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1年1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12-31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0-12-31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中国气象局定于12月31日(周四)上午10时在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召开2021年1月新闻发布会,总结2020年天气气候特点,发布元旦天气趋势等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王志华: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于气象工作的关注,冒着寒冷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王志华。今天为大家邀请到的专家有中央气象台副台长魏丽女士、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女士。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12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2020年度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元旦期间天气趋势预报和2021年1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

    2020-12-31 10:00:01

  • 王志华:

    首先给大家通报12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征。12月的第一个特征是平均气温偏低。12月(1日至29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强,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偏低0.5℃,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除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大部、黑龙江北部、福建东部、浙江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

    第二个特征是气温起伏大。1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阶段性的波动起伏明显,1-8日和13-21日,全国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15日偏低超过3℃;9-12日和22-28日,全国日平均气温偏高;29日开始,气温又转为偏低。12月份先后出现2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第一次发生在13-15日。第二次从28日开始,目前仍在影响我国,预计2021年1月1日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

    第三个特征是雨雪明显偏少。12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5.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5%。除西北地区中东部、四川东部和西南部、贵州北部、新疆西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至2倍外,全国其余地区普遍偏少2成至1倍。据12月30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云南中部、广西中部和广东南部部分地区等地存在中度气象干旱。

    2020-12-31 10:04:49

  • 王志华: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前寒潮天气过程及气象服务情况。

    12月28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气温低、大风持续时间长,大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

    大风降温实况。12月28日以来,寒潮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河北西北部、山东中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气温下降14~18℃,上述大部地区伴有6~9级阵风,浙江沿海阵风有10~12级。中央气象台12月28日发布今年首个寒潮橙色预警。31日早晨,气温0℃线南压至南岭一带。寒潮期间,北京最低气温-12.7℃,上海-5.9℃,武汉-7.6℃,长沙-3.5℃,广州1.8℃;北京佛爷顶(-26.4℃)、山西太原(-20.6℃)、湖南衡山(-15.9℃)、江苏淮安(-11℃)、上海浦东(-6.2℃)等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达到或跌破当地12月历史气温极低值。

    雨雪天气实况。28日至30日,山东、河南东部、安徽、江苏、湖北东部和北部、湖南东北部等地出现降雪(雨)或雨夹雪5~12毫米,山东半岛、湖北东部和北部、湖南东北部累计降水量15~30毫米;31日早晨,山东中东部、安徽、江苏等地积雪深度2~8厘米,山东烟台等地达20厘米。

    针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气象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滚动加强会商研判,对大风降温、雨雪影响的区域、时段、强度做出精准预报。针对重点影响区域启动加密气象观测。12月27日提前24小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并于28日更新发布首个寒潮橙色预警。

    二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于12月27日上午9时启动寒潮三级应急响应,指导各级气象部门强化分析研判,提前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寒潮天气预报意见,做好寒潮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各地气象部门及时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强化值班值守,加强上下互动和左右联动,形成预警服务的合力。

    三是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气象部门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累计发布预警信息7000余条,广泛利用网站、电视、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广泛发布寒潮天气预警信息。12月28日,中国天气网全站浏览量单日突破1亿人次。各大主流媒体也积极转发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进一步扩大了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四是形成联防联动合力。从12月25日开始,气象部门开始滚动提醒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应急管理、发展改革、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强化工作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做好寒潮天气应对,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加强指挥调度,采取有效措施,社会公众提前主动防范,明显减轻了此次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2020-12-31 10:13:56

  • 王志华:

    下面给大家通报一下2020年度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今年以来(截至12月29日),全国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10.4℃,较常年同期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694.7毫米,较常年同期(629.2毫米)偏多10.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多,仅次于1998年(712.1毫米)和2016年(710.4毫米)。

    2020年全年气候复杂多变,表现为汛期降水区域和时段集中,暴雨极端性强;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偏少,台风影响时段和路径异常情况多;气象干旱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明显;强对流天气早发多发;南方高温天气日数多,持续时间长。

    根据专家评议,2020年度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为:

    1.长江中下游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为历史之最

    2.半个月内3个台风接连影响东北历史罕见

    3.历史首次出现7月“空台”

    4.今年夏季我国降水多汛情重

    5.初冬寒潮暴雪天气袭击东北致部分地区受灾

    6.2020年强对流天气发生早频次高极端性强

    7.2020年全国霾天气继续减少

    8.华南高温少雨导致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9.8月中旬四川盆地暴雨频繁致部分地区受灾

    10.2020年我国气候条件利于植被长势继续向好

    2020-12-31 10:20:48

  • 王志华:

    下面介绍一下元旦假期全国天气趋势。

    预计元旦假日期间(2021年1月1-3日),冷空气势力弱,全国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风力不大,中东部地区气温呈逐步回升趋势,但元旦当天受前期寒潮残余影响气温仍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全国无大范围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仅华北南部、黄淮、汾渭平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轻度霾。

    具体预报如下。

    元旦当日,新疆北部有小雪,全国大部以晴为主;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北部、东北及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3~5℃,局部偏低6~8℃。

    2日,全国大部为晴到多云天气,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及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2~4℃,江南及贵州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仍低于0℃。3日,北方大部天气以晴为主,南方地区为多云天气,中东部地区气温0℃线将北抬至江汉中部至江南东北部。

    关于2021年1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情况。预计2021年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除西藏大部、西南地区西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北部、江汉西南部、江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偏低1~2℃。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少。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华南大部偏少2~5成;新疆西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大部、江汉西部、江淮南部、江南西北部和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多。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提示:

    一是注意防范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计1月份,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北部等地气温偏低,对设施农业、畜牧业不利。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灾害天气,对露地蔬菜、经济林果及油菜等不利。华南大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干旱可能发展。建议北方做好设施农业防风加固和保温工作,牧区及早做好饲草料储备调度、棚舍加固及防寒保暖工作;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及时采收已成熟经济林果和露地蔬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低温冻害;华南各地应开源节流,积极防旱抗旱。

    二是注意防范低温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各地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天气、持续性低温天气对身体健康、出行出游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公众要做好防寒保暖,严防感冒。

    三是注意防范不利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月仍是雾、霾、雨雪、大风天气发生较为频繁时期,各地各部门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应急管控,确保交通安全。

    2020-12-31 10:24:41

  • 王志华:

    下面进入到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

    2020-12-31 10:33:17

  • 中国日报记者:

    根据预测,1月气温将持续偏低,请问是受拉尼娜影响吗?拉尼娜现在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

    2020-12-31 10:35:32

  •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

    从我们目前监测情况来看,2020年11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持续偏冷,Nino3.4区海温指数11月平均为-1.31℃;9-11月滑动平均为-1.22℃,12月最新的候平均海温监测情况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异常冷海温依然存在,这也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持续维持拉尼娜状态。综合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实况、国内外气候动力模式及统计方法预测结果,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状态将继续维持,并将在2020年12月形成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且将持续整个冬季。受此次拉尼娜事件影响,南海到热带西太平洋地区1月仍将维持异常气旋性环流,不利于热带暖湿气流北上。

    在多数拉尼娜年盛期的1月,欧亚中高纬以经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易较常年同期偏低,且南方地区容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预计,2021年1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主要原因一是考虑多数拉尼娜年冬季1月的环流特征;二是因为动力模式最新预测欧亚中高纬环流1月仍将以经向环流为主,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东亚大槽偏强偏西且北极涛动可能在1月上中旬以负位相为主,因此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且强度偏强。

    2020-12-31 10:40:12

  • 经济日报记者:

    有人说今年元旦可能是近9年来,甚至是近16年来最冷的元旦,请问有这样的可能性吗?哪些地区、哪些城市有可能会看到新年的第一场雪?元旦天气对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影响?

    2020-12-31 10:43:22

  • 中央气象台副台长 魏丽:

    元旦期间,冷空气势力弱,主要影响东北和华北北部地区,除新疆北部有小雪外,全国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中东部地区气温将逐步回升,不会出现极端偏冷的情况和大范围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总体来看,气象条件有利于户外活动。只是元旦当天的气温虽然有回升,但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所以还是要注意防寒保暖。

    2020-12-31 10:48:03

  • 封面新闻记者:

    12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的寒潮橙色预警。2016年1月我们曾经历了寒潮,当时中央气象台也发布了寒潮橙色预警。请问今年冬天有没有可能追上或者突破上次的世纪寒潮?造成此次寒潮的原因是什么?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12-31 10:52:49

  • 魏丽:

    刚才王志华司长对今年12月28日以来寒潮天气所产生的大风、降温、极端低温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世纪寒潮过程,发生在大寒节气之后,数九寒冬的四九时期,是气候上一年中最冷时间;雨雪、寒潮、冰冻、大风叠加,影响严重。中东部部分地区最大降温幅度达12~18℃,气温0℃线南压至华南中部,最低气温-10℃南压至长江中下游沿江,华北、黄淮、江南、华南及四川等地共有179个县市最低气温跌破1月份当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19个省(区、市)82个县市跌破最低气温历史极值。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安徽黄山最大积雪深度40厘米;贵州中南部、湖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及福建中部局地出现冻雨。雪线南压至广州及珠三角一带,为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最南端,广州城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降雪。

    今年12月28日以来的寒潮过程比2016年1月世纪寒潮明显偏弱,无论是极端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情况,还是降雪范围、降雪强度,虽然也有一定的极端性。在寒潮之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黄淮和南方地区尤为显著,所以即使降温幅度大,最低气温仍然达不到历史极端情况。东部地区最低气温0℃线南压到华南北部,最低气温-10℃线仅南压到秦岭到沿淮一带。今天广州气温跌到了2℃,降温幅度非常大,因此大家感觉非常寒冷。

    本次寒潮过程同样具备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的特点,由于出现在12月底,因此气温更低;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风持续时间长。由于暖湿气流弱,冷空气南下速度快,因此雨雪范围较小、强度弱、时间短。

    本次寒潮过程主要原因是东亚中高纬度横槽转竖,引导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寒潮过程带来的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电力设施、设施农业、畜牧业以及人体健康和疫情防控等产生不利影响,但其总体影响不如2016年那次强寒潮过程。

    2020-12-31 11:25:40

  • 中国气象报记者:

    请问元旦之后还会出现寒潮天气吗?近期寒潮天气较常年偏重,是否是极端天气增多的反映?

    2020-12-31 11:26:08

  • 魏丽:

    我们经过分析,元旦后冷空气还会再度活跃起来。2021年1月4日至7日,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强度上达不到寒潮标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的气温下降4~6℃,局地降温幅度8℃以上。另外,1月上旬末至中旬前期,还会有冷空气补充影响我国。因此,自气温偏低局面还将持续到2021年1月中旬前期,但出现大范围极端天气的可能性比较小,华北和东北低温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极端偏冷的状况。

    2020-12-31 11:26:34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知道,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应对并重,请问气候变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集中在哪些方面?对于气象部门来说,未来的工作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2020-12-31 11:30:03

  • 巢清尘:

    总体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把它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对物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出现很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高温热浪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陆地上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干旱持续时间更久、强度更强。包括这些年经常看到的森林大火,跟气候变暖、气候干旱都是密切相关的。海平面持续上升,冰川持续减少,都会给沿海地区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比如说台风风暴潮叠加海平面升高,就会造成很多沿海地区发生洪涝。

    最近很多媒体非常关注中国西部冰川融化的问题,已经有研究表明,一些小的冰川已经在最近几年到了融化的拐点,一些大的冰川可能在本世纪中也到了融化的拐点,那就意味着冰川融化会对中国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当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包括粮食安全、水资源,我就不一一赘述。

    第二类,感觉更为剧烈的就是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比如说对人群健康、重大工程、人群聚集城市、贫困地区的影响。举个例子,最近20年,由于高温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比过去上升了4倍。气候变化还会影响一些重大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这些事例在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比我们预期的更为强烈和更为迅速,它随着气候系统某些阈值达到,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到2050年左右,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损失,可能要比现在上升2至20倍,全球已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人类社会面对的重大挑战。

    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内最基础的科研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建成了最为系统和规范的地面、高空、空间三位一体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站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6%以上的乡镇,新一代天气雷达网覆盖58%国土面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实现观测全球覆盖。我国气象观测系统是全球气象观测系统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气候变化研究权威数据的来源。

    我们组织研发了包括大气、陆面、海洋、海冰多圈层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以及耦合人类活动碳循环、大气化学、气溶胶过程的地球系统模式,建立了我国第二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业务系统,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先后参与和组织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第六次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比较,我们的模式在对全球平均温度的异常、中国降水、东亚季风这方面的性能,跟全球多模式的平均水平是齐平的,特别是对中国区域降水预测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模式已直接地应用于气候预测常规的业务和服务。

    另外我们在气候变化的机理、监测、归因、影响、风险方面也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在国际顶尖期刊得以发表,并且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实施。中国气象局长期、深度地活跃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些重要的国际气候变化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未来,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工作将紧密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持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包括进一步加强温室气体综合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地面、高空、卫星观测一体化的碳循环综合监测评估,未来对全球气候变化进展盘点、碳达峰和碳峰值评估发挥作用。

    中国气象局还会对气候承载地脆弱区的气候变化进一步监测、预测、评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福祉提供更丰富、更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020-12-31 11:46:44

  •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是拉尼娜年,可全球气温,包括中国气温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020-12-31 11:47:19

  • 巢清尘:

    我想打一个比喻,就像我们好学校里优秀的班级,他的成绩一直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但是可能今年这学期,由于一些原因,他的成绩有一定下滑。我用这个比喻想说,受到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包括中国的全国平均气温近年来表现出持续偏高的趋势。今年是厄尔尼诺次年,也是拉尼娜发展年,上半年主要受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半年特别是自12月以来受拉尼娜状态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但整体来看,全球平均气温及中国气温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体现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在气候变暖趋势下,我们刚才说的拉尼娜现象,相当于是一个海气相互作用的波动,它是在大的,偏强、偏高状态下的小扰动,所以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气候变化的变暖趋势。

    2020-12-31 11:50:57

  • 王志华:

    谢谢巢主任,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提问环节就到这儿。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年来的陪伴,也感谢你们对于我们气象工作的支持,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合作更加密切、更加有效,祝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

    2020-12-31 12:00:20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