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文化部召开《中国公尺谱集成》新书出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王瑞芳

发布时间: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王瑞芳
文化部定于2017年9月6日(周三)下午14:30,在部机关大楼309会议室召开《中国公尺谱集成》新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同时,发布会还将介绍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相关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工尺(chě)谱集成》新书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文化部艺术司,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给予艺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他们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同志;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同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张振涛;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常务副主编、《中国工尺谱集成·江苏卷》主编齐琨同志;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教授、《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副主编李宝杰同志;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工尺谱集成·北京卷》副主编吴凡同志;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工尺谱集成·河北卷》副主编齐易同志;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杨斌同志;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董瑞丽。

    2017-09-06 14:35:23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我是文化部艺术司的明文军。本次新书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第一项议程,由我介绍一下《中国工尺谱集成》的基本情况:《中国工尺谱集成》是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也是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

    “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之一。唐代已出现大量手抄卷子,以后绵延不绝,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印刷乐谱。目前,各地民间乐社仍然在使用,但大量抄本辗转相传,有的未有印刷,消失与损毁情况堪忧。为此,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出版工作。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担任组委会主任,并为本书撰写前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乐团原副团长张振涛老师任总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齐琨、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林林等担任编委。在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目前《中国工尺谱集成》已完成10卷的编撰工作,并于今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工尺谱集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古琴音乐、戏曲音乐和各地乐种等传统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谱”可依。民间抄本由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因此,是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艺人演唱、演奏的乐谱,可以用以译解谱字写法完全相同的千年前的乐谱,从而恢复古曲原貌。

    二是学科价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学家便开始有目的地收集各地的民间手抄谱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和各地音乐研究机构保存了大量这类乐谱。这些谱本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为中国音乐学提供了有实践依据的活态文本。 三是人文价值。中国民间工尺谱因常年使用,大多没有封面,年代不详,但从纸张规格方面鉴定,都有百年以上历史,多为传世孤本。留存至今的谱本,无疑讲述了一部传承者与保护者的故事。由此可以理解音乐与民众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在民间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价值所在。

    董伟同志在《中国工尺谱集成》前言中指出:“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宝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薪火相传的机制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相信,《中国工尺谱集成》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对世界音乐文化史做出重要贡献。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二项议程,请张振涛同志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情况。

    2017-09-06 14:45:29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谢谢大家来出席今天的发布仪式!我是从事音乐研究工作的,我们说世界说只有三个民族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三种谱,一个是工尺谱,一个是简字谱,还有一个是韵律谱。简谱是不是一种发明?到现在还有商榷余地。如此说来,在世界上既浪漫又理性的民族大概只有两个,两个最热爱音乐又能够把音乐表述出来的民族,一个意大利人,一个中国人。这部分乐谱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明,中国智慧最重要的表现。但是,这部分一直淹没在民间。我们印的工尺谱,带词的工尺谱很多。

    2017-09-06 14:50:23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这次文化部艺术司的领导能够重视这件事情,在民族音乐扶持工程项目当中能够拨一笔钱来做这样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在音乐研究所图书馆当过一段馆长,再加上到民间很多地方采风过,知道民间很多谱本,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印刷出来,那么很可能就烟消云散。这些乐谱如果不印刷出来的话,它的传播范围就非常有限。

    很多朋友说这些谱子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古代没有录音设备,没有录像设备,但是,我们明明知道中国文化延绵几千年,这些音乐一代一代传承着,可惜我们就是没有办法指定这首曲子就是唐代的、这首曲子就是宋代的,我们怎么来证明呢?这些谱子提供了这样一种证据。我们搜集了一本谱子,抄于大唐开元五年,谁都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大唐开元五年距今已经一千多年,怎么会流传到现在,我们在河北搜集到这样一本谱子,把每次抄袭的年代全部写了出来,第一次抄袭是乾隆五十二年,第二次抄写是同治十三年,第三次抄写民国四年,再后边的抄写还有几次,谱子的抄写年代全部罗列出来了,使我们感觉到真的是一代一代传承,只是谱本传抄过程中,因为在使用过程当中封面被撕掉了,抄写的年代留下来的不多。我们幸运的看到了几本有这样记载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大唐开元五年抄到现在的谱子就是民间乐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曲牌名称在其他历史典籍上可以印证,中间可能会增加一些内容,但是基本格式是一样的。我们用这些谱子可以反推历史上很多曲牌到现在依然在流传。这就是收藏、印刷出来这些谱子的历史价值。

    因为这些谱子和民间的实践可以恢复很多古老的曲牌,我的老师黄先生提出曲调考古问题,原来没有录音机,一个曲调怎么能够像考古文物一样,能不能说出它的年代,因为这样谱子的抄写方式,根据历史文献对于曲牌的记载,大体可以恢复某一首曲牌产生于什么时代。我想这些谱子的价值就在这儿,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五十年代成立的时候,就开始在民间不断的搜集这样一些谱本,我在图书馆里工作过,我对这些乐谱产生了一种责任,我觉得如果万一着一把火,悔之晚矣,对不起古人,对不起民间的乐师,也对不起前几代的收藏家。尽快整理成册,才是我们多年的心愿,这个心愿怀揣二十年,是我一生的心愿。感谢文化部艺术司和文化艺术出版社领导。谢谢大家!

    2017-09-06 15:04:26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从张老师的发言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感情。所以,这套书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它实际上启迪了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责任。谢谢张振涛主编!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由艺术研究院牛根富院长、赵东升同志和我共同向国家图书馆古籍分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河北大学音乐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文博交流馆赠书。请七家单位的代表上台。

    2017-09-06 15:05:18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有请记者提问。

    2017-09-06 15:05:37

  • 记者: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记者。请问张总编,《中国工尺谱集成》这部书现在的曲目能用于现在的传播和演奏吗?第二个问题,针对于当代的艺术创作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谢谢!

    2017-09-06 15:05:50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这些谱子在民间一直在演奏,这些谱子大部分都是活态的。好多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都用了这些素材,有些干脆就是旋律完整引用,这种创作很多。

    2017-09-06 15:10:16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五线谱已经风靡世界,我们希望工尺谱能够成为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体系,也能够对全人类作出贡献。

    2017-09-06 15:10:25

  • 记者:

    我是音乐周报编辑。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想知道工尺谱在不同的乐种当中会有区别吗?《中国工尺谱集成》很多省没有涉及到,陆续会把其他省放进来吗?

    2017-09-06 15:10:40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跟张老师包括跟艺术研究院和出版社商定,这次十卷本集成出版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开展第二阶段工作,大概包括山西、山东、河南这些省卷的编辑工作。今后,我们会根据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有计划的推进。请张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2017-09-06 15:10:58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 张振涛:

    中国古代传播不像现在,地方戏特色比较强,那个时候的传播,各个乐社对于同一个谱子、同一个曲子的传承方式都有点差异,不是太一样。

    2017-09-06 15:11:13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因为时间关系,如果记者朋友还有问题的话,一会儿会议结束以后大家可以再细问张老师和其他专家。《中国工尺谱集成》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7-09-06 15:11:30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由文化部、内蒙古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承办,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协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将于9月12日至22日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地举行。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有关负责同志,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春良;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强。

    2017-09-06 15:48:52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本次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首先,我介绍一下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的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促进西部交响乐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部于2010年开始举办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由西部各省(区、市)轮流承办。国家财政每届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迄今为止,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已在重庆、宁夏、新疆举办三届,集中展示了西部交响乐的优秀成果,提升了西部交响乐整体艺术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加强了我国西部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举办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筹备情况看,本届西部交响乐周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参演乐团数量为历届最多。这次交响乐周,一共有11个西部省(区、市)的13支交响乐团参加展演,参演艺术家将超过千人。二是原创作品数量为历届最多。本届西部交响乐周要求每个乐团至少演奏一首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目的是鼓励西部交响乐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要求,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原创作品。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除西部交响乐团展演、“三进”演出、中国西部交响乐团团长联席会等活动,还首次设立“名家讲坛”,分别邀请了关峡、叶小钢、王黎光、卞祖善等著名音乐家,从乐团管理、作曲、人才培养、指挥等方面为西部交响乐团讲课,以进一步提升西部交响乐团的艺术创作和管理水平。四是首次将“三进”演出(进广场、进社区、进学校)的范围从呼和浩特一个市扩大到鄂尔多斯、包头等城市,改变了以往仅在一地举办活动的做法,真正做到了服务基层、文化惠民。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给予了大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代表文化部艺术司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刘春良同志介绍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的筹备情况。

    2017-09-06 15:50:04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春良:

    尊敬的明司长、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关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发展的文化部艺术司各位领导以及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的举办是文化部面向基层、服务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更是文化部对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内蒙古借力、借势、主动担当,高标准、高要求承担国家级活动,是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交响艺术事业发展,充分展示自治区文化艺术工作形象的重要机遇,对加快推动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打造文化品牌工程为抓手,重点实施了“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草原文艺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内蒙古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打造新时期草原文艺轻骑兵品牌工程”等,艺术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惠民演出全覆盖。2016年,按照自治区“草原文艺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计划安排,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率先牵头,正式启动了“草原音乐周末”惠民演出品牌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在呼和浩特举办各具特色的经典和新创作品音乐会,形成“内蒙古草原音乐周末”驻场演出品牌。2017年,这一品牌活动继续辐射至全区各个盟市。自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组建以来,交响乐团每年演出交响音乐会达到50余场。其中包括音乐季、交响乐进校园系列演出,下基层赴盟市、企业、社区、广场惠民演出等。同时,还在各中小学、高校采取演奏结合讲座的形式普及交响乐知识。在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筹备期间,我们先后举办了内蒙古首部清唱剧《嘎达梅林》、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永恒的回忆——纪念李德伦大师百年诞辰交响音乐会》、2017音乐季《不朽的贝多芬》等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交响音乐会,用交响乐这一世界语言讲述内蒙古故事,传播蒙古族文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为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培育了越来越多的交响乐乐迷,为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才明司长就第四届西部交响乐周整体情况作了介绍,下面,我简要介绍交响乐周的筹备情况。2016年11月以来,在文化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精彩呈现、广泛交流、共同提高、勤俭节约、确保安全的总原则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扎实做好交响乐周各项筹备工作。

    一是高位推进,周密部署。在文化部同意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举办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筹备工作高度重视。自治区领导多次听取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具体要求。今年6月,经报请文化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我们正式成立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组委会,由文化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文化部艺术司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领导担任副主任。同时,组委会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新闻宣传组、演出服务组、“三进”活动组、名家讲坛组、安全保卫组等6个工作组,明确职责和任务分工,目前,各工作组正在按照计划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2017-09-06 15:50:53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春良:

    二、保障到位,有序推进。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们承担了多项重要演出活动任务。恰逢此时筹办中国西部交响乐周这一重大活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不仅是对自治区文化建设的一次检阅,也是对我们组织能力、协调水平、服务质量的一次考验。即便如此,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保障落实交响乐周活动经费前提下,我们按照各参演团队的要求,多次修改完善接待方案、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演出服务组和安全保卫组在剧场协调,驻地布置,行程安排,安全保卫以及来宾和演职员的住宿、餐饮、交通服务等方面精心安排、精细统筹,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安全有序、保障有力,本着勤俭办节、务实高效的原则,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春良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扩大本届交响乐周的影响力,我们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优势,采取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宣传本届活动。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现在我们已经协调安排呼和浩特市重要交通路口和核心商圈准备投放宣传标语和活动介绍,以此来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各新闻媒体朋友的支持下,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客户端、微信平台等手段广泛宣传和全面组织动员,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关心参与交响乐周活动,使本届交响乐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使举办交响乐周的过程,变成提高广大群众高雅音乐审美水平和提升广大群众音乐艺术修养的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春良 内蒙古自治区把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列为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十九大召开之前重要的一项文化艺术活动。我们将以满腔热情的工作状态,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特别是在新闻媒体界朋友的宣传支持下,本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一定能够办成一届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高雅艺术盛会。谢谢大家!

    2017-09-06 15:56:28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谢谢!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各位记者提问。

    2017-09-06 15:57:32

  • 记者:

    我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我想问一下交响乐走进西部对繁荣西部的文化市场经济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2017-09-06 15:57:59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文化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营养,我们经常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于提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对于艺术品质、品位和品格的工作应该说有极大帮助。它可能不能直接对当地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但是,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它的发展可能会给这个地域、这个地区带来非常好的、同时又是润物无声般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

    2017-09-06 15:58:25

  • 记者:

    我是中国文化报记者。我想问明司长一个问题,我注意到这次西部交响乐周特别注重中国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要求每个乐团必须演奏中国作品,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

    2017-09-06 15:58:40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当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西部交响乐团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同时也应该不断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这是第一个思考。第二个思考,举办中国西部交响乐展演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提升我们西部交响乐团整体的艺术水平,而优秀的原创作品实际上是检验一个乐团包括一个演艺剧团艺术水平的重要标识。所以,应该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促进它的建设、促进它的发展。第三个思考,我们西部地区应该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都有非常好的呈现。这些应该说都是为西部交响乐团创作、特别是能够创作出有西部特色的音乐作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这次提出加大对原创作品的引导和创作力度。同时,我们也在工作当中不断的总结,希望我们今后的西部交响乐展演活动当中能够出现更多原创作品。谢谢!

    2017-09-06 15:58:58

  • 记者:

    我是新民晚报记者。请问本届西部交响乐周在文化惠民方面力度如何?都采取了哪些办法?

    2017-09-06 15:59:25

  •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李强:

    谢谢记者朋友提的问题。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就是本着为人民群众、文化惠民、用文化艺术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指导思想做工作。除了主场演出以外,我们还要深入到呼市周边比较发达的城市比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进行“三进”演出活动,这也是这次的新创。还有一点,我们是“请进来”,把普通老百姓请到艺术殿堂来欣赏我们的音乐,因为这次西部交响乐盛会邀请到这么多优秀的团体来到呼和浩特。为了扩大影响,我们还利用微信平台、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宣传,让更多群众领到票,能够欣赏到我们的音乐。

    2017-09-06 15:59:39

  •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 明文军:

    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工作,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积极的关注、深入报道中国西部交响乐周,让西部交响音乐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09-06 16:00:09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