心,我相信中国经济会产生一个新的增长动能,不仅是解决2016年的增长问题,还要考虑整个影响“十三五”的五年发展问题,所以现在的发展任务,一旦改革突破成功,很多措施到位,不仅对稳定今年经济有关键作用,关键是为“十三五”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6-02-23 10:37:41

  • 张晓强:

    谢谢霍院长的发言,他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后来复制推广的情况做了专门的介绍,而且由此出发对于自贸区战略,TPP怎么看,以及开放对我们中国在当前面临的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做了分析,而且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果我们想构建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若干关键方面应该注意把握的一些要点,我觉得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我最近也看报纸在报道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去年扩区以后,一年来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上海自贸试验区加上对浦东的扩区,整个面积仍然不大。但是在整个上海1/50的区域面积上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去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2%,上海是中国发展水平最高的,像上海、北京的增速现在不是太高,但是浦东新区这个速度比上海全市高了2.2个百分点,而且去年上海浦东新区等同于自贸试验区,实际外商投资接近80亿美元,占了全国外商投资的7%,是大幅增加的态势,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现代服务业在上海自贸区,包括浦东新区快速发展,连续两年每年占整个浦东新区或者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到去年,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的服务业比重已经占到整个地方生产总值的70%,动力转换效果非常明显。在这个基础上,现在自贸试验区在扩大范围。

    进一步来看,怎么在“十三五”时期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霍院长在介绍当中专门谈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几方面的特色,国内的管理改革,简政放权,比如在金融上的创新,包括试验资本项下的扩大可兑换的类别,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我们所要求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率先在上海自贸区推进,而且不断深化。下面请国经中心经济研究部张焕波处长就完善负面清单模式下的相关问题谈一些体会。

    2016-02-23 10:38:35

  • 张焕波:

    谢谢张主任。非常高兴能在经济每月谈给大家介绍前期做的一些研究成果,关于负面清单模式下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的研究。在谈这个题目之前,首先介绍一下这个题目的背景,为什么现在在提负面清单,在国内这两年越来越热。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全球来看,现在全球新一轮的贸易投资规则正在形成,像TPP、TTIP、TSA,新的贸易规则与传统的贸易规则有很大不同,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讲究公平交易。以前说的是追求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一个国家能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自由的通商、自由的贸易,这是追求的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加入WTO,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些国家感觉是不是国内在环境保护、劳工成本方面有些标准过低,低于谈判国家,所以他们现在越来越强调公平贸易规则。第二个是要有公平贸易规则,很多的程序、规则、约束就会从准入前放到准入后,在边界内进行设定。第三个是在国际国民待遇方面,现在从全球来看已经签订了3200多个投资贸易方面的协定,其中大部分协定都是准入后国民待遇。这两年提的贸易投资规则程序主要的是以准入前国民待遇为标准的。

    2016-02-23 10:42:01

  • 张焕波:

    国际贸易的规则一方面有中国的因素,这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因素是现在的贸易环境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交通、信息越来越便利,全球化的程度在加深。从中国来看,我们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呈中高速增长,产业发展向中高端产业发展,现在提这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说,无论一个产业链是从供给还是到需求,产业链的改革,最终落实到政府层面还是加强监管。如果放开监管的话,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监管能不能跟上,如果监管不到位,改革可能就很难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现在的投资也发生了大的结构性变化,过去主要是以吸引外资为主,从近两年来看,现在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尤其2014年,走出去的投资量,大陆吸收的投资量,我们成为资本输出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全球进行投资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要放开多一点,他们放开多一点,我们也放开多一点,大家相互进行调整。

    2016-02-23 10:44:02

  • 张焕波:

    中央提出来我们现在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在长期以来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国家发展两个特点:大陆型的国家,我们是内生的,我们与其他国家通过海洋交往进行贸易交流方面是很少的,明朝以后基本就断了。当时提到的一些倭寇,很多都是沿海的居民进行走私贸易而产生的一些现象。从外贸看我们是相对封闭的国家,包括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的贸易顺差特别大,他们想打开中国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们对TPP不必过于担心,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当年他们想用战争的方式打开,现在绝对不会把我们排斥于这个体系之外。现在用贸易规则的谈判,我们在规则谈判当中还处于学习的地位,现在我们有这个要求,要求我们在国际社会当中,在经济治理规则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是我们对国际责任还相对了解不多。

    2016-02-23 10:46:19

  • 张焕波:

    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当中,当时规定了国家对外商投资有管理监督权,外资转入属于国家经济主权,加入WTO以后,我国明确给予外商准入后的国民待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管理战略。这就要求我们现在在整体上加强对外监管,因为加强投资的监管,实际也不专门针对外商,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应该是一种系统性的监管。改革开放将近40年,外商投资对于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外资外贸,技术发展,外商投资对我们的带动性是很大的。2015年1月底,累计吸收外资超过了1.6万亿美元,我们对外投资的存量刚好超过1万亿美元,吸收的比对外投资的大了6千亿美元。

    外商投资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是垄断性问题,我们在很多行业隐性或者显性的发现,很多公司、很多行业实际已经被国外的跨国公司所垄断。现在随着我们自身技术的发展,外资企业对我们国内企业技术性的带动和溢出效应正在减弱。我们长期以来对外商投资,给他的外资待遇不仅不低,而且是超国民待遇,我们现在是不是还把超国民待遇保留。另一个是结构不合理问题,外资企业当时进来是劳动成本密集型的行业,因为他转移的产业肯定不是高端的产业,当时是转移一些中低端产业,同样的企业可能把低附加成本的环节转移过来,包括在环境方面有更大的污染。

    2016-02-23 10:48:10

  • 张焕波:

    我国外商投资的体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法律法规,外商投资项目当中,我们有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包括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的规定。关于外商企业设立运营方面有“三法”,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立这“三法”。从产业导向政策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经经过了几次修订,目前负面清单还没有实施,未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上海几个自由贸易区试验之后与负面清单整合,这个指导目录与负面清单下一步如何进行调整,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当中考虑为到鼓励西部地区吸引外商投资,也出台过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近两年来,我国外商投资管理改革做了许多大的改进,一个是放宽准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一开始的核准制到大部分的备案制,限制性、禁止性行业比例大大减少,放宽准入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提高透明度方面,现在发改委在制定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时会在网上公开,也会征求企业、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增加透明度,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签订双边协定中进行考量。另一个是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进行试点。

    2016-02-23 10:50:58

  • 张焕波:

    关于负面清单,去年10月份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2018年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应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来看,资金是针对自由贸易区试验,因为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扩展到全国,时间是比较紧迫的,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力度是相当大的。负面清单是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要有内资、有外资,现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要试验一个大清单,这个大清单是外资企业要进的时候首先看大清单,大清单里如果没有再去看小的清单,大清单就是针对内外资的负面清单。

    与中美战略对话中焦点问题是负面清单的谈判,对美国来说,可能不需要太大的改革,但对我们来说,要进行负面清单的改进,从一开始的190多条到现在的122条,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无论是从监管机构,还是从法律制度,还是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建设来说,我们远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制度监管层面就不行。他们的国内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尤其国家安全侦察制度,你可以随便进来,进来以后再通过安全审查来限制和禁止交易,即便有些交易成立了还可以进行取消,他是以国内法来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发展。

    2016-02-23 10:56:01

  • 张焕波:

    以准入后监管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管理为辅的模式,要求监管中心同以前前项的审批到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管,以前监管范围是准入阶段到运营阶段的监管,监管方式严格完备有效的监管体系和风险体系。在加强风险管控机构力量方面进行新的部门、职能机构的设置,包括法律方面,行政执法方面的改革,还需要一套系统的改革。目前来看,我们在监管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一个平台,好像是政府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政府在企业运作中发挥引路人的角色。实际上,要求政府从一个引导企业发展、打造发展的平台,现在要转变为打造一个监管的平台。但是我们现在对事中事后监管不是很熟悉,自由贸易区在试验当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专业化的问题,包括人员配备的问题等等。

    另一方面,市场管理体制的分散化。现在在管理方面,很多监管功能、监管机构是分散在不同部门,下一步是不是考虑整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保险金融方面,我们的监管,尤其是跨境的监管能力需要发挥,资本项下的开放程度也依赖于跨境监管能力的提升。下一步开放的力度越大,需要我们监管的程度也就越大,如果监管跟不上,开放的力度可能就会受到影响。法律方面也需要完善,我们在开放当中要考虑几个关系,一个是开放与安全的关系,特别是美国认为,开放与安全是相关的,因为这是美国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他作为全球的霸主国家,有一种不安全的意识,所以他在吸引企业投资中会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个是开放与发展的关系,这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考虑到一些新生产业是否需要保护,国内产业先发展起来,一定程度上再引进和开放。第三个是内资与外资的关系,内资与外资,以后是不是还要对内资外资进行划分,现在还要三法合一,是不是用竞争法或者企业法就可以包含,通过行业监管对外资进行限制,是不是区分内资与外资的关系。第四个是考虑开放力度与谈判空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制定的负面清单,尤其2018年全国执行一个大的负面清单,我们在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谈贸易或者投资协定时,贸易投资协定里的负面清单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如果自身开放的力度大,是不是我们谈判的空间会小一点,这方面可能也要考虑。

    2016-02-23 10:57:31

  • 张焕波:

    从自由贸易区面临的监管来看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自由贸易区受面积的限制,上海的自贸区从以前的20多到现在的120多平方公里,尽管范围扩大了,但很多产业,即便是在负面清单中的一些行业放开了,但在那个地方也没法做。比如采矿业,那个地方没有煤炭,放开了在那儿也不能做,这样的话在试验方面就会受到影响,试验效果也会打一定的折扣,所以面积对我们有一定的限制。第二个是措施不协调,在一定范围内,我们现在改革牵扯到海关、税务、环保部门、安全、金融,这些部门之间如何进行统一的协调,目前也是比较困难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第三个是专业化的问题,比如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垄断,因为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背景,在认识上单靠政府部门的监管人员来进行识别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刚建立,成立两年多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人才方面、专业化方面可能还跟不上。第四个是海量信息的问题,成立两年多,大量企业涌入。以前是要审批、登记,提供的信息比较完备,现在在备案过程中,或者各部门的信息不能达到共享,比如上海自贸区8—9万的企业,海量的信息,如果没有信息方面的协调和识别,进行监管也是非常困难的。

    2016-02-23 11:01:26

  • 张焕波:

    我们考察了美国方面的经验,前面提到了美国主要对外资是放在国家安全,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外商投资审查,美国建国时,很多年是对外资没有限制的,很多企业都可以进去。一战时开始对德国进行限制,从那时开始逐渐加强对外资安全方面的监管。随着一次一次的事件,他不断加强监管程度,把国家安全提高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尤其是1975年成立了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去行使外国在美国投资、股票投资的功能。到了1988年,通过综合贸易竞争法,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佛罗里奥修正案,这里面授权美国总统在证据充分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一些外国投资,把这个权利交给了总统,总统最终需要国会的批准。总体来看,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强调是否影响到了国家的国防安全,卫生安全,还有经济安全领域,对国家层面来看有没有安全的影响,再一个是强调如果是外国政府控制的企业进行并购,他一定要进行审查。他不光强调有形资产,还强调无形资产,如果无形资产对美国造成影响他也会进行禁止,可能对生命或者民政信息产生损失的关键资产,如果进行交易他就会进行限制。这个问题非常大,比如我们现在对美国有很大的外汇储备,如果改变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拿出一大部分的比例来投资于他的实体企业,他可能就会说你会影响民众的信心,或者对我们这个国家产生影响,他就可以终止你的交易。国家安全方面,他对整个国家做了非常严密的保护。很多交易即便交易成功了,如果发现对国家安全有影响,还可以进行追溯来挽回。外资并购他们强调高技术方面的影响,如果他认为你这项并购影响到美国的关键技术领域在世界当中的地位,他也会认为你影响到他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对外资的限制是他们的核心。在金融危机以前,以前他们有一个规定,你的投资如果低于10%,他们是不审查的,但是金融危机以后,他们把这个门槛已经去掉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法律上来说,任何外资并购在美国都是可以被否决的。

    尽管美国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负面清单,看上去随便任何一个企业、行业都可以进来,但是可以通过监管,特别是国家安全审查来进行个监管。2014年,美国国家安全审查了147项交易当中,其中有24项的美国资产收购方是中国投资者。

    2016-02-23 11:03:09

  • 张焕波:

    英国与美国是相反的,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市场化国家,在过去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在制度创新方面确实做了很大的前沿性的安排,很多制度性的安排和框架都是英国提出来的。他们也有国家安全审查,但是很少,重点放在媒体上,比如媒体进入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如果影响到他的国家安全不能进入,到现在为止,英国没有任何因为国家安全的一项外资并购,这个还没有发生过。

    主要的工作是放在公平竞争这块,国内的竞争法、企业法为依据,主要看并购,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都是一视同仁的,他只看这项并购是否会对英国的市场竞争产生垄断影响,如果产生垄断影响的话会让你进行个调整,如果调整不了会终止交易或者进行罚款等等。监管机构设置上,他有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对交易和企业进行监管。还有重点的基础设施行业,包括金融部门,铁路、电力、航空等重点的关系民生的领域有重点的行业监管机构。行业监管机构和综合的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还有高等法院,还有竞争上诉法庭,如果你在这一层面解决不了,那么企业可以上诉,上诉到法院,通过法院解决。欧洲层面也有专门的市场监管机构和法院,如果一项交易涉及到在欧盟内的几个国家,需要在欧洲法院达成一致。

    2016-02-23 11:11:58

  • 张焕波:

    最后讲讲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建议:一是完善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2011年2月,我们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当时确立了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具体是商务部进行操作。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出台,从法制上对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做出了一些规定。从总体上来看,国家经济安全属于兜底条款,为国家监管部门提供了自由裁量权,东道国的执行国家安全审查过程中享有充分的灵活性。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我们现在审查是一个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放在商务部,是否需要进一步升级,设立单独的审查机构,是不是把安全审查放到更高的高度。第二,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领域的安全审查机构,我们的弱项可能是在金融领域有很大困难。如何保证审查的专业化水平,从英国来看,每一次他的反垄断审查都要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公平和贸易局出一个人,还会从社会上聘专家,是有任期的,有经济学家、会计师、律师等等,通过专家团队来进行审查。

    二是如何提高反垄断的专业化,目前反垄断存在多头执法的情况,现在垄断机构放在几个部门,上层有一个反垄断审查委员会,下面有发改委对价格方面的反垄断的司,商务部也有,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有,主要是做一些企业日常行为的社会监管,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发改委主要是看价格方面是否存在垄断。商务部主要是看在企业集中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从国外来看,是相对集中的统一的部门,目前来看,各个部门多头执法,信息沟通方面,有些案件在判断方面,到底属于哪个类型,这方面也有困难,下一步是不是进行整合,这也是一个考虑。反垄断并不是专门针对外企的,属于行业监管的一部分,而且要做到动态监管,实时管理和定时稽查。

    2016-02-23 11:13:00

  • 张焕波:

    三是防止不正当竞争。我们1993年12月就有一个《反不正当竞争法》,工商总局从2003年开始进行修正,2010年初步完成了修订稿,但现在一直没有出台。这也说明我们的改革在监管方面还需要加快步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正当竞争的条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擦边球的现象越来越多,难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反不正当竞争法》也不是针对外资企业,而且要向行业监管靠拢,向行业监管转变。过于强调国资、民资、外资的身份限定,对不同企业进行区别待遇,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企业自身的感受上,可能都会有一些歧视。如果还是这种性质的划分,它有悖于市场机制下权利平衡、规则平衡、机会平衡的理念,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监管的路径依赖,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同时要结合创新,以行业监管为主,可以学习英国的经验,在一些重点行业进行监管,上层建立统一的监管部门。

    四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前面提到了海量信息的问题,这方面必须加强信息的共享。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同时推出了管理办法,深圳前海与香港加强市场监管方面的市场共享,推行前海跨境数字丰富和互联应用等等。

    2016-02-23 11:16:05

  • 张焕波:

    五是以金融管理体制为核心,要建立市场主体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天津自贸区提出了这么一个分类风险的管理制度,有四个类别,像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从信誉方面来讲进行识别,信用好的企业自由度就大一些。上海设立了信用信息综合查询窗口,也提供金融信息查询和公共金融信息的查询。下一步把竞争部门的市场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用户也可以起很好的作用,尤其在网络时代起到很好的市场监管作用,如何把建立信息搜集、共享披露以及政府多部门的信用联动惩罚制度放在重要的地位。要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各部门优势,比如促进市场秩序。

    六是加强依法监管。我们碎片化还比较严重,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准则,如何处理好改革与法制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上海自贸区对负面清单的外商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三部法律,暂时停止了有关规定,时间为三年。下一步2018年要通过全国的负面清单,这种监管法律需要尽快出台。

    七是打造社会多元共治的监管平台。现在的监管不是政府一家,是行业协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大众要共同进行监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管,建立多部门、多层次、多功能的监管体系。同时要建立专业而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代管,国外来看,监管外包也是可行的。

    2016-02-23 11:19:11

  • 张焕波: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我们进行监管,从政府层面进行监管,政府监管的动力是什么。以前说政府发展经济自身是有动力的,财政收入会提高,如果让政府在监管方面下大力气,政府如何提高监管的动力,包括其他结构的动力。二是谁来监督监管者,监管者自身是否需要监管,需要保证公平性。三是这个社会监管主体的权威性,如果让社会的第三方,比如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来监管,如何保证它的权威性、可信性。四是如何提高保障的专业化水平。五是如何保证监管的协同性。我们各个部门监管如何达到信息共享,在监管同步方面做更大的尝试。监管涉及到国家安全,还有系统金融风险的,还有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还有环境方面的,这些方面我们是需要划分还是需要进行合并。最后一个问题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问题。负面清单没有提到的产业可以随便进入,很多产业在现在这个时代来说,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新的行业和产业,这方面怎么进行协调。大家可能用过优步,不需要进行注册登记,法律上来说不一定合法,所以在监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到位。

    监管外包制度、德国自由贸易港综合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台湾的分级监管机制等等都值得我们下一步进行学习。总之,监管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谢谢大家。

    2016-02-23 11:21:36

  • 张晓强:

    张焕波就我们国家的负面清单准入制度以及我们要推进的难点,对外商投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做了介绍,而且通过对美英两个很有特色的发达国家的外资管理体制实践的介绍,引出了我们如何既要推进好负面清单制度,又要维护好国家安全,需要通过完善我们的安全审查机制,更好地执行《反垄断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建设,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等多种方式,真正使我们负面清单制度之下的监管能够更加科学完善高效。

    外商投资在我们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现在虽然对外投资快速发展,而且在量上超过外商投资,另外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占整个中国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和80年代比降低得已经很低了,有人说外商投资也不太重要了,对这点,国家的有关政策取向讲得非常明确,就是仍然要看到外商投资在新形势下,仍然将对我们的改革发展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当然要更加注重通过引入外商投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高素质的人才引进,继续引进先进的技术,去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数增长6.4%,达到了1623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投资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如果看结构,去年投入中国服务业的外商投资达到7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比我们的外商投资总量6.4%明显增幅快得多,服务业去年占中国外商投资比重上升到61.1%,六成多是外资,所以今后恐怕自己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外商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也认为他的比较优势是在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业。

    在这样一个形势和格局下,既要发挥好外资的积极作用,深化我们对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的改革,又要使我们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够科学、高效、透明、公开,这是在今后推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需要花大力量的。三位分别就加快实施构建中国自贸区网络体系,加快复制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完善负面清单下的事中事后监管做了很好的发言。下面请大家提问。

    2016-02-23 11:23:30

  • 与会者提问:

    我们知道两会之后可能会有一批新的内陆自贸试验区产生,在您看来,国内的自贸试验区怎么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更紧密的对接?谢谢。

    2016-02-23 11:28:06

  • 霍建国:

    因为“一带一路”本身也含了对外开放的概念,实际上“一带一路”最初设定和中西部内陆沿边关系更大,现在因为东南沿海海上之路,和“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是一体的,自贸区的扩围一方面是在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排,另一方面在寻求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排来激活国内增长新的活力,对稳定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它和“一带一路”有一个衔接的过程,操作过程中要兼顾,将来可能会有中西部的开放前沿省市会进行自贸区试验,他们可能和“一带一路”的兼顾程度会更重一点。因为现在“一带一路”除了走出去的任务比较重之外,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引进来的问题,“一带一路”也是双向的,走出去、引进来如果处理得好,一方面在海外拓展我们的经营能力,国际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一些我们急需的资源,包括国际上有能力的经营公司引进来,也是非常必要的。可能到东部沿海不适应,但在中西部可能是适应的,所以要兼顾好投资方面的结合,效果可能会好一点。

    2016-02-23 11:30:11

  • 与会者提问:

    我想请问陈总经济师,您刚才提到“一带一路”要和自贸区战略相结合,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应该怎么推动“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结合,会不会对最不发达国家有一些政策上的倾斜?谢谢。

    2016-02-23 11:31:56

  • 陈文玲: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不发达国家,比如东盟自贸区十个都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我们现在推动和东盟自贸区在2010年完成谈判之后,现在进入了升级版,从原来的黄金十年进入钻石十年,其实这就是“一带一路”很好的结合,它既是推动自贸区战略升级,又是我们和东盟自贸区打通几大通道,因为我们有“一带一路”的六大通道,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和面向东盟的这条战略通道,包括和东盟的经济走廊。我们和巴基斯坦是自贸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上的中巴经济走廊,现在也在推进。习主席到巴基斯坦确定了“4+1”的立体工程,投资410亿,这个投资系市场化运作,和巴基斯坦合作合资。这既是自贸区战略又是“一带一路”,类似的还很多,因为现在涉及到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中其中在“一带一路”范畴里的占到50%以上,所以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和推进自贸区战略是并行不悖的,我们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习主席和“十三五”规划都提出来建立以周边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今后在“十三五”规划中会有更加详尽的部署。“十三五”规划到两会才会公布,公布之前我们也不好具体预测哪个是哪个不是,预测对了可能会说我们事先研究的被采纳了,预测不对,我们的研究没有被采纳。但总的来说,以周边为主,围绕“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构建自贸区网络体系,可能是我们未来在发展我们国家自贸区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016-02-23 11:32:30

  • 与会者提问:

    目前关于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些质疑,包括中国经济硬着陆,拖累世界经济,请张主任回应一下。谢谢。

    2016-02-23 11:35:17

  • 张晓强:

    这和今天的主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简单说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面临的形势及相应的主要方针政策都做了明确,客观上讲,我们面临着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非常乏力,国内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三期叠加,产能过剩问题,金融风险问题,客观上压力也很大,所以经济增长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宏观、微观、社会、改革大的原则把握相应提出了去库存、去产能等等五大任务,特别是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在继续扩大内需的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今年就一个特点,就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又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怎么做好相关的工作,是结合“十三五”规划,因为到2020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开好这个局,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审议,最后通过决议,会对在这种形势下的主要行动和措施作出明确的部署和安排。

    2016-02-23 11:36:00

  • 与会者提问:

    刚才霍先生讲到高端制造业开放方面有潜力可挖,为什么高端制造业没有马上放开?高端制造的概念应该怎么界定?您提到新的增长力问题,目前来讲,您能不能举例说明已经露苗头的新的增长力都包括什么?谢谢。

    2016-02-23 11:37:56

  • 霍建国:

    高端制造业开放这个概念还比较笼统,从目前看,现在有很多列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在对外开放的认识上还是不统一的。三中全会讨论制造业开放的时候,关于把一般制造业这句话写进文件也是有争议的,觉得一般制造业也不应该全面开放,里面有一些领域是不能开放的,但最终这句话还是写进了三中全会全面深改的文件,叫放开一般制造业。但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没有全面落实,因为这里确实有一些跨界的高端和低端,严格讲应该按照投入产出,按照技术价值含量,如果按照全价值链的概念讲,价值含量高的和价值含量低的,技术含量高低之分,我们只能按大的领域分,特别是现在一些精密机床、航空航天的设备,大家还是有一些想法的,认为我们必须有一些主导的技术,所以在开放上现在没有全放开。

    但是我个人有一个观点,转型升级一定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完成,即使是中高端制造业,如果完全靠自己独立自主的转型升级,突破技术上的障碍,也是很难的,把它放在开放的环境下,因为你可以做控制,可以合作,可以合资,不让他控股,但如果把这块打开的话,我们发现会有一部分国际上的大牌制造业集团有兴趣进来,可能通过合资合作跟你进行共同制造,包括大飞机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现在很多都是指在高铁、航空航天方面,作为新的增长点,包括精密机床、无人机,都放在这里面。要给它一个开放的视角会好一些。

    2016-02-23 11:43:29

  • 张晓强:

    感谢三位所做的非常好的发言,另外也感谢各位参与者参与我们的经济每月谈活动,提出了很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今后每个月还要举办经济每月谈,力争办得更好。再次感谢各位发言人和各位嘉宾。

    2016-02-23 11:45:00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

  • 经济每月谈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主持会议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中国网 李佳

  • 商务部经济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中国网 李佳

  •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处长张焕波

    中国网 李佳

  • 经济每月谈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现场提问

    中国网 李佳

  • 经济每月谈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现场提问

    中国网 李佳

  • 现场提问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网现场直播

    中国网 李佳

  • 经济每月谈: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中国网 李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