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召开2019年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赵会强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 李明媚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 许映龙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 叶殿秀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2019年8月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赵会强。首先,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中国气象局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今后我将和同事一起与大家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专家有: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许映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发布内容有三方面,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的回顾。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2019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下面,有请李明媚女士介绍相关情况。
2019-08-02 10:30:29
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介绍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7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7月,全国平均气温22.1℃,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2℃。东北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及新疆西部和东北部、海南东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河南、山东、新疆局部地区偏高2~4℃,海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新疆为第3高;江南大部、西南地区东北部以及青海大部、西藏中西部等地偏低0.5~2.0℃,重庆平均气温为1994年来同期最低,四川、江西平均气温分别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和次低。7月,山西、辽宁、新疆、广东等地共61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山西新绛(42.7℃)、古县(40.8℃)、河北滦平(38.7℃)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共246站连续高温日数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海南临高(13天)、河南武陟(13天)、汤阴(13天)等38站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较常年同期(120.6毫米)偏多4.7%。东北北部、江南南部及福建、广西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西藏大部、四川中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江南南部及青海西北部和甘肃西部的部分地区偏多1至2倍,江西中部、福建北部等地偏多2倍以上,江西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西藏为次多;东北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及新疆、宁夏大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海南大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河南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湖北为1989年以来同期最少,安徽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少。7月,湖南、广西、山西等地共50站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江苏如皋(286.4毫米,7月18日)、福建浦城(226.2毫米,7月9日)等9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黑龙江、内蒙古、广西、青海等41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
2019-08-02 10:32:49
下面介绍7月全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我国出现5次较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多地遭受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7月,我国于3-5日、6-9日、12-14日、21-23日、28-30日出现5次较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受强降水影响,江西、湖南、福建、广西、贵州、四川、浙江、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其中7月6-9日和7月12-14日过程影响范围大、强度强、影响重,6-9日,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广西灵川,江西萍乡、宜春、分宜、芦溪等6个县(市)日降雨量破当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福建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等灾害;12-14日,江南和华南大部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有6个县(市)突破当地日降雨量7月历史极值,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另外,强降水还引起部分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贵州水城特大山体滑坡、四川凉山州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华北和黄淮等地高温日数明显偏多,江南南部高温日数偏少。7月,我国分别于1-5日和16-31日出现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全国平均高温日数5.7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4天。华北东南部至华南中东部大部地区高温日数普遍有5~10天,其中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东南部等地10~15天,部分地区超过15天;另外,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高温日数也有10 ~ 15天,部分地区超过15天。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大部及海南、新疆南部等地普遍偏多5~10天,部分地区偏多10天以上;江南南部偏少3~5天,部分地区偏少5~10天。
2019-08-02 10:36:25
黄淮和江淮等地气象干旱持续。7月,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同时上述地区气温普遍偏高1~2℃,高温日数有10~15天,部分地区超过15天。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华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大部及山东半岛、云南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部分地区达特旱。
多地遭受风雹袭击,部分地区受灾较重。7月,山东、黑龙江、新疆、江苏、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区)遭受风雹袭击。其中,7月6-8日,江苏、山东出现强对流天气,引发大风、冰雹等灾害;7月9-11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甘肃出现分散性强降雨,局地还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引发风雹、洪涝灾害;7月15-18日,黑龙江、内蒙古遭受洪涝风雹灾害。
台风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少。7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共有4个台风生成, 生成个数接近常年同期(3.7个);有1个登陆我国,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2个)偏少1个。今年第4号台风“木恩”于3日凌晨在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7月2-4日,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受到不同程度的风雨影响。
2019-08-02 10:39:56
7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强对流天气、台风飓风、森林火灾等。在暴雨洪涝方面:2日,墨西哥北部科阿韦拉州发生山洪灾害,导致8名游客死亡。受持续暴雨影响,2日,孟买接连发生墙体垮塌事故,造成至少22人死亡;3日,孟买以南的拉特内基里镇一座水坝溃堤,淹没7座村庄,造成至少13人死亡。2-4日,日本九州遭受暴雨侵袭,导致2人死亡,85万人被迫撤离。10日,希腊北部遭暴风雨袭击,导致至少7人死亡,120余人受伤。11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因持续降雨引发滑坡和洪水,导致80人丧生,40人受伤、32人失踪。15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因连日暴雨发生严重洪灾,导致至少25人遇难。24日,摩洛哥南部阿特拉斯山区强降雨引发严重泥石流,造成15人死亡。7月中旬以来,洪灾造成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以及缅甸等国至少600人遇难、超过2500万人生活受到影响。
在高温热浪方面:7月中旬以来,中亚多国(哈萨克斯坦、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遭遇罕见高温天气,个别地区的地面温度达到70℃。19日,热浪席卷美国马里兰州、亚利桑那州和阿肯色州等多个地区,造成至少6人死亡。24日,法国80省宣布进入橘色酷暑预警,其中20省发布最高级红色警报,逾2000万人受影响。24日,比利时安格勒气温高达40.2℃,刷新该国高温纪录。25日,德国萨克森州林根市录得42.6℃的气温,为该国自188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此外,德国共有25个气象站录得40℃及以上高温,16个联邦州中的6个刷新了最高温纪录。22-28日,日本大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造成11人死亡,5664人入院。
2019-08-02 10:44:59
在干旱方面:1-9日,法国遭遇严重旱情,造成有41个省份采取限水措施。19日以来,泰国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干旱,北部、东北部和中部平原等多个粮食作物产地因受降水量减少影响,面临灌溉用水吃紧的情况。
在强对流天气方面:22日,印度北方邦有33人因雷击死亡,13人被雷电灼伤,约20间民房被损毁。28日,意大利遭遇暴风雨袭击,龙卷风侵袭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局部地区山洪暴发,造成3人死亡。28日,受暴风雨系统影响,美国中西部地带有5个龙卷风发生,其中明尼苏达州的一个龙卷风造成农舍与民宅毁损,也导致电力中断。
在台风、飓风方面:17日,第5号台风“丹娜丝”影响菲律宾北部致4人死亡,西尼格罗斯省三个地区农作物损失逾七百多万比索。
在森林火灾方面:2日,德国北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600公顷。4日,希腊埃维亚岛中部马尼基区发生森林火灾,周边四个村庄的居民被紧急疏散。16日,法国阿热莱斯滨海发生森林火灾,300人被迫撤离。22日,葡萄牙中部肆虐的山火已导致32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26日,德国勃兰登堡州于特博格市附近发生森林火灾,殃及附近的军事训练场。27-30日,美国西部地区至少出现16起森林野火,加州一场山火燃烧约60万平方公里,一处民宅遭到吞噬。
2019-08-02 10:48:54
7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2019年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48423条,其中,国家级发布195条,省级发布1712条,市级发布8169条,县级发布38347条;包括红色预警842条,橙色预警11395条,黄色预警30534条,蓝色预警5522条,提示信息130条。2019年7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195条,其中暴雨42条,地质灾害30条,山洪灾害29条,高温24条,台风22条,强对流21条,海浪11条,海外社会安全事件安全风险9条,风暴潮7条。2019年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48423条,其中气象发布46229条、非气象部门发布2194条,非气象部门包括自然资源1990条,水利94条,应急管理73条,住建24条,外交9条,公安2条,教育1条,人防办1条。
7月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东北地区大部光热正常,月末出现明显降水,辽宁大部旱情缓解;但黑龙江西北部和中东部出现渍涝灾害。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光照适宜,土壤墒情良好,利于一季稻、春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7月28-31日,东北地区出现明显降水过程,辽宁大部农田土壤墒情明显改善,南部和中西部旱情缓解;但黑龙江西北部和中东部部分农田排水不畅,局部低洼农田土壤过饱和,植株有倒伏及淹水现象,且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也导致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东北地区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结果显示,辽宁作物长势比上年偏好比例最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作物长势多与上年持平。
东部地区多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发展;下旬降水缓解高温干旱,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华北、黄淮、江淮、江汉大部月内多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多在7天以上,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和江汉北部多达11~18天,持续高温导致部分无水灌溉农田旱情发展,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迟缓、萎蔫,棉花蕾铃脱落增加,一季稻结实率下降。7月20-23日和28-31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明显降水,有效缓解了高温天气影响,改善了农田土壤墒情,对秋收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2019-08-02 10:56:16
江南大部、华南西部上中旬强降水导致农业生产受灾;西南地区大部阴雨寡照,不利于农作物产量形成。7月上中旬,江南大部、华南西部强降水过程多,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4倍,导致部分农田受淹、农业设施受损;7月下旬天气转好,利于排湿降渍、早稻抢收、受涝农作物长势恢复和农业救灾工作开展,但江南、华南大部出现高温天气,对晚稻秧苗生长和适时移栽返青不利,部分生育期偏晚的早稻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下降。西南地区大部7月雨日多达11~20天,日照偏少3~5成,阴雨寡照导致作物光合积累不足,生育进程推迟,玉米和一季稻授粉不畅,难以形成丰产结构;另外,适温高湿也导致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玉米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发生发展。
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华北地区、东北、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多降雨。未来10天(8月3-12日),华北、东北、黄淮、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多阵性降雨,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累计降雨量一般有40~80毫米,其中四川盆地西部、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北部、广西及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 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减弱。未来10天,我国东部地区高温范围较前期将减小,强度减弱,但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将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 热带气旋处于活跃期。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及南海还将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1~2个将影响我国东部或南部海域。
未来10天主要天气过程包括:8月3-4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等地有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此外,华南、云南等地有中到大雨。8月5-7日,华北、东北地区北部、黄淮北部及四川盆地等地部分地区还将有明显降雨。8月8-9日,东北及四川盆地西部有明显降雨。
2019-08-02 11:03:57
8月农业生产建议。预计8月份,东北地区中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水热条件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但黑龙江大部降水仍略偏多,将导致农田渍涝灾害加重,也易造成秋收作物贪青晚熟,加大遭遇早霜冻风险。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黄淮北部降水偏多、气温正常略偏高,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黄淮南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中北部温高雨少,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伏旱,不利于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生长发育。西南地区大部光温水较为适宜,但中南部降水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不利于一季稻、玉米等作物灌浆结实。另外,预计8月将有2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华南或东南沿海地区,对晚稻生长、设施农业和养殖业将有一定不利影响。北方农区加强作物水肥管理,促进作物产量形成。秋收作物将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做好田间水肥管理,适时施肥、中耕除草,提高作物结实率、增加粒重。黑龙江降水偏多地区应注意排涝降湿,减轻农田渍涝灾害影响,合理施肥,促进秋收作物产量形成,并适当采取促早熟措施降低早霜冻危害风险。黄淮地区高温期间应提前喷灌,使作物冠层温度降低,减少高温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危害。南方农区加强田间管理,防范高温和暴雨洪涝等不利影响。江淮、江汉、江南中北部等地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采用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减轻高温天气影响;华南南部需避开强降水时段进行晚稻移栽;沿海地区要做好热带气旋的防御工作。另外,各地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2019-08-02 11:05:44
要注意防范高温天气对公众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的影响。8月,预计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对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产生影响。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注意防暑降温。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各种灾害。8月我国仍处于主汛期,各地需密切关注雨情和汛情变化,继续做好防汛工作。同时,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进入“七下八上”的雨季,需加强防范暴雨洪涝及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江南、华南等地需做好防台风工作。8月是热带气旋活跃期,登陆和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增多,江南、华南等地需重点防御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灾害,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海上作业渔船注意及时回港避风。正值暑期,请广大学生和家长外出旅游时要提前关注预报预警,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外出旅行。海滨湖泊游玩需防范水位上涨,注意安全,山岳旅游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晴热天气出行,注意防暑降温。进入8月,各地大、中、小学校将陆续开学,城市交通流量将大幅提升,请提前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2019-08-02 11:07:30
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一下今年汛期气象服务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汛期以来,一些地方降雨量大,防汛形势严峻,自然灾害隐患较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积极组织力量,认真排查险情隐患,加强预报预警,强化灾害防范,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李克强总理今年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和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
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天气气候形势,中国气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动员、周密部署。先后召开多次汛期气象服务专题会、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及长江流域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会议,提高风险意识,压实工作责任,统筹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局领导分别带队赴防汛抗旱重点省份,通过“一省一单”、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汛期气象服务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装备到位、技术到位、应急到位。先后印发汛期气象服务通知及进一步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紧急通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二是精准预报、精确预警。精细化气象实况分析、智能网格预报、灾害风险预警等新业务投入汛期气象服务。截至目前,对入汛以来2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均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雨情汛情实况与气候趋势预测意见基本吻合。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5万余条,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9%。建立了面向各级政府与部门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全覆盖工作机制。三是深化协同、联动联防。强化信息报送,面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报送重要气象信息300余期;强化联合会商,联合水利部等部门开展了5次汛期气候趋势滚动会商,针对森林草原火险、南方暴雨、四川长宁地震、贵州毕节滑坡等与应急管理部建立常态化每日会商机制;强化联合发布,与水利部、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及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等近400次;强化应急联动,与应急管理部、水利部长江委、交通部海事局等深化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重点流域灾害风险预警和天气联防。
2019-08-02 11:09:40
谢谢李明媚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19-08-02 11:10:53
今年总体感觉台风个数不多,强度也不强,登陆的更是很少,原因是什么?前期台风登陆不多,是不是意味着后期会多一些?
2019-08-02 11:13:17
截至7月31日,台风登陆我国个数较常年偏少。从整体形势来看,今年前期台风活动偏少,也与高温有关系,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关系。今年7月上旬以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所以不利于台风活动。另一个原因,与南半球冬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有关。南半球冷空气活动比较弱,向北半球推进的时候副热带高压位置也会偏南,形成的位置比较靠近赤道。7月上旬以后,台风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但台风强度比较弱,这也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关,菲律宾以东海域还是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南半球的冷空气上来以后,主要在南海海域和菲律宾以东的近海海域生存。这两个海域受地形的影响,台风生成的地点非常靠近我国,台风刚生成马上就要登陆,没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强度比较弱。我们预计从今天到未来十天有2-3个台风生成,其中1-2个可能会影响我国东部或者南部海域。
2019-08-02 11:21:11
8月可能有3-5个台风生成,比往年同期偏少。其中有2-3个热带气旋在我国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前期台风偏少,不意味着后期台风偏多。1998年,1-7月只有1个台风生成,8-11月台风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段有12个台风生成,这比常年同期偏少。但在2016年,前期也是台风生成偏少,只有4个台风生成,但8-11月有21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多4个。
2019-08-02 11:30:41
台风强度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前面的台风要不就是空心的台风,要不就是结构非常对称。夏季,我国有南海的西南季风,南海是东北风,上下层的空气气流是不一致的,高层往西走,低层往东走,使台风的强度变弱。
2019-08-02 11:32:22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全球出现罕见高温,原因是什么?这与气候变暖有关系吗?
2019-08-02 11:42:42
确实,7月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南亚、欧洲、北美,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温天气。大家意识到,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的高温事件越来越频繁。以欧洲为例,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高温事件,高温强度也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人一提起高温就归咎于全球变暖,但全球不同地区的高温成因不一样,不能一概归咎为气候变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我国6月至7月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强度比较强,黄淮以及华北南部等地水汽上不去,高温少雨的情况出现。7月中旬后期以来,副热带高压出现季节性的北跳,南方地区的高温又得到了迅速发展。欧洲的高温原因,主要是欧洲地区高压脊的控制,导致这些地区一直盛行着下层气流,高温少雨得以发展。印度的高温原因是因为今年印度的夏季风来得比较晚,使得高温发生的比较严重。
2019-08-02 11:43:35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七下八上”我国北方防汛的重点时期,今年“七下八上”时期华北、东北等地的天气形势如何?灾害防御重点是什么?
2019-08-02 11:49:06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随着台风的活动,副热带高压有利于华北和东北出现多雨的时期。预计未来十天,华北、东北降雨偏多。对农业来说,要注意防范农田渍涝。对山地来说,要防范滑坡泥石流,和有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雨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管理部门要注意做好防御。另外,未来可能会有台风的影响,需要关注。
2019-08-02 11:58:44
请介绍一下台风“韦帕”的发展情况。
2019-08-02 12:01:24
预计台风“韦帕”未来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海南岛的西部和北部、广西沿海、广东东部,可能会出现降水,要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另外,北部湾海域的风力加大,要注意海上作业安全。台风“韦帕”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就在8月2日至3日,8月3日以后可能会涉及到越南、老挝等国。
2019-08-02 12:05:55
近期南北方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和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造成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原因是什么?8月还会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极端高温天气?
2019-08-02 12:06:33
7月1-5日、7月21日至现在,这两次高温的特点是范围比较大。特别是在7月下旬,全国有27个省市区都经历高温天气。但与常年相比,它的极端性并不一样。今年极端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北方、四川盆地一带。而往年高温最重的地方是在江南、江汉一带,湖北、浙江等地。今年的最高温没有出现在这些地方,而是在北京、山东、重庆和湖北西北部等地。而且空气湿度比较大,造成体感温度比较高。 8月2日以后江淮等地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这可能与台风的活动有关系。未来的台风活动可能比较活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退到海上,不会到我国的东部地区。如果台风靠近华东沿海一带,那高温可能就会缓和。8月下旬,高温可能还会阶段性的出现,但范围可能不会像7月下旬这么大。南北方高温天气的成因是不一样的,南方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北方是受高压脊控制的影响。
2019-08-02 12:07:09
大家对去年的高温天气印象深刻,因为去年的高温持续时间比较长,持续了39天。今年的高温天气范围比较大,但持续时间不如去年,再过两三天这次高温过程就会结束。今年,黄淮、华北南部、江淮的连续高温日数很长,比常年偏多了1倍多,甚至接近2倍;四川盆地东部和江南地区高温日数比常年明显偏少。因此,今年我国高温发生的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2019-08-02 12:11:59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9-08-02 1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