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 宋善允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宋连春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 薛建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春节将至,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1年2月新闻发布会,今天为大家邀请到: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这是2021年的第二场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传统上从节气角度来说是立春进入了新的一年的开始,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非常丰富,因为春节将至,和大家说一下受关注的天气情况。
首先,我们请王志华介绍1月全国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春节假期的情况。
2021-02-09 10:35:13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向大家通报四各方面的情况。
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气温情况:2021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较常年同期偏高0.5℃。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波动起伏大,上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1℃;中下旬气温明显回升且较常年同期偏高1.7℃,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高。
降水情况:2021年1月,全国雨雪偏少,平均降水量为5.6毫米,较常年同期(13.2毫米)偏少58%,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广西、福建、江西、湖南4省(区)降水量均为历史第二少。
天气气候总体呈现三个特征:
一是江南、华南等地降水明显偏少,气象干旱发展。1月,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江南、华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此次干旱过程对华南部分地区的冬种作物及果树越冬造成不利影响;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广西东部、江西南部等地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
二是前冷后暖,上旬寒潮天气极端性强。1月有3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是1月6-8日、14-19日、26-27日。其中,1月6-8日的冷空气具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低温极端性强、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温6~12℃,局地超过12℃;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市)50余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最低气温达到或突破建站以来最低纪录。北京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在-24~-18℃,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19.6℃,为1951年以来第3低。
三是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偏早。1月10-16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甘肃、内蒙古局地出现沙尘暴天气。今年首次沙尘过程较常年偏早30多天(2000-2020年平均日期:2月15日),是自2002年(3月1日)以来出现时间最早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2000、2001年最早为1月1日)。
1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万余条。其中,寒潮、霜冻、大风、寒冷预警信息发布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这些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决策和基层组织临灾避险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021-02-09 10:36:14
2月中下旬全国气候趋势预测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预计2月中下旬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温度将偏高1℃左右。东北东部、华北东部、黄淮东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与常年同期相比,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黄淮、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东北东部、华北东部、黄淮东北部等地偏多2~5成。
华南南部和北部早稻主要播种期气候条件较常年同期偏好。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候条件有利于早稻播种;3月华南北部气温接近正常至略偏高,降水偏少,气候条件总体较好。
2021-02-09 10:36:40
春节假日期间天气预报
刚刚举行了全国的春节天气大会商,预计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出现大范围寒潮和持续性雨雪冰冻天气的可能性较小,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北方地区有冷空气活动,气温多起伏;南方地区有小到中雨过程;黄淮、四川盆地等地有雾霾。
中东部地区有冷空气活动。初一至初五,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等地有中等强度冷空气活动,上述地区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局地超过10℃; 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多降雪天气,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有大雪;初三夜间至初四,华北、黄淮有弱降雪或雨夹雪;除夕,东海南部的海域风力可达7~9级。
春节期间,南方地区有小到中雨。除夕至初一,江淮、江南东部有小雨;初五前后,江南、华南北部有小到中雨。初二至初六,西南地区东部多阴雨。此外,春节期间华北黄淮四川盆地等地有雾霾。除夕至初二,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四川盆地等地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除夕至初四早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黄渤海琼州海峡将有雾。初一至初三,黄渤海、长江口附近海域将有大雾;初三至初六,琼州海峡将有间歇性大雾。西南华南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假日期间,四川南部、云南北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假日后期,广东东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
2021-02-09 10:41:34
气象服务提示和建议
一是建议防范气温波动较大对公众健康及生活的不利影响。近期北方气温波动较大,需关注气温变化对公众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注意防寒保暖。
二是注意防范雾霾天气对于春运和交通出行的影响。预计2月中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弱。所以京津冀地区的西部、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阶段性偏差,建议上述地区要预防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三是建议根据天气条件抓好农业生产。预计2月中下旬,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低、降水偏多,畜牧业和设施农业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及大风的危害。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量正常或略偏多,有利于增加多麦田墒情和冬小麦安全越冬或返青生长。所以建议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返青。江南南部和华南等地气温偏高、降雨增多,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早稻播种育秧,需利用好有利气象条件及时开展早稻播种育秧工作。
四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2月中下旬,西南、华南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需加强防范。
2021-02-09 10:59:58
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也体现在天气气候上。下面,我们有请宋连春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国天气气候情况。
2021-02-09 11:00:27
2020年,我国气温高,降水多,气候年景偏差。长江流域出现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暴雨洪涝灾害重;气象干旱总体偏轻,但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华南秋冬季干旱较重;高温出现时间早、南方持续时间长;登陆台风偏少,但登陆地点和影响时间集中;冷空气影响范围广、局地降温幅度大。与近十年平均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多。全年气候具有以下特征:
1.气候持续变暖,全国年平均气温位居历史前列。高温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2020年全国年平均气温10.25℃,比常年(1981-2010年)平均偏高0.7℃,为1951年以来第8个最暖年。其中,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年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新高。
5月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早高温过程,较常年偏早49天。贵州、广西、海南30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最高纪录。7月11日至9月3日,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长。福建、广东等地30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2021-02-09 11:01:15
2.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历史第四多,开汛时间早,梅雨时间长
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695毫米,比常年偏多10.3%,为1951年以来第4多。七大江河流域中,除珠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外,其他流域降水量均偏多。其中,松花江流域和长江流域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最多。淮河流域偏多24%,黄河流域偏多16%,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均偏多12%。
2020年我国3月25日进入降雨集中期,较常年偏早12天;5月29日入梅,8月2日出梅,入梅时间比常年偏早10天,出梅时间比常年偏晚15天,梅雨持续时间(65天)和雨量均创1961年以来新高。
2021-02-09 11:05:46
3.汛期暴雨过程多,长江发生流域性洪水
2020年,全国共出现3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24.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
夏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淮河和太湖流域为历史同期次多。受强降水过程影响,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甘肃等地暴雨洪涝灾害较重。全国共有54个县(市区)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黄山和黟县连续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安徽歙县高考时间延迟;7月8日,新安江水库历史上第一次九孔全开泄洪;8月17-18日,四川乐山遭遇持续暴雨袭击,洪水淹至乐山大佛脚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
2021-02-09 11:06:11
4.区域性和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但灾害损失偏轻
2020年,我国气象干旱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明显。4月中旬至夏初长江以北多地出现阶段性干旱,对越冬作物后期生长、牧草长势及夏播等带来不利影响;春夏季西南部分地区发生气象干旱,对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等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东北、华南遭遇严重夏伏旱,东北地区春玉米、花生生长受影响,华南部分地区晚稻、橡胶等作物生长发育受影响;秋冬季华南、江南等地发生气象干旱,给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省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库蓄水等带来不利影响。
5.生成和登陆台风均偏少,影响时段和地域集中
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3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偏少2.5个,其中5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少2.2个。登陆台风平均强度(30.8米/秒)接近常年。
生成台风前多后少,阶段性明显。其中7月为1949年以来首次“空台”。8-12月,有21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多3.2个。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半个月内东北遭遇了罕见的台风三连击,为1949年以来首次。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接连北上影响东北地区。
2021-02-09 11:06:49
6.冷空气影响范围广,局地降温幅度大
11月强雨雪天气袭击东北。11月17-23日,东北地区出现强雨雪天气过程,吉林、辽宁共9县市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19日,辽宁宽甸日降雪量达81.7毫米,超过了当地常年降雪量。吉林长岭、黑龙江密山积雪深度达38厘米。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铁路大面积停运,多条供电线路停运,部分城市供热系统中断。
12月中东部遭受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过程。12月28-31日,受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影响,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在8℃以上,局地超过14℃;过程降温幅度超过12℃的面积有118.4万平方公里。江淮大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达3~9厘米。
7.春季北方沙尘天气少,影响偏轻
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比常年同期偏少10次。平均沙尘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少2.4天。
3月8-10日新疆南疆盆地和沿天山地区东部、青海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新疆南疆盆地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沙尘天气对设施农业、飞机航运造成影响。
衷心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1-02-09 11:07:18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21-02-09 11:07:56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月中下旬南方局部省份旱情发展趋势如何?近期的降水是否会使干旱得到缓和?
2021-02-09 11:13:05
预计,2月中下旬,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降水仍将偏多。受降雨偏多影响,土壤过湿地区需及时排湿降渍。对2月的情况比较有缓解。
根据2月6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我国云南、华南及江南南部出现气象干旱,部分地区达到重旱到特旱。2月7-8日云南南部至广西西部出现大雨、局部暴雨;预计9-10日此次降雨过程将向东发展,华南和江南大部有中到大雨,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预计,此次降雨过程结束之后,华南、江南以及云南南部的旱情将得到缓解或解除,对库塘蓄水、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和未来的春耕生产极为有利。
预计,2月中下旬,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降水仍将偏多。受降雨偏多影响,土壤过湿地区需及时排湿降渍。
2021-02-09 11:23:26
有预测说今年大年三十,水汽比较充沛,请问除夕会下雪吗?如果下雪的话,全国哪些地方可以感受“银装素裹”?
2021-02-09 11:23:55
根据目前的趋势分析,除夕当天出现降雪的范围不大,可能仅限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北部地区)、黑龙江西部和新疆西北部,以小雪为主,这三个地方有望出现“银装素裹”。另外,从目前积雪的情况看,东北大部和新疆北部地区还有积雪,所以在乡村、田野和城市郊区也会看到有积雪覆盖现象。初三、初四华北地区可能也会有弱降雪。总体形势就这样。
2021-02-09 11:24:25
春节期间出现银装素裹的地方比较少。
2021-02-09 11:30:02
《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中提到2020年汛期我国降水异常偏多,是不是成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趋势,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第二个问题是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会不会有集中的趋势?降水量是整体偏多还是偏少?
2021-02-09 11:35:30
谢谢你的问题,的确像你所说,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很多地区极端天气频繁。这正是气候变化一种表现形式。观测表明了极端强降水事件和极端高温事件在增加。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极端的高温事件和极端的强降水事件频率还会增强,强度还会加大。
怎么去应对?一是减缓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对个人来讲要做到低碳生活,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要在全球气候治理理念和行动下,在构建全球或地区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上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把适应气候变化、防御气候灾害纳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第二要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要气候现象的监测、预警及预测,提升天气气候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切实提升国家及地方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第三加强天气气候灾害风险评估,建立面向未来的国家和与区域层面的灾害风险区划,开展重大工程、城市规划的气候风险论证和可行性评估。第四加强基础建设和构建防御气候灾害的重大工程。第五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灾意识与适应能力,全社会参与风险管理,有效减小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第二个问题你说的恰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典型的响应,气候变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气候没有以前那样稳定了,也就是气候的变率,气候变率在加剧。
降水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们降水近六十年没有明显的这种变化趋势。但是的确是我们降水的变率加大了,也就是说有的年份很多,有的年份很少。2020年我们降水多年平均偏高了24%。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我国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频次趋多、强度趋强的原因:一方面海洋变暖,水汽源区海水增暖会使海表蒸发的水汽量大幅提高、深对流发展,从而来自海洋的水汽平流输送增强;另一方面,大气升温后,大气的持水能力增大,可为强降水形成提供物质条件,易于强降水事件的发生。
2021-02-09 11:36:26
近日,印度冰川断裂发生洪水造成多人伤亡,冰川断裂与气候变化有关吗?是因为全球变暖而导致的冰川消融断裂吗?
2021-02-09 11:47:25
尽管不清楚具体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与气候变暖有关,特别是气候变暖对冰冻圈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对全球和中国均是如此。全球观测一致性的结论是整个冰冻圈都呈消融退缩趋势。因为冰川消融和多年冻土退化,会导致冰冻圈灾害频繁的发生。全球发生了很多冰冻圈灾害,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近60年来,青藏高原及
周边高山区总体呈暖湿化趋势,升温幅度超过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也是我们国家区域当中降水增加最多的一个地区。
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冻圈的各种各样的灾害发生。2018年10月,泥石流导致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对下游居民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和影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估,未来整个亚洲高山区冰川冻土和积雪都持续的退缩,灾害频次将会增多,风险增加,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冻圈灾害风险,我们要做好应对,建立风险早期预警系统。
2021-02-09 11:48:00
全球气候变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变暖,全球的平均气温上升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极端天气事件或气象灾害发生。现在规律很不稳定,偏离平均状态的情况发生的
越来越多,强度越来越大。气温变暖和降水变化对农业产生影响。降水时间分布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变化都是很不均衡的,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气象灾害多发、强发,生态系统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包括人民健康等。采取减缓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等措施,对全球来说都十分重要。
2021-02-09 11:50:23
《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中提到2020年汛期我国降水异常偏多,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灾害重,造成这种气候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2021-02-09 11:58:42
2020年汛期我国天气气候极为异常,降水异常偏多,强降水过程多,极端性突出。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又更加复杂,除了受西北太平洋、中东太平洋、印度洋影响外,还受青藏高原、北极、欧亚地区积雪的影响。
造成2020年汛期降水异常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极端洪涝是热带和中高纬多因子多时间尺度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热带海洋信号。2020年冬季开始,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并在夏季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最暖,它和弱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相叠加,造成汛期西太副高异常偏强,其强度超过了1998年和2016年;其次是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1981年以来历史第二),造成东亚夏季风弱。另外,2020年汛期中高纬环流经向性大,冷空气过程频繁,使得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长时间在长江流域交汇。这些因子协同作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的极端洪涝。
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的因子极为复杂,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对气候异常及预测进行深入总结,对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提高研究型业务质量和水平。
2021-02-09 11:59:07
前期南方经历了干旱,最近有一轮强降雨缓解旱情。除了自然降雨之外,气象部门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缓解南方旱情?
2021-02-09 12:09:34
谢谢记者朋友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去年入冬以来,南方的降雪明显偏少,大部分地区偏少5到8成,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80.2%,为198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因为降水偏少,所以南方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气象部门高度关注旱情的发展,2月6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了南方地区抗旱气象服务工作调度会议,与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进行了联合会商。最近各地气象部门也强化了雨情、旱情的分析研判,做好旱情、雨情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中国气象局近期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减灾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要求南方出现旱情的省份根据需求,及时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科学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从2月7日以来,南方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中到大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暴雨,前期旱情较为严重的南方地区将抓住这次降雨过程,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还在进行中。这次作业的效果还在评估当中,将对旱情缓和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2021-02-09 12:11:23
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气象局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气象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提前向大家拜年,衷心祝愿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平安吉祥、阖家幸福。最后送大家一副对联辞旧迎新。
上联:战大疫 防大汛 迎大考 保安全 助复产 决胜庚子 山河无恙
下联:启新程 开新局 庆百年 提质量 建强国 再战辛丑 家和安泰
横批:气象万千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02-09 12: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