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8年5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05-02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杨

发布时间:2018-05-02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杨
中国气象局定于5月2日(周三)14:30在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召开5月新闻发布会,发布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2018年气象科技活动周情况介绍。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陈振林: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气象局2018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先生,中央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王维国先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 陈峪女士。今天主要发布的内容有: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向大家通报一下;2018年气象科技活动周有关情况介绍。首先请张祖强先生就天气气候状况作介绍。

    2018-05-02 16:23:49

  • 张祖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将围绕六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一下4月全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 4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18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12.3℃,较常年同期(11.0℃)偏高1.3℃。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东部等地偏高2~4℃;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1℃。4月,浙江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上海、四川平均气温第三高。 4月,全国共有70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北及山东、湖北和湖南等地,其中天津北辰(15.1℃)、山西壶关(14.8℃)和乡宁(14.6℃)等8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18年4月,全国降水量42.9毫米,较常年同期(44.7毫米)偏少4%。西北中东部、华北、黄淮、江汉、江南中部、西南大部及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东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2倍,河北、河南及山东的局地偏多2倍以上;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北西部、东北南部及黑龙江北部、四川南部、云南西部等地偏少2~8成,局部偏少8成以上。 4月,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共有20站日降水量超过当季最大值,其中湖北宜都(185.5毫米)破历史极值。

    下面介绍一下4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西北、华北等地遭受严重低温冻害。 4月,我国出现3次冷空气过程,分别为3-7日、13-16日、22-24日。其中3-7日,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为一次全国型寒潮过程。西北东北部、华北、东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大部、江淮西部及内蒙古等地过程最大降温幅度在14℃以上,面积达253.5万平方公里,降温超过17℃的面积为67.9万平方公里。此次寒潮天气过程造成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安徽、山东等8省(区、市)遭受较为严重的低温冻害,共计80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5.1万公顷,其中绝收2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甘肃、山西受灾最为严重。

    长江中下游遭受暴雨洪涝。 4月,我国出现3次暴雨天气过程,分别为13-14日、21-22日和23-24日。江淮西部、江南中北部、重庆等地4月1-26日累计降水量100~200毫米,其中浙江西南部、江西中部、湖北东南部超过200毫米。湖北共有7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当地4月历史纪录,其中宜都(185.5毫米)破历史极值。4月暴雨造成湖北、湖南、河南、重庆、甘肃5省(区、市)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导致64.7万人受灾,4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46.3千公顷,其中绝收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湖北受灾最为严重。

    华北干旱缓解,华南等地干旱发展。 3月下旬至4月初,华北大部降水量不足5毫米,加上同期气温高,土壤失墒快,华北中部和东北部出现中度气象干旱,局地重旱。 4月以来,华北大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气象干旱基本得到缓解;但福建南部、广东东部、江西南部等地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气象干旱发展。目前,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江西南部、湖南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多省遭受风雹袭击,部分地区受灾较重。 4月,贵州、四川、云南、湖南、重庆、甘肃、黑龙江、河南、江西、山东、陕西、广西、新疆13省(区)遭受风雹袭击。贵州和四川受灾较重。4月4-7日,贵州遵义、安顺、毕节、黔东南州等6市(自治州)15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21.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3千公顷,其中绝收3.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

    北方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 4月,北方分别于1-3日、4-6日、9-10日、13-14日和16-17日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较2008-2017年同期平均值(3.2次)偏多。1-3日,新疆南疆盆地、甘肃河西、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辽宁西部、河南北部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其中南疆盆地出现沙尘暴。4-6日,新疆南疆盆地、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其中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河西等地出现沙尘暴。13-14日,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部局地出现沙尘暴。沙尘天气给当地居民生活及出行造成一定影响。

    下面介绍一下4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暴风雪、暴风雨、滑坡泥石流、飓风、森林火灾和沙尘暴等。暴风雪: 2018年4月14日,一轮罕见春季暴风雪袭击美国中西部,一些地区积雪深度达2~3米,导致80号州际公路在内的数条交通要道暂时关闭。 4月中旬,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地区的多伦多和渥太华,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地区出现暴雪并伴随大风、冻雨和降温等反常天气。

    暴雨洪涝: 3月以来,由于持续大规模降雨,导致肯尼亚多个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目前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33人受伤,超过21万人流离失所。 4月中旬,美国夏威夷州考艾县因强降雨引发洪灾,部分地区还爆发了泥石流灾害。 4月15-16日,美国纽约市遭遇暴风雨天气引发洪涝灾害,部分地区的地铁被淹,公共交通出现瘫痪。 4月11日,暴风雨袭击印度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造成42人丧生, 200多人受伤。 4月25日,一场罕见暴风雨几乎席卷以色列全境,以及巴勒斯坦地区,至少已造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0人死亡。

    滑坡、泥石流: 4月2日,意大利山体滑坡致2人死亡,公路和铁路受阻。 4月11日,日本大分县发生山体滑坡,6人死亡。台风(飓风): 4月1日,热带飓风“乔西”袭击斐济,致4人死亡1人失踪。森林火灾:截至4月中旬,今年巴拿马境内共发生了2374起森林火灾。 4月25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一昼夜扩大一倍,达4200公顷。沙尘暴: 4月16日,伊朗中部亚兹德省刮起沙尘暴,至少10人受伤。

    下面介绍一下4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8年4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8220条,其中,国家级发布35条,省级发布741条,市级发布2966条,县级发布14478条;包括红色预警137条,橙色预警1518条,黄色预警7897条,蓝色预警8657条,未知级别预警11条。 2018年4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35条,其中沙尘暴10条,暴雨9条,暴雪4条,海浪2条,风暴潮1条,高森林火险1条,海外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风险3条,海外社会安全事件安全风险5条。全国各省市县共发布预警18185条,其中,大风6958条,雷电4628条,暴雨1430条,大雾1074条,寒潮910条,其他3185条。2018年4月,全国共发布预警18220条,其中气象发布17806条、非气象行业发布414条,非气象行业包括林业274条,环保59条,国土30条,外交16条,交通14条,卫计委8条,公安4条,海洋3条,安监2条,农业、住建、民政和教育各1条。

    下面介绍4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全国大部地区光热充足、墒情适宜,利于作物生长及春播。北方大部降水偏多、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拔节孕穗和春播,全国春播进度比去年同期快1%。北方冬麦区出现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大部降水量有25~150毫米,较常年偏多3成至4倍;其中20-21日华北东部、黄淮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降大暴雨,雨量之大为历史同期少见,充沛的降水和良好的墒情利于冬小麦拔节、孕穗和抽穗。另外,春播区大部降水偏多、墒情适宜、气温偏高利于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其中东北地区后半月气温回升在10℃以上,利于春玉米趁墒播种;仅吉林西南部和辽宁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缺墒干旱以及陕西中部多雨,春播缓慢。

    南方大部光热充足,利于油菜开花结荚和春播。月内,南方大部多晴好天气,日照偏多、气温偏高、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和油菜产量形成及春播和春播作物生长;仅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春播短暂受阻,部分春播作物幼苗受灾。目前全国春播进度比去年同期快1%,大部分夏收粮油作物发育期正常偏早、长势正常偏好。

    4月3-7日北方经济林果、南方春茶遭较重冻害。受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3-7日北方大部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1~3天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正处于开花期的苹果、核桃、猕猴桃、樱桃、梨、杏等经济林果遭受中至重度冻害,受冻果园座果率下降50%~90%,陕西、山西受灾近330千公顷;山西和陕西等地部分发育期偏早提前拔节孕穗的冬小麦幼穗或叶片轻度受冻。陕南及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部分春茶遭受轻至中度冻害。陕西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及时向当地林业部门及种植大户通报实时温度,在规模较大的园区安装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方便果农了解最新天气信息;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时行动,及时采取了熏烟、喷营养液、防冻液、喷水、覆盖等防御措施来降低冻害影响。

    下面看一下未来十天天气趋势。气温趋势:未来10天,除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趋势:未来10天,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有40~80毫米,其中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江南中西部、华南中北部及重庆、贵州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局地180毫米以上;新疆北部及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东北地区东部、黄淮降水量有5~15毫米,部分地区有20~40毫米。

    主要降水过程: 5月5日至7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中西部、华南西部将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5月8日至10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还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下面是一些关注与建议。 5月,南方陆续进入汛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西南、江南、华南等地强对流、强降雨天气诱发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将可能增多;北方雷电天气逐渐增多;西北地区大风、沙尘天气仍然活跃。各地需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防御进入汛期后各种灾害对农业、交通、旅游、健康及群众生活的影响。

    江南、华南、西南等地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各种灾害。 5月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强对流天气进一步增多,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等强对流天气以及局地暴雨洪涝及其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农田、城市的渍涝灾害。 北方需防范雷电和沙尘天气对交通等的影响。 5月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增多,并仍将可能出现沙尘天气,需做好防范,减少雷电、大风和沙尘天气对于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的不利影响。各地需做好重点地区森林防火工作。 5月仍是森林和草原火险多发季节,各地需加强林区巡防和火源管理,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从农业气象服务方面来看,预计5月份,降水偏多的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以及新疆北部等地。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偏多,水热条件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但华北北部温高雨少,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东北地区气温偏高,利于春播;但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缺墒干旱,对春播不利。南方大部农区5月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偏少,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东北部降水偏多,对冬小麦、油菜灌浆成熟和收晒不利,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江南东南部和华南中东部温高雨少,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干旱。

    因此,气象部门建议,北方春播区趁墒抓紧春播;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防御干旱。东北、西北、华北等未播区应注意趁墒抢墒播种,已出苗地区要及时査苗补种,确保齐苗。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南部等地要注意造墒播种,确保春播顺利完成。北方冬小麦区应看天加强麦田管理,防范病虫害和倒伏。5月冬小麦处于产量形成关键阶段,黄淮多雨易诱发喜湿性病虫害发生,要注意加强防范;各地应密切关注强对流天气,加强水肥管理,注意防御倒伏。南方农区要做好夏收和春播作物田间管理。江淮、江汉、江南、西南等地要注意避雨收晒成熟的冬小麦和油菜。江南、华南要做好早稻水肥管理,促进形成丰产群体;华南中东部等降水偏少的地区应做好用水计划,确保春播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各地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下面介绍一下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功发射了16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在轨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2016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了风云四号A静止气象卫星,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业务的升级换代,风云四号A星于2018年5月1日开始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向国内和国际用户提供数据和产品。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已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正在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形成极大威胁。2018年4月13日,世界气象组织给中国气象局来函,希望中国气象局尽可能考虑加强印度洋区域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为了使风云气象卫星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服务,中国气象局建立了《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等灾害时,可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常任代表或其指定的联系人申请启动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该机制生效后,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对受灾区域进行5-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并处理生成图像和定量产品,通过中国气象局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国际互联网及卫星广播直接接收等多种方式向申请国家提供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还有一项工作向大家报告一下。 5月19日至26日,中国气象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中国气象学会将联合主办以“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为主题的气象科技活动周,主会场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届时将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同期举行。北京主会场活动、全国范围科普开放等活动,包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气象科技成果展和科普互动体验展;气象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气象科研院所工作交流会及学术交流会;举办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中学生气象知识竞赛。围绕“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主题,气象科技活动周将全面展示气象行业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国家需求,从更大格局谋划、更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气象现代化的建设成果,让更多市民了解气象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知识。

    2018-05-02 16:24:46

  • 陈振林:

    谢谢张祖强先生的介绍,他介绍了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和影响,对未来10天天气进行了展望,对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进行了回顾,同时向大家通报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这件事情,预告了气象2018年气象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安排,内容很丰富。下面,记者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2018-05-02 16:25:17

  • 记者:

    谢谢张祖强先生的介绍,他介绍了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和影响,对未来10天天气进行了展望,对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进行了回顾,同时向大家通报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这件事情,预告了气象2018年气象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安排,内容很丰富。下面,记者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2018-05-02 16:25:43

  • 王维国:

    今年4月北方出现3次大范围的降水,这个降水总体来看比常年偏多,大部分地方偏多3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多2—4倍。春季是北方农业生产关键季节,是春播和春播作物出苗的季节,三次大范围降水对春播非常有利,就像我们讲的“春雨贵如油”。一是降水缓解华北前期出现的干旱,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二是因为降水偏多,4月中下旬以来气温持续上升偏高,降水偏多和气温偏高有利于北方展开大面积春播活动,以及有利于春播作物的出苗。三是对冬小麦生产非常有利,4月正好是冬小麦拔节、孕穗、抽穗阶段,这个阶段刚好出现大量的水分来补充,三次降水对冬小麦拔节、孕穗、抽穗都奠定了基础,利大于弊。

    2018-05-02 16:26:53

  • 记者:

    我是农民日报记者,就风云气象卫星,我问几个问题。第一,咱们发射了15颗,其中9颗在运行,投入使用的是不是这9颗?第二,我国气象卫星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与其他国家相比,比如说美国、俄罗斯,大概是什么情况?第三,正在为2500个用户提供服务,这些用户有些什么类型?

    2018-05-02 16:27:14

  • 陈振林:

    我们风云气象卫星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你的问题比较专业,请今天到场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专家来解答一下。

    2018-05-02 16:27:38

  • 林维夏:

    我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林维夏,感谢媒体朋友对风云气象卫星的关注。我来回答您的几个问题。关于风云气象卫星目前发射和应用的情况,刚才讲到,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发射了16颗气象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9颗。其中高轨有3颗正在业务运行,加上刚刚投入业务运行的风云四号一共4颗;极轨气象卫星目前有3颗正在业务运行;另外各有一颗由于发射年代比较久远,属于在轨变更状态。我们目前气象卫星发展应用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应该说之前处于跟跑阶段、学习模仿阶段,近些年特别从风云三号、风云四号两个系列的业务应用,我们在世界上处于了并跑阶段,部分应用和服务处于国际领跑地位。目前投入使用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上面搭载了高轨道的探测仪器,属于国际上首发,目前国际上没有同类的应用。 2500个用户的统计渠道是通过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门户网站,包括中国气象局统计的行业内用户,以及这些年支援建设的其他行业、国际用户。2500个用户分布比较广,除了国内用户,也有国际登记的用户。

    2018-05-02 16:27:58

  • 记者:

    我是中国天气网记者,4月沙尘偏高的原因是什么?5月份沙尘的强度和范围能简要介绍一下吗?近期强降雨主要影响省份是哪些,有没有重叠的区域?5月份有没有比较明显的降温过程?

    2018-05-02 16:28:20

  • 陈 峪:

    沙尘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4月我国沙尘天气比较多,尤其比近5年都是偏多的。偏多的很大原因跟降水有关系,今年春季北方大部分的地区降水偏少,尤其3月份降水偏少比较明显,特别是沙源地降水少,容易起沙,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5月有可能也会出现一到两次沙尘天气,主要影响还是我国北方地区。

    2018-05-02 16:28:43

  • 王维国:

    近期有两次降水过程,主要在南方地区,第一次降水5月5号到7号,影响西南地区、江汉江淮等地,具体来讲包括云南、贵州,以及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南部、长江中下游这一带,这些雨带与前面重合。华南西部主要在广西,是和前期重合的。上述地方要注意防范。我们还会及时更新预报,希望及时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

    2018-05-02 16:29:14

  • 记者:

    我是中国气象报记者,选择在中国航天日发布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有什么样的考虑?怎样来保障机制的运行?

    2018-05-02 16:29:26

  • 张祖强:

    选择在航天日这天发布,是因为气象卫星发展得益于中国航天的发展,中国航天不仅惠及中国,也对全球防灾减灾非常有帮助。具体来说,怎么来保障这个机制落实,有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风云气象卫星通过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严密、完备的业务布局和流程,技术条件比较成熟,能够具备根据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情况做出响应,来监测突发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二是这个机制发布首次面向国际用户应急响应,我们在国内已经有很多次的应急,比如说大家在以往的台风快登陆时候,或者出现大暴雨之前,我们经常会启动卫星加密观测,这种应急加密观测在国内已反复实践了很多次,这也是我们能够提供国际服务的一个基础。三是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响应机制,简化国际用户在申请应急服务时的流程,提高用户体验和反应手段,在分发渠道和手段上加强技术支撑,让用户通过专用的CMACast,也就是风云气象卫星对国际用户发布信息的平台,来获取风云气象卫星直接数据广播,还有通过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门户网站等渠道确保用户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谢谢!

    2018-05-02 16:29:41

  • 陈振林:

    谢谢张祖强先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2018-05-02 16:30:00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