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云南召开全省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暨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作为全国30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临沧市云县的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和医共体建设工作得到了会议的充分肯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2014年以来,云县以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以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为杠杆、以“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服务为支撑,着力破解县域内各医疗机构“各自为阵”局面,努力让“信息跑路”代替“患者跑腿”,促使医院从“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构筑了患者、医生、医院及政府各方利益趋同的县域大健康服务体系。

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专家下乡手术

从“各自为政”到“一家人”

9月14日,在距云县县城27公里的茂兰镇中心卫生院,10岁的张学萍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需手术,经卫生院医生联系县人民医院,35分钟后,县人民医院派出的医生和麻醉师便赶到卫生院,及时为张学萍做了手术。

就在同一天,在距云县县城76公里的大朝山西镇卫生院,62岁的刘顺富被查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需转院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随后,在镇卫生院安排的救护车辆护送下,拿着双向转诊单,刘顺富无需挂号,直接住进了县人民医院。

专家下沉、双向转诊,这是云县推行医共体改革的生动实践。

2014以来,根据上级工作部署,云县人民医院牵头全县各医疗机构组建了云县医共体,通过协商明确了医共体成员职责及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医共体内部实现公卫、医疗、信息、大型医疗设备等资源共享,推行检查结果互认,畅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将医共体成员间的无序竞争变为有序协同,形成权责共担、利益共享的“一家人”,促进县域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

“我就在你们卫生院住院,你们帮我预约县里的医生下来做手术。”9月17日,因疝气到茂兰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的茂兰镇安乐村退休教师李文荣,一听说要手术治疗,没有考虑到县里就诊,毫不犹豫地住进了卫生院。

“之前因为卫生院就医环境和诊疗水平不高,自己出去外面都不敢主动介绍自己是卫生院院长,怕老百姓骂。”李文荣对卫生院的这份信任,让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茂兰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志梅十分感动,她介绍称,云县人民医院面向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儿科、妇科、普外科等10个医疗专家组,根据各卫生院需求开展下乡诊疗服务,带动提升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水平。

“医共体让‘小病首诊在基层、大病在县内、康复治疗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成为现实,有效降低了群众的就医成本。”从李文荣身上,周志梅切身感受到了医共体带来的就医格局变化。

“推行医共体,做强县人民医院,会不会担心中医院被边缘化?”

“不会!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情况。”9月18日,坐在云县中医院二楼的中药保健产品陈列室内,谈起中医院在医共体改革中的发展情况,云县中医院副院长王顺梅一脸欣喜,迫不及待地“晒”起了中医院的成绩单。

王顺梅介绍,推行医共体改革后,通过资源整合和错位发展,县人民医院的中医科室全部划入到中医院,中医院的临床一级科室从一开始的9个发展到现在的17个,成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杨炳洪传承工作室和云南基层名老中医王正春传承工作室,研发了药枕、药茶、敷肤油等54种中药保健产品,中医诊疗服务收入从2013年的28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407万元。

“之前云县中医院名不副实,一直靠西医诊疗维系发展,现在中医院的所有诊疗活动都融入了中医治疗,医院的中医特色更为凸显。”王顺梅说。

云县人民医院院长罗开富介绍云县医共体信息平台情况

从“患者跑腿”到“信息跑路”

“看病真方便!”如今,已康复出院的梅如珍老人,逢人便会提起她刚刚经历的一场就诊体验。

8月的一天,74岁的梅如珍因胸痛加腹痛到安乐村卫生室就诊,村医李昌美通过视频系统连线上了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医生刘云江,经视频问诊并指导镇卫生院安排检查,诊断梅如珍患有胸膜炎和胆囊炎。在镇卫生院住院治疗7天后,梅如珍痊愈出院。

梅如珍在茂兰镇安乐村荒田组住了一辈子,通过视频问诊,足不出村,就能找县医院专家看病,彻底刷新了她的认知。

梅如珍老人享受到的视频诊疗系统,是云县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的一个缩影。

在牵头成立医共体的基础上,云县人民医院牵头建设了医共体信息融合平台。

9月18日,在云县人民医院,该院院长罗开富向媒体演示了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从中可以看到,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194个村卫生室开通使用了统一的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并可在信息平台使用线上预约挂号、手机端移动医生站、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培训等功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信息均实现了互联互通和有效共享。

信息平台在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医疗机构医生的业务水平。

在安乐村卫生室,对27岁的村医李昌美来说,通过连线视频问诊,参与县人民医院专家的问诊过程,帮助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二病区,忙碌了一天的住院医师杨洋还在忙着解答住院病人家属的咨询。他表示,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查询到每一位医生开出的药品、写就的医嘱、开具的处方等,倒逼医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通过运营数据统计,可以分析出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优势和不足,方便县人民医院开展精准化的医疗帮扶。”罗开富表示,时机成熟后,信息平台的相关信息将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开放。

云县人民医院医生在为患者进行CT检查

从“治病挣钱”到“防病省钱”

医共体改革,在让群众得实惠、助推县内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壮大的同时,“小病大治、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导致的医保超支问题却日益凸显。

“2016年—2018年,云县医保资金连年超支,三年时间花光了之前结余的7000万元医保资金。”2018年,面对医保资金连年超支的困局,分管医疗卫生的云县副县长王应森忧心忡忡。她知道,医保超支问题解决不了,前期医共体改革的成果也将前功尽弃。

为有效解决财政无力兜底的现实困境,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在省市医疗保障部门的指导下,2019年1月,云县充分利用医共体的改革成果,启动了“总额打包、结余留用、超支自担”的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

通过预留当年可使用医保基金指标的1%,设立奖励基金,对医保工作考核优秀的前四名医疗机构给予奖励。同时,根据参保人口数及可用基金总额,在合理下达给县内各级医疗机构医保额度后,将剩余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整体打包给县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管理使用。各医疗机构超过自身分配额度的医保费用,由各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总额恒定,超支自担,会否影响到医院的利益?”面对提问,罗开富直摇头。他介绍称:“医保控费让医保资金从‘医院收入’变成了‘医院成本’,倒逼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治疗费用,引导群众树立‘能门诊就不住院、能吃药就不打针’的就医理念,杜绝‘小病大治、过度医疗’。同时,因为到县域外就医也将花费县域内的医保资金,为有效降低患者向县域外转诊、转院的比例,云县人民医院先后建成了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创伤、慢性病诊疗、介入诊疗、消化内镜诊疗、骨科微创诊疗等专科中心,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救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龙头’地位更加巩固。”

“小病大治控制了,怎样避免医疗不足、大病小治情况出现?”

对此,云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龚国亮回应称,云县强化了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的日常管理和巡查,将参保人满意度列入考核指标,积极宣传发动参保人员参与监督,重点整治推诿拒收患者、减少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标准、增加个人负担、虚报服务量等行为。

“2019年1—8月,云县医保基金结余1764万,各项指标都在预期目标内运转。”王应森表示,通过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在化解医保资金崩盘危险的同时,让医疗回归了本质,医院公益属性日益凸显,推动云县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云县人民的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