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召开2019年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张祖强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陈振林主持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 魏彩英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 周兵
CGTN记者提问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马学款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6月新闻发布会。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先生,国家卫生气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女士,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马学款先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周兵先生。今天发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5月以及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的回顾,还有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和高考期间天气预报;二是我国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的有关成效。下面请张祖强先生介绍5月及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端午节、高考期间天气趋势预报相关情况。
2019-06-04 14:30:35
首先介绍一下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全国平均气温偏高,气温起伏大。2019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11.5℃,较常年同期(10.4℃)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或接近常年,其中东北、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北部、江南东北部及新疆、甘肃、宁夏、云南、海南等地偏高1~2℃,局地偏高2℃以上。海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云南为次高。春季,华北、江南、江汉及吉林、陕西、甘肃等地共75站日降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河南鸡公山(18.2℃,4月9日)等5站日降温突破历史极值;云南、广西、四川、山东、吉林、辽宁等地共140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云南景洪(41.3℃,5月19日)等29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的第二个特征是全国降水量略偏多。2019年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148.7毫米,较常年同期(143.7毫米)偏多3.5%。东北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南东部及新疆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陕西西部、四川北部和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广东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黄淮、江淮、江汉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西藏中西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云南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少,上海为次少。春季,贵州、广西、浙江、福建等地共20站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广西靖西(276.2毫米,5月27日)等3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019-06-04 14:35:30
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是,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区域冷暖起伏大。2019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16.2℃,接近常年同期(16.1℃)。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差异大,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和东部、四川东部、贵州北部、湖南西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而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中东部、黄淮大部及云南、四川西南部等地偏高1~2℃,云南中东部等地偏高2℃以上。云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天津为次高。5月,云南、广西、贵州、吉林、辽宁、山东、四川等地共147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云南元江(43.1℃,5月19日)等28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及吉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共30站日降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陕西宝鸡县日降温(10.7℃,5月27日)突破历史极值。
全国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2019年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9.5毫米,与常年同期相同。降水区域差异大,东北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及新疆中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陕西西南部、四川北部和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黑龙江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及云南、广西北部和东部、西藏中西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其中云南大部、河南大部、江苏北部、山东东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云南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少,河南、江苏为次少。5月,贵州、广西、浙江、福建等地共19站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广西靖西(276.2毫米,5月27日)、天等(266.2毫米,5月28日)和福建三明(230.4毫米,5月16日)3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019-06-04 14:49:13
下面介绍5月全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南方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5月,我国共出现5次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5-6日、12-13日、15-18日、19-20日和25-28日。5月15-18日,江南大部及福建等地过程降水量普遍超过25毫米,其中福建中部等地有100~250毫米,局部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5月25-28日,淮河以南大部地区降水量普遍超过25毫米,其中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广西中南部、广东南部沿海局部超过100毫米,局部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广西东兴、靖西、天等和广东斗门出现特大暴雨,其中26日广西东兴降水量达359.7毫米。5月,暴雨造成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
云南、黄淮和江淮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5月,黄淮和江淮地区(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平均降水量3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5%,气象干旱发展并维持。4-5月,云南降水量60.2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同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为历史同期最高。5月,云南南部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高温、少雨导致云南大部发生严重干旱,部分河道断流、水库干涸、人畜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影响。月内,东北地区干旱一度发展,19日以来,受明显降水影响气象干旱逐步缓解。目前,黄淮、江淮北部、云南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部分地区出现特旱。
2019-06-04 14:50:47
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5月22-25日,华北、黄淮和东北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其中,5月23日高温范围广,京津冀晋鲁豫皖苏内吉辽11省(区、市)35℃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64.1万平方公里,其中38℃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13.8万平方公里。5月24日,高温强度强,吉林、辽宁、黑龙江共有53个县市(区)气温突破5月历史高温极值。 5月22-25日,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河北东南部、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等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8℃以上,河北、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超过40℃,其中河北南宫达41.2℃。
北方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5月,北方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4-5日、11-12日、14-16日、18-19日,其中2次为扬沙过程,2次为沙尘暴过程。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较2000-2018年同期平均值( 2.7次 )偏多。5月4-5日,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11-12日,内蒙古大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部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14-16日,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扬和沙浮尘天气,内蒙古、甘肃中部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18-19日,内蒙古中西部、青海北部、宁夏、甘肃东部、河北中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等地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
2019-06-04 14:51:29
华北西北部分地区遭受低温冷冻灾害。月内气温波动大,部分地区多次遭受冷空气影响。其中,5月13日,内蒙古中部、山西、陕西北部等地最低气温低于0℃,发生低温冷冻灾害;18-22日,西北、华北等地部分地区多地最低气温降至2℃及以下,有些地区甚至低于0℃,造成新疆、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遭受低温(霜)冻害,降温同时大部伴有大风,导致农作物和部分经济作物受灾严重,部分温室大棚受损。
多省遭受风雹袭击,部分地区受灾较重。5月以来,我国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四川、云南等地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安徽、江西、甘肃受灾较重。
2019-06-04 14:52:17
5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龙卷风、干旱、台风飓风、高温热浪、森林火灾、暴风雪等。暴雨洪涝:5月18日,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县屋久岛遭遇50年一遇特大暴雨,小时降水量高达120毫米,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60余名游客被困山上。5月20-22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艾奥瓦州、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遭遇强风暴袭击,狂风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房屋倒塌、交通中断,4人因灾丧生。5月下旬,美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遭遇暴雨侵袭,导致大范围洪水泛滥。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和阿肯色河多个站点水位创历史新高。5月21日,德国多地遭受暴雨导致洪水泛滥,南部地区多条铁路中断,1人因灾丧生。
龙卷风:5月,美国已记录到超过500次龙卷风。其中,23日,猛烈龙卷风横扫密苏里州,造成至少3人死亡。27日,龙卷风侵袭俄亥俄州,导致1人死亡、12人受伤,多处房屋被毁坏,超500万人受断电影响。
干旱:2019年4-5月悉尼遭遇近160年来第二干旱时期,政府拟实施“限水令”。台风、飓风:5月3日,热带气旋“法尼”登陆印度奥里萨邦,随后肆虐印度和孟加拉国,造成77人死亡,数百万居民遭遇停水断电。
高温热浪:5月下旬,高温热浪侵袭日本,致北海道10万株郁金香枯萎。森林火灾:5月5日,南苏丹西北部洛尔州东科罗克郡突发森林火灾,大火席卷四个村庄,造成至少33人死亡,60余人伤势严重,138所房屋被毁,1万多头牲畜死亡。暴风雪:5月11日,暴风雪席卷蒙古国南部和中部地区,已造成4人死亡,多地交通瘫痪,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019-06-04 14:56:22
5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2019年5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5050条,其中,国家级发布99条,省级发布885条,市级发布3939条,县级发布20127条;包括红色预警461条,橙色预警3844条,黄色预警12618条,蓝色预警8102条,未知级别预警25条。2019年5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99条,其中暴雨21条,山洪灾害20条,地质灾害18条,海外社会安全事件安全风险12条,沙尘暴8条,强对流7条,大雾7条,高森林火险4条,风暴潮2条。2019年5月,全国共发布预警25050条,其中气象发布24347条、非气象部门发布703条,非气象部门包括应急管理448条,自然资源199条,水利36条,外交12条,人防办6条,交通运输1条,卫健委1条。
5月气象条件对全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显示:东北旱情缓解,全国夏收夏种进展总体顺利。5月,东北地区大部出现3次较强降水过程,土壤墒情明显改善,旱情缓解;目前东北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春播作物生长。北方冬麦区大部时段光温水匹配,利于冬小麦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5月21-25日冬麦区气温偏高,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干热风天气,对缺墒冬小麦灌浆产生不利影响。南方大部气温偏低,多阴雨,局地多发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对冬小麦油菜成熟收获和水稻分蘖生长不利。云南温高少雨,旱情发展,不利春播和作物生长;5月26-28日云南出现降水过程,东南部旱情缓和,中部旱情持续。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30日,全国冬小麦已收获近2成。其中西南地区冬小麦收获接近尾声,湖北冬小麦收获过7成,河南冬小麦已收获22.8%,安徽近2成,陕西过1成,江苏近1成,山西收获2.2%。目前全国夏收进展顺利。西南地区、江汉、江南东部等地已开始夏种,其中上海水稻播种进度为12.8%。
2019-06-04 14:57:47
下面来看未来10天天气趋势。未来10天,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90毫米,其中江淮、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及贵州的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局地超过25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另外,新疆沿天山地区、东北地区及黄淮北部累计降雨量有10~30毫米,局地40~60毫米。
主要天气过程:5-6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广西北部等地先后有大到暴雨,其中江汉、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有阵雨;上述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8-10日,江南、华南大部、四川盆地及贵州和云南东部等地还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阵雨。12日前后,江南、华南及云贵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华北、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
2019-06-04 14:59:07
具体来看6月7-9日端午假期及高考期间天气。我国北方大部地区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适宜,无持续性雾或霾,总体适宜外出活动。但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多降雨天气,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出行不利。江南华南等地多强降雨:假日期间,四川盆地、贵州、江南西部、华南等地多降雨天气。江南中部、华南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以晴好天气为主:假日期间,北方大部地区以多云或晴天为主,局地有阵性降雨。东北地区新疆西部多阵雨或雷阵雨:新疆西部、青海南部和东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局地有风雹。高温天气: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南疆盆地等地有35-37℃高温天气。
2019-06-04 15:00:08
端午假期和高考期间,华北平原、新疆东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天气较为炎热,部分地区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特别提示高考考生及外出游玩的公众要预防中暑、热伤风及胃肠道等疾病。
8-9日,江南中部、华南北部有大到暴雨,建议考生提前出门同时注意防范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公众如前往一些山岳景区游玩要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19-06-04 15:00:26
对6月农业生产有几下建议。预计6月份,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对春播作物生长不利。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冬小麦成熟收获有利,但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干旱,不利夏种。江南、华南降水偏多,局地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对在地作物生长不利。云南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因此建议东北地区应做好田间管理,促进作物稳健生长。东北水稻区做好以水调温,玉米和大豆等旱作区注意及时中耕锄草,合理施肥,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
北方冬麦区注意适时夏收夏种。各地应做好冬小麦后期管理,防范干热风和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及时收获已成熟作物、腾茬整地,趁墒播种夏作物。南方各地注意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和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早稻区应注意以水调温,防范夏季高温热害对早稻结实的影响;降水偏多地区要及时排涝降渍,促进作物正常生长。西南地区做好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田间管理;云南注意合理调度用水,科学用水,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各地注意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6月春播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病虫害也进入高发阶段,各地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2019-06-04 15:01:29
最后有几点6月气象服务提示。防范高温天气对公众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的影响。6月,35℃以上高温天气增多,将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特别提示高考考生及端午假期外出游玩的公众要预防中暑、热伤风及胃肠道等疾病。此外,高温天气下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设备负载大易引发火灾。公众需密切关注高温预报预警。江南、华南等地需防范强降雨、台风等引发的灾害。6月华南仍处于前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进入梅雨季,台风开始进入活跃期,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全国多地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灾害。6月,我国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华南、江南、西南地区东部、青藏高原、华北和东北等地区雷暴日数明显增多,需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灾害。
2019-06-04 15:02:29
谢谢张祖强先生的介绍。下面请魏彩英女士介绍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成效相关情况。
2019-06-04 15:04:10
我代表中国气象局汇报一下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的主要工作进展。第一个方面是积极落实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组织实施行动方案。加强“一带一路”服务顶层设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讲话精神,讨论“一带一路”服务方案;成立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组织申报“风云卫星服务‘一带一路’专项”。2018年11月21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印发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行动方案(2019-2023年)。行动方案从利用风云二号H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提升风云气象卫星服务能力、提升风云气象卫星用户数据获取能力以及提升风云气象卫星用户数据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对风云卫星国际服务作出了部署和计划。
2019-06-04 15:08:35
在优化风云气象卫星布局方面,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并定点于东经94.5度赤道上空。经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与有关部门协调,7月18日起对风云二号H星实施漂移,并于7月28日成功定点于东经79度,7月31日成功接收到第一幅可见光云图。2018年11月30日风云二号H星在轨交付,并于2019年1月正式通过CMACast广播系统向用户提供服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其中包括4颗静止气象卫星和3颗极轨气象卫星。
在国际服务进展方面,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_ESM),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灾害应急保障,截至目前,已经有老挝、缅甸、新西兰等16个国家成为FY_ESM注册用户。2018年9月14日,针对越南应对台风“山竹”的需求,首次启动FY_ESM,开展FY-2F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478次加密观测数据;10月30日,针对菲律宾应对台风“玉兔”的需求,启动第二次FY_ESM,FY-2F和FY-2H同时进行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736次加密观测数据。除此之外,2018年通过CHINA-GEOSS、CHARTER、UN-SPIDER等途径,向越南、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萨摩亚、汤加、斐济等国家提供多次应急数据服务。
2019-06-04 15:11:18
为国际社会提供风云卫星遥感应用监测服务产品,利用风云卫星全球监测服务的能力,为相关国家提供监测产品和服务报告,通过世界气象中心网站和电子邮件等途径为国际社会提供服务。
为各国提供风云卫星数据、产品和应用平台,打通“一带一路”数据服务“绿色通道”,目前为伊朗、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开通数据服务“绿色通道”,通过“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向全球98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其中包括7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帮助相关国家快速获取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提升各国卫星应用能力。开发完成英文版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单机版和网络版,并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等10个国家推广试用,获得用户好评。
2019-06-04 15:15:00
目前风云气象卫星通过天地一体化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向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7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2700多家用户提供资料和产品,19个国家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实时接收风云卫星数据,24个国家已经建成风云卫星数据直收站,16个国家已经注册成为FY_ESM用户,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也已经部署在多个国家,为当地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同时,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已经成为全球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重要来源,全球应用服务巨大潜力逐步释放。
我们向相关国家提供了卫星数据和定制产品,举三个例子。2018年12月24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火山喷发,2019年3月25日伊朗洪灾,2019年3月印度洋气旋“伊代”,我们都及时提供了数据,通过邮件和网站向用户提供服务。我们也多次启动了风云卫星应急保障服务。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多个空间观测应急机制值班卫星,其中包括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联合国外空司灾害管理和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等。
2019-06-04 15:26:35
中国气象局借助双边和多边国际会议场合,宣传和落实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工作。2018年6月22日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在日内瓦召开“一带一路”气象合作会议,在会上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计划,风云二号H星业务运行规划以及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2018年9月25日组织召开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上海合作组织用户需求对接会议、第四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介绍风云卫星总体情况和未来规划、服务上海合作组织方案和数据获取方式,并在现场组织各国的需求调研,参会各国代表在会上分别发表了对风云卫星的需求以及合作建议。2018年10月8日在第九届亚洲/大洋洲气象卫星用户大会宣传应急保障机制,介绍风云卫星现状和发展,组织气象卫星用户应用培训,并与印尼气象局进行数据共享服务调研和对接。
2018年10月29日在地球观测组织(GEO)举办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边会,介绍了风云卫星计划和最新进展、资料分发和数据共享、遥感应用以及风云卫星数据如何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相关计划和进展。2018年11月12日召开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国际战略咨询会,邀请WMO、NOAA、EUMETSAT、ECMWF和JAXA等组织相关专家来华为风云卫星“一带一路”服务提供战略咨询。2019年5月23日,在参加第四十七届CGMS全会期间,组织与俄罗斯水文气象局进行座谈,双方在卫星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用户的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工作;提升数据获取能力,也就是说如何让用户快捷方便的获取数据,包括公有云等方式向用户服务数据;进一步开发应用平台,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其中包括要研发适应性产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和对用户进行培训。
2019-06-04 15:39:32
谢谢魏彩英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19-06-04 15:44:31
今年夏天会不会出现极端高温的情况?
2019-06-04 16:00:43
5月下旬华北、黄淮出现了高温天气,其中5月23日高温范围比较广,京津冀晋鲁豫皖苏内吉辽11省(区、市)35℃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64.1万平方公里,其中38℃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13.8万平方公里,所以表现为北方高温比较明显。北方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受中高纬度高压系统的影响,晴好天气出现。同时,在气候变暖情况下,极端高温多发和频发。
2019-06-04 16:05:15
近期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比较频繁,原因是什么?高考期间哪些地区应该重点防范强对流天气?
2019-06-04 16:10:01
近期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多发,主要因为南海季风爆发后,副热带高压西侧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南方地区水汽充沛且具有较好的对流不稳定条件,西南暖湿急流与北方南下弱冷空气相互作用,导致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频发。端午假期和高考期间,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需关注短时强降水及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另外,华北北部、黄淮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以及新疆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多阵雨雷阵雨,局地有短时强降水或风雹。
2019-06-04 16:13:43
专家可否详细讲讲未来几天南方地区的强降雨过程,目前来说南方降雨呈现出什么特点?另外,出台了梅雨这一国家标准,对于公众来说有什么意义?
2019-06-04 16:20:14
6月上旬南方地区两次主要降雨过程。4日夜间至6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广西北部等地先后有大到暴雨,其中江汉、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上述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8-10日,江南、华南大部、四川盆地及贵州和云南东部等地还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阵雨。
今年5月以来,南方区域性强降雨两次,5月12日江南、25日沿江,其余时段多分散性强降雨,短时雨强大,局地并伴雷暴大风或冰雹,除广东、福建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北部以及湖北、安徽两省沿江地区降水偏多外,南方其余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
2019-06-04 16:32:54
关于梅雨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梅雨季降水与汛期中国其他区域的降水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梅雨制约着汛期中国夏季季风降水的气候格局。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阶段性产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非对称性和重要性等四大主要特征。同时,梅雨时间尺度横跨周到次季节尺度,成为天气学与气候学交界面衔接处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梅雨监测指标》从2008年启动到2017年正式颁布国家标准,走了十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期2年的梅雨问题大讨论达不成统一认识到如今梅雨监测不再是问题,跨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已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与省级业务部门以及气象部门以外的研究机构、高校等广泛应用。
梅雨国家标准对公众的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媒体和公众认识到入出梅时间在不同区域可以是有差异的,梅雨强度也会有不同,因此,社会对梅雨问题的认识水平也上升了一个台阶,不再盲目地炒作概念。第二,通过梅雨知识和科研成果的科学传播,认识到梅雨在中国雨季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东亚季风相关联,联接着华南雨季和华北雨季。第三,梅雨强度存在着年际差异,有些年份会出现“暴力梅”,有的年份降水特别吝啬,出现“枯梅”现象,甚至在有的区域出现“空梅”。第四,对人体健康影响大。皮肤病、妇科病、心理疾病、高血压、风湿类疾病等多发频繁,胃肠道腹泻患者猛增,需要注意卫生、做好除湿通风。第五,在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普及意义。
2019-06-04 16:34:04
请问后期气象卫星将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9-06-04 16:35:48
非常感谢你提的问题。首先,“一带一路”各国的情况不相同,他们对卫星高科技资料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比方说,他们的网络带宽差异很大。为了更好地让用户来使用我们的卫星数据,减轻用户的负担,下一步我们会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手段。比如,采取“云+端”的技术手段,大量的数据处理放在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这一端,再把用户所需要的、感兴趣的数据处理结果发送给用户。其次,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说面临的灾情也不一样,有的国家可能重点关注沙尘暴,有的重点关注积雪,有的重点关注暴雨和强对流。针对不同的国家,我们提供的卫星数据和产品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会进一步落实和用户的沟通,在对他们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第一个就是数据服务,根据设备资源情况和用户需求,开通网络数据服务“绿色通道”。用户感兴趣的数据会自动处理完,这样用户不用再考虑数据从哪来、是否收到。第二个就是应用平台,让用户会用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结论性的结果,让数据用起来更方便。第三个就是技术交流和培训,我们感觉到用户的需求非常旺盛,他们非常感谢中国为他们提供服务。中国气象局每年都会制定至少两到三期的培训计划。而且我们会派专家到重点用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或者邀请用户来参加风云卫星用户大会。下一步还要定期的召开网络视频会议,提高交流频次和效率。
2019-06-04 16:44:33
端午假期即将到来,今年高考正值端午节期间进行,还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出行安全及身体健康,祝大家假期愉快。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2019-06-04 16: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