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19年11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11-0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钰

发布时间:2019-11-0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钰
中国气象局定于11月5日(星期二)下午3点,在气象科技大楼二楼会议室召开2019年11月新闻发布会。届时,将发布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冬季气候预测、人机对抗大赛等内容。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赵会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气象局2019年11月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主要内容为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国内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未来十天天气趋势以及近期中国气象局组织的智慧气象服务创新大赛和“观云识天”人机对抗大赛两场比较大的竞赛活动。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 今天邀请的领导和专家: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首席牛若芸;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

    首先,请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作介绍。

    2019-11-05 15:00:32

  • 李明媚: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我为大家介绍四方面的内容:10月以来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未来十天的天气趋势以及关注建议,中国气象局近期将举办的重要竞赛活动,第二届智慧气象服务创新大赛,还有首届全国“观云识天”的人机对抗大赛。

    首先回顾一下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10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19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11.1℃,较常年同期(10.3℃)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七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江南中东部及黑龙江中东部、吉林大部、云南东部、西藏西部、青海西部和南部、新疆东部和西南部等地偏高1~2℃。云南省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江西、上海、浙江均为第五高。 10月,黑龙江、青海等地共有4个站极端日降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有16站极端连续降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

    2019年10月全国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平均降水量36.6毫米,接近常年同期(35.8毫米)。西北东部、华北西南部及内蒙古中部、重庆、四川、贵州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四川省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重庆为第二多;东北大部、江淮大部、江南中部和东部、华南东部及山东东部、海南、云南大部、西藏西部、新疆大部等地偏少2~8成,其中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西藏西部、新疆南部偏少8成以上。 10月,全国共有7个站极端日降水量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主要出现在浙江省,其中浙江定海(289.1毫米)日降水突破历史极值。河南、四川、陕西、内蒙古等地共有17站极端连续降水日数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内蒙古富河(14天)和四川渠县(18天)2站突破历史极值。

    2019-11-05 15:08:38

  • 李明媚:

    10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1)长江中下游等地气象干旱缓和。7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温高雨少,气象干旱迅速发展;10月上旬,干旱面积发展到最大;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出现明显降水过程,上述地区旱情得到缓解。截至10月31日,湖北东南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江西大部、浙江西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西南部等地有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其中安徽中部等地为特旱。 10月4日,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和福建7省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最大,达90.1万平方公里;10月10日,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最大,达62.7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积26.0万平方公里。10月31日,7省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50.8万平方公里,较10月4日减少43.6%;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20.0万平方公里,较10月10日减少68.1%。干旱给安徽、江西等地农业、水资源等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出现绝收,麦菜播种进度延迟,水果品质下降;多地溪河断流、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山塘干涸,鄱阳湖水体提前进入枯水期;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森林火险等级高。

    10月,华西地区中南部累计降水量有100~20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华西地区大部降水偏多2成以上,局地偏多2倍。陕西东南部、四川大部、重庆、贵州等地降水日数普遍有16~20天,局地超过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4天,局地偏多4天以上;陕西东南部、重庆、贵州等地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超过7天。10月4日至5日,华西地区有1次明显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受华西秋雨及短时强降水的影响,四川、重庆、陕西、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市)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

    台风生成数接近常年同期,登陆数略偏多。10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个台风(19号“海贝斯”、20号“浣熊”、21号“博罗依”和22号“麦德姆”)生成,接近常年同期(3.7个);1个台风(18号“米娜”)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0.5个)略偏多。 10月1日,第18号台风“米娜”登陆浙江舟山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30米/秒);“米娜”为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浙江的第3个台风。10月2日,受台风“米娜”影响,浙江东北部、江苏东南部及上海累计降水量有50~10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浙江定海、岱山和上海小洋山日降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台风给上海、浙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此外10月共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发生在3-6日(寒潮)、11-12日(寒潮)、14-15日(强冷空气)和24-26日(强冷空气)。10月3-6日,累计降温幅度达到8℃以上的范围最大,寒潮过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东北、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等地;10月24-26日,累计降温幅度达到4℃以上的范围最大,除新疆北部等地外,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2019-11-05 15:14:39

  • 李明媚:

    下面介绍下10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019年10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台风、干旱、森林火灾等。其中暴雨洪涝方面:10月中旬,加纳国北部连日暴雨造成20多人丧生,19人受伤。10月中旬,意大利北部利古里亚大区、皮埃蒙特大区等地连日降雨,多条河流泛滥,致1人死亡、2人失踪及多人受伤。10月下旬初,法国南部持续三天的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3人死亡。10月28日,喀麦隆西部大区首府巴富萨姆受暴雨侵袭,引发山体滑坡,造成42人死亡。10月,肯尼亚多地持续降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9人死亡、14000人流离失所。

    台风、飓风方面:10月3日,台风“米娜”登陆韩国,受其影响,12人死亡,超1500人被疏散。10月12日,台风“海贝思”过境日本,日本多地出现暴雨功劳灾害,造成84人死亡,9人失踪。10月19日,美国佛州中部遭热带风暴“内斯特”侵袭,导致近一万名用户停电,多辆车在行驶中被风吹翻,一所中学遭到严重破坏。10月25日,受台风“博罗依”影响,日本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雨,造成10人死亡,3人失踪。 

    森林火灾方面:10月10日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山火肆虐,截至13日,野火共造成2人死亡,超过30所住宅烧毁。10月23日晚,美国加州山火再次肆虐,导致20万人流离失所,数百万人面临断电。10月8-12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发生森林大火,造成2人死亡。

    10月以来,美国南方16个州出现严重干旱,近5600万人受到影响。得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肯塔基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的旱情极为严重。

    10月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预警情况。2019年10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0710条,其中,国家级发布50条,省级发布455条,市级发布1581条,县级发布8624条;包括红色预警143条,橙色预警1436条,黄色预警4755条,蓝色预警4349条,提示信息27条。 2019年10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提示50条,其中台风10条,海浪8条,海外社会安全事件安全风险7条,大雾6条,风暴潮5条,暴雪5条,暴雨3条,地质灾害2条,海外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风险2条,山洪灾害1条,高森林火险1条。 2019年10月,全国共发布预警10710条,其中气象发布10051条、非气象部门发布659条,非气象部门包括应急管理434条,自然资源195条,生态环境15条,外交9条,交通运输2条,水利2条,住建1条,农业农村1条。

    2019-11-05 15:20:20

  • 李明媚:

    下面介绍下10月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东北和新疆大部多晴好天气,利于秋收和秋粮晾晒存储,10月,东北地区和新疆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平均每日日照6-8小时,降水偏少,利于秋收机械化作业和秋粮晾晒、存储以及棉花的吐絮采摘,秋收进展顺利,进度同比偏快。截至10月28日,全国秋粮已收获87.9%,进度同比快1个百分点。

    北方和西南秋播区大部降水偏多,土壤墒情比去年同期偏好,但秋种进度略受影响。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和西南地区降水日数为8~20天,降雨量有50~2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利于土壤增墒、冬小麦出苗以及幼苗生长;10月31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显示: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比去年同期偏好。但降雨也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过湿,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部分地区冬小麦播种短暂受阻,对棉花吐絮采摘也有一定影响。西南地区油菜播栽和冬小麦备耕播种受持续阴雨影响,进度放缓。截至10月28日,全国冬小麦已播种76.4%,进度同比持平;油菜播种69.6%,同比略慢0.7个百分点。

    长江中下游高温少雨,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并导致植被生态变差。7月下旬至10月底,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气温偏高1~2℃,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其中湖北、湖南、江西3省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湖北、江西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高温少雨导致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先后出现农业干旱。灌溉条件较差地区的晚稻出现萎蔫、卡穗、结实率下降等状况,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下降,也不利于蔬菜播种、油菜播种育苗等秋种工作。10月中下旬,湖北、湖南等地出现明显降水,旱情缓解,但江西、安徽等地农业干旱持续。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连旱导致土壤湿度持续下降,植被生态变差。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8月至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较近5年同期明显下降,江西大部、湖南中东部、福建西部及湖北东部等地植被覆盖度减少1%~3%,部分地区减少幅度超过3%,植被生态质量也较近5年同期明显偏差。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柑橘产区,10月柑橘类果树处于果实着色和品质形成期,江西、福建等地部分果园出现果实偏小、落果现象,柑橘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利影响。据柑橘气象服务中心预计,受干旱影响,江西省柑橘总产下降约10%,果实品质下降明显。

    2019-11-05 15:22:17

  • 李明媚:

    接下来介绍下未来十天(11月6日至15日)天气趋势及关注建议。未来十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预计11日之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幅度可达4℃左右;之后,冷空气势力增强,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将偏低2-3℃。降水方面北方降水偏少 南方降水偏多。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仅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南部、西南地区东部、海南岛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0~20毫米,部分地区25~50毫米,海南岛局地超过100毫米;西南地区及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预计主要天气过程有,7-10日,西北、华北、东北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降温降水过程,新疆北部有小雨(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阿勒泰和天山高海拔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上述大部地区伴有4-6℃降温,其中新疆北部降温8-10℃。11日开始,将有一次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长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下降6~10℃,局部超过12℃。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及西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

    简单介绍下11月农业生产建议。预计11月份,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对秋粮晾晒储存及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有利。内蒙古中西部、青海等地降水偏多,牧区可能出现雪灾。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降水偏多,有助于增加麦田墒情,利于冬小麦冬前形成壮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利于晚稻收晒,但江淮、江南部分地区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对油菜移栽等不利。西南地区北部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对油菜移栽、冬小麦播种出苗不利。

    农业建议方面:北方农牧区做好冻害和雪灾的防御。北方牧区和设施农业区要做好棚舍加固和保温工作,牧区还要做好饲料储备、转场等工作,特别是内蒙古中西部要防范雪灾、冻害。北方冬麦区要做好田间管理,促进冬前形成壮苗。北方冬麦区要做好分类管理,根据墒情和苗情适时浇灌越冬水,促进小麦扎根分蘖和壮苗越冬。南方地区要加快秋收秋种工作。江淮江汉等未完成秋收的地区要抓住近期晴好天气做好秋收扫尾工作;江南、华南等地要避开降雨时段抢晴收获成熟晚稻并适时种植冬作物。冬小麦和油菜产区应抓紧整地施肥,适时移栽油菜和播种冬小麦;安徽和江西等旱区要造墒播种,播后及时查苗补种,确保播种质量。各地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江淮、江南、华南北部须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各地要利用冬闲季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江淮、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应做好库塘蓄水,科学合理调配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秋冬种作物正常生长。

    11月进入寒潮多发季,也是寒潮爆发次数最多月。各地需加强防御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注意防范局部低温雨雪和霜冻危害;冬季取暖期开始,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定时开窗通风;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中东部地区需防范雾、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11月,中东部地区已进入雾、霾天气多发季节。各地需防范因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对道路交通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北方大部地区需防范降雪对道路交通的影响。11月是晚秋初冬过渡季节,北方很多城市逐步入冬,并逐渐出现降雪,路面结冰、积雪,将对道路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公众需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加强防火、用火安全工作。正值秋冬季节转换,风干物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各地要注意防火、用火安全、继续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的防御工作。

    2019-11-05 15:27:39

  • 主持人:

    下面介绍下第二届智慧气象服务创新大赛。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气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气象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智慧气象,举办了一系列赛事。2017年,中国气象局成功举办首届气象服务创新大赛,极大提升了气象部门创新的热情和科技实力。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推动气象产业发展,中国气象局于今年6月启动以“科技创新 气象惠民”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智慧气象服务创新大赛。

    2019-11-05 15:30:53

  • 李明媚:

    本届创新大赛由中国气象局联合相关部委共同指导,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承办。大赛设置气象服务技术创新奖、气象服务应用创新奖、气象影视服务奖、气象服务算法创新奖四大奖项。31个省(区、市)气象部门、12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140所高校在大赛中参与角逐,作品涵盖了交通、水利、生态环境、航空、远洋多个领域,突出体现了气象服务创新融入各行各业的特点。大赛从全球视野出发,瞄准国际前沿,将邀请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国际水文气象仪器协会代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气象服务企业专家参会,并举办系列高质量论坛,促进交流,共谋发展。大赛着眼“惠民”,注重强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利用成果展、推介会、签约会多种形式,赛程将利用成果展、推介会、签约会等形式,推动创新成果走向社会,融入重点行业,惠及百姓生活。11月14-15日,大赛决赛将在中国气象局举办,入围决赛的团队将展开激烈的角逐。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现场宣传报道。

    最后介绍下首届全国“观云识天”人机对抗大赛。本次大赛由中国气象局主办,主题是“人机争英雄 气象保民安”。大赛聚焦云、天气现象的智能识别,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的专业应用探索,推进观测智能化发展,加快气象观测现代化建设步伐,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观测基础。大赛采取机器图像算法、人工识云“双赛道”和初赛、决赛“二级赛制”机制。其中,机器图像算法赛道考查参赛者的算法能力,人工识云赛道考察参赛者的观云识天能力。9月5日至10月31日是大赛初赛阶段。据统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2000多人报名参加了人工识云赛道的竞赛。2372支队伍报名参加了机器图像算法赛道的竞赛,远远超过赛事预期。在报名队伍中,全国高校报名占比为67.5%,涉及高校282所,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航天科技等知名企业也派出队伍参加竞赛。。 11月10日上午9时,大赛决赛将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大赛针对机器图像算法赛道,特别设立MAIL奖——即Meteorolog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der气象人工智能引领者奖,颁发给综合得分最高的团队。决赛中,机器图像算法赛道中云状算法一等奖获得团队与人工识云赛道中识云金牌选手现场比拼识云准确率,准确率高者获胜,赢取本届赛事人机对抗优胜奖。

    欢迎大家届时到两个比赛现场观摩比赛,全程报道。谢谢!

    2019-11-05 15:34:49

  • 赵会强:

    谢谢李明媚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19-11-05 15:36:42

  • 封面新闻记者:

    7月以来,南方部分省份出现旱情,能否简单介绍下今年旱情出现的原因以及未来旱情能否得到缓解?

    2019-11-05 15:43:41

  • 叶殿秀:

    谢谢您的提问。7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具体发生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湖南地区东部和南部,以及江西大部、福建西北部。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只有50-200毫米,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江西的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降水少肯定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5个省的累计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4少。5省区域平均气温也是1961年以来同期的第三高。100多天的时间里,降水长时间偏少,气温又偏高,这是导致南方地区严重干旱的气候原因。旱情何时缓解?刚才李明媚介绍未来10天全国大部分的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少。尤其是在旱区降水也是偏少。从未来10天的情况来看,旱情没有缓解的迹象。从月尺度来看,11月国家大部分地区气温也仍然是偏高的。旱区一般的气温偏高1-2℃。旱区的降水仍然以偏少为主,偏少了2-5成。

    2019-11-05 15:48:30

  • 中国日报记者:

    11月还会有台风生成吗?会影响我国吗?

    2019-11-05 15:51:36

  • 牛若芸:

    11月预计还是会有台风生成,而且台风主要是以西进为主。

    2019-11-05 15:54:43

  • 新京报记者:

    今年南方干旱主要原因是什么?它跟全球变暖有没有联系?未来几年南方干旱,或者说我国干旱的情况会不会一直那么严重?今年的干旱跟常年相比,是不是更严重?

    2019-11-05 15:55:14

  • 叶殿秀:

    今年的干旱原因,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主要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再加上气温偏高,使得干旱比较严重。它和往年相比,从气象的角度来讲,干旱日数是历史上同期第四多,面积在南方地区来说也是历史同期第二大。综合来讲,我们认为今年的干旱还是比较严重的,可以说是最近40年以来比较严重的干旱。但干旱的影响可能没有以前那么重,主要是因为今年7月下旬之前这些地区降水都是偏多的,只是7月下旬以来降水出现了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所以造成了干旱。你刚才提到了气候变化的问题,其实气候变化是会从大尺度上改变环流的格局,进而影响不同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年降水量呈微弱增多的趋势。暴雨集中,降水日数,尤其是小雨的日数减少,暴雨的日数增多。另外一个现象,连续无降水日数是增长的。这些因素影响之下,旱涝的频率会增多。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温升高又是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气温升高了以后,加剧了干旱的发展。所以说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发生与发展也还是有影响的。

    2019-11-05 15:55:42

  • 中新网记者:

    很多网友关注今年冬天会是寒冬吗?接下来的气候对污染物的扩散影响是怎样的,以及扩散条件怎样?

    2019-11-05 15:58:29

  • 叶殿秀:

    刚刚你提到今年冬天会不会是寒冬,根据我们前几天气候预测的结果,预计今年冬天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的状态。由此来看,寒冬发生的概率较低。我们也不排除冷暖的起伏变化。大气污染方面,根据冬季气候预测的结果,欧亚中高纬度环流,是以纬向的环流为主,这意味着东亚季风较常年同期是偏弱,也就是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也是偏弱的。冷空气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预测的结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大型扩散条件总体偏差。长江中下游地区扩散条件好于京津冀以及汾渭平原。

    2019-11-05 15:59:37

  • 赵会强: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9-11-05 16:01:07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