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作为“两岸融合主阵地、泉州城市副中心”,自2010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主动融入“跨江发展、跨域融合”发展格局中,为泉州当好“四个主力军”展现“头雁风采”、贡献新区力量。



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五纵五横”城市肌理越织越密,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产城融合有利推动,民生福祉改善有目共睹,“营商环境”优化有口皆碑,为收官“十三五”、开局“十四五”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台商区正谱写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画卷。

一组数据显示,泉州台商投资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15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307.51亿元,总量增长了2.87倍,市场主体从新区成立之初的近4765家(户)增长到28944家(户)。今年第一季度,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4个指标增速更是领跑全市,其他4个指标增速也均进入全市前四。



先行先试 “两岸融合”行稳致远

据悉,泉州台商投资区先后出台促进两岸融合等4份政策文件,包括鼓励台商投资与开展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7方面44条先行先试政策,常态化举办“创客中国”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海峡两岸工业设计大赛、海峡两岸雕艺大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针对泉州台商间素有口碑相传、“老带新”的习惯,泉州台商投资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创新提出“以商引商”、“以台引台”,建立泉台工业设计人才服务中心、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泉台人力银行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德润产业园等9个“人才之家”、洛阳古街等5个“台胞驿站联谊点”联网共享,扩大台湾青年人才“朋友圈”,近年来已认定区级台湾人才73名。数据显示,全区有70家台资企业,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的“多元复合体”正在形成。


快慢有度 活力之城雏形渐显

近期,在福厦高铁客专项目施工现场,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眼下新泉州东站站前广场及市政配套工程开足“牛”力,全面提速,作为泉州甚至整个沿海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其交通通达度不言自明,2022年通车的福厦高铁,必将带动区域的加速发展,为今后日渐繁华埋下伏笔。

不仅仅是与外界联通得“快”,内部“毛细血管”也要实现畅通之“快”。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了出行的快速与便捷——洛阳大道、海灵大道、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已经建成,海山大道、海湾大道、海城大道、泉东大道等正加快建设,“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已日益织密,稳步推进互联互通,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

新区之快,“快”在交通;新区之慢,“慢”在生活。千亩花海、随风摇曳的画面在海丝生态公园展现,秉承“将最好的区域拿出来建设公园”的决策,台商区用“绣花”功夫将每一座公园打造成为精品工程,不仅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园氧吧”,也为城市扩大了“绿肺”。


精耕细作 品质之城悄然而至

当下的泉州台商投资区,抬眼可见亮丽清爽的市容、干净整洁的道路、流光溢彩的夜景、美不胜收的花海……这些无不让人感慨城市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此外,泉州台商投资区将生态园林绿化理念植入城市规划中,对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围挡实行拆墙透绿,使道路两侧绿化与道路景观融为一体,绿树如屏,芳草如茵,展现出“绿荫花影伴新城”的意境。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教育一条龙,今后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优质的教育环境让我们相约在这里买房。”这已经成为了泉州台商投资区不少群众对新区教育发展充满信心的一个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台商投资区坚持以品质为先导,构建15分钟城乡生活圈,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区医院、区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彩蝶湾”养老养生项目等民生工程也全力推进或相继完工,民生至上的城市温度,让辖区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