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部委办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1年5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4-28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1-04-28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中国气象局定于4月29日上午10:30在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召开2021年5月新闻发布会,届时将发布五月气候趋势预测及五一假期天气等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图片实录更多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 王志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1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了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先生。

    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4月全国天气气候的特征,五一期间的天气情况和5月份的气候预测。

    2021-04-29 10:30:23

  • 王志华:

    首先,向大家公告第一个方面的情况,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4月以来(1-27日),全国平均气温10.8℃,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平均降水量39.9毫米,也接近常年同期。降水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多,东部和西南地区降水偏少。西北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1倍,为历史以来第二多。华北东部、华南东部及云南西部、四川南部等地降水偏少8成以上。4月26日,华南开始进入降水集中期,较常年偏晚20天,为2000年以来第三晚年份。

    4月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总体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冷空气过程偏多。4月以来,共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发生在3-5日、12-14日、17-18日、24-25日,冷空气次数较常年同期(2.9次)偏多。其中12-14日,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及陕西北部等地最大降温幅度达8℃以上。受冷空气过程影响,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河北宁夏等多地局部遭受雪灾或低温冷冻灾害。

    二是西南和华南东部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4月初,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大部气象干旱发展。其中,4月4日中度以上干旱面积达到104.9万平方公里;4月5日重旱以上干旱面积达到63.3万平方公里。4月6日开始,旱区先后出现了降水,气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干旱面积有所减少,目前,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旱。

    三是北方地区遭受两次沙尘暴天气。4月以来,我国北方出现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4月14-16日为沙尘暴过程,25-27日为扬沙过程。14-16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青海北部、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北京、天津等地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局地出现沙尘暴。

    四是部分地区遭受风雹和暴雨灾害。4月以来,湖北、湖南、新疆、内蒙古等多省区地遭受风雹灾害,湖南、新疆受灾较重。4月1-5日,湖南长沙、湘西、常德、怀化、益阳5市(自治州)18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4月23-24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江西中部、重庆大部等地降雨量普遍有25~50毫米,部分地区达50~80毫米,陕西、河南部分地区遭受暴雨灾害。

    4月以来,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6万余条。其中,沙尘暴、大雾、暴雨预警信息发布数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29%、96%、22%,这些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决策和基层组织临灾避险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021-04-29 10:38:42

  • 王志华:

    全国“五一”假日期间天气预报。

    预计“五一”假日期间(5月1日至5日),1日至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以晴好天气为主;3日至4日,北方有大风降温沙尘、南方有较强雷雨天气过程;5日中东部大部地区为晴好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

    5月1日至2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天气晴好。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东部为晴到多云天气,黄淮西南部、江淮西部、江南中部等地气温较高,日最高气温有30~34℃。但是放假之前(4月29日至30日),黄淮东部、江淮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午后到傍晚有雷阵雨天气,局地伴有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5月3日至4日北方有大风降温沙尘天气过程。受冷空气影响,预计5月3日至4日,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气温下降4~6℃,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局地降温8~10℃;青海北部、甘肃西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以及华北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局地有沙尘暴。

    3日至4日南方地区自北向南有一次较强雷雨天气过程。预计,3日至4日,黄淮及以南地区有一次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黄淮南部及以南大部地区累积雨量有30~60毫米,湖北东部、湖南、江西、浙江南部、福建西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20毫米。另外,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有雨夹雪,吉林中东部、辽宁中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

    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及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预计“五一”期间,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和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内蒙古东部、四川西部的部分地区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3日至4日,受降水影响, 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将有所降低。

    气象部门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做好“五一”假日期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进行安排部署,将强化值班值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滚动做好天气研判和预报预警服务,建议“五一”假日期间,一方面需关注5月3日至4日高影响天气对公众出行出游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需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2021-04-29 10:41:31

  • 王志华:

    第三个方面向大家通报5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建议。

    5月气候趋势预测。预计5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江南东南部、华南东北部、西南地区西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少2~5成。东北地区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南东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西部、西藏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黄淮东部偏多2~5成。

    从气温情况来看,预计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东北北部、江南东部、华南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及新疆等地偏高1~2℃。月内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3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大致为:5月2~4日(中等)、19~20日(偏弱)、26~28日(偏弱)。

    有几点气象服务建议。

    一是防范气象干旱的不利影响。预计5月,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华南东部等地降水仍然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仍将维持,需继续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二是需做好重点地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5月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森林和草原火灾发生风险高,建议加强西南地区西部和新疆北部等重点林区、牧区的巡防和火源管理,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火险气象等级。

    三是防范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5月,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强对流天气将进一步增多,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以及局地暴雨和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021-04-29 10:52:40

  • 王志华:

    我向大家通报的情况就到这,下面请记者提问。

    2021-04-29 10:53:38

  • 人民网记者:

    请问全国“五一”假期天气情况,在交通出行方面有哪些提示?

    2021-04-29 11:23:47

  • 薛建军:

    假日前期5月1-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天气晴好,适宜出行;西北地区有大风降温天气,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等地有6~7级大风,南疆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注意防范大风、沙尘天气对公路、铁路交通运行安全方面的影响。

    假日后期3-4日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降水过程,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此次降水过程恰逢出行游高峰时段,公众交通出行需要及时关注暴雨、强对流等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滚动更新,避开强降水集中时段,避免前往强降水区、高地质灾害风险区,合理安排旅游出行、假期回程计划。

    2021-04-29 11:24:04

  • 中新社记者:

    今年五一黄金周是疫情常态化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从各类交通、旅游的数据来看很可能催生“史上最热五一”。与公众对于旅行出游的热情相比,有哪些主要城市的天气也将会迎来今年最热的一天?此外,像北京、上海、三亚、重庆、长沙这些旅游热门城市的天气如何?

    2021-04-29 11:24:40

  • 薛建军:

    从4月30日至5月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连续攀升,黄淮西部、江汉东部、江南中东部以及四川盆地东部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0~34℃,其中西安、郑州、武汉、重庆、长沙、南昌等省会城市日最高气温将达28~32℃,有可能创下今年以来的气温新高,旅游出行需要特别关注防暑降温补水防晒。

    但是需要注意,假日中后期3-4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降雨、降温天气过程,最高气温下降显著,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的累积降温幅度可达8-10℃或以上,公众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重庆:1-2日最高气温30~32℃,体感闷热,2日-4日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降雨后日最高气温20~25℃左右。5日,只有19℃。

    长沙:1-2日最高气温30~32℃,2日-4日有中到大雨,伴有强对流天气,降雨后4日最高气温24℃左右。

    北京: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4日4-5级偏北风,气温10~25℃,气温波动不大,天气条件较好。

    上海:3-4日有小到中雨,气温波动不大,天气条件总体适宜。

    三亚:多云到晴天气为主,气温23~32℃,天气适宜。

    2021-04-29 11:25:01

  • 封面新闻记者:

    公众都感觉今年春季的沙尘特别多,请问今年春季我国沙尘暴日数和强度与近年、常年相比情况如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月份还会出现沙尘天气吗?

    2021-04-29 11:25:36

  • 贾小龙:

    首先介绍一下今年春季以来沙尘暴情况,今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扬沙及以上等级沙尘日数共1.7天,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多。今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共发生5次沙尘天气(扬沙及以上等级),其中沙尘暴3次,但强沙尘暴2次,较常年同期(1.1次)略偏多。2021年3月沙尘天气强度偏强。

    沙尘暴形成一般有几个条件:地表裸露,干燥少雨,加上冷空气活动影响。一旦条件非常有利,就会卷起沙尘形成恶劣天气。今年春季以来沙尘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近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去年冬季至春季前期,蒙古国大部和我国西北地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地表积雪覆盖少。大范围裸露的地表为沙尘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沙源条件。二是3月中旬以来,欧亚中高纬环流出现阶段性调整,西伯利亚高压增强,蒙古气旋发生发展并快速东移,亚洲中纬度环流出现阶段性经向环流,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及华北地区中低层均受到偏西北风异常的影响,为沙尘从源地向东南方向的输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形成较为明显的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大范围地区。

    预计5月份,我国西北地区大部至内蒙古西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冷空气阶段性活跃,北方地区仍可能发生沙尘天气,要注意沙尘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1-04-29 11:26:13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像4月份出现的沙尘、华南干旱等异常、极端天气多发,对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提醒?

    2021-04-29 11:27:17

  • 贾小龙:

    极端天气频发,警示我们应高度重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未来极端天气气候引发的灾害将趋多趋强,高温、洪涝、干旱等灾害风险加剧,预计到2024年前后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热浪,到本世纪末高温热浪的数量可能增加3倍,受干旱影响的农田面积可能会增加1.5倍以上,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自然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更广泛的影响和风险。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6个坚持”。就像总书记经常提到的,“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一是要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气候恢复力和防御气候风险能力,建议在国家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推动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风险。

    二是要尽早实现全球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性解决方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结合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目标和相关政策,开展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太阳能资源评估业务服务,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气象能源,大力开展风能太阳能精细化评估和风能太阳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气候效应,充分利用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我国宣布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欧盟进一步提高了减排力度,日本、韩国相继宣布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美国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这充分表明,世界主要经济体正以实际行动积极向1.5℃温升情景要求的路径靠拢,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世界主流。

    2021-04-29 11:39:15

  • 央广记者:

    “五一”小长假高影响天气对节假日游玩有哪些影响?

    2021-04-29 11:42:02

  • 薛建军:

    在景点、景区游玩,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全。3-4日有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一定要注意暴雨、雷电和短时雷暴大风可能造成的灾害影响,特别是到外地旅游的,一定要注意收看、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景区要做好防雷设施的检修,避免发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另外一方面,对游客来说,也要注意自我保护,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有些地区在5月1-2日气温比较高,在户外时要适当的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日晒,避免中暑。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舒适状态。另外,游玩时注意防火,北方大风天气比较多,西南地区长时间干旱,森林火险等级比较高,在景区、在林区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防火要求。

    目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正在进行大范围的春耕春播,大家开车时要注意避让农用车,特别在道口、路口一定要把速度控制下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021-04-29 11:42:25

  • 中国气象报记者: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华南已于4月26日进入降水集中期,较常年偏晚20天。请问其原因是什么?入汛偏晚会有哪些影响?此次华南降水集中期偏晚的现象,与最近华南、云南气象干旱是否有联系?

    2021-04-29 11:42:44

  • 贾小龙:

    2021年广西和海南的前汛期开始日均为4月26日,标志着华南地区开始进入降水集中期,较常年开始日期(4月6日)偏晚20天,为2000年以来第三晚年。降水进入集中期时间偏晚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拉尼娜事件的显著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显示,2020年8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一次拉尼娜事件,并持续至今。一般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在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下,菲律宾附近低层风场容易产生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华南等地在该气旋性环流的北侧,受偏东北风的影响,导致来自海洋的水汽输送较弱,造成降水偏少,南方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今年的华南入汛偏晚与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是吻合的。

    南方气象干旱导致2020年入秋以来云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六省(区)共计141县次遭受旱灾。云南12个州(市)发生旱情,还有一些地区发生特旱。

    2021-04-29 11:44:50

  • 王志华:

    谢谢贾小龙主任介绍干旱情况,这方面要引起关注,南方一些地区旱情可能在5月份还不能得到完全的缓解,要继续做好抗旱工作。

    五一假期将至,最近天气变化比较大,请大家密切关注气象部门滚动发布的天气预报,特别注意高影响天气对我们出行出游的影响。旅游出行安全是我们当前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祝大家假期愉快,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04-29 11:47:17

  • 相关稿件

    直播预告

    直播推荐

    网上直播介绍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