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0年6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06-0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钰

发布时间:2020-06-05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张钰
中国气象局定于6月5日(星期五)下午3点,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4楼会议室召开2020年6月新闻发布会。届时,将发布未来十天天气以及今年汛期形势、灾害风险点、气象部门防汛措施等内容。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宋善允: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0年6月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气象局新任新闻发言人宋善允,今天是我第一次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在此,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未来,希望我们携手共同做好气象新闻发布工作,传播好防灾减灾知识、讲好气象故事,共同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今天发布会为大家邀请到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王志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首席牛若芸,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是首席周兵。

    首先请王志华先生介绍5月份及春季全国的天气气候特征、未来10天的天气趋势以及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组织部署情况。

    2020-06-05 15:00:01

  • 王志华: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5月天气气候特征与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2020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17.2℃,较常年同期(16.2℃)偏高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差异大,四川西部、西藏南部和东部局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而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及新疆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西川东部、贵州、云南东部等地偏高1~2℃,江南南部、广西、新疆北部等地偏高2℃以上。

    5月,云贵川和海南等地共108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海南儋州(41.1℃,5月7日)等30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共23站日降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

    第二,全国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2020年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8.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69.5毫米)。降水区域差异大,东北大部、华北大部、江南中部及山东东部、甘肃中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南部、西藏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西藏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华南西部及云南、海南、宁夏、新疆中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海南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

    5月,广东广州(219.3毫米,5月22日)等14站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浙江、湖南等地。

    2020-06-05 15:01:13

  • 王志华:

    5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是:

    南方多地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两广地区洪涝灾情突出。5月,我国共出现6次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5月5日、8日、14-16日、20-22日、25日、30-31日。5月20-22日,广东和广西出现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广东中东部和广西东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超过50毫米,广东广州、东莞、河源等地有100~250毫米。广东广州(219.3毫米)和增城(208.4毫米)日降水量超过当地春季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华南地区的频繁降水,诱发多地内涝、道路塌方、山体滑坡等灾情。

    云南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局地旱涝急转。5月以来,云南大部再次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局地降水偏少8成以上,旱情经历4月下旬部分缓解后再次加重。累计受旱范围从81个县(市、区)扩大到104个。此外,受局地强对流天气影响,5月下旬,文山、红河、德宏等11个市(州)遭受短时强降雨,怒江州旱涝急转,连续发生多起强降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高温天气出现早、范围广、强度大。5月,我国高温天气过程出现早,范围广,强度大。特别是5月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早高温过程,较常年值(6月19日)偏早49天;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及陕西、内蒙古东南部等地极端最高气温普遍有35~38℃,其中河南、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南部、海南等地有38~40℃,局部地区超过40℃。884站先后出现35℃及以上的高温,578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当月历史极值,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河南、海南、云贵地区等地。

    强对流天气过程频繁,风雹灾害损失较重。5月以来,全国共出现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多于近5年同期均值(7.2次)。26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影响,其中,山东、贵州、江西、甘肃、陕西等风雹灾害较重。山东省5月连续遭受三轮风雹灾害影响,造成13市58个县(市、区)受灾,经济林果生长受灾害影响较大。

    北方出现2次沙尘天气过程。5月,北方出现2次沙尘天气过程:10-11日、11-12日, 2次均为扬沙过程。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较2000-2019年同期平均值(2.8次)偏少。

    2020-06-05 15:07:41

  • 王志华:

    从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来看,2020年5月,全国共发布预警40760条,其中全国针对暴雨、强对流、大风、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发布预警信息36310条,利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其他部门预警信息4450条,包括卫健委3127条,应急管理644条,自然资源533条,疫情防控部门49条,水利38条,宣传31条,人防办11条,农业农村5条,预警中心5条,交通运输3条,外交2条,生态环境2条。

    5月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全国大部光温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全国夏收夏种进展顺利。

    北方冬麦区大部时段光温水匹配,利于冬小麦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5月21-24日冬麦区气温偏高,黄淮中西部出现干热风天气,对缺墒田块冬小麦灌浆产生不利影响。

    南方大部气温偏高1~4℃,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偏少,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对冬小麦油菜成熟收获和春播作物生长有利。但江南、华南局地多发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对早稻分蘖和水稻移栽略有不利。四川东部和云南中部降水较常年偏少5~9成,对部分土壤墒情偏差地区的作物生长及夏播不利。

    2020-06-05 15:15:40

  • 王志华:

    5月下旬,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水利部信息中心,组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气象局相关科研业务单位对今年夏季(6-8月)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滚动订正会商。结果表明,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上游和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可能有较重汛情。预计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强度偏强,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对华东和华南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预计6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东北中北部、江淮、江汉大部、江南等地降水偏多。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陕西中北部大部地区、山西、云南大部等地气温偏高1~2℃。东北地区中北部、江淮、江汉大部、江南、西北地区中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

    2020-06-05 15:25:05

  • 王志华:

    未来十天(6月6日—6月15日),南方将持续多雨态势。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以及贵州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50毫米,部分地区有180~250毫米,局地可超过50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偏多5成至1倍,江南北部、华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西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华北西部和北部大部及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10~20毫米,局地30~50毫米。

    6月6-8日,黄淮中西部和华北南部将出现3天左右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局地将超过37℃。14日前后,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将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

    主要天气过程有:6-8日,江南、华南将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其中四川盆地东部、贵州中南部、华南中北部和南部沿海、江南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局地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9-15日,我国东部地区主雨带北抬,长江中下游将出现强降雨过程,而广西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仍将多降雨天气。

    2020-06-05 15:30:45

  • 王志华:

    下面是6月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防范建议。预计6月,东北地区大部水热条件较好,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玉米、水稻等春播作物生长发育。建议北方春播区加强田间管理。东北、西北、华北等旱作区及时中耕锄草、合理施肥,促进作物生长。东北水稻区做好以水调温、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

    北方冬麦区注意适时夏收夏种。各地应做好小麦后期管理,防范干热风和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及时收获已成熟作物、腾茬整地,趁墒夏播。

    南方各地注意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和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早稻区应注意以水调温,防范夏季高温热害对早稻结实的不利影响;降水偏多地区要及时排涝降渍,促进作物正常生长。西南地区做好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田间管理。云南注意合理调度用水,科学用水,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各地还要注意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6月春播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病虫害也进入高发阶段,各地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另外,6月还有几点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提示。江南、华南等地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台风等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各地将进入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需注意防范。35℃以上高温天气增多,将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此外,高温天气下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设备负载大易引发火灾。公众需密切关注高温预报预警。

    2020-06-05 15:32:10

  • 王志华: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组织部署情况。面对复杂严峻的天气气候形势,中国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特殊形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及早进行安排部署。先后召开13次会议研究安排气象服务工作,比常年提前1个月部署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切实将各项职责任务抓实抓细抓落地。3月1日开始组织开展汛前工作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落实。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应用气象现代化技术和成果,提高监测预报精准度。多次与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深化部门联动,提升灾害防范合力。与应急管理部、水利部加强信息共享,健全常态会商联动和应急联防机制。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开展春耕春播和夏收夏种专项气象服务,为超过1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服务。会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灾害防范机制。

    做好人工增雨作业,为抗旱减灾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共组织飞机增雨作业487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1.6万次,累积增加降水约49.5亿吨,为农业抗旱、防雹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2020-06-05 15:42:50

  • 王志华: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情况。进入“三夏”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三夏”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在做好面向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决策气象服务的同时,多渠道、多手段加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手等“三夏”生产一线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自6月1日开始,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推出“三夏”重点地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实时为全国夏收跨区作业的9万多名农机手提供最新夏收天气服务和所在地气象灾害预警等服务产品。两部门在前期深化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作物成熟期预报、每日夏收进度以及强风、暴雨等高影响天气防范需求,并结合重点地区夏收夏种服务专报信息和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实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针对性开展跨地区作业精准服务。

    最后和大家介绍一下珠峰高程登顶测量气象服务保障情况。气象条件是珠峰高程测量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5月9日、21日受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安攀”影响,登山测量队连续两次冲顶受挫。在即将错失5月最佳窗口期的这一关键时刻,中国气象局紧急增派专门预报团队驰援大本营,预报团队每天10时、18时向测量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发布珠峰高程测量天气专报,主要内容包括珠峰海拔6000米至9000米5天趋势预报、逐3小时风向、风速、气温、天空状况等精细化预报及相关防范建议等,为测量登山队判断冲顶天气窗口、科学制定登顶计划提供了支持,根据天气预报精准确定27日2点10分攻顶,保障登山测量队成功登顶完成高程测量。

    2020-06-05 15:44:50

  • 宋善允:

    感谢王志华给我们介绍5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和相关气象服务情况。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今年进入“芒种”节气的精确时间为12点58分。

    下面进入媒体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大家提问之前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来自哪个机构或媒体。

    2020-06-05 15:45:08

  • 中国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日报记者,6月4日,山东西部局地出现了超40℃高温,但是东部却不足20℃,为什么在同一个省份会出现如此大的温差?

    2020-06-05 15:46:09

  • 宋善允:

    请国家气象中心的首席预报员牛若芸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2020-06-05 15:46:33

  • ​牛若芸:

    我来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因为4日白天山东东部受冷涡后部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同时,山东中西部地区受到高气压控制,气温会比较高。另外,造成中西部和东部温差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东西部下垫面特征不同。

    2020-06-05 15:46:55

  • 宋善允:

    我再解释一下,一般同一个时间一个省份南北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南北温差大也是正常现象。比如说河北地理位置南北跨度大,南北温差大这是正常的。山东地区昨天东部与西部相差到25℃确实比较异常。刚才牛女士解释了这个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冷涡尾部的冷空气甩过来之后影响到山东东部的温度,造成这个地区温度比正常情况下要低,这是主要的原因。而山东中西部正好又处在大陆高压控制之下,温度比常年同期高一些,所以一边比正常低,一边比正常高,因此出现较大温差的情况。记者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下面还可以继续探讨。

    2020-06-05 15:48:07

  • 中国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是中国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刚才发言人提到在雨带北抬,是不是预示着南方梅雨季节开始,我们如何判断梅雨季节已经开始了?谢谢。

    2020-06-05 15:48:24

  • 周兵:

    我国是季风活动显著的国家,季风区与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梅雨监测国家标准及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的监测数据,江南地区梅雨于6月1日开始,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随着雨区范围扩大,雨带位置北抬,长江中下游梅雨也将拉开帷幕。我国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梅雨季节,江淮流域降雨将更加频繁、强度更强。江河、湖泊涨水,汛期暴雨即将开启。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特色产物,关于梅雨的国家标准在2017年正式发布,国家以及地方气象部门都按照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来进行梅雨监测。江淮流域总体的梅雨可以划分为三个区:一个是江南区梅雨,二是长江中下游梅雨,三是江淮区梅雨。也就是说从江南到长江中下游再到淮河以南的地区是三个主要的集中梅雨区。新的梅雨标准在原来四省一市的梅雨省份中增加了湖南和江西作为梅雨区。所以判断梅雨的重要指标是根据大气环流和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来确定。未来十天我国主要降水区位于江汉、江淮、江南等地区。谢谢。

    2020-06-05 15:48:45

  • 澎湃新闻记者:

    您好,我是澎湃新闻记者。请问今年厄尔尼诺情况是怎样的?有怎样的特点?谢谢。

    2020-06-05 15:49:29

  • 周兵:

    感谢您提问。今年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中东太平洋海温出现了转折,目前处于偏冷状态。可以说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5月份结束。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会成为1951年以来历史上持续时间最短、强度最弱的一次事件。我国和美国的气象预测中心监测到了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外一些机构没有发布厄尔尼诺的信息。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不按套路出牌,同时海气相互作用比较弱,主要暖水区的中心位置偏西,直接表现为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形成机理怪异。

    2019年末信风爆发以后,激发了季节内开尔文波,而开尔文波激发了此次强度比较弱的厄尔尼诺。此外,海气相互作用也比较弱,导致这次厄尔尼诺强度比较弱。谢谢。

    2020-06-05 15:55:45

  • 中国新闻网记者:

    我是中国新闻网记者。我们注意到5月各地比较早地出现了高温天气,我们也迎来了最热的“五一”,很多地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我想问现在这个天气已经这么热的,接下来的这个夏天气温是不是会更高,今年夏天极端天气或者高温数据方面会不会再创新高?谢谢。

    2020-06-05 15:56:08

  • 周兵:

    我们已经监测到也发布了5月上旬,尤其是5月1日到9日的极端高温事件。进入到6月份以后,我国黄淮、江淮、新疆等地也出现了高温天气,而且这种天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进入到夏季以后,高温可能会频繁出现,所以要更加关注高温天气事件。谢谢。

    2020-06-05 15:58:27

  • 封面新闻记者:

    我是封面新闻记者。刚刚台风的问题再多问一句,请问在台风的强度上,今年有没有可能再出现像去年“利奇马”一样的超强台风?谢谢。

    2020-06-05 15:59:16

  • 周兵:

    台风强度的预测一直是国际前沿的技术,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登陆台风强度有增强趋势。至于今年是否会出现你提到的超强台风级别的台风,我们将会密切关注,也一直在进行认真总结和做好预测工作,谢谢。

    2020-06-05 15:59:42

  • 中国气象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气象报记者。全国多地已经复工复学了,北京有一些中小学也开学了,气象部门有没有哪些提示建议?

    2020-06-05 16:03:25

  • ​牛若芸: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我们最新预报,未来十天南方的降雨过程还是比较多,也是降雨比较频繁一个时段。所以学生和家长在上下学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外,我们预计未来3天,也就是6月6日至8日,黄淮中西部和华北南部,还将出现三天左右35℃以上高温天气,局地将超过37℃,所以这些地方的学生在放学和上学的路上,甚至在上课期间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如果出汗比较多可以考虑补充生理盐水。另外天气越来越热,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地区,都要避免去到人员过于密集的环境,同时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2020-06-05 16:04:10

  • 宋善允:

    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多多关注气象工作和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以及对气象保障服务的诉求,让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守护好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没有其他问题的话,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06-05 16:04:38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