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专场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05-24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王瑞芳

发布时间:2019-05-24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王瑞芳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1x
0:00 / --:--
5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00,北京市科委在军事博物馆B1多功能厅召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中国网:

    2019年5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联合召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光连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情况。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主持发布会。

    张光连介绍,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张光连介绍,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发力,不断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技术引领能力,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2018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居全国之首;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约15%左右。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全国1/3左右;已经运行、在建、拟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个。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有69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8%,连续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北京主导和参与的占6项。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对全球500个城市的评价显示,北京蝉联全球第一。

    一、启动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究机构2018年,北京市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制订配套文件,在运行机制、财政支持政策、评价机制、知识产权激励和资产管理方式等五个方面取得突破。建设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关键技术平台,组建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支持科学家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其中,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组建了由诺奖获得者等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委员会,推进共建单位科研人员“双聘”、科研设备“共享”,已兼聘科研人员94名;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已正式引进10位PI和6位技术中心主任,公开遴选了首批56名脑科学中心“合作研究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探索推行经费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不设科目限制,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

    二、持续强化原始创新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安全、医药健康、量子信息等领域优势,主动做好配套服务,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服务航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安全、医药健康、量子信息等领域优势,主动做好配套服务,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服务航空发动机、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在京落地。突出“从0到1”的原创导向,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在京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精尖创新中心,提升前沿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水平。

    三、全力打造三大科学城创新高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在前沿新材料、碳基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一批关键共性、前瞻引领、颠覆性技术项目。突破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研报告已获批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加快推进可研审批。5个首批开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布局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形成多元主体创新格局。加速东、西区联动,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提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三期加快建设。

    四、创新自然基金支持方式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北京市基金”)是北京市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市基金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支持基础研究的特色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北京市基金”)是北京市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市基金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支持基础研究的特色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9-05-24 12:02:35

  • 中国网:

    一是率先设立专项聚焦突破关键技术问题。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有关“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要求,围绕北京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问题,在全国率先部署重点研究专题项目,聚焦科学前沿,鼓励学科交叉,瞄准高精尖产业与基础学科的交汇点精准发力,高强度支持顶尖研究团队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原创性成果。资助项目研究内容涉及数学学科的里奇流、深度学习、弱监督算法,物理学科的新拓扑物质、低能耗纳米激光、冷冻电子成像等多个国际前沿方向,将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芯片、能源催化等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源头支撑。

    二是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市杰青项目”)按照“围绕一个学术骨干、培育一个创新团队、形成一个合作网络、支撑一个优势学科”的模式,鼓励北京地区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立足科学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2018年,资助市杰青项目30项,成员平均年龄37.7岁,学术根基扎实,均在相关领域学术机构内任职。资助项目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多为领域内开创性成果,如研发国际首个集成A二是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市杰青项目”)按照“围绕一个学术骨干、培育一个创新团队、形成一个合作网络、支撑一个优势学科”的模式,鼓励北京地区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立足科学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2018年,资助市杰青项目30项,成员平均年龄37.7岁,学术根基扎实,均在相关领域学术机构内任职。资助项目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多为领域内开创性成果,如研发国际首个集成AI处理器的手机、首次实现了激光冷却半导体等。研究内容聚焦多个“0到1”的原创性问题,具体涉及信息技术、能源材料、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等多个首都重点科技发展领域。

    三是积极打造联合基金“北京模式”。目前,北京市基金已分别与市教委、海淀区政府、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设立5支联合基金,年均吸引外部经费近7000万元。在全国30家地方自然科学基金中,无论联合基金数量、吸引外部经费额度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地方基金前列。联合基金推动企业从基础研究的参与者变成出题者,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分别与商汤、交控科技、佰才邦成立3个联合实验室,已有24个项目形成了合作,其中3个项目得到后续资助,资助经费合计达1200万元。联合基金切实推动了企业和高校院所对接资源、共享成果,逐步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了联合基金的“北京模式”。

    四是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2018年,京津冀三地科技厅(委)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协议(2018-2020年)》,深入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推动京津冀三地科研团队形成实质性合作,搭建基础研究互联互通平台。

    下一步,北京将按照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研究统筹规划,做到基础研究有新布局;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做到高水平研究基地有新成效;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做到解决影响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新突破;落实好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做到在人才集聚培养上有新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力度,做到对高精尖产业发展有新支撑,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优异成绩向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2019-05-24 12:19:56

  •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教授张悠慧: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神经形态类脑芯片天机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借鉴大脑信息处理的机制,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需求,提出兼顾人工神经网络和脉冲神经网络各自特点的异构融合类脑计算架构。设计出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既可支持仿脑的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由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来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

    天机芯片通过资源复用只需百分之三的额外面积开销即可同时高效运行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导向的绝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形成浑然一体的空域和时空域协调调度系统,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既能降低能耗,提高速度,又能保持高准确度。

    “天机”芯片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打破当前人工智能芯片仅支持人工神经网络或者脉冲神经网络的限制,开辟融合类脑计算芯片新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清华大学研制出第一代类脑计算软件工具链,可支持从机器学习编程平台到“天机芯”的自动映射和编译,开发出第一代类脑计算机,并建立首个类脑计算演示平台,并利用单个芯片在无人智能自行车上实现了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交互、自主决策等功能。

    大学类脑计算中心借鉴大脑信息处理的机制,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需求,提出兼顾人工神经网络和脉冲神经网络各自特点的异构融合类脑计算架构。设计出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既可支持仿脑的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由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来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天机芯片通过资源复用只需百分之三的额外面积开销即可同时高效运行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导向的绝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形成浑然一体的空域和时空域协调调度系统,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既能降低能耗,提高速度,又能保持高准确度。

    “天机”芯片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打破当前人工智能芯片仅支持人工神经网络或者脉冲神经网络的限制,开辟融合类脑计算芯片新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清华大学研制出第一代类脑计算软件工具链,可支持从机器学习编程平台到“天机芯”的自动映射和编译,开发出第一代类脑计算机,并建立首个类脑计算演示平台,并利用单个芯片在无人智能自行车上实现了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交互、自主决策等功能。

    2019-05-24 12:24:10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助理彭海琳:

    北京大学——石墨烯单晶晶圆的规模化制备和装备技术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院士-彭海琳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4英寸无褶皱石墨烯单晶晶圆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并研制了专用的石墨烯单晶晶圆批量制备装备,年产能可达1万片。

    该石墨烯单晶晶圆规避了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的晶界、褶皱等缺陷,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为石墨烯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等高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该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高品质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了我国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该成果为我国高端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制备奠定了技术基础和装备基础,为打开石墨烯下游市场、应用于高端电子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奠定材料基础。

    2019-05-24 12:29:10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教授张余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马约拉纳任意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鸿钧和丁洪带领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鸿钧和丁洪带领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科学装置,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了马约拉纳束缚态,即马约拉纳任意子,该研究成果于2018年8月16日在《Science》发表,2019年1月,该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研究表明,观察到的马约拉纳束缚态具有纯净度高,6T以下磁场以及4K以下温度能够稳定存在,材料体系简单等优点。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单一块体超导材料中发现高纯度的马约拉纳任意子,且该马约拉纳任意子能在相对高的温度下实现,不容易受到其他准粒子的干扰,这也预示着在其他的多能带高温超导体里也可能存在马约拉纳任意子,为在相对高的温度实现和操控马约拉纳束缚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对构建稳定的、高容错、可拓展的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2019-05-24 12:30:27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基因编辑研究中心主任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课题组成功建立了多项原创性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并运用这些技术系统发现了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靶点,主要研究成果有:成功建立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通量功能性基因筛选技术;成功建立了对人类基因组中多种“暗物质”的高通量功能性筛选新方法,并在多个癌细胞系中成功鉴定出调控癌细胞增殖的长非编码RNA,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实验室近期取得了一项重要科研突破,发明了全新的核酸编辑技术,该技术脱离了现有的CRISPR等基因编辑体系的束缚,利用人体自身存在的编辑机制进行精确的编辑,具有高精度、副作用低、适用临床用药等优势。这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摆脱了国外专利的束缚,突破了科研和产业的双重技术壁垒,对于新药研发、医药产业发展以及基础科研升级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2019-05-24 12:35:17

  •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倪凌:

    清华大学董晨团队在炎症与肿瘤疾病的免疫学研究的系列成果清华大学董晨教授就T细胞在炎症和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独立发现第三类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7细胞,该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领域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在2008-2009年确立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亚群;2011年独立发现了调节性Tfh细胞(Tfr细胞)亚群; 2018独立发现靶向 B7S1 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并能改善现有 PD-1 抗体免疫治疗的疗效。在 2019 年,共同 NR4A1 是一个负向调控 T的转录因子 NR4A1,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两项与耗竭 T 细胞相关的成果,包括免疫耐受 T 细胞和慢性感染以及肿瘤微环境的耗竭 T 细胞,都特异性稳定高表达转录因子 NR4A1;NR4A1对于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免疫都起着关键负调控作用。

    同时,发现免疫检查点分子 B7S1 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的B7S1可启动CD8+效应T细胞的衰竭过程,并且与PD-1抑制性信号一起协同地诱导T细胞衰竭,阻断B7S1信号有望进一步改善现有PD-1抗体免疫治疗的疗效。

    两项与Th17细胞相关的成果:发现一个在主流认识中主要调项与Th17细胞相关的成果:发现一个在主流认识中主要调控II型免疫反应的白细胞介素(IL)-25,在Th17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中有着重要的病理作用。发现IL-17能够诱导IL-25在皮肤角质细胞中的表达,而IL-25能够以一种自分泌表达的方式,反作用于皮肤角质细胞,影响其增殖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加重银屑样皮肤炎症。这一发现有可能导致针对银屑病的新型治疗方案。

    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表观调节蛋白TRIM28。研究表明STAT3能够与TRIM28形成一个复合物,并把TRIM28招募到Th17细胞相关基因的位点,开启相关的染色体结构,调控RORγt的招募,并最终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及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

    两项与Tfh/Tfr细胞相关的成果:发现对Tfh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的标志性趋化因子CXCR5的表达主要受到一个新的转录因子Ascl2的控制,而不受之前认为的Tfh细胞首要转录因子Bcl6控制。

    另外,首次发现Tfh细胞和Tfr细胞亚群在干燥综合症中具有截然相反的功能,前者能加重疾病的进程,而后者则抑制相关疾病的发展。这些发现,对于了解Tfh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2019-05-24 12:38:55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